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嫉妒,就像望远镜

嫉妒,就像望远镜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许你身处“嫉妒”之中,却又不知“嫉妒”是什么。“羡慕嫉妒恨”比较生动地描述了个人对他人获得了自己希望获得而没有获得的事物的不平衡心理反应,因此嫉妒也是一种羡慕和怨恨交织在一起的心理现象。那么,熟人之间也就变成了滋长嫉妒的温床。但是经过选举后,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小墨怎么看晓丽都不顺眼,良好的关系在嫉妒心的作用下一下子就变了味。二者的情况越相似,就越容易产生嫉妒。

第一章 嫉妒面面观

“羡慕嫉妒恨”这几个字是不是你眼红别人时的口头禅?谚语故事里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到了柠檬定要说柠檬甜”的现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

在生活中,老师表扬了一个同学,其他同学的想法却各自不同。有的同学真心为被表扬的同学高兴,有的同学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也要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同学却想,自己比被表扬的同学强,凭什么老师不表扬自己?最后这种想法你产生过吗?

当我们不经意间对别人滋生了这样的情感,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什么是嫉妒?人为什么要嫉妒?

也许你身处“嫉妒”之中,却又不知“嫉妒”是什么。请翻开这本书,在这里,我们将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让你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和了解嫉妒。

●嫉妒是什么滋味?

●嫉妒是如何产生的?

●嫉妒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吗?

●嫉妒有什么特性?

●嫉妒的危害有哪些?

第一节 嫉妒,是什么滋味

心情故事

“闺密”的故事

莎莎和婷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密。但不知何时,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某一天,婷婷注意到,自己开始仰望莎莎了,因为莎莎已经长成了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婷婷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小短腿”,很希望自己也能长高些。

某一天,婷婷突然发现,莎莎在学习上进步非常快,老师夸奖她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婷婷心里酸酸的,好不是滋味。

某一天,婷婷的妈妈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向你的好朋友莎莎好好学习呢?莎莎多么优秀啊!”听了这话,婷婷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恨恨地想:“她为什么要比我强那么多?”

慢慢地,婷婷和莎莎不再无所不谈,不再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心事。

转眼到了初三,两人都参加新学期班长的竞选,可婷婷不幸以五票之差输给了莎莎。竞选的失利让婷婷的不快又增加了几分,私底下,她偷偷对同学们讲了许多莎莎的糗事,甚至还无中生有编了好几个故事。后来,这些话也传到了莎莎的耳朵中,两个曾经的闺密,最终分道扬镳。

你也有过像婷婷这样,当朋友或同学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时,心里不自觉地涌出酸酸的、涩涩的感受的经历吗?

是的,这就是嫉妒的滋味。

心理学中究竟是怎样定义嫉妒的呢?请结合故事来看看吧!

心理小百科

心理学认为:嫉妒,就是看到他人在成绩、才能、相貌等方面超过自己时产生的恼怒和怨恨的心理;或者说嫉妒是指人们为了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羡慕嫉妒恨”比较生动地描述了个人对他人获得了自己希望获得而没有获得的事物的不平衡心理反应,因此嫉妒也是一种羡慕和怨恨交织在一起的心理现象。

“羡慕嫉妒恨”是对嫉妒的发展过程的生动描述。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嫉妒的演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羡慕阶段:这时的嫉妒心理往往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为意识觉察的。如婷婷对莎莎身材羡慕的阶段。

2.嫉忧阶段:这时对人对物的嫉妒已不再潜藏在心里,而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外在的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如婷婷对莎莎的疏远。

3.嫉恨阶段:这是嫉妒发展的最高阶段,此时人的嫉妒之心表现得最为强烈,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婷婷在竞选班干部失利后诋毁莎莎。

以上三个阶段在婷婷的身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那么,知道了嫉妒的概念和演变阶段,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到底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嫉妒和哪些人不容易被人嫉妒吧!

