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化背景下,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农服务”工作模式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党和政府的空前重视要求改革工作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有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5400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及部分县区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训、劳动技能锻炼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无论在管理、服务上,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央领导同志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文明办协调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意见。2006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高校外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未成年人不仅需要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课堂教育,也需要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上海校外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未成年人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未成人的全面发展,2009年1月,上海市召开了校外教育工作会议,结合国家与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上海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要求进一步理顺校外教育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资源,为校外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课程实施中校外教育活动的落实,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台了《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2011年)(试行)》、《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校外教育工作推进提供了“设计方案”和“施工蓝图”。
由此可见,党和政府空前重视校外教育,这既给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校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专门机构,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积极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何更好地在青少年全面成长过程中担当积极的作用并承担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已实实在在成为校外教育机构的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2.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改革工作模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号召。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教育形成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态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校外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最终体现,要求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的结合,校外教育独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特点更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和规范全面发展(浅谈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岐山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黄宏博)。但是,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呼声要求越来越高,校外教育机构也必须改革传统群文、艺术、科技、少先队工作模式,以满足基层学校活动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体现校外教育机构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3.松江校外教育的现状要求改革工作模式
松江的校外教育近几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新形势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一是场所紧缺。由于人口的大量导入,松江的未成年人数量剧增,现有的校外教育机构不能满足他们需求;二是设备简陋,主要是科技教育的设备严重落后于科技教育的需要,缺少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制作设施设备。三是师资乏力,随着校外教育的功能转变,要适应资源协调、活动管理、服务指导等校外教育新要求,完成校外教育所承担的新任务,显得乏力。四是观念落后,校外教育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在新形势下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还不那么容易,主动适应工作的新变化能力还较弱。五是机制僵化,所谓僵化就是忽略了校外教育的开放性,校外教育的开放性不够主要表现为活动场所局限,活动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薄,校内外教育脱节。
再从农村学生的角度来看,校外教育似乎离他们更远。由于受到学生生源、交通、学校设施等条件影响,活动中心开展校外教育的对象更多地关注城区中小学生,而忽视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校外教育。从教育公平及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角度看,这种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
松江作为上海的郊区,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不断扩大,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区域属于农村的范畴,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均衡、优质、公平、开放”为目标,实施校外教育,已经成为今后松江校外教育的实践课题。农村学校强烈呼唤校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比城市更强烈、更迫切。为了进一步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本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我区教育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聚焦农村教育,促进均衡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主要背景,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教育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校外教育也因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被人们所重视,逐步显示出它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比如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又如校外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与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和充实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各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
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师资有限、场所紧缺条件下,如何满足于松江十万以上的未成年人对校外教育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大难题。于是,我们推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农服务”工作模式。希望通过办教模式的改革调整,争取最大化、最优化的教育效益,进一步推进校外教育的改革深化。
1.调整服务阵地
以往中心开展的培训活动都是组织基层学校学生到中心来参加各类兴趣社团、主题活动培训等,而本模式是中心教师下到基层学校免费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便利,真正体现了“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理念。
2.改革服务方式
活动中心教师走入基层学校,利用学校资源,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开展指导服务的行为方式,从而使校内、校外教育更好地衔接。
3.充实教育资源
此项研究关注校外教育的开放性,首先是场所的开放性,不局限于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唯一的场所,而是充分利用区域内(包括校内教育)可以利用的设施设备,为校外教育所用;其次是师资的开放性,充分吸纳区域内优秀的校内教育师资和社会上有特长的人士投身到校外教育中来,校外教育的师资吸纳兼职为主。
