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林晚上的睡眠质量很差,常常从噩梦中惊醒。林妈妈起初还以为孩子成绩差是因为智力出了问题,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经诊断小林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更要给他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孩子能否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医生的紧密配合。

4.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福州某小学一年级的小林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能玩得来的伙伴几乎没有。小林晚上的睡眠质量很差,常常从噩梦中惊醒。在课堂上,她常坐立不安,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站起来唱歌,而对于老师的提问,她时常答非所问。林妈妈起初还以为孩子成绩差是因为智力出了问题,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经诊断小林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虽然心理问题不像其他疾病有固定模式,但家长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了解的,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时,都会流露出一些警示信号。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等。二是行为表现异常:或者表现为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或者表现为过分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强迫行为。三是生理方面表现:头疼、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但医生检查又没有发现躯体疾病。

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教育等状况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父母由于工作上、经济上的困难所出现的焦虑、抑郁和烦躁,常常会发泄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受到冷遇、责难甚至打骂,从而影响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心理发育。有的父母不能和睦相处,经常吵闹不休,甚至夫妻离婚,气氛紧张,常常会引起孩子产生憎厌、惧怕、焦虑等情感,影响孩子的情绪、气质和性格。有的家庭只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对孩子不是漠不关心、放松教育,就是溺爱、娇纵,导致孩子产生自私、任性、怯弱、虚荣心强等不良心理。

还有就是一些家长因为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往往把孩子由于心理障碍所导致的问题误认为是智力问题或行为问题,而在教育中不能有的放矢,一旦发生了问题,又缺少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的手段和方法,常常面对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

作为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像关注他的身体健康一样,作为父母,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具体来说,儿童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指标:

(1)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会淤积心里。

(2)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个性特点都有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不会苛求自己。

(3)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4)有自信自立精神。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就可避免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1)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呵护和溺爱。孩子如果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的习惯,就会成为自高自大的人。溺爱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

家长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要舍得让孩子吃亏、吃苦,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亏,能够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

家长的关爱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家长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

(2)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一个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孩子年幼,身心还在成长发展,自控能力较之成人差,所以情绪波动较大。例如,有的孩子考试本想获取优异成绩,但却未能如愿,成绩不理想,心中产生挫败感,难受、消沉,以至悲观失望,本来活泼开朗,却变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态度。还可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诸如让孩子转移目标,看到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可用幽默的方式,开个善意的玩笑调节气氛。当难以控制激动的情绪时,可闭目做深呼吸,或摇动自己的舌头,顺时针逆时针各摇10次,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还可以做一些户外的体育运动。

(3)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良好的家庭沟通是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是协助者和顾问,你可以为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但切莫以命令者的身份自居。合格的父母应善于倾听。在孩子找你倾诉时,你首先应耐心地听完孩子的话,然后帮他理清头绪,协助找出解决的办法。

家长和孩子谈话时要采用试探、发问、反问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孩子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家长还可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4)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因为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更要给他们作出良好的榜样。

(5)宽严结合。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得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孩子能否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医生的紧密配合。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家长也不要急得慌了手脚,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目前的情况再作定论。如果问题是急性的,开导一下可能就好了;如果是慢性的,要采用药物、心理、家庭和学校的综合治疗,同时要注意防止病情反复,这一点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