(一)熟人之间容易出现嫉妒

熟人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比如,我们的家人、同学、邻居、亲戚、朋友等。熟人之间的了解是最多的,他们知道谁在这次考试中名列前茅,知道谁生日收到了可爱的泰迪熊,也知道谁在放学的路上扶过老奶奶过马路。因此,一旦其中某人获得另一人想要得到但还没有得到的事物的时候,就会很快被另一人发觉,不平衡的心理感受也易紧接着出现。那么,熟人之间也就变成了滋长嫉妒的温床。相反,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出现嫉妒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从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到熟人之间的嫉妒。

故事小贴士

不会吧,就他?

小明和小刚从小在一个四合院长大,父母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他俩一起念单位的子弟学校,成绩一直相当。初三时,两人都因为家庭原因,去了市里不同的中学继续读书。

初三寒假,小明回四合院看望爷爷奶奶,奶奶对他说:“小刚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全市排名第七……”还不停地夸小刚多么多么优秀。小明很不高兴地说:“不会吧,就那小子?我们一个班的时候,他不怎么样啊,肯定有猫腻,这世界也太不公平了。”

(二)嫉妒一般产生于比较之后

嫉妒的产生,多是在与他人进行了比较后,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方面不如别人,或者是在自己行为没有得到某种奖励而别人得到了的时候。显而易见,这里的比较是指将自己的情况(如学业、特长、外貌、能力等)与他人相比。虽然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将他人与自己进行比较。合理的比较中不存在嫉妒,因为我们既与比自己强的人相比,也与比自己弱的人相比,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不合理的比较,才是嫉妒的催化剂,因为采用不合理比较的人通常只与比自己好或者比自己差的人相比,尤其是与比自己好的人相比。

故事小贴士

班干选举后

晓丽是个小队长,平日学习不错,爱帮助同学,所以在同学们中人缘很好。她有一位好朋友叫小墨,也是一位学生干部。

新学期开学,学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社会活动能力,采取了竞选中队长的做法。竞选者分别发表竞选演讲,然后通过投票和老师研究,最后确定当选人。经过努力,晓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在同学们中的威信,当选了中队长。但奇怪的是,随着她的当选,小墨这位昔日的好朋友却与她越来越疏远。

晓丽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经过和老师的沟通,晓丽后来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墨的嫉妒心在作怪。因为小墨在此之前,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差,也并未觉得晓丽有多好。但是经过选举后,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小墨怎么看晓丽都不顺眼,良好的关系在嫉妒心的作用下一下子就变了味。

(三)类似的人容易出现嫉妒

二者的情况越相似,就越容易产生嫉妒。而这些相似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相似的身高、相似的努力、相似的学历等等。在众多相似点的情况下,二者却取得了不一样的成绩,那么,嫉妒就会嗅着不平衡的“气味”蓄势而发。

故事小贴士

阿美和她的两个好朋友

阿美有两个朋友——阿丽和阿华,她们三人在学校里几乎形影不离。阿美与阿丽的成绩相仿,都是班上的中等水平;阿华的成绩却是数一数二,考第一名是家常便饭。

快期末考试了,三人决定一起为期末冲刺。她们相互监督、相互鼓励,连复习资料和学习笔记都共享了。

转眼期末考试结束了,三人都满心期待着各自的成绩。公布成绩的时候,阿美发现阿华依然是佼佼者,成绩比自己高了80多分。阿美暗叹一口气:“不服不行啊,阿华的底子比我好,智商比我高嘛。”可转眼一看阿丽,她的成绩足足比自己高了30分!一股无名的妒火顿时在阿美心头升腾起来,心里恨恨地想:“阿华倒也罢了,凭什么阿丽也比我考得好?她一定是背着我藏了什么复习资料,或者有什么考试窍门没告诉我!”

(四)平稳发展的人不易被嫉妒

平稳发展的人,是指某人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成绩总是在班级前一二名的同学。平稳发展的人,一般不易被人嫉妒,因为大家都知道名列前茅是这些同学的正常表现。而“黑马”就容易被人嫉妒了,因为他们异军突起,不仅打破了“生态平衡”,也打破了大家的心理平衡。大家要花时间来接受这个突然的改变和自己心理的不平衡。

名誉堂

女人的嫉妒大多与容貌、衣着和财产等有关,男人的嫉妒则与才能、智慧和力量有关。

——池田大作

第二节 嫉妒,我有你也有

心情故事

神奇的汤姆狗

李是我的好友,在听我诉说了对邻居家的新车感到嫉妒并觉得心中难受之后,送给我一只小狗——小汤姆。

小汤姆很可爱,喜欢吃我买的香肠,可自从它吃了一次邻居给的香肠后,就再也不吃我给的东西了。我很不理解,甚至有点生气,心想:“难道邻居家的比我家的好吃吗?”

