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学论文写作过程创新点

法学论文写作过程创新点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作文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以“风”为话题,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学生的构思角度有大自然的风、人类社会的风、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这种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创新教育的倩影已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闪亮登场。

创新——恒久的追求

——作文教学浅探

高春霞

写作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怎样指导学生写作,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厌倦作文。学生对生活熟视无睹,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名家名作读得太少,不会借鉴吸收;不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写完上交了事,极少在布局谋篇、选材、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去修改作文;写作题材内容狭窄,很少有佳作出现;作文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只为迎考而作文。

一、作文现状分析

张文德先生在《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一文中痛心疾首地说道:“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只见教法,不见学法

作文是以学生自己的感情为前提的。然而,在作文训练中常常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样的作文怎么会有个性、怎么会出新出奇呢?朱光潜先生说得好,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掌握写作的诀窍。事实也正是如此,重视写作学法的学习远比重视写作教法的学习效益要大得多。

2.只重文理,不重心理

教师只是重视学生习作章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疏导,造成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久之必会厌烦作文。我们不去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不去考虑学生为什么要写和怎样写的缘故,这正表现了作文教学的时代落伍性。

3.艺术的匮乏

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忘却了艺术美的存在。学生得不到艺术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作文的艺术美也就消失殆尽了。

4.创新的扼杀

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集中”,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得“为赋新诗强说悉”。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

构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作文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以“风”为话题,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学生在课堂上思路逐渐清晰,各人都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兴趣爱好出发,说到了许多种风,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学生的构思角度有大自然的风、人类社会的风、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充分表现了自我的个性,抒发了自我的情怀,倾吐了自己的心声。大家情动于衷,浮想联翩,构思新巧,并且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方法表情达意,体现了话题作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的灵性。

1.收集写作素材

创新作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关键是要注重对学生的作文材料采集的培养,让学生处处留心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懂得,作文材料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周围的生活里。

例如: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亲善它,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馨;糟蹋它,自然会给你以严酷的惩罚。请你以“感悟自然”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学生可以从身边、自然、报刊影视媒体中获得写作素材,在对这些材料的分类整理中,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材料为什么就可以写成作文,那样的材料为什么就不能写成作文。具体地说,就是看学生采集到的材料是不是新颖的、典型的、情真意美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具有这些特点的作文材料,并从这些材料中发掘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主题思想。在评点时,教师的语言要恰如其分,既要指出优点,又要说出不足,能够让这样的评点起到举一反三之效。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采集的材料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为下一步写成作文奠定有效的基础。

2.厚积薄发,加强课外阅读是必由之路

鲁迅先生曾告诫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与大师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有了这样的积淀,人文精神的光芒将使学生的作品散发出恒久的迷人魅力。远到文学名著,近到一些优秀报纸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都是很好的书刊,经常阅读必然会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成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专题阅读,下列专题是值得借鉴的:

1.倾心阅读(关于读书与人生);

2.音乐之声(关于音乐与人生);

3.学会倾听(关于感悟自然);

4.品读文化雕塑(关于文人与古迹);

5.风景的再造(关于唐诗宋词散文化);

6.最后的家园(关于环保);

7.感受余秋雨;

8.语言的艺术。

在这些专题的阅读过程中,可以配合进行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如我喜爱的一本杂志、欣赏一位作家、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推荐一篇好文章等,长期坚持,学生就具备了创新的底蕴,创新作文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3.熟能生巧,多写多练是法宝

课下写作,有了作文材料,又能够从材料中挖掘出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主旨,接下来就是作文的技艺问题了。首先,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构思、作文这两步,然后交由其他评议,指出不足,接着由他自己再修改成文,由教师进行评议,这样一篇作文经过采集、评点、成文、评议等多道工序,自然作文的成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在课下写作这个层级里,教师的重点可放在学生独立完成构思、成文这两步上,因为这是检验学生从采集材料到完成写作这一过程的关键,也是检验教师具体操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能独立完成,说明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已心领神会,否则就是失败。

思想如水,润心无声。创新教育的倩影已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闪亮登场。世纪之交,我们对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创新进行一下回望,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是沉重。云舒浪卷,大浪千重。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愿与所有的老师们、教育专家共同携手,在作文教学领域执著不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