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试行)》,查询确认了一期引种植物可能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表4-3)。
表4-3 引进植物可能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续表)
迪士尼一期引种植物中可能携带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共13种,分别是:(三)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引进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风险评估报告中松唐盾蚧、美柏肤小蠹;(四)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引进槭树属植物(银白槭、自由人槭)风险评估报告中栗黑水疫霉、梨带蓟马、荷兰石竹卷蛾、胡桃圆盾蚧、木质部难养细菌;(五)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引进蔷薇科植物风险评估报告中苹果绵蚜、草莓滑刃线虫、荷兰石竹卷蛾、梨火疫病;(六)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引进大西洋雪松风险评估报告中松异带蛾、雪松疫霉根腐病菌。对这1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风险评估的时间比较早,尚在本书第二篇所阐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之前,故这1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所采用的评价体系,与本书重点阐述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有一定区别,但不影响最终结果。
现针对可能携带的13种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
(1)引进软树蕨的风险评估报告;
(2)引进滨藜叶分药花的风险评估报告;
(3)引进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的风险评估报告;
(4)引进槭树属植物(银白槭、自由人槭)的风险评估报告;
(5)引进蔷薇科植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6)引进大西洋雪松的风险评估报告。
中文名:软树蕨(图版12),又名塔斯马尼亚椤、澳大利亚树蕨;拉丁学名:Dicksoniaantarctica。是植物界蕨类植物门真蕨纲桫椤目蚌壳蕨科蚌壳蕨属(Dicksonia)的一种常青树蕨类植物。蚌壳蕨科的成员统称为树蕨,都是陆生蕨类植物,比桫椤科(与之同属于桫椤目)蕨类植物更为原始,至少可以追溯到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蚌壳蕨科共5个属,中国仅有金毛狗属(Ciboti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蚌壳蕨属包含了20~25个物种,分布在墨西哥至乌拉圭及智利、圣赫勒拿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菲律宾等地;澳大利亚有1属3个种分布,以软树蕨体型最大且较容易种植。软树蕨原产于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从澳大利亚东南方的昆士兰海岸、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到塔斯马尼亚群岛一带均有广泛分布。
软树蕨高大且健壮,通常高2~12m,主干粗大而高耸,笔直不分枝,内为细长的根茎,周覆棕色纤维毛、老化腐败的叶部组织以及大量的气生根形成的垫状物,起覆盖及加固作用。这种纤维状的树干为附生植物如蕨类、兰花和苔藓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基质及庇护场所。树冠顶端生出冠状叶丛,叶柄粗糙,叶片大型、深绿色,长宽能达数米,冠幅直径可延伸至2~10m。叶芽为漩涡型,嫩叶以线圈状萌发而后随着生长而伸直。叶片为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叶脉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叶缘内叶脉顶端,囊群盖为内外两瓣,形如蚌壳,原叶体有鳞片状毛。孢子堆球状,小而圆,直径仅1mm。软树蕨生长缓慢,每年仅生长3.5~5cm,自然环境下20年左右的植株才开始产孢。软树蕨主要以孢子繁殖传播,也可以在根基萌发幼芽,适宜情况下去除地上部分亦可再生。因为这一特性,软树蕨可耐受火害,在合适生境中移栽后也较容易成活。
软树蕨略耐轻寒霜冻,可耐受5℃的低温,但在寒冷地区会落叶,枯叶挂在枝上以保护主干渡过干冷逆境;当温度长时间低于7℃时,叶片将落光并重新萌芽。只有1.2m以上的植株可以在完全未受保护的情况下安全度过 13℃低温的冬季。软树蕨喜湿喜阴,适合在含水量较高、年降水量至少500mm的潮湿、阴暗地区生活,比如潮湿的硬叶林、溪床、沟壑,偶尔可以在高海拔地区云雾缭绕的森林中生活。软树蕨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但对水肥要求较高,适合在肥沃潮湿、排水良好、有半荫的环境中种植,需定期浇水并保证地面有覆盖物以保湿及提供丰富腐殖质。炎热天气下需增加浇水量,灌溉时需将水浇灌于主干以及周围的土壤,但不可浇灌于树冠,否则易引发真菌病害。软树蕨为树蕨类植物,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但经移栽施肥或在温室条件下容易引发猝倒病(Rhizoctonia)、顶枯病(Phyllostictapteridis),或受蚂蚁、蜗牛危害。其中顶枯病为南加州地区树蕨类植物的普遍疾病,可严重损坏新、老叶片。
采用Maxent软件对软树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研究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大小。具体结果如下:
(1)软树蕨全球分布现状: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搜集到软树蕨全球分布点1574个,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软树蕨在我国的引种记录仅有上海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一个分布点,未查询到野外种植记录。
