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荒坡地里创特色
——藏药材引种驯化示范种植基地诞生记
2007年10月7日是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天。那天下午16:20,下课铃刚响,校办李新平副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和生物专业教师一起到北山坡。当我和马雄、巩红冬、马海财、郭淑青、王玉林赶到时,张俊宗校长、道周副校长和李新平副主任等已在毛毛细雨中等我们了。见我们已经到齐,张校长指着山坡空地问我们在这里建一个高原生物博物园如何,随后张校长就高原生物博物园的建设提出了基本设想和原则意见,道周副校长简单介绍了甘南高原的主要动植物的情况。最后,张校长半开玩笑地说:“毓巍,这块地就交给你们了,不要向我要钱,但明年无论如何都要先它让绿起来。”我说:“好的。”虽然嘴里答应了,可心却一点底都没有,好在还有时间——我自我安慰着。
从这天晚上开始,我们六个人的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生物博物园”的规划和设计上,在张校长、道周副校长、樊丁助理和李新平副主任及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11月底完成了初稿。2007年12月13日在兰州大学杜国祯教授主持下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并认真指导了这一规划,建议建设资金按3000万预算。
大家两个月的辛勤劳动虽然得到了专家的积极评价,但高兴只是一瞬间。学校正处于“升本”改建的关键时期,资金缺口很大,暂时是难以筹集“生物博物园”建设所需资金的。如何才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呢?我心里一片茫然。种青稞?种油菜?虽然也能让地绿起来,但这些既没有创意更没有特色,可种什么呢?我们开始查阅甘南州的相关资料,我也经常一个人上山散步沉思。2008年1月3日上午,寒风刺骨,我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到了北山坡,在我对着空地闭目养神时,眼前仿佛长出了满山的花、草,使我心旷神怡,正在自我“陶醉”的时候,突然花、草变成了各种药材。我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能不能把藏药材的引种驯化基地建设作为“生物博物园”的一期工程呢?
建设藏药材引种驯化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其他五位参与者的积极响应,并且约定每人拿些钱出来先把事情做起来。我回家后将这些告诉了我爱人杨敬军,希望得到她的支持。让我惊喜的是——她不但非常支持,而且说年轻人到处都在等着用钱,就不要让大家为难了,需要钱时从家里拿就是了。有这样的后盾,我的底气足了很多。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和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甘南州知名专家杜品同志和甘南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元龙经理的大力协助和指导。
2008年4月18日,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召开了“生物博物园”一期工程——藏药材引种驯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动员大会,4月20日(星期天)全系289名师生在北山50多亩的荒坡地上开始了平地、筑路等基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此,全系大部分师生的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都奉献在基地建设上了。基地建设刚一启动就遇到2008年全国性旱灾,使建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一些同志带着手上的血泡坚持着,一些同志手上起了厚厚的老茧;大家硬是提着一桶一桶的水打赢了抗旱大战……
经过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广大师生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藏药材引种驯化示范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基地已遍及玛曲、碌曲、临潭和卓尼等地,占地面积达230亩(其中校内50亩),正在研究的有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狭叶红景天、匙叶翼首草、藏木香等20多种藏药材。已成为较完善的教学和科研基地,初步形成了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并为我校的“产学研”结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常毓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系主任、教授,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