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缺乏心理教育
21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未来时代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每个人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正如一些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一种灾难像心理冲突一样能给人们更持久、更深刻的痛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常会给人们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的心理素质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
所谓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需要、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而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它包含着认识自我的能力、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良好的心理素质誉为“地球上最美好的花朵”。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仅指躯体的健康、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现在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期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的不良行为屡禁不止,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
纵观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部分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他们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奔放,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迅速,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强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时期。中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中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上的动力,也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中学生的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
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心理问题表现得非常明显,心理矛盾也非常突出。现在青少年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他们当中经常出现懒惰、消极、退缩、依赖、缺乏社会责任感,表现在学习上是怕吃苦、懒于独立思考,遇到困难缺乏信心和勇气,心理脆弱,易产生消极情绪,取得成绩时则认为是自己的天智和勤奋,不能认识到群体的作用,在群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私,对集体的活动不热心,对社会舆论不在乎,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导致个别学生因受到严厉批评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而走绝路,这一切都反映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健康。心理素质不健康的孩子危害自己的同时也危害社会,所以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