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人大须学问

为人大须学问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成为后人批评腐败政治的武器和清明政治的蓝本。“学问”一词可以拆开理解为学习与询问。自身的学习与外界的疑团构成了对“学问”的渴望。

164.为人大须学问

【故事今编】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原文精读】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贞观政要》)

【字词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大,非常②为:因为③躬亲戎事:亲自参与军事。躬,亲自。戎,带兵打仗④不暇:没有空闲。暇,空闲⑤比来:近来⑥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⑦政教:政治教化⑧墙面:面对墙壁。比喻一无所知⑨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莅,面对。莅事,处事⑩不徒言:不只是虚言或不只是白说的话。徒,白白地。却思:回想。大觉非:觉得很不对。非,不对。《贞观政要》:是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吴兢撰此书,是为“垂世立教”,“义在惩劝”。它成为后人批评腐败政治的武器和清明政治的蓝本。《贞观政要》,全书共10卷40篇。基本上是以卷分类,分别辑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奏疏,以及政治上的措施等。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再读品味】

唐太宗说得好:“为人大须学问。”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学习与求问”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讲的“学问”。学问是靠学习性来表现的,学习的历程就是一种学问。“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是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的,这十二字将“学问”诠释得非常到位。“学问”一词可以拆开理解为学习与询问。自身的学习与外界的疑团构成了对“学问”的渴望。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善于领悟,应该懂得如何思考和行动,更应该能够从琐碎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的亮点。英文字母只有26个,而就是这26个小小的字母造就了惊人的力量!在莎士比亚的手中,它们变成了深刻动人的《哈姆雷特》;马克·吐温将它们捏塑成活泼有趣的《顽童流浪记》;到了吉朋的手里,则把它们魔幻化变成了《罗马帝国衰亡史》;而伟大的爱因斯坦却在此基础上加上符号与数字,完成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相对论》;等等。趁着年少多求知多求学,这样才会明理且能少走弯路,否则便“莅事惟烦”“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居要片言识记与书写】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