(2)软树蕨在中国潜在分布区: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软树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3),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AUC参数为0.975,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可信度。结果表明,软树蕨在我国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范围较小,仅包括台湾大半部地区(22.5°~25.2°N、120.5°~121.7°E,高适生区为主、小部分中适生区)和云南、福建(25.0°~27.2°N、97.7°~100.3°E和25.2°~27.6°N、116.4°~120.3°E,中适生区),西藏、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有零星中适生区分布。此外,软树蕨在我国南部有较大范围的低适生区,包括21.9°~32.1°N、107.4°~122.4°E和21.5°~30.1°N、91.5°~105.3°E,在29.4°~31.9°N、78.8°~84.0°E区域内有零星低适生区分布,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以及有小范围低适生区分布的西藏、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3)上海地区引进软树蕨风险分析:软树蕨喜阴喜湿,其原产地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降水量500~1000mm,含水量充沛。软树蕨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分布点仅占其总分布点的2%左右。软件预测结果亦显示软树蕨仅在中国台湾东南沿海地区有高适生区分布(图版43)。该地区正好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温度、水分条件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较为相近。本次引种软树蕨的上海地区主要为软树蕨非适生区域,仅有小片低适生区分布,且该地区目前唯一的引种记录为温室引种,引种点位于上海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馆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30℃左右,无野外逸生记录。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软树蕨这一蕨类植物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软树蕨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程序:
(1)确定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
(2)初步风险评估,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特性,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按照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重要性方面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其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软树蕨有害生物名单:经文献资料采集、检索,确定澳大利亚软树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表4-4),共计真菌2种,昆虫2种。根据FAO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从该有害生物是否在中国发生以及是否进行官方治理,对澳大利亚软树蕨上发生的4种有害生物进行筛选。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有局部分布而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并可随植物材料传入的均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此标准未筛选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表4-4 进境澳大利亚软树蕨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1)在上海地区引进软树蕨苗木的风险较低。软树蕨为澳大利亚特有蕨类植物,在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引种记录较少,多引种栽植于庭园温室内,对光照水肥等生境要求较高。根据适生区预测结果,上海地区主要为其非适生区域,仅有小范围低适生区分布,说明该物种在上海地区主要在温室或人工看护下生长,引入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
(2)软树蕨苗木上无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软树蕨为树蕨类植物,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但在温室条件下容易引发猝倒病、顶枯病,或受蚂蚁、蜗牛危害。这四类病虫害均可通过常规防治手段预防控制,无检疫性风险。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我们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的。
备选方案1——允许小批量进口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
由于软树蕨目前在我国的引种记录较少,仅查到上海辰山植物园珍奇植物馆一处引种记录,可参考资料有限。对于小批量引进的软树蕨苗木,通过进口过程的严格检查和隔离检疫等风险管控措施,基本上可以将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去,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小批量进口的苗木也同样可以将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来,达到改良我国绿化植物品种的目的。建议首先引入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软树蕨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输华的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引进苗木不得从上海以外的口岸入境。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查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入境后的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1年。由种植地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备选方案2——允许大量进口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
由于引进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风险较低,且在我国适生范围很小,若确需大批量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必须在小批量引种试种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后评估,并根据实际进口和检疫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措施,符合以下要求:
(1)产区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要求:为使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澳大利亚必须在软树蕨苗木生长产区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检测和专门调查,确认出口到中国的软树蕨苗木产区无这些有害生物的发生。
