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学会说“不”——拒绝团体中的不良诱惑
拒绝不良诱惑,
人生就得到一次升华;
拒绝过早享乐,
人生就多一次希望;
拒绝违心做恶事,
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尊严。
适时说“不”很重要,
学会拒绝是美德。
心灵故事
蚂蚁灭火
英国一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蚊香的火光与烟雾使惊恐的蚂蚁乱作一团,但片刻之后,它们开始变得“镇定”,并开始有蚂蚁向火光冲去,向燃烧的蚊香喷出一种名为蚁酸的物质。随后,越来越多的蚂蚁冲向了火光,一起喷射出蚁酸。一只小小的蚂蚁喷出的蚁酸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冲锋陷阵的“勇士”葬身火中,但更多的蚂蚁踏着死去蚂蚁的尸身冲向火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蚊香的火被扑灭了。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蚂蚁又将葬身火海的“战友”尸体转运到附近的空地上摆放好,并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
过了一个月,这位科学家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进了上次实验过的那个蚁巢里。面对更加凶猛的火情,蚁群并没有慌乱,而是在以它们特有的方式迅速传递信息之后,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协同作战,不到一分钟烛火就被扑灭了。而这一次,蚁群无一死亡。
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海导航
一、我的同伴团体
蚁群成功灭火的秘密在于它们的团队精神,因为蚂蚁是一种组织性、秩序性很强的动物。其实人也一样,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人天生就是社会动物”。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团体中,如家庭团体、学习团体和工作团体等。我们也更有可能加入到那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人组成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对我们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请同学们写出你所拥有的同伴团体,这些同伴团体的人数、活动内容和带给你的影响。
二、团体与个人行为
1.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团体,同时团体也会影响着我们每个个体的发展。以下是一位心理学家的实验:
假设你也是实验的参与者。请看下面两图,判断左图中的这一线段与右图三线段中的哪一线段一样长?
你的答案是“C”吗?但第一参与者的答案是“A”。你有何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下来,第二个参与者也报告说,正确答案是“A”。接着第三、四、五、六个参与者的回答都是“A”。请你再细致判断,他们的答案对吗?你现在的答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继续相信自己的判断说是“C”,还是附和其他组员说是“A”?
试验结果:76%的参与者选择“A”这样一个错误的答案。
这个实验说明,在团体中,最有可能出现“从众心理”。人们对于团体的决定往往会选择顺从,因为不希望自己是团队中的“另类”。在同伴团体中,你是否也作出过类似的顺从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团体还会对我们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作出一个选择。
一场围棋比赛,一位排名靠前的选手面临一个选择:是否要采用风险较大的引诱性策略?
选手的情况是:如该引诱性策略应用成功,则迅速取胜;否则满盘皆输且与整个赛事的优胜无缘。
请你选择:当成功可能性有多大时,你会建议这名选手用冒险策略吗?
希望你能邀请几位同学一起来做这个试验,每人独立完成后再一起来讨论,并作出集体的决定。
请你比较一下,每位同学的决策结果与团体的决策结果有何不同?
对比结果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能会发现,团体决策时往往会比个人单独决策时更倾向于作出冒险的选择。在你独处时原本不会做的冒险选择,在受到团体选择的影响后你就会有可能选择。
你在团体影响下是否也做过比较冒险的决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发现,同伴群体不仅会使人产生“从众心理”,还会使个人的行为选择更倾向于冒险。如果同伴团体有着良好规范和积极的活动,那就会促使你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如果团体弥漫着不良气氛或从事不良的活动,那就会促使你思维或行为走向危险的边缘。
请将你所在的同伴团体所开展的活动以及团体中的规范对你产生的影响分别填在下面的四个区域中。
你所处同伴团体对你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同伴团体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良诱惑,你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控制的作用正如火车的刹车作用一样。如果你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那它是非常有用的,不过,如果你所走的方向是正确的,那它会起阻碍作用。
——[英国]罗素
三、拒绝的艺术
在同伴团体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来自于同伴团体的一些不良诱惑,如下图所示:
面对这些情景,你会做出怎么样的回应?
你的回应方式更倾向于下面的哪一种?
你觉得哪种拒绝方式既能拒绝同伴的不良诱惑又不伤害朋友的感情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下表的五个步骤,运用自我肯定的拒绝技巧来模拟拒绝同伴的不良诱惑。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当面对不良的诱惑时,最有力的支持来自你内心坚定的自制力!相信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活动,已经学会了如何拒绝同伴的不良诱惑的技巧。当我们能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我们才会成为真正的拒绝高手。
心心点灯
远离不良团体的影响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做出这样一个心理实验:
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建成了一个模拟的监狱。他从一群心智健全的大学生中选出24人,分为两组:一组为监狱看守,另一组为服刑犯人。扮演看守的学生都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并配备了一个口哨、一根警棍和一副反光太阳镜;而扮演犯人的学生则穿上了宽松的狱服(上面还印有犯人的代码)、橡胶拖鞋,戴上用尼龙袜做的帽子,一只脚还铐上脚链。
研究者原计划观察两周,看看他们会不会开始像真正的监狱看守和犯人那样行事。事实上,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程度之深使得研究者不得不在第六天就结束了实验。
许多扮演看守的学生变得非常乖戾,想出各种“绝招”用语言侵扰和羞辱犯人。而扮演犯人的学生则显得被动、无助和沉默寡言,其中一些人变得非常焦虑不安、抑郁、失落,也有忍受不了的提早离开了实验场地。注意!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只是在进行一项心理实验,监狱也是假的。但看守和犯人的角色力量如此强大,居然使学生们忽略了这只是实验的事实。
这个实验表明,由于人们过分专注于自己的角色,他们的身份认同和道德感都丧失了。所以当我们加入一些不良群体时,这个群体内的不良氛围将深深地影响着你的言行。远离这些群体,我们才会找回真实的自我。
真诚地说“不”比为了讨好或怕事而说的“好”更好、更有力。
——[印度]甘地
有效拒绝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想拒绝别人,但有时又不敢或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别人。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少的困扰和压力,也让别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如何有效地拒绝别人,又不致伤害对方,同学们可以尝试下列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心理建设。
不要认为说了“不”,别人就不喜欢我。
不要认为说了“不”,最后总是会引来更多的麻烦。
不要认为说了“不”,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
不要认为说了“不”,是种刁难别人的沟通方式。
不要认为说了“不”,会比说“好”更容易达成目的。
不要认为说了“不”,是一种不合群的人际行为。
不要认为说了“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次,以真诚有礼的态度说“不”。
以真诚的态度、有礼的方式,委婉地说“不”,切勿使他人误以为你的拒绝是高傲的或敌视的表现。
再次,要清楚表明拒绝的心意。
拒绝要清晰明了,不要让对方产生误会。
不要把拒绝的原因归诸于他人身上。
在答复时,要尽早说“不”字。例如:不行,我今晚没有办法和你出去玩。
使用简而有力的解释。例如: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没有时间出去玩。
说明“不”的理由,但不是找借口搪塞。
不需要不停地道歉与愧疚。
不要中途放弃你的决定。
利用身体语言协助表达“不”的心意。
不要借由他人传达“不”的信息。
心动不如行动
人生道路上,人人都可能会面对不良的诱惑。让我们携起手来,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拒绝不良诱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抗拒不良诱惑计划
注:要求一周写一次,一个月后将你的收获在班级上与同学们分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