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对考试有抵触心理怎么办

孩子对考试有抵触心理怎么办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则是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尊重现状有利于家长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会因超越现实的高期望而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应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往年高考也曾出现孩子因怕面对失败,分数还未公布便自杀的极端例子,这些悲剧的出现往往和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够,对孩子缺少“心理关怀”有关。

第四节 家庭对考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大家都很关心考生的心态调适,其实考生家长有无良好心态,也是学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心态无疑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是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很容易把不良情绪感染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紧张、恐惧、担忧、胆怯、易怒、退缩等。其次是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干预,客观上限制了孩子自己的自主行为,压抑了他们自己内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是影响他们的成绩,高压并非一定能压出学生的高分,高付出并非一定换得考生的高产出,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事与愿违,父母的“三高”反而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怯场,如同考生需要调整心态一样,他们的父母同时也需要调整心态。“尊重”则是调整心态的有效努力途径。尊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孩子的人格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当他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有利发挥他们的潜能和责任感。

2.尊重孩子的现状 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应对能力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他们的现状既不能低估也不能期望过高。尊重现状有利于家长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会因超越现实的高期望而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3.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一般都有自知之明。他们对自己的成绩定位、专业志愿、发展趋向都有自己的意愿。家长应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办,结果不仅为难孩子,也可能因难以如愿而出现家长心理失衡。

4.尊重考生的应对 考生在应考阶段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也有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应对形式。当家长对孩子的应对方式持有不同见解并打算干预时,应给予启发和商讨。若把孩子看得一无是处,样样事情都得按照父母的应对模式来办,这样会引起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绪和行为对立。

5.尊重孩子的结果 在孩子迎考的最后阶段,对于每次测试和模拟考试的成绩,家长都应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和孩子探讨如何巩固或改进。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如何合理地看待失败的结果,不要任意推断,把一时的失败推断为最后考试的失败和孩子今后前途的失败。不要以偏赅全,把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误认为全面挫败,造成对孩子整体信心的丧失。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横加指责孩子。指责不仅难以鼓励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而且会引发家长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境低落,这些都可能构成负性循环,成为对孩子持续性压力的来源。

处在高考期间的孩子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孩子此时只有家庭这一个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和谐的;同时,同年龄、同处境的考生之间相互感染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利的。家长要相信孩子,他们有能力面对人生的第一次考验。

高考结束了,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而这时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

高考前,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状态非常关心,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寻得良好的调整孩子的心态的妙方,以便考试中能发挥出水平。如今高考结束了,一些家长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外界”,而一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甚至对估分不理想的孩子失去耐心,责备、冷落开始表现出来,这将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考前的忧虑和紧张是虚拟的、假设的,与考完之后明白知道自己发挥不佳的失落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一些内向、孤僻的孩子不敢对家长说出实情,心理压力又无处宣泄,这种压力不断积累,很有可能在高考之后,成绩公布前时出现总爆发,因此这段时间里的心理疏导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考试成绩尚未公布的时候,那些估分不理想或感觉考试失败的孩子,心理压力绝不比高考前小,而且往往伴随着焦虑的情绪,这时更需要父母能给予“心理关怀”,多与孩子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不可强求责备,甚至认为孩子不争气而打骂孩子。

往年高考也曾出现孩子因怕面对失败,分数还未公布便自杀的极端例子,这些悲剧的出现往往和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够,对孩子缺少“心理关怀”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有可能高估考分,成绩公布后,因为希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而造成心理问题。下面就应试中应避免的问题,予以简述。

针对这种情况,给考生三条对策:一是学校要上好“最后一课”,向考生宣传既然考完了,再背上沉重精神负担是毫无意义的,同时介绍成才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二是重视“团体心理训练”,让考生互相交流来释放压力;三是家长要加强和考生的交流沟通,不能以为放任不管就是让孩子轻松了,同时密切注意考生心理状态。

高考结束后心理的紧张和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会促发学生的焦虑反应。对于一个易受暗示和信心不足的人,他人的评价和舆论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在考后的等待中,周围人的舆论都是褒扬、信任和鼓励,他就会充满信心,产生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如果周围人的舆论都是贬斥和冷嘲热讽,他就会自卑自贱,自信心也会发生动摇。不管他人是哪种态度,都会使学生对未来的结果产生更大期望或忧虑,因而也更加焦虑不安。

如何摆脱这种令人不安的焦虑呢?

第一,要建立自信心,不为过去悔恨、不为未来忧虑。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学生,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体验的焦虑也更多。那么在考后,可以选择参加一些有兴趣或者比较有特长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逐步抛开焦虑,恢复信心。

第二,不要过分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消极的、贬斥的评价。由于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周围环境中的人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舆论。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如果过于注重他人的意见和期望,往往会焦躁不安、自怨自艾。因而,要消除焦虑情绪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人的评价和舆论只能在某些时候作为参考。

第三,冷静地分析自己在高中的学习情况和高考过程中的发挥情况,对自己做个实际评价和肯定。如果对自己的学业有充分的信心,不妨计划一下自己升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如果确认自己没有升学的希望,切忌一味地自怨自艾,可以理智地选择重新复习一年或者做参加工作的准备。

第四,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高考结束到通知书下达的这段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百感交集的时期。以后可能是海阔天空,同窗三年的同学面临着离别。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聚会或者几个同学一起郊游,不仅可以放松一下情绪,而且可以给自己以后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由此可见,在高考后,学生要用积极的行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走出误区,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高考分数公布后,考生、家长忙着填报志愿。孩子们能不能坦然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经验看,估分与实际考分的落差、所填志愿与最后录取结果不符等,都会引起孩子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抵触等。情绪波动又会使行为发生相应变化,如失眠、做事丢三落四、易冲动等。

考生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心态,正视现实。如果心里有疙瘩,不要憋着,可以向父母朋友倾诉,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寻找新的心理平衡点,及时减压。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不仅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更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竞争。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心,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不但要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磨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不怕经受挫折。在挫折中成长,在成长中战胜自己,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考场是特殊的智力竞争场合,是考生智力、毅力和体力、心理素质的较量,愿大家以扎实的知识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考场上保持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水平,考出最佳成绩。

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尽展自己的真实风采,考出一个无怨无悔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