(2)病虫害检测:在软树蕨苗木的生长期和收获期,澳大利亚的检疫人员除按澳大利亚国内的法律要求进行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外,在软树蕨苗木出口前还应实施现场检查和土壤取样检测,检查有无中方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存在,确保在出口的软树蕨苗木产区不发生。
(3)预检:根据中方有关法律规定,在软树蕨苗木生长期,将派中方检疫专家赴澳大利亚进行预检,以保证进口澳大利亚软树蕨苗木完全符合中方的检疫要求。
唇形科约有220个属,3500余种,主要分布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半岛,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中国有99属,约800余种。唇形科植物一般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许多品种被人工种植,一般都很容易用插枝繁殖。其中分药花属约7种,分布于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及原苏联地区。
滨藜叶分药花(图版12),拉丁学名Perovskiaatriplicifolia;为分药花属多年生草本,基部常木质化;高100~130cm。茎直立,近四棱形,密被粉状绒毛,呈灰白色。叶卵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缺刻状牙齿,两面被粉状绒毛,呈灰绿色;茎、叶揉碎后具辛辣气味。花序生于枝顶,由多数轮伞花序组成长约30cm的疏散长圆锥花序;花萼紫色,极密被长硬毛;花冠淡蓝或淡紫色。花期夏末至初秋。滨藜叶分药花原产中亚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此外,同属的分药花(P.abrotanoides Karel.)也原产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滨藜叶分药花是喜光树种,适生能力强,耐旱、耐盐碱且耐寒,适宜种植在养分平均、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若没有阳光将难以生存。此物种一旦定植成功就不容易被取代,容易通过枝干扦插等繁殖扩散。
上海迪士尼一期工程向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引进滨藜叶分药花200株的申请。根据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植物检疫条例》等的有关规定,进行从意大利引进滨藜叶分药花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目前,关于滨藜叶分药花的有效资料较少,未收集到滨藜叶分药花在全球的分布记录,仅匈牙利有引种记录且无具体引种情况介绍。在没有进一步详细资料的情况下,无法根据适生区预测分析对其引种风险进行精确判断。但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滨藜叶分药花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具有极强的适生性,定植能力强,且有一定的繁殖扩散能力。因此,在上海地区引种该植物风险高。
未查询到有害生物信息。现有资料表明,滨藜叶分药花较少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但这可能也与其尚无系统研究有关。初步判断滨藜叶分药花传带有害生物的可能性较小。
4.从意大利引进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的风险分析结论
(1)在上海地区引进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的风险较高。滨藜叶分药花在全球尚没有官方分布记录,故无法预测该植物在我国潜在的适生区。根据目前文献资料,在光照充分的情况下,滨藜叶分药花具有极强的适生性、较强的定植能力及繁殖扩散能力。因此,从意大利引进滨藜叶分药花苗木在上海地区具有较高引种风险。
(2)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上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可能性较小。查阅文献资料显示,滨藜叶分药花较少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也可能与其尚无系统研究有关。初步判断,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上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的。
备选方案1——禁止进口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
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原产中亚地区,包括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及我国西藏自治区。其详细资料、分布信息十分有限,在依据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对其进行适生区预测、引种风险评估以及携带检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且现有资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引种风险,因此建议禁止进口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
该备选方案可避免检疫性有害生物从意大利传入中国,且防止该植物在上海地区失控逸生,建议不予引进。
备选方案2——建议少量进口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
考虑到现有资料表明滨藜叶分药花具有一定的引种风险,因此,不建议从意大利引进滨藜叶分药花苗木。若需引进,建议首先以科研引种方式,减少引种数量,仅引进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输华的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查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后续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3年。由种植地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由植物检疫部门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种植地植物检疫部门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备选方案3——允许进口200株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
由于引进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具较高的风险,若确需大批量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只能是有条件地限量引进,并根据实际进口和检疫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措施。除了需满足允许少量进口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的基本条件外,还需符合以下要求:
