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爱充满智慧

让爱充满智慧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来上课。案例1中的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发作,平静地宣布“上课”。在塑像落成的仪式上,当年那个被同学们讥为患有“健忘症”的男生激动万分地讲述了上面的故事。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位老师和编辑的智慧,他们面对我们常说的“差生”,没有批评,没有责怪,而是用心去关爱他们,用爱去感召他们,用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因此,不但要教育充满爱,更要让爱充满智慧。

让爱充满智慧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结果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是不是不知道今天有语文课?男生说忘了带了。同学们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快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她笑笑,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来上课。扫了一眼课堂,发现那个男生的桌子上依然空空如也。

案例2:他是北京某报社的一位文艺编辑。有一段时间,他所编的那个版面的稿源突然紧张起来。无奈之下,他只好向邻居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女生约稿。没想到的是,这个女生似乎天生就不是写文章的料儿,整整憋了三天,好不容易才憋出了一篇东西。他展开稿子,看到的是一篇错别字连篇,语气词乱用,字体歪歪扭扭像虫爬,看得人晕头转向的作文。

这是我从2004年第10期《读者》上刊载的一篇名为《温柔的征服》的文章中摘录的两个案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该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位老师和那位编辑是怎样处理的。

案例1中的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发作,平静地宣布“上课”。同学们喊“老师好!”她回礼说“同学们好!”要讲课了,她却突然发现眼镜没有带。衣兜里没有,教案夹里没有,到处都翻遍了,还是没有。她很不好意思地说:“同学们,真抱歉呀,我忘了拿眼镜了。我眼花了,离了眼镜什么也看不清。”她很自责,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甚至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候,她走到那个没有带书的男生面前,说:“请你帮我去办公室取一下眼镜好吗?”那个男生受宠若惊,很快就顺利完成了老师交给他的光荣任务。老师接过眼镜,真诚地向男生致了谢,然后说道:“如果一个人经常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多么耽误事呀。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们大家相约,我们一起消灭马虎,你们说好不好?”

后来,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她80岁诞辰的时候,崇敬她的人们为她立了一尊汉白玉塑像。在塑像落成的仪式上,当年那个被同学们讥为患有“健忘症”的男生激动万分地讲述了上面的故事。他说,那时候,他不知道老师是在用请求自己帮助的方式来巧妙的帮助自己。但是,自打那次给老师拿了眼镜之后,他就彻底告别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金领人士。

案例2中的那位编辑本可以毙掉那篇文章,但他想到女孩三天所付出的辛劳,他便有些不忍。他认真地对那篇文章进行了加工润色,最终将它发表了出来。那篇文章总共1600字,应得稿酬25元。他觉得钱实在太少,对不起女孩的劳累和期待,于是,他悄悄地贴上了15元,凑成40元给女孩送了过去。没想到从那以后,女孩迷恋上写作。她终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呀写,作文纸扔得满地都是。她不愿意辜负那个辉煌的起点,也不愿意让关爱她的人失望,她懂得惟有艰难的历练才可以让那个有了美好开端的故事有一个更美好的结局。后来,女孩终于写出了一篇篇漂亮的文章,成了京城报刊一个优秀的小写手。在2002年高考中,女孩以674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位老师和编辑的智慧,他们面对我们常说的“差生”,没有批评,没有责怪,而是用心去关爱他们,用爱去感召他们,用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因此,不但要教育充满爱,更要让爱充满智慧。只有智慧的爱才会有成效,才会给教育带来帮助。

一、自信的重塑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不可分的,肯定的认知和评价会带来赞许、羡慕的积极情感,而否定的认知和评价,伴随产生的是不满、厌烦等消极的情感。人们都有共同的心理需求: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获得成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1.尝试成功的情绪体验。

2.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3.激活其内部激励机制(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

4.提高其抱负水平和精神境界。

二、无形的教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她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教育痕迹,提倡“无痕教育”。

1.教师完善的人格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完美的教师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展现,教师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优秀的心理品质、真挚的爱生之情,都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感召、感动和感化着学生的心灵。

2.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校文化就是职校师生员工在日常教育、教学、交往及其他辅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意识倾向。以“德育双基实训周”制度为载体,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为突破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职业道德。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职校文化建设。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职校内核文化的建设,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夯实基础。

三、理智的教导

真正的爱是理智的,这种爱能使我们面对学生出现的难以接受的现实,难以理解的行为,以及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保持冷静、理智,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1.教师要善于调节自身的各种情绪。教师并非圣贤,和常人一般具有七情六欲,会受外界事物影响引发各种情绪,会引发教育教学中的情绪失控问题。教师也在努力寻求帮助,这里向大家推荐教师修心养性、调控情绪的六种方法:

(1)意识调节法。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具有的修养;

(2)语言调节法。借助语言暗示,控制自己的情绪;

(3)注意转移法。先把问题放下,等到自己冷静后再作处理;

(4)自我安慰法。遇到挫折和不幸,要想到事情原来可能会更糟;

(5)自我发泄法。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向亲朋好友倾诉烦恼,会顿觉舒畅;

(6)升华转化法,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价值的行动。(德国伟大诗人哥德在青年恋爱时曾失恋,痛不欲生,最后终于想通,化痛苦为力量,把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成了震撼欧洲的文学名著。)热爱工作,工作可以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欢乐。

2.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利用个性进行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利用学生的个性;发挥个性的作用;完善学生的个性。

四、谈话的智慧

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教育,谈话是一种普遍的方法,但是我们应注意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甚至还要注意谈话的语气。我认为谈话时间以课余为好,谈话地点,只要有较自然的氛围,能适合于谈话需要就可以了,尽量不要在办公室,谈话方式以个别谈话为宜,特别当师生发生矛盾时,尽量不要和矛盾另一方(教师)一起找学生谈话,谈话的语气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师生矛盾而有所区别:对妒忌型,先以褒赞的语气肯定其长处,让其因妒忌而不平的心得到满足,然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对误会型和委屈型;可以用朋友式真诚和父母般慈爱的话语去温暖学生受挫的心,让他们向你倾诉心中的委屈和不快,但一定要注意不随便地在学生面前说教师的不是;对欺弱型和违抗型,应以严肃的语气进行批评教育。把握好四条谈话原则:一是重于尊重,二是善于倾听,三是乐于沟通,四是贵于理解。

结束语:要让教育充满爱,让爱充满智慧,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规律所致,最后我以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提出了新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到五个“E”作为结束。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提出了新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到五个“E”:即“榜样”(Example),教师应成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历史和现实文化中的英雄人物,使之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且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解释”(Explanation),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头脑中填塞社会的规章制度,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只有对话才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多年来道德教育效果甚微,就是因为压制了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指向道德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受到惩罚,而他没有?”,“我该为邻居做点什么?”,“那公平吗?”。“劝诫“(Exhortation),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规劝,可以通过精心推理的方式进行。“环境”(Environment),教师要创造一个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感受到彼此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体验”(Experience),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助人技能,有计划地安排校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渐内化各种道德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