为了小汤姆的生存,我把它送给了邻居奇,奇也高兴地收下了小汤姆。可过了几天小汤姆就来敲我家的门,还吃了我给它的香肠,并不再吃邻居家的东西。

后来,李带走了小汤姆,并告诉我们,它是科学家最新试验出来的被加入了人类嫉妒因子的小狗,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以为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

我恍然大悟,汗颜自己对奇的嫉妒,并对他道歉说:“对不起,我不应该嫉妒你的新汽车。”令我意外的是,奇居然也向我道歉说:“应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因为嫉妒你的房子比我家的漂亮,才将自己的后花园卖掉,买的这辆新车。我就是想让自己心理平衡一点。”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因嫉妒他人而伤神劳心的时候,对方也可能正在嫉妒着我们,伤神劳心的程度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实际上,嫉妒不仅存在于有趣的小故事中,而且在生活中的你我都可以感受到。

心理小百科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大人小孩、朋友同学、个人集体,都可觅得嫉妒的影子。

(一)古人的嫉妒

古人留下的关于嫉妒的故事有很多,如《三国演义》中才气过人的周瑜,因对诸葛亮的嫉妒,有了“草船借箭”一幕,他大约是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因嫉妒而“送命”的人了;又如李斯嫉妒韩非而谗言杀掉韩非;更有庞涓嫉妒孙膑而陷害孙膑致残,最终自己也凄凉收场;连流传千古的《七步诗》,据说也是因曹丕嫉妒曹植而逼出来的。

故事小贴士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小才华出众,很受父亲喜欢。曹丕平日里就嫉妒曹植的文采,当上皇帝后就将曹植找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如果作不出一首诗,就是空有诗人之名,是欺骗皇上,必须处以死刑。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自己,但他强忍着心中的悲愤,在七步内作出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完之后,只好放了曹植。可见,嫉妒可以使一家人反目成仇,甚至毁掉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外国人的嫉妒

在国外,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真实人物身上,同样有很多和嫉妒有关的故事。皇后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千方百计加害白雪公主;大物理学家牛顿嫉妒晚辈,怕其超过自己,而凭借自己的地位压制晚辈论文的发表;电影大师卓别林,容不得才华超过自己的导演,利用自己的权力焚毁了唯一的《海的女儿》的拷贝。可见,嫉妒是不分当事人的财富和地位普遍存在的。但是,同样的情况,在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身上却是不一样的结果,他的成功就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他曾说过:“你可以把我的工厂、设备、资金全部夺去,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三)嫉妒不分年龄

嫉妒没有年龄之分,从少至老,都会有嫉妒。有的老人,因为生理、心理日益衰老,感觉自己成了生活中的“弱者”,从而产生了“羡慕嫉妒恨”;有的中年人,因为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差异而产生嫉妒;有的孩子(青少年),会因为同伴比自己美丽、帅气、聪明、成绩好而产生嫉妒;甚至嗷嗷待哺、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婴幼儿,会因为妈妈对别的孩子笑,抱其他孩子而嫉妒、哭闹、生气。看看下面这个“有趣”的实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孩子的嫉妒。

据墨西哥《宇宙报》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研究员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

实验者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4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

在前三个实验中,研究员在婴儿面前喝水,盯着婴儿看,和婴儿母亲说话但母亲没有回答,这些都没有引起婴儿明显的不安。但在第四个实验中,婴儿母亲开始与研究员对话,并不时发出笑声,此时,婴儿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开始在座位上翻转身体,同时嘴里发出急促而愤怒的声音。

婴儿这样的表现,就像生活中所谓的“吃醋”一样,看见妈妈抱别的孩子,会哭闹,不让抱别人,只能抱自己。研究者指出,“吃醋”表现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婴儿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并认为,“吃醋”心理对确定婴儿表现出嫉妒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事小贴士

