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读银川四幼园本教材《宁夏幼儿民间传统游戏集》有感
近日,一本幼儿园的园本教材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封面标示的书名“宁夏幼儿民间传统游戏集”引起了我的注意,翻开散发着墨香的样书,目录中,一个个古老而有趣的游戏名称从眼前闪过——“编花篮”“挤油渣”“拍山墙”“切西瓜”“抬花轿”“炒豆豆”“抽陀螺”“吹泡泡”“点兵点将”“揪尾巴”“蚂蚁运粮”“摸瞎瞎”“骑马打仗”“抓羊拐”“手心手背”“躲地雷”……这一个个游戏名称都能勾起一幕幕久远而熟悉的回忆。蓦地,我觉得,刚才打开的不是一本教材,而是一部珍贵的童年记忆。正是这些“土得掉渣”而又百玩不厌的游戏,让我们物质匮乏的童年同样洋溢着欢笑和乐趣;也正是这些来自于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廉价而普通的鸡毛羊拐、土块木棍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启迪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玩耍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在嬉闹中懂得了遵守规则。
我不是幼教工作者,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应该玩什么游戏,但凭经验和直觉,这些民间传统游戏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并未过时。相反,这些游戏材料简单,有的属于废物利用,有的是半成品加工,还有的是不需花一分钱的自然物体。由于它们大都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反倒让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进行想象创造和二次加工,既节省财力,又能锻炼儿童的动手制作能力;既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这是一本成熟的园本教材,编写者就每一种游戏从“游戏名称”“适宜年龄”“适宜人数”“游戏目的”“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等方面作了简洁或详尽的介绍,即使一个从未玩过这种游戏的人,也能通过具体的文字介绍逐步掌握。
虽然很想在文字跳跃的书页之间,一一重温那些久远而亲切的童年游戏,但遗憾于时间紧张,不能逐页阅读。
掩卷沉思,近100种宁夏地区的民间传统游戏,被几十位老师和热心的家长从社区、街巷或一些校园的游戏场上整理出来,集结成册,并作为园本课程有计划地演绎给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以为,四幼的这项工作,不啻是另一个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这本园本教材,宁夏一部分幼儿民间传统游戏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