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力作证
牛生超:毕业于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为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员工。
心 声:“每一个平凡岗位,都可能是我们年轻人奋发进取的重要舞台。”
年轻人拥有梦想,更具备追求梦想的勇气、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正如五月天在歌曲《倔强》中所唱的那样“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可见年轻人对于追求梦想十分执著。但是,追求梦想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抓住机遇,机遇往往是成功的跳板。牛生超便是这样一个梦想、努力与机遇兼备的年轻人。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机遇,他在机械维修的专业领域中实现了一次腾飞,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抓住机遇牵手“机电”
2006年,牛生超考入上海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就读于制冷专业。后来学校针对新进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评,依照考试成绩排名从各专业的学生中选择60名学生,编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两个班。牛生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这也预示着他将与机电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上海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铜业有限公司有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这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了机会。2008年,学校凭借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分派到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各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由于我是以借读生的身份入学的,当时没有进单位的资格,但学校老师多次与企业协商,终于给了我一次机会。正因为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尤为珍惜,在工作中也更加努力。”提起当时的情形,牛生超仍心怀感激。
新进“菜鸟”全面成长
实习第一天,牛生超被安排进机修部,主要任务是对粗轧机的零部件进行维修。对于原本在学校中侧重学习电工维修的他而言,机电维修是个全新的领域。刚进车间,眼前所见是一台台陌生的机器,耳边环绕的是隆隆的机器运转声,“想着今后的日子每天要与‘油’打交道,从事的是又脏又累的机修工作,心有不甘,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牛生超笑言,“但最终还是遵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牛生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既然不会,那就学呗!”面对不擅长的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从容应对。为了更快适应实习生活,他“小事上抢着干,工作上跟着学”,凭借着一份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渐渐摸索到了门道,积累了不少经验。
实习是辛苦而又充实的,从每天满满当当的工作中,牛生超很快成长起来。第一次独立完成机修工作的场景至今还令他印象深刻。当时,带教师傅有事外出,临行前叮嘱他尽力完成任务。师傅走后没多久,就有任务上门了,跃跃欲试的牛生超自信能顺利完成,然而第一次独立操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轴承装不进去是我当时碰到的最大的困难,这使我很急躁,越急就越慌,越慌工作进行得越不顺利,让我很受打击。”牛生超回忆说。当时正值盛夏时节,又急又躁的负面情绪左右着牛生超,一滴滴汗水自脸颊流下。为了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牛生超错过了下班的班车时间,独自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许多员工见状,都劝他早些回去休息,但都被他回绝了。“我想把工作做好。”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他对工作的一种执著与坚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总算把工作完成了。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机修工作,虽然双手满是油污,可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次独立操作的成功给了牛生超极大的鼓舞,也让老员工看到了他的成长。接下来的日子里,带教师傅给了他越来越多的独立操作机会。在历练中,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要成为全能型机修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习,牛生超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带教师傅的赞扬,他顺利地被公司留用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期的60名实习生中,仅有20人被公司留用。
顺利与上海铜业有限公司签约后,牛生超的任务是维修精轧零部件,但不久又被“请回”了粗轧机修的岗位,干起了“老本行”,而这缘于他具备了全能的维修技术。“在粗轧机维修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又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自然要被师傅‘挖’回去了。”牛生超说,“其实在哪里工作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把工作做好。”
现在的牛生超已熟悉了他的工作。作为一名职场“新人”,他兢兢业业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牛生超犹如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反射出的是对平凡岗位的那种热爱与忠诚。如今,每天例行的巡检,维修粗轧机,熔炼零件等事务贯穿了他工作的全部,他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应付裕如。
近期,公司决定将他从老厂房调入新厂房工作,这可以看作是一次变相的晋升。新厂房的规模更大,设备更新,牛生超在那里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一直以来成为他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凭着一股子牛劲,牛生超正向着全能型机修员的目标迈进。
【沃土孕育】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从2007年开始,便把推进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前,学校已陆续与宝钢集团、上海飞机制造厂、中铝集团上海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分别以“订单式”组建了合作班级,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与技能要求,经企业认可后再行实施,且边实施边调整,不断优化。
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着高水平。正是在学校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下,牛生超的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并有机会进入知名企业实习,强化操作技能。他在与一线师傅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学到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理解所从事的职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他接受创新改革气息的熏陶,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最终形成了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相关链接】
校企合作 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是否无奈之举?“过来人”牛生超的经历给予大家否定的回答。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原因之一,就在于“既可进一步深造,也可直接就业”的灵活性。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认为目前自身的工作技术含量很高。学生的满意度从何而来?校企合作为他们创造了舞台。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要做精、做特、做强职业教育,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生产实践型人才,而生产实践、工艺技术均是企业的强项,由此可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企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只有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参与,学校才能真正做到围绕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比如,上海市医药学校与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氏大药房等多家知名医药工商企业签订供需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又如,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于1998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合作、交流、双赢”为宗旨,连续举办了10年的校企联谊会,目前已拥有近三百家各类企业。由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先导,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企业所认可,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如今许多学生都已成为企业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如此高的就业率,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功不可没。
多年来,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设置的1500个左右的专业(点),基本适应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作办班、订单培养、定向培训、顶岗(定岗)实习、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企业“冠名班”、校园招聘会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内容更具先进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此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使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现场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影响,乐于从事一线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正确的就业定位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