输不起的林林

我们也许注意不到婴儿的嫉妒,但几岁孩子身上的嫉妒却是显而易见的。林林便是这样的例子。

林林今年4岁,在幼儿园中很优秀,常常在各种活动中拿第一,并受到老师表扬。但妈妈发现,只要老师夸奖了其他的同学,林林就会很失落。

林林最近又迷上了跳棋,在这个游戏中,林林输不起的情况已经不只是失落了。

在游戏中,只要林林赢了,就会叫很多人来看他的成果。但是,如果他刚走几步,发现自己没什么优势,就会要求重来一盘。才刚走几步,又重来。反复几次,弄得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再跟他玩。

(四)同学朋友间的嫉妒

在上一节我们知道,熟悉的人和类似的人之间容易出现嫉妒,同学朋友之间正好就是熟悉又相似的状况,尤其是中学生的生活,他们大多数时间是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一起的。因此,中学生出现的嫉妒,大多数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嫉妒的内容也跟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学习、身高、体育、文具、才艺、穿着等。

(五)嫉妒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集体的事

个体之间的嫉妒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但集体间的嫉妒也不是不存在。家庭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公司之间、各宗教团体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有嫉妒存在的情况。最让我们有感触的莫过于学校的运动会了。

故事小贴士

加油,健儿们!

×中学又开始举办为期三天的春季运动会了,这样的运动会总会让中学校园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初二年级一班与二班是整个年级最有体育能力的两个班级,但两个班能力相当。因此,初二年级的胜利之花会落在谁家,便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比赛开始了,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在为比赛奋力拼搏。铅球、乒乓球、100米短跑、3000米长跑……各个项目都牵动着参赛班级同学们的心,让整个班集体的情绪都随之跌宕起伏。可是在整个比赛中,班级之间还出现了另一种情绪。

一班的小王在200米比赛中比二班的小李快了0.02秒,获得了这个单项的冠军。二班就有同学说,其实小李的速度比小王快一些,只是起跑时小李走了一点神,才屈居第二的。在乒乓球比赛中,二班的小胖赢了一班的小虎,一班的同学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班之所以会输是因为裁判老师是二班××的叔叔。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班集体中既有集体的荣耀耻辱,也会有集体的嫉妒。

所以,这些表现为“眼红”“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心理,并非某人的专属,而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发觉自己身上出现了嫉妒的影子时,不必担心,这只是一种平常的心理现象。

名誉堂

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墓碑上的话

第三节 嫉妒,就像望远镜

嫉妒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是一种消极的复杂情绪。它包含着忧虑、羡慕、怨恨、愤怒、猜疑、失望、屈辱、伤心、悲痛等。但归根到底,还是当事者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比自己好,无论对方的优势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只要这些所谓的“优势”越过了心灵的防线,就会让嫉妒者用心灵的“望远镜”来观察对方的优势,将对方的优势成倍放大,并将自己的弱点与他人的优势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各种不好的感受。本节“名言堂”中塞万提斯的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心情故事

花园的悲剧

一天清晨,园丁来到花园里,发现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凋谢了,整个花园充满了衰败的气息。

经过多方寻访,园丁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橡树是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而生出了厌世之心;松树则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样结出酸甜可口的果实而不想活了;葡萄藤也郁闷沮丧,终日匍匐在地,因为它觉得自己不能像牵牛花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而牵牛花同样无精打采,因为它正在自卑自己没有紫丁香的芬芳……

就这样,花园里的植物们都被自己心灵的望远镜蒙蔽了,将其他植物的正常现象放大成自己不可企及的优点,因嫉妒其他植物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优势。嫉妒之花越是繁茂娇艳,花园就越是毫无生气。

故事中的植物们尚且存在这样复杂的情感,更何况身为地球上最高等动物的人类呢?当我们为他人零花钱比自己多、比自己多考几分或者多长高几厘米而眼红心烦时,请反思一下,是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的心灵装上了望远镜,放大了他人而缩小了自己呢?

