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争就业岗位。中等职业教育的“替代”途径包括学徒制、企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短期培训班等。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这种替代性培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大多在易从业、易创业的领域,如建筑、修理、服装、木工、美容美发、营销等。

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临挑战的分析

1.“普高热”不断升温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连年滑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目标的实现难度十分大

近几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普高热”不断升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明显减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连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下降明显。有统计表明,中等职教1999年比上一年还少招46万人,在校生数减少13万人;而到2000年比上一年少招数上升到61万人,在校生减少数增至110万人;与1996年比,中等职教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下降17.4个百分点和11.1个百分点。就我们学校而言,1996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0分,到2002年降至200分,而更多的分流生如果参加升学考试的话,恐怕连200分也不到。(2002年分流生占我校实际招生数的90%)。更严重的是许多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在短短的三年的职业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其难度是十分大的。

2.高等职业教育的扩展速度及其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也就是说,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争就业岗位。1999年的高校扩招,尤其是高职高专快速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缺乏竞争力,为了就业只好屈就,去做原本应该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做的工作。

3.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程度

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应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要求,也就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者,它应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后者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已引起了重视,也都在努力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变化,而在具体操作上往往困难不少,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培养的滞后性与市场的趋前性之间的矛盾突出,学校专业设置常常滞后,专业教学设备和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要培养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困难也不少。

4.中等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成就

如果说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把再就业培训放在容易就业的第三产业,在再就业培训中强调和突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不但能改善目前农村职业学校就业不畅的状况,其成就还可以为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就业市场,使之形成良性发展循环。然而,中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刚刚才起步,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创业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可以学习和借鉴。

5.中等职业教育与“替代”途径职业培训的成本与质量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的“替代”途径包括学徒制、企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短期培训班等。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这种替代性培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大多在易从业、易创业的领域,如建筑、修理、服装、木工、美容美发、营销等。这些途径具有明显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如果中等职业学校不在成本或质量上取得一定优势,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生源的吸引力将会继续降低。

6.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陈旧、落后

一是“求高”,不能正确地定位,盲目追求高职位、高薪水。二是“求稳”,希望进大企业、国营企业,不愿进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三是“求正”,只希望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不愿意打短工和零工,以积累工作经验和增加实践机会,错失就业机会。

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对策的思考

1.加大政府行为力度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职业教育的设施设备、教学手段符合现代企业培训的要求。二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一个口子管理,推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衔接和协调发展。其次,在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会考的基础上,实行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文凭的等价制度,改革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办法,使高职招生主要由面向“高考落榜生”转向中职毕业生。第三,像上海这样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地区要制定中职学历教育招生的质量标准。第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普职渗透,大力发展四年制多证书的综合高中,适应产业发展对知识含量的高移要求。第五,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效益的社会评估,强化社会监督和导向作用。三是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在目前职业教育不景气的状况下,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无疑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能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难以肯定。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无权颁发资格证书,如果严格实施任何岗位的准入制度,社会许多办学、培训机构也会相应地开办此类培训,其时间可能会缩短到最低限度(一年、半年或几个月),三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不一定比现在好过。因此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在于就业时有无资格证书,还应该制定包括学历、岗位实习年限等一系列内容。因此加强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某种考试获得某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而且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具体内涵,以此来保证职业学校的规模。

2.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建立灵活、多样、完善的办学运行机制

目前,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给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实现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因而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建立灵活、多样、完善的办学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1)实施学分制,使得三年全日一贯制的教学设置富有弹性。从企业需求来看,下半年安排实习生较为可行,因此学校的教学计划必须要符合这样的市场需要,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实施学分制,调整学生上岗实习的时间,适当提前或延迟毕业时间,在学完必修课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利用实习期间的业余时间或实习结束后,进行补修,以市场杠杆来调节学校的教学,增强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度。

(2)鼓励具有专业和办学优势的职业学校跨地区招生,实现互利互补。

(3)支持职业学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增加投入,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为在职职工开展新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要建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上岗培训机制,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加快开拓职业教育市场,实现职业学校功能多样化,在初中毕业分流的基础上,尝试高中阶段普高在读学生向职校分流,增加普教向职教分流层次。

(5)职业学校要为提高外来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整体素质服务,加强对外来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的培训,拓宽职业教育的内涵。

三、关于大江职校改革发展实践的总结

从大江职校的实际来看,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较好,几乎是供不应求,但是由于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念问题,这些专业的招生比较困难,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都是培养第一线的操作工人,相对而言比较辛苦,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第三产业,学生觉得从事这样的工作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另外旅游公司一般不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作为正式工,这也是造成招生难的一个原因。现在出现了“进口容易出口难,出口容易进口难”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样的局面,一是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二是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三是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帮助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四是加强职业指导和择业指导,这不仅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应该要提前至中小学,同时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关心这件事。大江职校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提出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学校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德技并举、全面育人、产教结合、一专多能、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把“职业教育必须要主动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主动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重点抓住四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即: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改革,整合其他各项教育改革,推动全面的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新教材试点工作为动力,全面推动课程改革;以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了办学模式多层次、多样化。

2.建“德育123工程”

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创建了“德育双基实训周”、“社区教育”和“创业教育”三个德育特色。

3.实施“678”行动计划

外树形象,内炼硬功。以“八化”建设为目标,以“七个结合”为教学原则,以苦练“六字功”为抓手。争取做到:教学计划超前化,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结构模块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资建设目标化,教育科研普及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坚持教育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设备建设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上岗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师资建设与“四化(技能化、双语化、信息化、人文化)”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区家庭相结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编写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研发市场,研究教学,推出更多贴近学生、贴近市场,具有推广价值的较科研论文,建设一支有“技能化、双语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师资队伍,联合企业行业社区开发德育资源和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开发教育培训市场。

4.学生就业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目标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根据企业要求度身定做,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特色之一。

(2)为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积极拓展国外劳务市场。

(3)学校与有关职能部门联手成立了就业指导委员会,及时提供供求信息,保证就业渠道畅通。

(4)坚持上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思想,在20多家企业的支持下,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5)每年召开校企恳谈会,反馈往届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发布应届毕业生信息,力争做到供需对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