(1)产区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要求:为使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意大利必须在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生长产区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检测和专门调查,确认出口到中国的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产区无这些有害生物的发生。
(2)病虫害检测:在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的生长期和收获期,意大利的检疫人员除按意大利国内的法律要求进行有害生物的定期监测外,在滨藜叶分药花苗木出口前还应实施现场检查和土壤取样检测,检查有无中方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存在,确保在出口的滨藜叶分药花苗木产区不发生。
(3)预检:根据中方的有关法律规定,在滨藜叶分药花苗木的生长期,将派中方的检疫专家赴意大利进行预检,以保证进口意大利滨藜叶分药花苗木完全符合中方的检疫要求。
(1)美国花柏(图版14):拉丁学名:Chamaecyparislawsoniana。系柏科扁柏属常绿乔木,别名美国扁柏、劳森花柏等。原产于美国西部;我国南京、杭州、昆明、江西庐山等地均有栽培,生长良好。本种在美国约有20个品种,是欧、美园林中常用的树种。
美国扁柏,原产美国,是扁柏属中林木生长最高大的树种。树高可达60~70m,胸径可达2m以上。树皮红褐色,鳞状深裂。生鳞叶的小枝下面微有白粉或部分近无白粉。鳞叶形小,排列紧密,先端钝尖或微钝,背部有腺点。球果球形直径约8mm,红褐色,被白粉;种鳞4对,顶部凹槽内有一小尖头;发育种鳞具2~4粒种子。木材纹理细密,强度中等,经久耐用;刨光而具光泽,供建筑、装修、地板、造船、飞机用材。木材具香味,可提取芳香油,具有防虫、防湿的功效,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美国扁柏有一些优良变异类型,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美国扁柏其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为冬季湿润,夏季干燥多雾;1月平均气温6.1~7.8℃,7月平均气温15~17.8℃,绝对最高温37.8℃,绝对最低温17.8℃,年降水量165~1780mm,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2)北美香柏(图版14):拉丁学名:Thujaoccidentalis。系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别名香柏,美国侧柏,黄心柏木等,原产北美洲东部,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都有分布;我国郑州、青岛、江西庐山、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均有引种栽植。
北美香柏,喜光,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能生于湿润的石灰岩土壤中。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m,胸径可达2m;树冠塔形,树皮红褐色或橘褐色。当年生小枝,扁平;三四年生枝,圆形。两侧鳞叶先端内弯,中间鳞叶明显隆起。主枝上的叶有腺体,小枝上的叶无或很小。鳞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或淡黄绿色,无白粉,揉碎后有香气。球果长椭圆形,浅黄褐色。木材黄白,纹理较粗,极耐用,可做独木舟、枕木和建筑用材。据资料报道,4.76kg的北美香柏木材在静水中可载一个人,其木材的漂浮力强。枝叶可提取芳香油,药用。北美香柏的树形紧密而美观,耐修剪,抗烟尘和抗有毒气体的能力强。其林木生长较慢,寿命长。常用扦插繁殖,亦可播种或嫁接繁育。园林上常作园景树点缀装饰树坛,丛植草坪一角,亦适合作绿篱。我国郑州、青岛、江西庐山、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有引种栽培,在北京可种植,其树可露地过冬。
北美香柏其分布地6月的平均气温15.6~21.1℃,1月平均气温 12.2~4.4℃;年降水量508~1400mm,年均降水的1/3~1/2分布在温暖季节,无霜期约200d,分布地最北界的加拿大无霜期仅30d。耐低温,能忍受绝对低温16℃,也耐雪压,但不耐水淹。在中性土壤和石灰岩发育的碱性土生长最好;也能适应沼泽地生长。
(3)美西侧柏(图版14):拉丁学名:Thujaplicata。系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别名北美乔柏、西部侧柏、大侧柏、美桧、北美红桧、香杉、西洋杉、美国红杉、北美红杉、美国桧木等,原产于北美洲西部,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州都有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大面积的北美乔柏天然林。该树种有150余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美西侧柏,其叶色亮绿,姿态优美,是北美洲著名的针叶绿化树种。该树种树高可达60m,胸径可达2m,树冠狭圆锥形,老树具板状根。枝干幼时为肉红色,老干灰棕色到红棕色。枝条多水平生长,分枝能力很强,树形紧凑,适合用作绿篱。着生鳞叶的侧枝呈平展状,中央鳞叶尖头下方有圆形隆起的透明腺点,叶片能散发清淡的香气。喜光,有一定的耐阴性,耐寒性中等,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我国沈阳以南至长江流域的地区生长良好。美西侧柏林木的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幼年期生长较快,成年期后生长缓慢。播种或扦插繁殖。美西侧柏叶色全年亮绿,不会在冬春季节变成土褐色。尤适于宁静肃穆的场所作绿化树种。该树种品种很多,是欧美园林绿化常用的树种。
美西侧柏其生长地的海拔在2000m左右,年平均气温10~16.7℃,绝对最高温37.8℃,绝对最低温9.4℃,无霜期6~11月;年降水量635~1878mm,集中在冬季;1月份湿度最大,8月份最干旱,夏季多雾。土壤为中性至酸性的砂壤土、壤土、黏土。
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工程向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引进美国花柏(树高250~490cm,胸径5~11cm)13株、北美香柏(树高240~530cm,胸径3~12cm)17株、美西侧柏(树高450cm,胸径10~11cm)2株,共32株的申请。根据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从德国引进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由于三种柏科植物在我国已有成功引种栽植记录,且无入侵扩散危害当地生态安全记录,因此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柏科这三个树种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这三种柏科植物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程序:
(1)确定三种柏科植物苗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
(2)初步风险评估,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特性,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按照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重要性方面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其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有害生物名单:经文献资料采集、检索,确定了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上的有害生物名单(表4-5),共计2种,均系昆虫。根据FAO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从该有害生物是否在中国发生以及是否进行官方治理,对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上发生的2种有害生物进行筛选。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有局部分布而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并可随植物材料传入的均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此标准筛选出2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表4-5 进境柏科植物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 松 唐 盾 蚧 ●
松唐盾蚧[Carulaspisjuniperi(Bouchё)](图版15)隶属于同翅目盾蚧科(Diaspididae),起源于欧洲,目前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荷兰、波兰、新西兰等国有分布。松唐盾蚧雌虫体直径0.5~20mm,椭圆形,白色,中央有两个黄色点;雄虫体细长,白色,有轻微的中纵脊,幼虫顶端黄色。松唐盾蚧吸取植物营养,寄主症状表现为萎蔫,枯黄,导致部分甚至整个植物干枯,失去审美价值。主要危害柏科植物。在温暖地区可以在户外生存繁殖,其成虫只能近距离传播,远距离入侵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可随切花、扦插枝及种苗传播。美国、波兰、新西兰、荷兰等国家将其列为危险性对象。该虫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松唐盾蚧在全世界已在10个国家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入侵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松唐盾蚧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4),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48,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松唐盾蚧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我国南部、西南部以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具体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海南和港澳台等地区有较大范围适生区域。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有部分适生区分布。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松唐盾蚧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6所示。最终松唐盾蚧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01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8)。
表4-6 松唐盾蚧(Carulaspisjuniperi)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 美柏肤小蠹 ●
美柏肤小蠹(Phloeosinuscupressi Hopkins)(图版15)隶属于鞘翅目小蠹科肤小蠹属,目前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分布。美柏肤小蠹雄成虫体长2.5~3.6mm,长宽比1.9∶1.0,体色黑褐色至黑色,鞘翅色较浅,通常暗红褐色;额中上部凹陷,表面光滑而有光泽,在凹缘上有个中等大小孤立的颗粒;在颗粒区两侧有相当大的刻点,在唇基缘上部有一个中瘤,表被短毛。雌虫与雄虫不同的是额面隆起,近中有一中凹陷,从中凹陷到口上片有中隆线,表面密布粗颗粒;沟间部颗粒明显突起,较高,斜面第一和第三沟间部至端部通常有小齿,第二沟间部平坦无齿,略比第一、第三沟间窄,斜面表被丰富鳞片,鳞片长约小于宽的2倍。在新西兰,该虫危害大果柏木、南美扁柏、喜马拉雅柏木、绿干柏、美国扁柏;在美国,该虫危害柏木属、侧柏、大侧柏、北美香柏、北美红杉、黄扁柏;在澳大利亚,此虫危害喜马拉雅柏木、柏松属。在新西兰,每年2个世代。该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寄主木材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迁飞扩散。EPPO组织将其列为一类检疫对象。此虫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美柏肤小蠹在全世界已在5个国家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入侵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美柏肤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5),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65,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美柏肤小蠹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广大地区,其中大部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范围集中在东北地区。具体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广东、海南有较大范围适生区域,在内蒙古、西藏、陕西、云南、贵州和台湾等地有小范围适生区域。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美柏肤小蠹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7所示,最终美柏肤小蠹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1.47分,属于中度风险等级(表4-8)。