心理小百科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体和自我意识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更是难免在无意识中给自己的心灵装上望远镜。心理学家指出,相比成年人,青少年的嫉妒有自己专属的特征。

(一)嫉妒的片面性

青少年虽处于各方面的快速成长期,但整个心理的成熟度仍然不高,看待事情以自己的意愿为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的认识并不全面。如对他人某方面产生嫉妒,并引起反感时,很可能对整个人的各方面都产生排斥。

故事小贴士

爱跟自己“较劲”的小丁

小丁是一个性格内向又心胸狭窄的孩子,不太喜欢跟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但内心的“小宇宙”却汹涌澎湃。

小丁“澎湃”的对象一直是同班的小华,因为每次考试他俩的排名总是非常相近,所以小丁在心中当小华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华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很好,父亲又是本班的地理老师,跟各科老师也很熟。因此,小丁在心中很是嫉妒小华。看见小华左右逢源,跟同学喜笑颜开,而自己只是孤单地趴在课桌上,他心中很是难受,觉得小华很讨厌。

如果只是因嫉妒而讨厌小华,也算不上特别爱跟自己“较劲”。可怕的是,小丁不知不觉开始讨厌小华的爸爸,开始讨厌上地理课,甚至讨厌地理这一学科。

而这一切都只存在于小丁自己的心里,即使翻江倒海也无人得知,大家知道的只是小丁最近地理成绩下滑得很厉害,而且整天一副生气的表情,却不知道是谁惹他生气的。

(二)嫉妒内容上的特殊性

成年人的嫉妒表现在各种生活内容中,总结起来,主要在名誉、地位、金钱和爱情四个方面,而且功利性非常明显。青少年的嫉妒则主要集中在学业成绩、长相、人际交往方面,而嫉妒行为也更多因一些细小、琐碎的事情而发生。如得到老师表扬的那个家伙,跟自己的朋友成为好朋友的那个讨厌鬼,又在考试中高自己一分的那个高个子,妈妈经常夸的隔壁家的乖乖女,都可能成为我们嫉妒的对象。

(三)嫉妒表现方式的直接性

成年人当然也是有嫉妒心的,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嫉妒行为,这是因为高度的社会化让大人们学会了掩饰,学会了不让自己的嫉妒冲动转化为嫉妒行为。但也正因为如此,成年人的嫉妒也要存在得更持久一些。相反,青少年们就直接、短暂得多了。

心理学形容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如“疾风骤雨”一般,其实,青少年的嫉妒也是这样的,来得直接,去得果断。

故事小贴士

“疾风骤雨”的嫉妒

小丽因为嫉妒小红漂亮的白色公主裙,而故作不小心,将墨水弄到了小红的白色裙子上。但几天后,她们因为喜欢同一部漫画而聊得很开心。

小雨因为嫉妒小军的美术能力,在大家为小军的新作欢呼鼓掌时,小雨却当着大家的面,大声地说:“这幅画色彩搭配还算合适,却很欠缺内涵,主题也不够鲜明。”数天后,小雨却对小军说:“你的色彩搭配真的很棒!”

阿亮在篮球场上以一分之差输给了阿光,便对阿光大打出手,以发泄自己嫉妒的情绪。但讨论到喜欢的篮球明星时,两人又成了兄弟。

(四)嫉妒的可控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之中,嫉妒只是一种不适当的心理适应,只要适时、合理地指导,嫉妒是很容易得到预防和矫正的。因此,青少年的嫉妒是可控的,但如果成年人都还存在过分的嫉妒的话,很可能已经形成了“好嫉妒”这种不良的个性品质,而对个性的矫正就要困难得多了。

以上四点嫉妒的特征,指出了青少年嫉妒的特殊之处,有利于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嫉妒,从而避免用“望远镜”来观察周围的人、事、物。

我们都知道嫉妒者会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的一切,却不知道嫉妒本身是一台显微镜。因为嫉妒可以让我们看清一个事实:那些引起我们羡慕嫉妒恨的东西,正是我们缺少和需要的东西。所以认识到嫉妒是显微镜,就可以从嫉妒之中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从而克服嫉妒,完善自我。

名誉堂

嫉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子变成巨人,疑点变为事实。

——塞万提斯

第四节 嫉妒,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

心情故事

最初的嫉妒

亚当和夏娃是上帝最初造出的一对男女,因为偷吃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他们也因此意识到死亡和生儿育女。

