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苦读有办法
大家都知道“凿(záo)壁偷光”这个成语,它其实起源于西汉匡衡(héng)少时苦学的故事。
匡衡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穷家庭。他从小就很爱学习,白天没有时间,因为要帮助家人干农活或做家务;晚上想看点书吧,家里很穷,用不起灯油。怎么办呢?匡衡为此很苦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邻家的灯光从自家的墙缝里折射进来。匡衡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便拿来凿子,索性把墙缝凿成一个小洞,那光束就亮多了。每天晚上,只要邻家一点灯,匡衡便拿起书来,凑在墙洞口处仔细阅读,直到邻家熄灯为止。就这样,匡衡借助邻家的灯光看了不少书。
可不久,匡衡新的苦恼又来了。匡衡家贫,灯油都买不起,又能有几本书可读呢?匡衡为此闷闷不乐,整天想着如何才能读到更多的书。
一天,匡衡听人说离家十几里处有一个大财主,家里有很多藏书。匡衡听了,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匡衡征得父母同意,来到十几里外的财主家。财主一看,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便问匡衡能干什么。匡衡读书心切,便说自己做饭、割草、放牛……什么都会。财主只好说用用再看吧。
匡衡在财主家里可真是什么活都干,一刻都不闲着,慢慢地得到财主全家的喜欢,财主决定留下匡衡。这时匡衡对财主说:“我来这里干活,苦和累我都不在乎,干活可以不要工钱,只想要求一点……”
“要求什么?”财主忙问。
“我不要你们的工钱,只想晚上你们能让我看看你们家的书。”匡衡说。
财主一听,心想,还有这样的好事,便同意了匡衡的要求。
就这样,匡衡白天在财主家辛苦地干活,晚上苦读。两年下来,财主家的书都被他读完了。
匡衡少年苦读,早年便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匡衡,字雅圭,西汉东海郡承县(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然而,匡衡权高位重之后也走上了贪脏枉法、徇私舞弊之路。可见对于任何一个人物都不可尽学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