表4-7 美柏肤小蠹(Phloeosinuscupressi Hopkins)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4-8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1)在上海地区引进这三种柏科植物的风险较低。在中国,针对三种柏科植物的引种栽植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并无三种植物的逃散入侵的记录。因此,在上海地区引入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重点关注其引种过程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2)柏科植物(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上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以下2种。
①松唐盾蚧[Carulaspisjuniperi(Bouchё)],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01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暂无分布记录。
②美柏肤小蠹(Phloeosinuscupressi Hopkins),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1.47分,属于中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无分布。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我们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的。
备选方案1——禁止进口柏科的这三种苗木
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由进口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中度到高度风险,禁止进口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输华。
该备选方案可避免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从有效性而言,该备选方案最有效,但会严重影响贸易。
备选方案2——允许小批量进口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
由于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这些有害生物由进口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对于小批量引进的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通过进口过程的严格检查和隔离检疫等风险管控措施,基本上可以将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去,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小批量进口的苗木也同样可以将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来,达到改良我国绿化植物品种的目的。建议首先引入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从德国输入我国的美国花柏、北美香柏、美西侧柏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引进苗木不得从上海以外的口岸入境。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查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入境后的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2年。由种植地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1)银白槭:拉丁学名:Acersaccharinum。系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别名:白糖槭树,是红槭的近亲,是鸡爪槭的变型种。原产北美东部,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直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均有分布。适应性广,从温带到亚热带。中国可在北至辽宁及内蒙古南部,南至云南、广西、广东北部区域内生长。辽宁北部较多,由于生长迅速,易于繁殖和移栽,以及用于城市环境耐受性的观赏和遮阳树,因此被广泛种植。
银白槭树是一个相对快速生长的落叶乔木,成年树通常高15~25m,最高可达35m。平均年高生长量80cm。树干通直,冠幅11~15m,高大的则达21m;树冠卵形至圆形。成熟的树干上树皮灰色,毛茸茸的。年轻的树枝和树干,树皮光滑,银灰色。先花后叶,叶掌形,对生,叶片5裂,长8~16cm,宽6~12cm,纤细的叶茎长5~12cm,叶子在4月形成,正面亮绿色,背面银白色,故名银白槭。秋叶黄;花黄绿色至红色,但不是很突出,十分漂亮。花密集成簇,在早春叶之前生成,种子在初夏成熟,每个翅形果实中都包含一个单一的种子,翅果长3~5cm,种子直径5~10mm。其最主要的特性是生长速度快,为槭树中长势最快的一种。
银白槭,好光,喜温凉气候,耐寒耐干燥,忌水涝;宜排水良好土壤。银白槭很容易成活,能适应各种土壤,包括潮湿的河岸、湖边、黏土地等,甚至在大多数树种不易成活的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而且非常耐寒。
(2)自由人槭:拉丁学名:Acerrubrum×freemanii。系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摩根、弗里曼槭等。原产美国,在中国山东已有引进栽植成功。
自由人槭,一般树高12~18m,最高可达27m,冠幅达10余m,树型直立向上,树冠呈椭圆形或圆形,开张优美。单叶对生,叶片3~5裂,手掌状,叶长5~10cm,叶表面亮绿色,叶背泛白,新生叶正面呈微红色,之后变成绿色,直至深绿色,叶背面是灰绿色,部分有白色绒毛。3月末至4月开花,花为红色,稠密簇生,少部分微黄色,先花后叶,叶片巨大。茎光滑,有皮孔,通常为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新树皮光滑,浅灰色。老树皮粗糙,深灰色,有鳞片或皱纹。果实为翅果,多呈微红色,成熟时变为棕色,长2.5~5cm。自由人槭是红花槭和银白槭杂交的后代。叶片3深裂。夏天树叶是绿色的,而秋天树叶在气候温和的地方变为橙红色到红色、紫色。早春叶前沿着树枝开出艳丽的红色花朵。成熟的树皮灰色上长着砖红色的分支,添加了一个有趣的景观。
自由人槭是一个相对较低维护的树,在秋天落叶到早春期间修剪容易导致伤流。在理想的条件下它生长快速,并且预计寿命为80年或更长时间。喜欢充足的阳光和平均潮湿水平的土壤,但也忍受一些长期的积水。对土壤p H要求不严。耐寒性强,耐35℃;适应中性及微酸或微碱性土壤。生长速度较快,年平均生长80~120cm(视水土及土壤肥力)。春天开花,有红色花穗,种子为羽翅状果、颜色浅红。树叶成掌状,长5~10cm,春天幼芽浅红色,夏季碧绿,秋天为鲜红色,挂色期长、落叶晚。树干笔直,成深褐色,材质坚硬、纹理好。
