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文比赛
避炸弹逃至雅应后,Y就读于正德小学。也许是乡下相对比较安全的原因,许多教师都纷纷逃至乡村。而雅应交通方便,经济也繁荣,那小学也颇有名气,因此更是名师云集。
那正德小学解放初期的教师,后来都成为了中学教师。20世纪80年代的慈溪中学校长,原来就是该校的音乐教师。他本是数学教师,但因后进山门,不能任主课,好在他什么学科都会教,只要能安身,也无所谓了。
那年,Y读四年级,语文老师张嘉棠是他的班主任,上课讲得很少,而问得很多,拿今天时髦的话来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教学方法。
Y从上海过来,习惯于老师的课堂提问,会主动举手抢答老师的提问。Y发言实在积极得过头了,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张老师原本想让同学们讨论一番,逐步完善答案,结果让Y抢先回答了,且常说出正确而完整的答案,于是,张老师故意不点他名,不让他抢先发言。可Y却不甘寂寞,当其他学生已经把问题回答出来后,他还要举手发言来一个补充,或者再问一个“为什么”。例如,有篇课文叫“劳动是最好的补药”,老师请同学阅读课文后,回答为什么说劳动是最好的补药。一位同学说:“人好比一架机器,长期不开动,就会生锈。只有经常开动它,机器才越来越润滑。课文中的两位老太,一位天天吃补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结果身体越来越差;而另一位老太每天坚持劳动,从不吃什么补药,可身体很好,路走得快,饭也吃得香。这说明劳动有利于健康,是最好的补药。”应当说,作为一个小学生如此回答,是相当不错了,张老师也点点头称赞他回答得好。可Y偏又举手要发言,张老师很讲民主,允许Y发言。Y说:“这个说法不够正确,因为劳动过头了,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会被累死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把张老师原来的教学计划完全打乱了。张老师并没责怪Y,反而表扬了Y,鼓励大家平时要多动脑子,多问一个“为什么”。张老师从此对Y更信任,更寄予厚望。
一次全校举行四年级以上的作文比赛,用一节课时间写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爱祖国”。比赛前,张老师向Y使了一个眼色,Y心领神会是老师要他用脑子写,为班级争光。
Y未待下课铃响,第一个交了卷。比赛那天是星期六,过了星期日,学校就公布了比赛结果。Y获全校作文比赛第一名。后来,老师告诉他,得第一名是因为只有他写出了新中国来之不易,五星红旗是千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而其他同学只写了地大物博之类的话。写“爱祖国”对小学生来说委实有点难,况且除了题目,没有提供任何素材,也没有老师的点拨和启发。
Y在后来回忆小学时代生活时,张老师是第一个值得尊重和感谢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