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次主题班会给我的启发
杨巨辉
学生犯了错误,应教育批评,这无可厚非。但方法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正确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的问题。
我以前做班主任,总认为良药苦口,对学生越严越好,批评学生严厉压服,动辄心灵施暴,讽刺挖苦。我还常以能镇住学生而自豪。但是,一次主题班会对我震动很大,使我对一贯自以为是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
我曾这样批评过两位学生:一次班会上,我正讲话,学生尹某拍了一下桌子,声响很大,全班同学便将视线转向了他。这时,只要平心静气地问清缘由,提醒他注意会议秩序就行(其实,他是为解不开一道习题而烦躁),而我却觉得威严和自尊受到伤害,便不问青红皂白大动干戈,当众痛斥道:“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二三名嘛,不想念就滚蛋,好学生多的是。”当即搬了他的桌子,停了他的课,让他回家叫家长。家长叫来了,交谈后,我同意他继续上课,但必须公开检查。会上,我又批评说:“虽然你的家庭宠爱你,但学校的纪律和我都不宠你,希望你不要太娇了。”这样,给尹某的心灵疮疤上又撒上了盐。
时隔一周,因科任教师拖堂,下课后,班内学生大多去楼下准备做操,学生张某却挥手大喊:“别下去,别下去。”这正好被在楼下的我听见了。我在校园里1000多名学生的目视中批评了他。放学后,张某交给我一封信,说我使他在大庭广众下亮相,他后两节课都没上,坐在校门前的西山上哭了一个上午,怎么也想不通。拿着信,我并未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觉得张某无理取闹。没到班会,我就利用自己的课堂开会。会上,我按自己的设想,迫使他承认了错误。我还雪上加霜:“犯了错误就应当批评,至于你哭了,你没上课,那说明你太娇嫩,涉世不深,真没出息。”起初,我还十分自信,认为这样做既教育了本人,又慑服了其他同学,树起了班主任的威信。但渐渐地,我发现这两位同学情绪低落,上课也心不在焉,期中考试后成绩落在十名以后。全班同学也很少和我接近。
这时,我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才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于是,我搞了一个“班主任,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给我写的条子上不乏溢美之辞,但真正震颤我心灵、催我自省的是下面几段话:
“虽然,您树起了自己的尊严,孰不知这尊严蒙上了一层阴影,捍卫着师生两点间的距离,只能使同学对你敬而远之,面服心不服,希望我们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很想对您倾吐我们的心声,包括秘密。”
“在师生关系上,您把界限划得很清,对我们有时严厉得近于苛刻,我们害怕得连该说的都不敢说,只好装在肚里,闷在心里。”
“不要总是让我们仰着头看您,不要让我们感觉同您相处总有一种惧怕,不要把讲台和课桌的距离拉得太远;让高悬的黑板放到心与心平行的位置,我们很想走近您。”
“您有自尊,我们也有自尊啊!”
看了这些发自肺腑的热切话语,我大梦初醒。人常说“不怕伤骨,就怕伤心”,是的,我虽维护了自己的所谓“尊严”,却伤害了同学们的自尊,失掉了许多知心、真诚的朋友。
从此,我采取了补救措施,想方设法与同学谈话、沟通,和他们交心,关心帮助他们,使这班学生高考较为理想,一名同学以全区文科第一考入北大。但是,以前的做法给尹某、张某这样应当考上的学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他俩高考都落榜了,复读两年后才勉强考上。这不能说没有我的责任吧!
现在许多班主任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仍简单粗暴,不注意方法。因此,我们务必慎其言行,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心灵施暴。
(载《宁夏教育》1995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