该隐和亚伯是亚当和夏娃的两个儿子。该隐长大后从事农业,亚伯则成了牧民。有一天,该隐拿着出产的作物,亚伯拿着羊群中的羔羊和羊油,去献给上帝。可不知什么原因,上帝接受了亚伯的贡品,却对该隐的贡品不屑一顾。该隐气得脸都变了色。

上帝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为什么变了脸色呢?你要是做好事,我怎会不收你的贡品呢?你若做了坏事,罪就伏在你的门前。它会恋慕你,你需要将它制服。”

如此看来,该隐定是做了让上帝不高兴的坏事,上帝才不接受他的贡品。然而,该隐并没有将上帝的告诫放在心上,反而被嫉妒迷了心窍,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亚伯。

后来该隐受到了上帝的惩罚,在土地上飘荡受苦。

(出自:《圣经·创世纪》)

这是一个出自《圣经》的经典故事,因而称之为“最初的嫉妒”。该隐因嫉妒而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受尽苦难。可见,因嫉妒伤害他人,自己也会受到嫉妒带来的伤害。

心理小百科

嫉妒者若不能合理地处理自己的嫉妒,就很可能会对被嫉妒者造成一些言语或行为上的伤害。因此,嫉妒心理很可能会伤害到他人。而且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对嫉妒者本身是一种“内耗”,一种痛楚。下面这段材料就告诉我们嫉妒会产生跟身体疼痛一样的痛楚。

研究人员找来19名大学生,让他们阅读一些故事脚本,再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测定这些人脑部的血流变化。

读故事时,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设定为故事中普普通通的主人公。除了主人公,故事中还特意安排了ABC三个人物。A与主人公性别相同,人生道路和目标也几乎相同,但成绩优秀,家境富裕,很受异性欢迎;B与主人公性别不同,虽然更优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标没有重叠;C也与主人公性别不同,且成绩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学生们读完故事,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对出场人物ABC的嫉妒程度,结果显示,这些人对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递减。根据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对出场人物A,接受测试者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最活跃,而对B和C,这一大脑区域活跃程度依次递减。前扣带回皮层被认为是大脑处理身体疼痛的区域。也就是说,嫉妒带来的痛楚跟身体疼痛是一样的。

这是日本研究员2009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让我们知道嫉妒带来的痛楚跟我们身体的疼痛是一样的。并且这些疼痛正是嫉妒者自己带给自己的。因此,嫉妒不仅伤害他人,更是在伤害自己!

在科学实验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关于“生气水”的。什么是“气水”?什么是“生气水”?就是把我们悲痛、悔恨、嫉妒、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物理学家爱尔马把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无杂无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生气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为紫色。“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十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场3000米赛跑,而且会产生毒素!这个实验给我们的警示作用是,嫉妒有生气这种情感成分,它是一种有毒的情绪,是一种破坏性情感,长期受其影响会导致身心疾病,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待之,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因嫉妒而害人害己的小故事。

故事小贴士

嫉妒之火

李小蕾和韩梅都是班级的优秀学生。小蕾学习刻苦,名列前茅;韩梅也算刻苦,但性格开朗,成绩紧随其后。同学们都当她俩是学习的楷模。

平日里韩梅虽比李小蕾差一点,但这次月考她幸运地超过了小蕾几分。月考后,小蕾看韩梅的眼神有了些变化。课堂上,只要韩梅因回答提问受到夸奖,下一个问题就必定是小蕾回答的。老师给韩梅指点了一下数学难题,小蕾就一定会拿着难题去请教老师。但是下一次的月考,韩梅居然超过了小蕾十多分。雪上加霜的是,老师居然把小蕾期待已久的“三好学生”荣誉给了韩梅。

小蕾心中很是生气和嫉妒。生气的是,老师们都忘记了自己平日的努力,只看一时的成绩;嫉妒的是,韩梅夺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誉。没想到,在这股“妒火”的推动下,小蕾竟向回家路上的韩梅泼出了从化学实验室里偷来的硫酸。

韩梅手臂被烧伤,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小蕾则进了少管所。只是,大家怎会想到,这股嫉妒之火会烧得如此旺盛。

