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如何教育3岁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3岁孩子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教育,或者叫学前教育,并不等于知识教育。最近,我看了一部有关早期教育的外国影片。现在的家庭早期教育有两大误区。幼儿期是开发智力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们之所以纷纷进行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为的就是把好“关键期”这个关。作为父母,不要把早期教育当作知识教育,而是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早期教育的误区

早期教育,或者叫学前教育,并不等于知识教育。现在,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越来越普遍,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也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观点和繁杂的教材,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该如何选择呢?

最近,我看了一部有关早期教育的外国影片。影片着重讲述了外国的父母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利用“温室养育”的方法,从孩子出生几个月就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知识教育。当看到一岁多的孩子一边看那些卡片一边哭泣时,我的心为之一颤,为何要进行这样残酷的早期教育呢?在中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我通过上网及调查一些家庭的教育情况,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我国也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如此盲目的早期教育。现在的家庭早期教育有两大误区。

一、关键期的误区

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人说:“3岁定终身。”幼儿期是开发智力至关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很大的影响。家长们之所以纷纷进行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为的就是把好“关键期”这个关。有的家长听说音乐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不惜花费精力、财力在孩子身上抓音乐教育;有的家长听说学珠算可以开发幼儿大脑的灵活性,也让幼儿去学一学;有的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甚至强迫孩子去学习天文、地理、绘画、音乐……剥夺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其实,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家长又何必去强求孩子在这所谓的关键期里去接受知识呢?机械性地学习只会让孩子厌倦。《幼儿启蒙》中讲了一个实例:一名通过“温室养育”法培养的男孩到了十几岁,已经完全忘记小时候学过的东西了。如果你在这个“关键期”里多与幼儿接触、沟通,并创设具有刺激性的、舒适的环境,让孩子通过实验探索、认识世界,让孩子学得开心,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学习方法的误区

1.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也呼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那么,今天的父母做到了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了吗?应该说有的父母做到了,但大部分没有做到。由于“望子成才”心切,他们反对孩子游戏,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每天放学,就听到家长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呀?”或是“你今天学了什么字呀?”在他们看来,学写字、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不顾幼儿的兴趣,也不管幼儿是否愿意,强迫幼儿去学这学那。个别人“由于逼子成才,终酿成悲剧,痛失爱子”。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身为父母,别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忘记了“以人为本”。其实对幼儿来说,游戏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2.早期教育不全面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希望对孩子今后有所帮助。但是,有些父母只花重金在智育方面培养,却忽略了其他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结果孩子发展不全面,影响了其智力的发展与成才。家长们所谓的智育只是构成智力的一部分。霍华德、加德纳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人有7种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个人智能。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家长们所培养的智育只是一小部分,又怎能成功呢?作为父母,不要把早期教育当作知识教育,而是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要培养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老是依赖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今后有所帮助。

3.过度地约束孩子

婴儿从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并且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无限的知识。好奇就是驱使孩子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正因为有了好奇心,孩子什么都想去探索,都想去尝试,难免会有一些危险。而父母就是担心这这些危险,才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约束、干涉。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了;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等锐利的东西,原因是太危险了;当孩子对某种小虫感兴趣正兴致勃勃地观察时,却引来家长这样的一句话:“这有什么好看的,回去看看书还好一点,快走吧。”可是,这样的约束使得孩子智力的发展被禁锢了,探索世界的主动性被削弱了,孩子的个性也受到了束缚,反而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既暴烈又软弱的孩子。家长要切记:早期教育不是越多越好,它有一个最低的输入量,而且这种教育与一个儿童或一个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关,并不是灌输性的。父母应多与幼儿进行双向的情感交流,创设一个较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