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校园、校舍
第一节 各时期校园范围、建设布局情况
建校初期的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尤如白纸一张。1971年春季,全登云调往大武口筹建学校,上任后找来相关人员为规划建设学校做准备工作,带领教职工到驻地各企业请求支援木材、设备、办公用品,开始了学校建设。年底,校园内东楼(二层楼)和7排平房投入使用,校址位于大武口青山北路296号(原三中校址)。学校占地面积约2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4平方米。
1974年,西教学楼(二层楼)建成。1978年,增建了实验楼、音乐教室、运动场地,学校建筑面积增加到4000平方米。
1986年以后,学校又得到扩建。当年新建了一栋三层教学楼,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1995年,学校改造建设了校门。1997年9月5日,自治区副主席刘仲、教委主任马文亮、市委书记郑小明、市长王贵增、市人大副主任王生明等区市领导到校现场办公,解决学校扩建和征地问题。1998年,学校开工建设逸夫实验楼和多功能厅,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1999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至此,学校占地面积达到3372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2400平方米。
2002年4月,为抓住自治区建设示范性高中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优质高中教育,石嘴山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石嘴山市三中进行异地迁建。新校区位于大武口区台湾北路199号,规划占地面积9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63.14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人。工程概算总投资9100万元,分两期进行建设。2003年4月,学校为新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2005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包括:一栋科技办公楼,三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图书馆、多功能厅、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8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址。2006年,先后开工建设了二期工程,包括:风雨操场、学生公寓楼和餐厅,2010年7月,全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新校区按照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设计、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等均按一类标准配备。装备的校园网主干为千兆,互联网接入百兆专线。全校有1000多个信息点,500多台高配置计算机,先进的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在新校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整个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为中心依次向两边布局排开。进入校门,左边是图书馆和两栋教学楼;右边是多功能厅和一栋教学楼、实验楼;正中间是科技办公楼,前边是中心广场,后边左侧是田径运动场、足球场,右侧是风雨操场和学生公寓楼、餐厅,四周为环形路与绿化带。各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精心设计建造了“时光园”“桃园”“榜园”“紫园”四个蕴涵丰富文化内容的园林小品,使得整个校园在建筑设计、园林布局和绿化美化上体现了建筑外形、色彩、景观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校园建筑布局严谨、规范、合理,庄重朴素,既呈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第二节 校办农(林)场、工厂
一、校办农场、林场
为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加学校办学经费,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75年,明水湖农场给学校划拨了一块荒地,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勤工俭学基地——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校办农场。建场初期,名为“石嘴山市文教局农场”,石嘴山市文教局投资3000多元,打机井一眼。学校组织师生开荒种地,植树造林,开垦荒地30多亩,每年种植小麦、蔬菜、油料等农作物。
1982年,石嘴山市文教局将农场移交给石嘴山市第三中学管理,学校转变经营策略,将以种植为主变为以育林为主,把校办农场更名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林场”。1988年,国家教委、财政部等四部委授予学校“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
1991年3月,石嘴山市教育局批复同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林场办理营业执照,常有新任林场场长,林场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学校每年都组织师生到林场开垦荒地,扩大育林面积。1992年,林场可耕种面积达到160亩,育林(苗)140亩,平均每年出圃苗木2000株,林木价值100多万元。校办农(林)场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服务,校园绿化、美化,弥补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4年,自治区教育厅校园绿化现场会代表专程到学校林场参观,并听取了学校造林绿化的经验介绍。
2008年,石嘴山市教体局为贯彻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市统筹建立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通知精神,将学校林场收回,拟在此建立石嘴山市中学生劳动实习基地。
二、校办工厂
学校在创办校办农(林)场的同时,又积极开展校办企业创建工作。1976年,学校开始筹建校办印刷厂。当时占用学校三间房屋,从外面借来3台圆盘印刷机,又从学校借入3000元流动资金,有职工6人,主要业务是为学校印刷作业本和信封等。
1978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学校易地新建了印刷厂,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购进部分新设备。固定资产达到26万元。印刷厂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每年为学校提供一定数量办学经费,杨志辉担任印刷厂厂长。1981年的年产值达到5.69万元,上缴税金0.15万元,亏损0.61万元。1982年的年产值达到9万元,比1981年增长58%,上缴税金0.44万元,实现利润0.8万元。1983年的年产值达到15万元,比1982年增长67%,上缴税金0.72万元,实现利润1.59万元。
1986年,张如华调任厂长,任期内,厂房几次进行改扩建。到1995年,厂内车间、库房、办公室等设施达到800多平方米。
1996年,工厂购进对开胶印机1台、八开胶印机1台,微机2台,结束了用铅铸字、铅字排版和铅印机进行印刷的历史,当年产值达到50多万元。
1996年9月,张如华厂长因公出差发生交通事故,杨志辉再度调任印刷厂厂长。1998年,印刷厂销售收入55.7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4.8万元,上缴税金7.2万元。2000年,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一律与原单位脱钩,实行改制。学校印刷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由原厂长杨志辉控股60%,更名为“石嘴山市志辉彩色印刷制品有限公司”。企业改制后,公司又先后增加了设备。到2005年,公司有八开胶印机3台、六开胶印机1台、对开双面胶印机2台、切纸机2台、胶包机1台、捆书机1台、订书机3台、晒版机1台、制版机1台、复印机2台、彩喷机1台、微机6台,资产达161.3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0万元,固定资产140多万元,年产值120多万元,上缴税金9万元(依据校办企业优惠政策返回80%税金),实现利润6万多元。
2005年,公司新增塑料编制生产项目。全公司共有职工40多人,其中聘用石嘴山市特殊学校毕业聋哑学生8人,每年为职工交养老金、医保费、失业费、工伤保险费10万余元。公司经多年艰苦创业,拥有稳定的货源及客户良好的口碑,是市境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印刷企业,是银北地区唯一信封承印单位,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的书刊印刷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指定的银北地区唯一生产“防近视”作业簿生产加工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