这样的结果让我们扼腕叹息,也让我们想到了一副对联: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嫉妒若不能控制,这种破坏性情感危害巨大。请嫉妒者多反省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我成长,别让嫉妒伤害了他人和自己。

名誉堂

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巴尔扎克

第五节 嫉妒,可不可以没有你

心情故事

最近比较烦

晓峰在课间休息时,一边做着作业,一边哼着小曲儿:“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

歌词牵动着晓峰的心,他不由自主地想着:“烦啊,身边高手如云,而自己太过平凡,就像班级中的一粒尘埃。这跟老师喜欢我和同学欢迎我的小学时期反差太大了。”

想到这,晓峰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同学,继续想着:“右边的明明原本跟我是一个小学的,成绩还不如我,但因为象棋下得好,跟班里几个爱好象棋的同学打成了一片。每当看到他们玩得欢快,我就不想说话。

“前面的谭雅,据说是小升初时,我们整个年级的最高分,老师们很关注她,经常让她来回答问题。这种事在以前明明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让我好嫉妒啊!

“还有坐在最后的王强,就是身高长得高一些,篮球打得好一些,整天那个‘得瑟’样,真希望他在放学的路上摔个狗吃屎。”

……

“叮”,上课的铃声将晓峰从“神游”中拉回了现实。“哎,又上课了,作业还没有做完。”晓峰心想:“天啊,我已经记不住这是第几次了,再这么下去,我这作业没法做了。嫉妒,我可不可以不要你呢?”

也许你心中正有着跟晓峰一样的呐喊。如果没有了嫉妒,我们就不必因为嫉妒他人而烦恼,也不必担心嫉妒爆发而伤害到他人。可大哲学家康德在其书中指出:“嫉妒这种感情激动是人类天性中所固有的。”也就是说,嫉妒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无法避免。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认为,嫉妒是进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因而嫉妒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情感。他也认为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哈佛学子亨利·梭罗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三种东西不召自来:爱、嫉妒、恐惧。”可见,我们想要拒绝嫉妒的存在,是多么的困难。

人虽具有先天本能的嫉妒,却是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如,家中有个比自己优秀的姐姐,比被父母看作“掌中宝”的女孩更容易产生嫉妒;爱攀比、好竞争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容易嫉妒;遭遇感情背叛的人,比感情顺利的更易嫉妒。因此,后天的生活情感经历和家庭背景都是产生嫉妒的导火索。

根据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我们可以总结出:嫉妒无所不在。但是,有表现得明显和不明显的区别。有的人会对被嫉妒者冷嘲热讽,甚至进行身体上的伤害;有的人却把嫉妒藏在心里,内心翻江倒海,外表却风平浪静。

心理小百科

虽然嫉妒无所不在,但因中外文化差异,对嫉妒的看法也是有差异的。

(一)中外文化对嫉妒的俗称不一样

中国人常用“红眼病”“眼红”“眼热”“吃醋”来代指嫉妒,西方则与之不同。《圣经》把嫉妒称为“恶眼”,英国人称嫉妒为“绿眼”,英文和德文中的“黄色”都象征嫉妒。此“黄色”跟中国人的“黄色”相去甚远。

(二)中外文化对羡慕和嫉妒的理解不一样

中国文化认为,羡慕有敬仰、依恋之意,褒义;嫉妒则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羡慕和嫉妒,一个褒义,一个贬义,语义十分清晰。但在西方,二者的概念就相对模糊。西方普遍认为,羡慕是指某种东西是别人的,自己无法或不可能拥有,却想要拥有的一种反应。就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的高级玩具。而嫉妒则是面对我们拥有的东西将要失去的反应,无论这种失去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想象中的,一旦嫉妒产生,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东西面临失去的危险。如,成绩好的王晓宇嫉妒在上堂课中被老师夸奖的李俊。

无论中外嫉妒有什么样的差异,嫉妒的原因和本质都是一样的,“猴王心理”始终是嫉妒者产生嫉妒的原因之一。“猴王心理”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评价他人,认为没有人能够超过自己,也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强的心理。

故事小贴士

“猴王”王晓宇

王晓宇怎么也没有想到晓峰的情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事实总让人无从抵赖。

王晓宇是班上的佼佼者,班长、成绩第一、体育健将等,都是他的头衔,并且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属于典型的“猴王”,也习惯了当“猴王”。

但他并没有想到,越是“猴王”就越容易陷入嫉妒的泥沼。最近,晓宇老是在想:“李明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居然在单科成绩上超过了自己,再这样下去,哪还有我的容身之地?