4.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松江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教育差别也在加大,本课题正是弥补了这一教育的缺陷。通过“为农服务”使农村学校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所指的“为农服务”工作模式是指:以中小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农村学校为主要活动阵地,以活动中心教师为主要指导力量,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实践示范、定期研讨、项目比赛等活动,提高基层学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同时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在中心教师实践示范基础上,各项目组教师在各农村学校带教一名教师。各项目组定期组织带教教师开展研讨活动,加强对基层教师的理论指导。各项目组组织区级层面的比赛活动,提高基层学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
对校外教育,尤其是松江的校外教育进行反思,找到松江校外教育的薄弱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
把最初设想演绎为一个系统化计划,并在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总体计划,以期达到行动研究的真正目标——解决实际问题。
4.制定具体计划
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具体措施,所制定的措施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确保有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
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关键。要做到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
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一要坚持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要坚持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要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五、研究过程
1.预诊研究
在这个阶段通过走访调查、会议考察等方式对校外教育先行进行研究反思,特别针对松江的校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发现松江校外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松江教育提出了“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目标,校外教育的场所、设备、师资、机制、观念都不能适应这一目标所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预诊研究,撰写了《松江校外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教育均衡化背景下,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农服务工作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设想。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在这个阶段我们成立主任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组员包括了副主任、教育科研负责人、各组室负责人。以《松江校外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为蓝本对松江的校外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研究,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对课题设想做了解读,并通过活动中心内网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借助于近几年华东校外教育研究会年会的相关资料,了解与本研究设想相关的研究情况,了解到江苏省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城乡一体化校外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与我们的设想有较大的相关性,研究小组成员带领部分教师前往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登门学习取经。邀请了松江区教科研室专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给予指导。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和初步研究,对“教育均衡化背景下,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农服务工作模式行动研究”研究设想进行反复论证,认为这一课题值得研究。
3.拟定总体计划
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研究小组拟定了研究的总体规划,起草了课题研究项目书,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完成了“教育均衡化背景下,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农服务工作模式行动研究”研究项目书,并成功申报了松江区教育科研区级重点项目。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的主持下,召开了开题研讨会,再次得到有关专家和兄弟单位同行的指导。
4.制定具体计划
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灵魂。因此,我们强调研究的具体计划要与工作计划相结合,把研究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计划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才能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本课题为统领制定中心和各部门科室的工作计划,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指导下工作,使课题研究落实到了具体的工作中。
5.行动
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在行动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实践项目的行动研究。
(1)送教下乡,让农村学校学生享受到校外教育精品活动。
均衡教育的含义在于优质教育的普及,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区教育局“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学校扶持力度,使城乡每一所学校拥有大体均衡的物质条件与师资条件,共同走向优质教育。中心的“为农服务”工作举措,以“快乐星期二”品牌活动为载体,通过中心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下到基层,为农村学校学生免费组织活动,使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区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快乐星期二”活动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同时根据德育“两纲教育”要求,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高雅艺术、科学素养、知识产权、生命教育、安全保护、文明礼仪等内容融入到本次系列活动中。力求通过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播高雅艺术、培育科学精神,使校外教育更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每周二下午中心教师到各农村学校开展指导服务,每次活动共开设8个指导项目,包括《西洋乐欣赏》、《感受书法》、《消防安全讲座》、《遥控车模比赛》、《民乐欣赏》、《美术欣赏》、《数码摄影入门》等。每次活动前我们把详细活动方案、活动菜单提供给学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容、安排参与人员。活动当天,集中在一所学校,滚动开展各项目活动,针对学校教学对象年龄段的差异,老师们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活动结束之后,我们会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兴奋地说“以前我在电视上见过音乐会,今天了解到原来欣赏音乐会还有那么多礼仪”;“我知道遇到火灾怎样逃生了”;“我今天学会了拍照”。问起参与听课的基层学校老师有何感受,一位刚听完书法课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从3000多年书法演变史中,感受到了中国渊源流长的书法艺术,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送教下乡举措,把优质教育“送”到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的学生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
(2)蹲点指导,探索新的教研机制。
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体育教育除了相关学科的教学,更多的是在课外、校外的活动中进行。如何让这些教育活动更富有成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科技、艺术等教育的规律,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①建立区级中心教研组。现在活动中心有科技、艺术、群文三个大组,对应三个大组各基层学校分别有校级科技总辅导员、艺术总辅导员、群文总辅导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兼),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学校校外教育,发挥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功能,以上三个大组分别成立了农村学校区级中心教研组,有中心教师担任组长,选拔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为中心组成员。定期地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研究,是“中心”指导和推进我区艺术、科技教育等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每个中心组有区域内的研究课题,有定期的教研组活动,有选拔优秀农村教师上示范课,用他们自己亲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唤起农村教师的共鸣和自豪感。如我们组织了中心组教师上示范课研讨活动。课前安排集体备课,促进各校教学情况相互间了解,认真听取农村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教法,肯定已有的经验和成绩,并在送教活动中向同类学校推广。课后请听课教师互动发言点评,并能耐心解答,细心指导,最终要让教师从内心真正理解、接受和欢迎“送教”活动。
