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差生”更需要关爱

“中差生”更需要关爱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中占压倒多数的群体。往远里说,承担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正是一批批走出校门的“中差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差生的素质和能力对社会可能更为重要。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作为一个老师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比常人更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中差生”更需要关爱

王立成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中等生转为差生,而差生则更差。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消沉落寞,在学生生活结束以后的长远时间内都不能够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中占压倒多数的群体。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青少年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也就是说,中小学教育应属于为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往近里说,善待中差生,提高中差生的境遇,就是善待大多数,是让大多数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往远里说,承担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正是一批批走出校门的“中差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差生的素质和能力对社会可能更为重要。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如何改变中差生的境遇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找找中差生转差的原因。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形成原因(排除智障者),我认为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本身来说,主要是:要求自己不严格,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最终结果不是学业成绩下滑就是经常违反规章制度。客观的说中小学生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对同样的学校生活、同样的规章制度、同样的学习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时甚至是反应迥异,有可能导致其向中差生转化。也有些来自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因素会导致中差生的不良转化:比如由于犯有某个错误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究其原因,我认为要使中差生向良性转化就老师这个层面来说,在意识和行为上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现象有碍于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更影响学生的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全面地认识这个群体,他们肯定存在着某个方面的优点,即使这个优点不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的主流行为,我们也应该多去发现他,感受他的积极影响。多纵向的比较,或许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了,即使不然,也有理由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毕竟他还在接受教育。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他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老师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比常人更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四、厚爱差生,应以情动人

首先要“中肯”,教师在对待中差生时不应有虚伪与欺骗,对其缺点应该给予中肯的批评,应该让他感受到自己是有错误的,这个错误不改正是对其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一次不行就多次反复,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其优点也应给予诚恳的鼓励,让他看到希望,找到自信。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理解学生有他们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和处理事情的态度,理解了他们就会从心理上接受他们,就能对他们较低的分数和懒散的行为不只是责骂了,可能会多一些敦促,多一些鼓励。相信爱可以拉近距离,亲其师则重其道,不管通过谁的努力,只要师生距离近了,肯定沟通就容易了。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承担教育责任的个人如果都能多为中差生考虑,多对中差生施以厚爱(至少不要冷漠、不要歧视),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相信他们终究会“自我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