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在落实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质课竞赛后的反思
顾红霞
摘要:新课程倡导生物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但在落实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学生还存在着认识及配合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探究性学习出现追求形式、效果差的现象。通过反思、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问题 对策
为了落实我区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举行了第五届优质课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明显转变。教师从以前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引导、启发、探究、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重视学法指导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也能从认真听讲,认真做实验转变为细致的观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实践与探究;在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但通过课后交流和反思,我发现:生物课在落实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学生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与困惑,现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探究的方式、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等理解、认识不到位,使探究性学习的落实形式化,使学生的探究习惯不能养成。主要表现在:
1.有些教师认为,只有需要动手的内容才可以进行探究,其他的应以传授为主。这主要是受传统教育影响所致。因此,教师要认真、积极学习新课程,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方式及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生物课作为一门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靠灌输是很困难的。所以新课程倡导生物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最早源于我国的先哲——孔子。孔子曾说:“如果你讲给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你带我一起做,我会理解。”所以由孔子思想演化而来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有观察、调查、文献研究、模拟、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又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式探究三种形式。其中,被教师普遍认可的探究性学习代表就是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又可分为引导式探究和开放式探究。课堂上又多以引导探究为主。因为,相对来说,引导式探究活动好调控,所以,很受教师青睐。但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及探究过程费时,所以就出现了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的现象。
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把现实世界融入学生的生活,用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做中学”;其次,通过实验探究、调查咨询、交流讨论,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通过探究性学习,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2.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该起怎样的作用呢?这对于习惯于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方式的老师来说,感到很困惑。于是出现了两种现象:(1)越俎代庖现象。使探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完全放手现象,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不仅无法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及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有:(1)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如:实验仪器、材料、药品,实验场所等。(2)为学生进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3)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鼓励。如:适当的思路引导。(4)为高效的探究活动维持好课堂次序。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1.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对于自己通过探索来学习,会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验探究之前,要使学生深谙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的功能与应用,明确实验的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制定好的探究思路进行实验,而不是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操作。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2.在实验探究中,有些学生因好奇而随意改变探究实验,偏离探究目标,致使探究活动失效。这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并予以引导,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3.由于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探究活动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兴趣盎然,而有的学生袖手旁观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注意探究小组的人员搭配及分工要求,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尽自己所能来承担一定探究任务。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学习,体会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对弱势小组,教师要多给予指导、支持与鼓励,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三、探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进行探究教学时,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要义和精髓,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孤立的,而造成追求形式的多,实际效果差的现象。实际上,在探究活动中既有合作又有探究,是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当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出现时,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所以对于合作,首先是要有分工。
2.由于探究学习的内容或相关情景的创设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不起来,致使探究、讨论出现冷场现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恰当的学习情景、真实的感性材料能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所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要使教学内容恰当地情景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信息与素材进行整合,对教材的缺憾和空白进行弥补,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拓展。另外,使教学内容变为情景问题时,要把握问题的度,过易或过难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兴趣的产生和保持。只有那些难易适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的,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位于学生的“潜在发展区”的问题,才能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3.由于教学任务的原因,教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足。表现为真正有思考性的问题,不舍得放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给出答案;而一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又急于纠正。实际上学生的任何错误总是有一定原因的,而这种原因对学生来说又往往是很顽固的,不经充分暴露和有效解决,学生往往还会重犯,教师就得反复纠正。这样,即费时间,又费精力。所以,教师不必太看重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而要看重长远的教学任务。
4.探究性学习要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对课堂次序的调控就成了棘手的问题。要对课堂次序给予恰如其分的调控,教师就要既能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教师都应心中有数。如此方能使课堂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得有序,动而不乱。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技能进行培训。如:训练学生学会工作分工、学会与同伴协作、学会倾听与赞扬别人;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等。第二,教师要对课堂做到有效监管,如:当学生陷入混乱而进行无为的争论时,教师要当机立断,采取一定方法将争论引入正题。
总之,生物课落实好探究性学习,需要老师、学生的正确认识和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师读本
〔2〕陆真,《课程、教材、教法》2005第1期:“新课程背景下对科学探究的再认识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