②建立新型教研模式。中心教师结合自身特点,蹲点基层学校,成立联合校本教研小组。中心教师进课堂听课调研、上讲台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参加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同时收集农村教师关心或困惑的教学问题,帮助农村学校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提升教科研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等等。
中心教师作为此类教研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首先要让学校老师明白成立联合教研小组的目的,在于利用资源的共享,拓宽农村教师视野,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在观摩、研讨、交流中体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③按需送教。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师资、生源、教学设施和家庭教育等实际,活动中心制定“菜单式”的送教内容,在自主选择和按需送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为受援学校量身定做送教内容,精心挑选送教教师。以双向选择为原则,中心首先将所有教师及其特长向全区中小学校公示,各中小学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选择青少年活动中心有关项目的老师,然后中心征求有关项目老师的意见,最后确定教师蹲点的学校。
(3)组织活动,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优势所在。中心注重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努力打造“为农服务”品牌活动,形成高质量的学生实践活动序列,并且依托完善的区校二级活动实施的网络在全区开展了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富有吸引力、富有丰富教育内涵的各类活动。
①精心打造活动品牌,活动序列初步形成。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举办青少年暑期科普夏令营、松江区青少年科普一日活动。活动以农村学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各种参观、体验交流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生活,充分发挥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深受学生们喜爱。“科普夏令营”、“科普一日活动”现已成为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品牌项目。又如组织公办学校与农民工学校少先队结对共建活动,开展红领巾书屋捐建、手拉手交友、共庆“六一”等系列群众性活动,让农民工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每年暑期举办的松江区科技艺术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已成为检验我区学生科技艺术教育一个窗口,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
②组织区级层面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区内各个学校有着迥异的科技、艺术、体育特色,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组织、协调功能,组织区级层面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如为了迎接松江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综合素质大赛,聘请市级优秀师资,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参赛选手决赛赛前集训活动,让农村孩子有机会得到市级校外教育名师的指导。又如每年的区级模型制作比赛、创新大赛、“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比赛,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每三年一届的“金色鼓号伴我成长”是我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传统活动。为此,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赛前每逢双休日中心组织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与队员开设鼓号培训专题培训。此外,在组织区级比赛的同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中心教师的指导和辐射功能,即通过我们组织的比赛活动,指导全区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各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能力。
③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心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搭建发展平台,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校外活动的无穷乐趣。中心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主动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对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科普进校园巡回展”;在中心广场上经常性开展“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实施免费兴趣培训;定期举办、免费开放中心师生的书画展览。中心还结合各时期教育热点,举办多种形式的夏令营活动。如“科普夏令营”、“艺术社团学员夏令营”、“少先队小干部夏令营”。红领巾理事会、青少年科学院、学生艺术节、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开阔视野,锻炼体魄,增长知识,愉快身心。
此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松江一些人文、历史景观及其它教育场所,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又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各类参观活动以及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影评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平。这些活动由中心教师策划、宣传、发动,组织学生参加,使各项教育活动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多样性,凸现校外教育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主动衔接,推进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心根据学校开展校外教育需求,主动参与学校建设,积极实践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项目。
①指导农村学校开展特色项目创建。针对城乡校园文化建设客观差异,通过帮助农村学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对均等的教育,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获得学业成功。
在我区中小学开展了校外特色基地的创建工作。采取了有目的地引导、有计划地部署。在普遍发动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项性调查摸底,确定特色创建方向,特色创建的措施。我们的经验是:第一立足学校自身特色资源。这些学校在依托自身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色优势,采用一定的措施,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在校内构建起校外特色教育专项基地,并不断加以开发建设,使特色逐步彰显。如车墩学校与佘山天文台、车墩影视基地、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等八个单位作为学生科普实践基地;李塔汇学校结合当地民间艺人及学校艺术教师特长,以“纸艺”文化为学校特色。其次,在学校校外特色项目的创建过程中,活动中心的专业教师对各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开展校外特色活动的能力。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及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参观考察,提升他们的理念,提高他们对校外教育的认识。特色项目系列的成功打造,大大拓展了校外教育的时空和内涵,使城乡学生在各类校外教育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②指导农村学校开展社团建设。随着各校科技、艺术、民族文化特色项目的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得以丰富、壮大。目前我区基本形成了学校普及为主,“活动中心”提高、拔尖为主的社团活动的新格局,使更多城乡地区的特长学生得到发现、培养和提高。
中心成立了区校外教育师资建设“人才库”,师资力量除了中心骨干教师,还包括社区、基层学校校外教育兼职人员。在服务基层学校“蹲点送教”活动中,我们首先满足农村学校社团建设师资的需求,同时通过协调,把人才库的师资有针对性地送往需受援农村学校。此外,以举办展示活动为途径,尽可能为农村学校的社团建设搭建平台。如书画组在塔汇学校组织开展了全市校外教育工艺美术老师“纸艺”观摩活动,在泗联小学组织开展了全市“布艺”观摩展示活动。
