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历史教材的一点缺憾

中学历史教材的一点缺憾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只编写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人类如何改变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手段,缺少对自然界的变化及自然界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发展,这说明现行历史教材不完整,存在着极大的缺憾。在人类的作用下,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日益变化着,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战争破坏和人类不当开发,致使环境恶化甚至毁灭某个文明的事件不胜枚举。其中,宋代把保护环境的法令反复重申,广泛宣传并严格执行。

中学历史教材的一点缺憾

李继东

翻开商务印馆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历史”一词的解释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只编写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人类如何改变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手段,缺少对自然界的变化及自然界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发展,这说明现行历史教材不完整,存在着极大的缺憾。

一、摩克利斯之剑

在人类的作用下,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日益变化着,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因战争破坏和人类不当(征服式和掠夺式)开发,致使环境恶化甚至毁灭某个文明的事件不胜枚举。

1.战争的破坏,使环境日益恶化。古代的战争中,战火烧毁森林的事件不计其数,如城濮之战,彝陵之战中都有火烧连营的情况;还有改变河道而造成泛滥的史实,如海河在历史上经过曹操和北宋数次凿改,形成众多支流汇集造成对天津的威胁。

现代战争造成的环境破坏更严重。如毒气战,使用碘化银的环境战;燃烧油井的浓烟雾、核爆炸及辐射、投放贫铀、投入水底的毒剂等。至于战争以外的武器实验、军事演习更频繁,同样对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

2.人类的不当开发,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局部环境遭受毁灭。过度开发和放牧,使草场退化形成沙漠。考古发现,证实撒哈拉大沙漠曾是大草原。同理,中国昔日巴丹吉林中的黑城子、塔克拉玛干中的楼兰古城等,都因重垦(牧)轻养而葬身沙丘之中。这种不当开发,使一些古文明衰落了。

古巴比伦文明的消失。因人口增长,为了提高产量而灌溉,土地逐渐盐化后生产力下降,最终使文明衰落。后来,这种不当开发,跟随欧洲殖民者的步伐从地中海、小亚细亚、非洲扩展到美洲、亚洲、澳洲的各个角落。加之工业革命以来,三废的排放、城市噪音污染、电波污染、地下水和江河水的污染,伴随而来的酸雨降落、臭氧空洞、食物污染、荒漠化和全球变暖等。

二、五千年文明的反思

虽然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文明一个个地衰落了,但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原因如下:(1)设置了环保机构——虞衡。从先秦以来(元朝除外)或设部或并入他部或部级或司级断断续续延至清朝近2000年(“虞”即管理山林川泽政令的机构)。这是世界环保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环保思想影响深远。管仲被称为情钟环保的宰相,提出“以时禁发”的口号,孟轲被称为奉自然为极致的人;荀况提倡顺应自然改造自然。(3)从秦以来,我国环境状况开始恶化,各朝差不多都不得不发布过一些环境保护的法令。其中,宋代把保护环境的法令反复重申,广泛宣传并严格执行。(4)我国古代出现了一些自觉保护自然的有识之士,在我国环保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我国历史上造林的主流是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也注意栽道树、植保护环境的风景林和防护林,在我国环保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三、世纪末的警钟

正当我们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变世界而津津乐道时,大自然却毫不客气地发出一次又一次的严重警告,20世纪70年代中期非洲沙漠化危机以来,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沙漠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大威胁。2000年三四月间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先后发生了12次扬沙和沙尘暴,影响了半个中国,黄尘一次又一次笼罩了北京。

回顾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先秦的良好期,约2000年;第二个时期是第一次秦、西汉恶化期,不过200年;第三个时期是东汉至唐朝后期的相对恢复期,约800年,这同此前后的生态差异明显;第四个时期是唐末至元朝的第二次恶化时期,约500年,生态环境从唐末逐渐恶化,同唐以前变化十分明显;第五个时期,明、清以来的严重恶化期。从14世纪中期起至今,不过600年,环境质量急转直下,势不可挡。

综上所述,学习历史,不研究大自然的发展过程和大自然在人的作用下的变化,历史的内容就不完整,当前的中学历史教材恰恰存在缺憾,只是片面编写了各朝各代在人的作用下如何变迁,这么编写忽视了许多古文明消失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忽视了中华文明延续发展同古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作为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改写当前中学历史教材,当属必然。

(载《宁夏教育科研》200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