上海迪士尼一期工程向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引进银白槭500株、自由人槭1000株的申请。根据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植物检疫条例》等的有关规定进行银白槭、自由人槭两种植物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由于两种植物在我国已有成功引种栽植记录,且无入侵扩散危害当地生态安全记录,因此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这两种槭属植物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这两种植物所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程序:
(1)确定自由人槭、银白槭植物苗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
(2)初步风险评估,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特性,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按照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重要性方面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其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槭树属植物(自由人槭、银白槭)有害生物名单:经文献资料采集、检索,确定槭树属植物(银白槭、自由人槭)上的有害生物名单(表4- 9),共计10种。根据FAO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从该有害生物是否在中国发生以及是否进行官方治理,对槭树属植物(银白槭、自由人槭)上发生的10种有害生物进行筛选。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有局部分布而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并可随植物材料传入的均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此标准筛选出5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表4-9 进境槭树属植物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续表)
● 栗黑水疫霉 ●
栗黑水疫霉(Phytophthoracambivora)隶属于霜霉目腐霉科。目前,栗黑水疫霉主要分布在日本、印度、丹麦、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毛里求斯、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发生国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无性生殖阶段,孢子囊卵形或椭圆形,无乳突,(40~81)μm×(27~46)μm,长宽比1.4~1.68,不易脱落。孢囊着生方式为单生或单合轴方式;有性生殖阶段藏卵器大多光滑,透明或淡黄色,偶有藏卵器壁呈弯曲、轻微泡状,壁厚,直径33~50μm。雄器围生,双室,(20~38)μm×(12~21)μm。卵孢子透明或淡黄色,壁厚3~4.5μm,满器,直径31~46μm。该病菌在侵染初期,症状也不明显;到了后期,树叶变小,变黄,脱落,或不表现出明显症状,而树木很快死亡。被该病菌侵染的根部变褐、变硬、变脆。该病菌除了引起栗树黑水病,还在许多果树上引起根、茎腐烂病。栗黑水疫霉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病菌以菌丝或以卵孢子在田间或土壤中越冬,主要从伤口侵染,远距离入侵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可随切花、扦插枝及种苗传播。美国、波兰、新西兰、荷兰等国将其列为危险性对象。此病菌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栗黑水疫霉在全世界已在十多个国家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入侵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栗黑水疫霉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38)。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69,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栗黑水疫霉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18°~43°N,90°~132°E,亚热带、暖温带之间,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少部地区、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岛以及台湾等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栗黑水疫霉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10所示。最终栗黑水疫霉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61分,属于极高风险等级(表4-15)。
表4-10 栗黑水疫霉(Phytophthoracambivora)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 梨 带 蓟 马 ●
梨带蓟马(Taeniothripsinconsequens)(图版16)隶属于蓟马科带蓟马属,目前在朝鲜、日本、塞浦路斯、土耳其、挪威、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有分布。梨带蓟马成虫很小,长1.2~1.5mm,棕色,细长。头部背后肿大,眼睛红色。触角的段V和VI较宽,第三段淡黄色、棕色的。跗骨黄棕色,顶端齿用于挖掘。翅膀细长,附着长毛。后翅棕色。梨带蓟马幼虫身体较小、白色,眼睛红色。有别于其他蓟马幼虫,具有独特的环黑色或棕色刺尖形腹部。该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寄主苗木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迁飞扩散。梨带蓟马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梨带蓟马在全世界已在十几个国家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入侵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带蓟马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6),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82,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梨带蓟马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华东以及华南广大地区。具体在江苏、安徽、上海、河南南部地区、陕西南部、湖北、重庆、四川、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山东以及广西、广东的北部地区有中度到高度适生区域。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梨带蓟马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11所示。最终梨带蓟马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1.8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15)。