(5)借助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全覆盖的校外教育活动。
2009年7月松江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成立,这又为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自身科技艺术群文教育的优势,与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利用全区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高一、高二参加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在他们活动期间,抽出半天时间,组织开展科技艺术群文教育活动,活动主要有高雅艺术普及、科普展览、科技小制作、阳光体育、书画欣赏等。通过这个平台五个年级两万多名学生都能享受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校外教育活动,实现了校外教育的全覆盖。
(6)总结评价。
本研究从2008年上半年提出初步设想,下半年正式立项,成为区级重点课题,2009年、2010年为正式研究阶段。2011年开始着手结题工作,到本研究报告形成,本研究将告一段落。反观整个研究过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行动,取得了行动研究的成果,解决了教育实践中的部分实际问题。
(1)“快乐星期二”活动已经成为松江区校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品牌。两年中,送教下乡45次,全区所有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农民工子女同住学校的3.55万学生参与此项活动。
(2)学校社团建设发展迅速,特色明显。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指导为主要方法,以督导为主要手段着力推进学校科技艺术社团建设,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支持,全区共有校级艺术社团473个,科技社团480个。
(3)科技教师辅导能力得以提升。2010年全年累计举办了80余次科技类,全年共计有1800人次的科技辅导员参加,切实提高了我区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养与科技素质,科技辅导能力得到了提升,25届创新大赛获奖54项,突破了历史记录,26届创新大赛又有新突破,获奖项目达74项,三新学校叶笛老师不但辅导的学生获奖多,而自己也获得了教师成果一等奖,并将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比赛,这足以说明科技教师的辅导能力得到了提升。
(4)学生竞争力不断增强。正是因为老师辅导能力的提升,因而学生的竞争也在提升。在26届创新大赛上,三新学校的一名初中学生跻身20位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的行列,郊区仅有两名,初中生只有三名,这是学生竞争力增强的标志。
(5)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与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了全区五个年级2万多名学生校外教育全覆盖,校外教育向实现均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为农服务”使农村学校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
(6)活动中心教师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调整了服务阵地,突出公益性服务原则,校外教育走出了校外教育专门机构,真正体现了“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理念。改革服务方式,以基层学校为阵地,利用学校资源与校外教育机构资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开展指导服务的行为方式,从而使校内、校外教育更好地衔接。这样的模式转变扩大了校外教育的空间,延长了校外教育的时间,丰富了校外教育的内涵。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为农服务”工作模式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我们的实践中坚持了以下三条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活动中心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突出送教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状况,认真开展调研,多层次、多方面听取受援学校紧迫需要。在指导和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师资、生源、教学设施和家庭教育等实际。要关注现阶段农村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开展校本教研、培养年轻校外教育师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特长生培养和指导课题立项等等。为受援学校量身定做送教内容,精心挑选送教教师,使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眼中的“及时雨”。
二是层次性原则。“为农服务”模式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就要贯彻层次性原则。既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直接组织的全区性大型活动,又有在“中心”指导下的各相关组织主体(科技、艺术、群文教研组)开展的各类中小型活动。既有带有指令性的统一活动,如劳动实践活动、军训等,又有学校、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既有经常性、大众化活动,例如群众性的主题活动、团队特色活动、各类竞技活动等,又有提高性活动,例如社团活动、区科技艺术学生综合素质大赛等等,这样让学生都能在校外教育活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三是统整性原则。“为农服务”模式一定要整合多方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有,补己之无,要贯彻多方联手原则。多方联手,一是指与区内的学校联手。学校有很多专业老师,与学校衔接后,可聘请他们作为校外教育业余教师,请他们抽空挤时间讲课,组织年轻教师进行校外教育培训、观摩和相互交流等活动。二是与社会联手。利用社会资源,借力发力,可借助社会高等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也可借助社会校外教育的机构,可以和他们互相合作,整合利用社会现有资源。三是与单位联手。有的单位拥有人才实力、先进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协议,作为实践基地,开展系列活动。
当然,本次研究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还有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本次研究中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尚待提高。虽说本课题是中心的龙头课题,但是主要研究工作还是研究小组为主在做,一般老师只是按研究小组的计划去工作,缺少科研的主动性,表现为子课题研究没有到位,从而影响了本课题的研究质量,感性研究较多,理性研究不够。
二是研究参与面还需扩大。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研究主体开展研究的,如果要真正达到研究效果,还需要基层学校的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研究。
三是研究的内容还显单薄。本次研究原定有五项研究:校外校内教育衔接的研究、校外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校外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校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街镇校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主要对前三项做了些探索,也没有完全研究全面透彻,所以研究内容显得单薄。
六、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本研究的不足告诉我们,本课题研究只是阶段性的结束,后续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还是紧紧围绕校外校内教育衔接的研究、校外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校外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校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街镇校外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扩大研究队伍,提高教师研究积极性,建立子课题组,把“为农服务”工作机制和模式、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方法等研究透彻,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编撰,《中国校外教育工作年鉴2007—2008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2.华东校外教育研究会,《智慧之叶——华东地区校外教育论文案例选》,上海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10年10月
3.上海市教育学会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追求 实践 创新——上海校外教育论文案例选》,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年11月
4.黄耀,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策略的有效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8月
4.江苏省太仓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一体化”校外教育实践体会及成果总结,《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2月
5.周康全、张吉柱,农村的校外教育及其兴办途径,《小城镇建设》,2004年1月
6.科技日报王朝网络wangchao.net.cn
7.黄宏博,浅谈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