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的含义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行为准则)做出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在人的个性中,品德是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其最典型、最集中地体现着人的社会性,是个性的核心成分。为了正确理解品德,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品德所调节的是人的社会行为,即对社会、对他人有影响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没有影响的个体行为,当然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第二,品德与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相联系。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为调节个体间的相互关系而确立的准则,它构成了评价个人社会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标准。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是好的、善的,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就是不好的、不善的。社会规范涉及社会规范中所确立的准则本身,也包括作为这种准则的基础的基本价值(伦理)原则,如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等。相应的,一个人的品德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行为准则的服从,在更深层次上,它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原则和基本信念。
第三,品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是指他一贯的行为倾向,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偶然行为表现,不能因为偶尔的错误行为就判断一个人道德败坏,也不能因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就断定他品德高尚。
第四,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产生于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品德则不同,它是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更重要的是还受到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它的存在依赖于具有某种品德的个体的生存。
品德与道德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着的。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而社会道德也无法离开个人的品德而存在。事实上,社会上众多个体的品德构成或影响着一定的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社会道德舆论和社会道德风气也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它往往以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迫使个人的行为就范。
品德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体发展意义。品德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结构也存在于个性结构之中,它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个人时经常强调能力和品德这两个因素。这两者的关系正如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不论什么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均是教育的基本选择。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由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极其复杂,加之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角度不同,便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研究结构。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所构成的。
1.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人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通常表现为人对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它包括对一定道德知识(如道德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的掌握,也包括以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转化为信念,并且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包括他人和自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通常,现实生活中的多种事件或是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言行,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知或能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的,都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就形式而言,道德情感大致有三种:①直觉的道德感。它是由对某种具体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因为是直觉的,所以一旦感知到一种情境就会迅速产生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对道德行为进行迅速的定向。②形象的道德感。它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某些道德形象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主体的联想和想象,引起情感共鸣,并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③伦理的道德感。它是一种以道德的理性认识为基础,清晰地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感,具有很大的自觉性、概括性与深刻性,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形式。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着,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的道德动机的基础。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排除内外障碍、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知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内心矛盾的过程。可见,道德意志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在人为实现道德目标所进行的行为中,这种能动作用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或坚韧自制这两种行为方式。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的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的手段。
在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各种心理要素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在人的道德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知的倾向和深度。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中个体意识力量的来源,道德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形成的速度和水平。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的指导和道德情感的催化以及道德意志的调控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知,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总之,品德虽然在结构上可以区分为各种心理要素,但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又是一个由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因此,在德育活动中,必须全面兼顾品德的各个侧面,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记忆各种社会规范,也不能只是靠纪律、惩罚等约束学生的行为,必须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结合起来。
上述知、情、意、行的四分法是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最传统的划分,除此之外,研究者也尝试从其他角度分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北京师范大学学者章志光分析了不同形成阶段上的品德结构,从初步出现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时的生成结构,到更有意识地对待道德情境、调节道德行为的执行结构,直到品德稳定的定型结构。上海师范大学李伯黍研究了成熟品德的基本观念范畴,确定了八个基本道德观念:律己(礼貌、谦虚、纪律、合作)、利他性(助人、不苛求)、报答、尊老、责任、真诚(诚实、信用)、集体和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