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滹沱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滹,古代同“虖”,老虎吼叫的意思。沱,是垂直下落的意思。滹沱,是说河床落差大,水流汹涌湍急。滹沱河冲出太行,呼啸而下,注入平原,历史上称作“滹池”、“恶池”,老百姓称作“小黄河”,是海河水系中子牙河系的主要支流之一。她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孤山村一带,流经代县、原平县及忻定盆地,自东冶镇以下转入太行山东坡,经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和灵寿县、正定县、藁城市,又经无极、晋州、深泽、安平、饶阳等县,至献县老河口与滏阳新河汇合入海,全长587公里。其中石家庄市境内长190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滹沱河流域地形分盆地、山区、丘陵、平原四种类型,最高峰五台山,海拔高程3058米,最低处献县子牙新河进洪闸闸底,海拔高程7.0米。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滹沱河流经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滹沱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现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型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被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
滹沱河自山西高原一路向东,流入华北平原,其干流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众多支流,呈羽状分布于中上游山区,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因滹沱河地处石家庄北部,俗称石家庄的“北大门”,是石家庄市最大、最重要的行洪河道。
流域内最大支流为冶河,黄壁庄水库主要承接冶河来水。冶河有两大支流——甘陶河和绵河。甘陶河发源于山西省和顺县,流经昔阳县泉口控制站进入张河湾水库,张河湾水库位于两省交界处,总控制面积1879km2。绵河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流经阳泉进入河北省地都控制站,总控制面积2521km2。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植被以五台山区、深山迎风区覆盖率较高,浅山迎风区次之,背风区黄土坡地植被覆盖率最低。本区天然植被种类主要有榆、柳、槐等落叶树以及少量针叶树,本区土壤类型是褐土。1980年以来,由于干旱、病虫害,榆树、柳树越来越少。
流域内以农田中及草丛、灌丛间小型兽类为主,其中以啮齿类为多,如蒙古兔、黄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长尾仓鼠、东北鼢鼠、及褐家鼠、小家鼠等,这些均为农林害兽,其中仓鼠危害最为严重。麝鼹与鼢鼠在河道两岸沙滩地带数量较多,对花生、豆类等作物危害较大。黄鼠在一些缓岗高地、渠道两侧及耕地边缘分布密度较大,对各种草本植物幼苗、茎叶或豆类及幼林苗木危害甚重。麝鼹在堤坝上做洞,威胁堤防安全。食肉类中以黄鼬最为常见,食虫类中的刺猬到处可见。
麝
黄鼬
本区域鸟类,在耕作区域分布有大嘴乌鸦、寒鸦、麻雀等;生活于田间草丛与灌丛的鸟类有鷦鹩、斑鸫等;平原上人工栽植的高大树木给一些鸟类如黄鹂、喜鹊、秃鼻乌鸦等提供了营巢条件;中杜鹃、四声杜鹃等南方鸟类亦飞至本区。在本区域积水洼淀及湖沼地带以游禽与涉禽为主,尤其鸭的种类较多。其他如白骨顶、黑水鸡等水禽,都是产量较高的鸟类。在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多见有大苇莺。在大苇莺巢区附近,可见有大杜鹃飞翔,其为巢寄生鸟类,常产卵于大苇莺巢中。这两种鸟类,以昆虫,尤以许多害虫为食,对保护林木有经济意义。塘边、河畔还有水鹨活动,田野耕地上还可见有红脚隼飞翔猎食,皆为农、林益鸟,应注意保护。
大苇莺
秃鼻乌鸦
流域内爬行类与两栖类中,水域以鳖为常见,田野草丛中主要有红脖游蛇、红点锦蛇与火赤链蛇,以及青蛙、蟾蜍等,在区内一些干旱沙土地区以丽斑麻蜥与花背蟾蜍为多,低湿地区于雨后可见有狭口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