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辞伟大诗人屈原

楚辞伟大诗人屈原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辞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后期,继《诗经》古朴的四言诗体之后,产生在中国南方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者和代表诗人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另外,对楚辞体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楚辞的产生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屈原因与旧势力作斗争,曾两次遭到放逐。

第四章 楚辞伟大诗人屈原

一、楚辞的名称和起源

楚辞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后期,继《诗经》古朴的四言诗体之后,产生在中国南方楚国地方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者和代表诗人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和楚辞的出现,不仅使《诗经》以后沉寂了近三百年之久的诗坛重新复活起来,因在《诗经》以后就没有产生什么诗歌作品了,而楚辞的出现,使它以突发的异彩,更新的更美的歌声,开始了中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楚辞,就是楚地的歌辞。它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宋代研究楚辞学者黄伯思曾经对楚辞进行过解释,他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校定楚词序》)“屈、宋诸骚”中,屈指屈原,宋指宋玉,骚指楚辞体的作品,楚辞体作品后来被称为骚体(因屈原有一篇著名作品叫《离骚》,于是就以它为代表,把楚辞的作品称作为骚)。楚辞这个名称真正确立是在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代文献,就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成一个专集,就称为《楚辞》。从此楚辞这个名称就一直流传下来。

楚辞的创立者应该是屈原,但它也不是凭空而生,而是在我国南方区域性文化基础上发展和产生出来的。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所谓楚声和楚歌有着直接的关系。楚声就是指楚地的音乐、乐调,楚歌就是楚地的民歌。战国时代,楚国地方特有的乐曲象《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等名目,我们还可以从楚辞的作品当中看到,这些乐曲都是楚地南方所特有的。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启指夏禹的儿子夏启,说他演奏《九辩》和《九歌》。另在楚辞《大招》中提到“伏戏‘驾辩’,楚‘劳商’只。”“驾辩”、“劳商”,都是楚地所特有的歌曲名称。另外,对楚辞体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据历史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楚地的人是迷信的,“信巫鬼,重淫祀”。巫鬼就是巫人装神弄鬼,巫是古代专门管祭祀的,跳神的迷信职业者;淫祀就是多而滥,什么神都祭。他们“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即用唱歌、奏乐、跳舞来娱乐神灵。这种流行在楚地民间巫歌,往往是带有丰富的幻想,富于浪漫情调的。由于歌、舞、乐结合在一起表演,除了抒情外,还插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而且语言活泼,节奏鲜明,结构上比一般诗歌宏阔,结构上还讲究起伏。所以楚地巫歌对楚辞的创造有直接影响。屈原的《九歌》、《招魂》就是在巫歌的基础上写成的。

除了巫歌的影响,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华彩的言词,和当时记载这些言词的繁词华句的散文作品,对屈原的楚辞也是有影响的。实际上,当时郁然勃起的散文,无论从宏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以及接近口语的虚词的运用上,对屈原的楚辞地形成和发展,无不起着重大的启发作用和影响。如果拿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展,还是很明显。如《诗经》中多以四言诗为主,篇章较短,风格朴素,而楚辞就不同了,楚辞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是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而感情的奔放,想象力的丰富,文采的华美,风格的绚烂,都与《诗经》的作品有显著不同,一般来说,《诗经》是产生于北方的诗歌,它代表了当时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化,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诗经》只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文学作品,它主要属于群众性的集体性创作,因为它大多是民歌,它是靠口耳流传,虽经过加工写定,但大体上仍保存着原来浓厚的民歌色彩。楚辞就不同了,属于文人的作品,是屈原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而加以创造性的提高的结果,所以它和民歌是不同的。楚辞的产生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屈原及其楚辞作品

屈原,名平,名原,生于公元前340年,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战国的后期,是“七雄并峙”的时代。屈原生活在楚怀王时期,正是秦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决心灭掉楚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楚国显然应当富国强兵,建立联盟,有效的抵抗秦国。可此时的楚国政治,却被一些毫无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腐朽贵族集团所把持,以至于把楚国弄得昏天暗日,形成了“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的局面(《战国策·中山策》)。而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理想,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为了祖国的前途,与那班误国、卖国的腐朽贵族斗争了一生。

屈原出身于楚国同姓的贵族,最初曾得到过楚王的信任,担任左徒的重要职位(相当于副宰相)。经常“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在他任职期间,楚国的政治和外交都取得一些成就。屈原的政治主张是:对内举贤授能,刷新政治,并曾奉命起草“宪令”,为国家的富强而立法,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和利益;对外曾两次出使齐国,主张“合纵抗秦”,收复失地。可是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才能,特别是他的果敢执法的精神,却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反对。他们对屈原横加诬陷,离间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司马迁《屈原列传》),就是使楚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使屈原遭到排挤,不能参与国事。因而旧贵族势力统治楚国政坛,楚国国运步步衰落。首先为私利出卖楚国国家利益,昏庸贪婪的楚怀王因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政治欺骗,而与盟国齐国断交,结果使楚国陷于孤立。后来由于受到秦国的欺骗和愚弄,两次伐秦,均以惨败告终。第一次攻打秦国,战于丹阳(今陕西郑县东),结果楚国大败,损失士兵八万多,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第二次,楚怀王发动全国的兵力去攻打秦国,结果又遭大败,这时韩魏又趁机袭击楚国后方,楚国只得退却。经过两次大败,国势大为削弱。楚怀王晚年,因受旧贵族怂恿,又去和秦国讲和,被秦国扣留,终死于秦国。楚怀王扣秦时,他儿子楚襄王继位,继续执行向秦投降的国策,遭不断削弱,到楚襄王二十一年时,秦攻下楚国都城郢都,楚军全部溃散,楚王逃往陈城(今河南淮阳),从此一蹶不振,于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屈原死在楚国灭亡以前,但楚国这一段极为悲惨的历史,他是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屈原因与旧势力作斗争,曾两次遭到放逐。第一次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放逐汉北(汉水北部)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五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屈原的主要作品,就是在这两次放逐时写成的。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了解到屈原同当时旧贵族集团斗争的经过,也可以了解到他虽然蒙受冤屈,被逐在外,但仍然不忘祖国安危,而且始终不渝地恋念故国的忠贞感情。第一次流放时,就写了《抽思》、《思美人》等。第二次流放的时间比第一次要长。从郢都出发,最后到达湖南的汩罗。完成他所有的诗篇,在公元前277年,秦国大军攻进楚国,他的一切希望破灭,在农历五月五日左右,完成绝命辞《怀沙》,投汩罗江自尽。这也是我们今天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遗留下来的楚辞,多方统计,共二十五篇。《离骚》是其代表作。其篇目如下:《离骚》、《天问》、《九歌》、(含十一篇:《东皇太》、《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还有《远游》、《卜居》、《渔父》、《九章》(含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忆往昔》、《桔颂》、《悲回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