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团队里只言“我们”

在团队里只言“我们”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邵嘉莉是三人中唯一的女孩,负责信息输入部分。某日,就在因为她搬箱子不小心落地而沮丧的时候,当时还是仓管员的王虎鼓励她说:“不要气馁,我们一起加油!”在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们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我们”。在团队中,他们不夸个人功绩,只言“我们”的努力,这是何等宝贵啊!团队精神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几乎每个学生都提到了“团结”一词。

在团队里只言“我们”

钟煜、王虎、邵嘉莉(左起):现就读于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心 声:“坚持不懈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两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为了同一个奋斗目标,每日汗流浃背地搬起十斤重的箱子,在没有空调,只有零星几个电扇的两百多平方米的仓库里,来回奔跑。

他们三个人,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他们互不相识,打过照面却从未交谈过;他们有各自的梦想,却因一枚金牌而走到了一起。

从互不相识到彼此共勉

邵嘉莉、钟煜、王虎是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学生。三个年仅18岁的孩子,经过半年的训练,在全国的赛场上勇夺金牌。当他们得知获得一等奖的时候,只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一同举起了沉重的奖杯。脸上欣慰的笑容,抹去了昔日的艰辛。

进出仓库比赛是201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当时上海海选了30名选手参加训练,而邵嘉莉、钟煜、王虎三人最终赢得了代表上海队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当时的他们心中只有金牌,每天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完善自我。

邵嘉莉是三人中唯一的女孩,负责信息输入部分。虽没有钟煜、王虎那样繁重的体力活,但因为信息输入是流程的第一步,她肩负着巨大的责任。选拔中,邵嘉莉并不是指导老师最看好的信息员候选人。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闷声不响地训练,十分钟打英文,十分钟打数字。在淘汰后只剩九人训练的时候,突然接到比赛不能有替补选手的通知,这意味着,参赛的三名队员必须是全能。所有的信息员都要开始训练搬箱、推货车、踩高压车等项目。邵嘉莉回忆:“当时,我其实已经放弃了。我力气很小,搬十多斤重的箱子,根本办不到。”某日,就在因为她搬箱子不小心落地而沮丧的时候,当时还是仓管员的王虎鼓励她说:“不要气馁,我们一起加油!”这句勉励之语,从平时话不多的王虎口中说出,令人倍感温暖。

王虎很聪明。在进入三强之前,他是仓管员的候选人,但就在他第一次踩液压车的时候,脚下轻盈的律动,让所有人震惊。他比任何一名操作员选手都有效率,于是被选进了代表上海参赛的操作员团队。后来,他常说自己就是踩车的命。在指导老师眼里,仓管员钟煜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每天都要搬上上百个十斤重的箱子,一度腰都直不起来,喷了好几天的云南白药,才感觉好受一点。

团结一致 勇夺桂冠

说起赛前最后一个月恶魔般的训练时,三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后怕的表情。他们说:“当时‘必夺第一’的念头,激发起了奋斗的动力——团结就是力量。”训练的时候,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训练方式,每天只有在进行四次模拟训练时才会聚在一起,有时会用眼神互相勉励,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他们也曾争执:到底是邵嘉莉送出,还是钟煜来取信息单;眼前的这堆箱子,到底钟煜有没有检验完毕;邵嘉莉是否在暗示,王虎是箱子摆错了位置,还是拿错了箱子。凡此种种,在日复一日的训练里,三个人终于能读懂彼此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在闷热的初夏,三个年轻的孩子为了同一个奋斗目标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失败了从头来过,箱子掉了再捡起来,手臂扭伤了不喊疼。夕阳西下,偌大的仓库只剩下他们三个,手臂上、腿上甚至脸上时常都是蚊子块,他们从不抱怨。

在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们常常脱口而出的就是“我们”。他们说:“我们三个早晨一起跑步,锻炼体能;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还各自思考突破点;我们为彼此的受伤而难过;我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每天都想突破二十分钟的关卡;我们可能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据邵嘉莉认为:他们三个原本并不能走到一起,因为都是固执的人,各有各的坚持,不轻易妥协,但因为比赛,他们善用自身的特质,听取对方建议,认真且耐心地彼此学习。在团队中,他们不夸个人功绩,只言“我们”的努力,这是何等宝贵啊!

【沃土孕育】

当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事业单位期望新招募的员工具有团队精神。但是,不少中职毕业生专业上是合格的,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中职生的特点是活跃、接受力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思想的认同要来源于自身的体验。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互助、充满关爱的文化氛围,通过鼓励、支持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比赛,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团队的作用,学习团队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就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与人密切合作,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更从容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并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相关链接】

在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之意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技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宗旨的体现,学校、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团队的建设,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育。

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注重让中职生学会以主体的姿态参与班级生活,以团队合作的精神促进班级建设。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在德育周活动中与上海新空间教育培训中心联手,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日拓展”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翻越”是要求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面对3米~4.5米高的木墙,没有任何的辅助器材,只有依靠双手,发挥集体的智慧,克服困难和恐惧心理,团结合作,抓紧每一分钟逃生;“信任背摔”活动的场景是由一位学生仰面后倒,其他学生用手臂和身体筑起一道钢铁长城保护背摔的学生,背摔的学生给予同伴充分信任,同伴给背摔的学生有力支持……通过“一日拓展”系列活动,学生们从中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几乎每个学生都提到了“团结”一词。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东方绿舟国防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也是以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主,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凝聚力及协作意识。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参与集体活动;不再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旁观者,而是丰富校园生活的设计者、实践者;不再单向地服从社会利益,而是能够自觉主动地将自己融入于集体之中,并在团队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个人更大的进步。

【思考与启示】

中职生是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不仅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还面临着从知识学习向技能学习的重要转变。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也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要求都显著提高。中职学生是未来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劳动大军的素质。中等职业教育不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德育工作仍然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方面,多年以来,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德育创新,注重实践,出现了不少亮点:从德育课程改革到校园文化活动,从第二课堂到社团活动,从专业实践到各种比赛……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变德育的“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形成了以正确引导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使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昂首自信地走向社会。由于篇幅所限,本章无法穷尽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做法。但从效果上看,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中的这些有益尝试和探索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漫长的过程来实现,上述的这些尝试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应该如何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如何体现中职特色?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