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不能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是孩子灵魂世界的奠基人,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引路人。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孩子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是父母手把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父母引导孩子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所以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其认为的危险情境时,总是往大人后面躲。处于这个时期,模仿是孩子特别突出的一个心理特点。年幼的孩子,他的心灵是敞开的,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对他来说,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榜样——行为方式、体态姿势、言语、习惯和品格等。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当父母把脏东西放入垃圾箱里,孩子也会这样做;当父母随处乱丢垃圾,孩子也会乱丢杂物。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说得再多,往往不如亲自做更有说服力。
“子不教,父之过。”这条古训是很有道理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在抱怨孩子学坏了的时候,是否想过父母这个“上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种什么作用?
孩子犹如白纸,由于不能明辨是非,加之又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平时的言行,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将来树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指南针”,是孩子心目中最近、最直接的参照物。现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造成这样的后果,当然也有孩子自身主观和社会客观原因,但作为父母,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榜样,是否引导孩子向健康的方面去发展,是否是个称职的父母?
1997年1月8日早晨,正值上班高峰期,美国迈阿密市的一辆运钞车不慎从立交桥上翻落,顿时,从车厢里飞出许多美元。路上的行人、居民、乘客见到满天飞舞的钞票纷纷挤上前去,争抢钞票。不一会儿,55万美元都被抢光了。
第二天,为了追回银行的损失,警方宣布了一道特别令,要求捡钱的人将所拾钞票如数归还,否则将以偷窃论处。
结果,只有两人去警察局交还了捡到的钞票。其中一位是有6个孩子的母亲,她拿出捡到的一把硬币,共计19.38美元。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交出钱的时候,她说:“我有孩子,我要为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而这位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每小时的工资仅5美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与此相反,有的父母不仅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而且还给孩子灌输一些不正确的思想。
在宋城公园建春门城楼旁边,一名年约6岁的小男孩在父亲的陪同下在攀爬城墙。也许是考虑到孩子的安全,这位父亲用脚使劲地把支在地面上的城墙景观灯扳平,然后双脚踏踩在灯罩上面伸出双手保护孩子,嘴里还不时地为他打气:“××加油,好样的,明天爸爸还带你来爬。”小男孩说:“爸爸,这样会把灯罩踩坏的。”谁料这位父亲回答说:“反正是公家的,踩坏了自有人来修理。”
父母一些不良行为和语言的频频出现,对孩子产生一种负面强化作用,就会让孩子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
哪个父母不爱护自己的孩子,然而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正逐渐陷入一个怪圈。父母在言行上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也许他们是无意识的,也许他们对给孩子产生的影响不甚了解和重视。但是无论如何,危害已经存在了,或许有的父母会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是的,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的心灵撒下了什么?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给子孙”,这“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呢?
一、要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孩子,给孩子做表率
李女士的母亲已年逾八旬,李女士因为工作忙碌,无法天天照顾母亲。她就给母亲雇了小保姆,并且每星期抽出时间回娘家,去看望母亲。
每次去的时候她都会带母亲爱吃的食物,还常常帮助老人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母亲生病了,李女士更是服侍得体贴入微。
李女士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女儿。
女儿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姥姥买了一件毛衣,也给妈妈买了一件衬衫。全家人都夸女儿也是个孝顺孩子。
以上这个故事,一定可以给父母们很大的提示。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说得再多,不如让孩子看着自己去体会。
二、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个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个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个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个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玩去了。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知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有接近90%在年幼时期都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积极暗示。
可想而知,如果孩子自小接受到的暗示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那么长大后,又怎么能期望他变得大公无私呢?也许到时候,孩子将会为谋求利益而不顾一切,甚至触犯法律。
三、不要对着孩子是一套,背着孩子又是一套
要注意父母之间有矛盾和争吵时,应避开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为了家庭琐事互相扯皮、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话、大话。不要不分场合批评孩子的过错,以致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孩子面前,不要以冷淡的态度待人接物。
此外,纠正孩子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淡化教育”。在纠正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还需要纠正自己的语言、行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能所有父母做事的初衷都是为了儿女好,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更要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