“新来的小华就更加过分了,在运动会中,拿了个全能冠军,让那些曾经属于我的赞美突然间转移了对象,真让人恨得牙痒痒。

“不顺畅的事,总是一桩接一桩。上次物理课,老师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李俊有天赋。他李俊不就是物理实验做得比我好一点点嘛!还不是因为我上次实验发挥失常,老师竟然那样夸奖他,凭什么呢?”

……

不仅是晓峰和王晓宇,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受到嫉妒的折磨。但面对嫉妒,我们无须咒骂和斥责,而需要心平气和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嫉妒,将嫉妒的程度降低,并将嫉妒的力量向正面引导。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嫉妒,做了这样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研究回忆过去的嫉妒经历对人的影响,研究人员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要求实验组的学生写下自己嫉妒他人的经历,而控制组的学生不需要这样。随后,两组学生都要阅读一些由研究人员虚构的采访报道。在报道中,一些谎称跟参与者同校的学生在采访中回答了一些关于学习和目标的问题,但并没有说任何可能会引起嫉妒的话。每个参与者会观看两位与自己性别相同的虚构同学的资料。实验结果是,与不需要回忆嫉妒经历的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花了更多的时间来阅读采访报道,事后也能回忆起更多的采访细节。

研究者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回想过去关于嫉妒的记忆,会使人更加关注当前的同辈人,即使这些采访对象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过人之处。实验一说明过去的嫉妒会让人思维更加敏锐,那新近的嫉妒会有怎样的效果呢?这就是实验二探讨的内容了。

实验二:针对新近发生的嫉妒,研究者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们观看一组伪造的同性别同学的采访报道和照片。这些同学,既有长相出众、开宝马的富二代,又有长相普通、家庭条件差但刻苦学习的普通人。学生们看完这些人的资料后,研究人员询问他们的感觉,并测量他们阅读每个采访花费的时间。结果在研究者的意料之中,那些让人嫉妒的家伙吸引了学生们更多注意,学生们能记起更多关于他们的细节。

这两个结果都指出,嫉妒能引发大脑产生一连串高效率的认知活动。

名誉堂

嫉妒永不休假。

——外国谚语

心灵感悟

著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这样写道:“嫉妒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正常的。”他指出,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状态,嫉妒的出现更是无可厚非的。而我国文人余秋雨先生对嫉妒的看法是:“面对嫉妒,谁也难以充当一位居高临下的医生。这是我们城堡中一种源远流长的传染病,已有不少人因它而疯,因它而死,只是还留下了不少病情稍轻的人。”余先生的语句虽略显悲观,但也指出了嫉妒是一种普遍现象。

每一天,我们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对学习、朋友、他人、生活产生种种不满;每一天,我们也会遇到对自己和对周围世界不满意的人,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你有我也有的嫉妒,却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结果?因妒生恨,心理疾病,行为失常……嫉妒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情绪感受。但是我们无须回避,就像我们伤心时要哭泣一样。只是,我们需要明白,哭泣之后,整装待发,继续起舞!所以,接受嫉妒的存在,正视它的危害,是认识嫉妒的第一步。

关于嫉妒的作用和危害,正如一些哲人所说,“心怀嫉妒者永无安宁,心中烦躁,坐立不安,苦恼不止”。嫉妒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行为,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使人出现极具破坏性的行动,以此发泄自己的嫉妒心理。嫉妒使人不能容忍别人胜过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并且产生报复心理。如果说嫉妒也是一种竞争,那么它只是低层次的竞争,这种竞争无益于成长,若引导不当,很容易导致攻击、破坏等不良后果。所以,了解嫉妒的作用,知道嫉妒伤人伤己,并培养宽广胸襟,悦纳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