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运动———“摆好评功”
众所周知,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党的历史上运动不断,且次次都是以斗争为核心。参加运动者不是被整者便是整人者,有人趁运动上升,而有人因运动下台,甚至被清洗和坐牢。不过,唯有1963年的那场运动十分特殊,不是整人而是抬人。它的名称叫“摆好评功”。
1963年春上,这是Y有生以来第一次以参加者的身份,经历“摆好评功”运动。首先,无不例外地要听一次动员报告,记不起报告的具体内容,但有两条至今未忘:一是它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要深入贯彻落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二是要求做到,让对方脸红心跳,坐不住地激动。
这第二条要求,委实有点难。明明是平平凡凡,既说不上有什么严重的过错和缺点,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或明显的优点,却硬要让他感到非常激动,似乎成了一个“伟大人物”。
不过,这也难不倒大三学生,那时刚好学了点哲学,懂得点辩证法。因此,不难把对方的缺点说成优点。
例如,有名同学性格暴躁,常与他人吵架,明摆着是个缺点,但有人说他是性格直爽,能把心里话说出来,他有时骂人、与人争吵,纯粹是出于好意,这样的人可以信任,是真正的同志。倘若,对方沉默寡言,不关心集体,偶有说话,且话中带刺,也有办法给他“摆好评功”,说他沉着机灵,善于思考,说话击中要害,将来是个人才。至于平时确实为班级为他人做过好事的人,那就会把他吹成活雷锋,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摆好评功”在当时确实没有伤害过人,大家在一片赞扬声中,舒舒服服地度过了这场运动。殊不知,它让人学会了狡猾,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分析”,其副作用不可低估。
由此,Y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两次干部考察的真实故事。对某人的第一次考察,由于不想提拔他,考察的结论是:“该同志以小恩小惠笼络群众,做群众尾巴,处事没原则。”后来真的想提拔他,又作了次考察,最后的结论是:“该同志注意工作方法,关心群众生活。”哈哈,究竟是考核者善于说话,还是组织上善于分析?
一位领导对Y说,组织上也对Y有过多次考察,Y未被提拔,因考察结论只有五个字“与人难共事”。多亏没有提拔,Y活得很快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