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立志成才与淡泊名利
青年人都怀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渴望学有所成,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是绝大部分青年人的良好愿望。然而,美好的愿望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求知成才之路也不是平步登天的,而是需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勤奋不息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努力。当代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重托,父母的期盼。所以,青少年们应当常怀报国志,深感老师恩,不忘父母情,立志成才,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而学习。
成才先立鸿鹄之志。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是的,当一个人有了理想,便成功了一半。就像毛泽东,年轻时便给自己立下远大志向,要以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他不但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而且坚持不懈地为着理想努力奋斗。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子任”,就是这种以国家为“子任”的精神,使他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最后成为解放全中国的一代伟人。
茅以升,我国当代第一位桥梁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学研究。他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当代第一大桥,后又修建了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他之所以能创造奇迹,与他自小立下的宏志是分不开的。
张宝娣,一个割猪草的穷孩子,由于努力奋斗,先成为文艺女兵,再到大学里学习,两年期间连续4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4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她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让人惊奇,而在她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她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赫伯脱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法国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有句至理名言:“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说:“夫志当存高远。”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求知成才的原动力。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应该把立志成才当作时代的要求,树立一种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那种对社会、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人,必然会虚度年华,最终落得“老大徒伤悲”的结局。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奋学习,不懈努力,这是求知成才的根本途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上除了“勤”和“苦”二字外,是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的。“天道酬勤”,这是一条规律。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青年人最怕的是荒废学业。”那种在学业上偷懒耍滑的人,或好说大话、空话而不脚踏实地的人,是不会学到真才实学的。
要立志走成才之路,关键是全面优化自身素质。只有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克服各方面的干扰,做到受引诱而不动心,受挫折而不灰心,遇难关而不畏惧,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上成功之路。理想是成功的翅膀,生活的动力,人生的方向!没有翅膀,天鹅美丽,飞不上天空;没有方向,快船达不到彼岸,火箭刺不破苍穹。
曾被老师责骂为“低能儿”的爱迪生在大哭一场之后表示:“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巴尔扎克在他屋里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底部贴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竞其业。”这些伟人、名人之所以成才,是因为他们都具有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宏伟志向和远大理想。
青少年一方面要敢于立下鸿鹄之志,另一方面还要淡泊名利。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会盲目地去追求浮华,而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执著于自己的理想。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在这方面的亲身体会。短短86个字,道出了多层关系,即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诸葛亮在10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一些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淡泊名利的心境中学习的结果。淡泊名利是成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淡泊名利,无求无欲,是否就一定能成才,一定会有成就呢?不一定。历史上隐士大有人在,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但并未能学有所成,有的人只是虚度一生而已,真正成才的极少。为什么呢?这就是个“志”的问题。逃避现实是无志的表现,无志是不能成才的。志,还有个大小的问题。在淡泊名利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大志成大才,小志成小才,无志则不成学、不成才。所谓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相一致的志向。诸葛亮之所以能博览群书成就一番事业,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胸怀大志。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自励,正说明其当时志向远大,非等闲之辈。我们知道,管仲是春秋时期非凡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当时他扶持的是弱小国家——燕国,后率燕兵一举攻下强大的齐国70多个城池,结束了分裂混战局面。诸葛亮所处的年代正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不止,民不聊生。他隐居隆中,淡泊宁静,勤学苦研,为的是救国于混乱,救民于水深,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志。《隆中计策》(又叫《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大志的表述。他极力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真正实现了救国于混战,救民于水深之夙愿。
总之,成才成学的充分条件是: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名利。这就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深远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