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
评判性阅读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阅读和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赋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权利和时间,这是实施评判性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不少阅读课课件制作精美,活动丰富,课堂容量大,气氛热闹,但学生没有自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阅读课是否真实有效?我们认为:阅读课应该给学生以安静的、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教师的阅读并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一定要成为主动的阅读者,通过自身的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非常担心课堂气氛太冷清,布置完问题后,总是不断地在教室里走动,不断地给予提示,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常被打断,阅读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我们还发现,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就马上让学生回答,结果出现冷场、老师自问自答或只有少数优等生回答问题的现象。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思维需要语言,思维更需要时间(戴军熔,2008:20)。因此,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维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得到鼓励,得到激发;反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培养,还会出现越来越多地依赖老师解决问题、思维停滞、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
让阅读回归本质,真正实现阅读课“阅读”的目的,给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的时间。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把阅读课变成一节真正的阅读课,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维,最终形成评判性阅读能力,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兴趣,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我们尝试并实践评判性阅读便是希望能找到一种教学思路和模式,让阅读回归本质,真正实现阅读课“阅读”的目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应当设置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终形成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