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入了“无联总”
1966年11月,“文化大革命”已搞得热火朝天,人人都加入“战斗队”。Y与技校几位老师也成立了“12·26”战斗队,隶属于市里的“中教总”。Y被派遣到“中教总部”,该组织系归“无产阶级联合总指挥部”(简称“无联总”)领导。当时市里有两大阵营,另一个全市性组织简称为“工联总”。前者后来被称之为“保守派”,也叫“保皇派”。他们相互之间开始有了小摩擦,主要还是用大字报形式相互攻击。Y在“中教总部”的任务就是起草大字报。由于那时武汉等地已出现大规模武斗,“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趋势,已出现失控状态。中央不得不派部队介入,名为支左。甬城的部队主要是东海舰队航空部队(即4300部队),派出了军宣队支左。十分明显的倾向是支持“无联总”。Y是学数学的,擅长归纳、类比。他的第一张大字报是一份十分简洁的“军宣队与工作组对照表”,当时,有人写大字报攻击军宣队镇压群众,灭革命火种。为此Y列了一张包括“受谁派遣”、“性质”、“任务”、“目标”、“工作方法”等几方面的对照表。首先,指出军宣队受无产阶级司令部派遣;其性质是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任务是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反修、防修,彻底消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还特别指出军宣队主张“要文斗,不要武斗”,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至于工作组一方,那更容易写,反其道便是了。
那时,这张对照表被广为传抄,还印了传单在大街上散发。大概就是因为这张对照表,Y被第一次夺权成立的“地革会”(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所注意,把他吸收进“地革会”政工组工作,臂上挂起菱形的“宁波市地区革委会”的袖章,让Y得意和兴奋了一阵子。
夺权成立“革委会”是上海开的头,是所谓的新生事物。上海是1967年1月“夺权”的,因此称之为“一月风暴”。宁波第一次成立的“地革会”也算是比较早的。Y在政工组里的任务还是起草大字报,内容除了宣传最新最高指示外,就是批判“打、砸、抢”和其他违纪扰乱社会的非法行为。针对“工联总”的所作所为,署名为“压西风”战斗队。显然,其名源自“东风压倒西风”的那句名言。“压西风”的小文章,被“地革会”姓杜的副主任称之为“小七首”。杜是直接领导政工组的。
Y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地革会”,不久即被称之为“伪革会”,后来很快被“工联总”砸烂,“无联总”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部分人倒戈投向“工联总”,有不少人另起炉灶,变身为“宁联总”。Y回到自己学校,双方都拉他入伍,Y对“工联总”一方说:“你们招我,是招降纳叛,于你于我都不利。”对“宁联总”一方则说:“如果我加入了你们,那对方会说我顽固到底,罪责不轻。”
其实,Y这种不介入的态度,事出有因。有一天,他在中山路上荡马路,走到益民寄售商店门前,忽然,有一只手搭住了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杜副主任,他轻声地认真地对Y说:“不要再介入了,这不是什么路线斗争。后台是人家的硬,斗他们不过。”Y清楚地记得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后来Y才清楚,所谓后台,一个是南京军区的许司令,另一个则是上海方面的张春桥。虽然Y刚听到时,还不那么清楚,但他对杜十分敬重,觉得有这么高身份的人决不会口说无凭,一定有其中的道理。
Y学校的两派组织还是在不断地拉他入伍。如果什么组织都不参加,就是反对“文化大革命”,不忠于毛主席。这逼得Y没有办法,还是“宁联总”一方让步,对他说:“你还是加入他们那边吧,这样有利于保护你。”他虽然加入了,但每天只到学校报个到,读一会儿语录便回家休息。他那些高中老同学,分配在四川、贵州等外地工作,因武斗逃回宁波,于是“臭味相投”,天天一起在家白天拍照片,晚上在暗室里冲洗照片。一边洗一边发牢骚,其中讲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斥责江青、张春桥之流的所作所为。拿当时的标准,够属现行反革命了。幸亏高中老同学都是可靠的,谁都不会当叛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