表4-11 梨带蓟马(Taeniothripsinconsequens)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 荷兰石竹卷蛾 ●
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图版9),隶属于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属,幼虫杂食性,可取食多种寄主植物,20个以上的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是欧洲植保组织(EPPO)成员国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土著种,食性杂、危害重、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害虫;成虫借助自身飞行在当地进行传播扩散,可随国际贸易,如寄主植株、切花等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荷兰石竹卷蛾目前在世界有52个分布记录,国内暂无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荷兰石竹卷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32),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74,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荷兰石竹卷蛾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20°~35°N,101°~112°E之间,在27°~32°N,92°~100°E、29°~32°N,78°~84°E、36°~38°N,75°~81°E区域内有少量分布。具体在重庆、贵州、江西、湖南、福建、浙江、上海、广西、广东及港澳台地区有大片适生区域,在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江苏及安徽有部分适生区域,在西藏、新疆及云南等地有零星适生区域。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荷兰石竹卷蛾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 12所示。最终荷兰石竹卷蛾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3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15)。
表4-12 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 胡桃圆盾蚧 ●
胡桃圆盾蚧(Quadraspidiotusjuglansregiae),隶属于同翅目盾蚧科,体被长鳞片,近圆形,扁平,红棕色或灰色;是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出现在美国多种落叶乔木和灌木上,以及很少一些松柏植物;可随国际贸易,如寄主植株、切花等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胡桃圆盾蚧目前在欧洲和美国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胡桃圆盾蚧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7),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59,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胡桃圆盾蚧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之间区域内,具体在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山东的少部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胡桃圆盾蚧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13所示。最终胡桃圆盾蚧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1.7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15)。
表4-13 胡桃圆盾蚧(Quadraspidiotusjuglansregiae)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 木质部难养细菌 ●
木质部难养细菌也叫葡萄皮尔斯病菌引起葡萄皮尔斯病。属变形菌门黄色单胞菌目黄单胞菌。目前广泛分布于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法国、斯洛文尼亚、新西兰,亚洲的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陕西省(礼泉、乾县、蒲城)于2000年首次报道发现,以后在山西省、河北省又有发现。葡萄皮尔斯病最早发生在美国海湾沿海平原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主要葡萄产区,以后又在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曾4次大流行,先后毁灭了数万公顷葡萄园,其中洛杉矶就有5~7年生的葡萄几乎全部死亡的记载。最近一次流行是在1995~1997年,造成加利福尼亚州种植者大约3300万美元的损失。病原是一种细小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数层卷绕的细胞壁和胞外纤维束,最近这种细菌定名为Xyllelafastidiosa Wellsetal.。在电镜下可见到细菌为杆状,大小为(0.25~0.5)μm×(1~4)μm,单生,无鞭毛;兼性好气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细胞壁波纹状,无芽孢;营养要求苛刻,琼脂上不能生长,需要血清蛋白或焦磷酸铁等。波纹的细胞壁是这种细菌的特征。在感病葡萄的木质部做超薄切片,可见到细菌堵塞维管组织。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6~28℃。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EPPO、EU、IAPSC、NAPPO、南非、巴西、加拿大、智利、巴拉圭、土耳其、乌克兰将其列为A1类的检疫性有害生物;COSAVE、阿根廷、乌拉圭将其列为A2类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色列、约旦、新西兰对其实施检疫隔离;2007年,该菌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目前木质部难养细菌在十几个国家有分布记录,国内暂无入侵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木质部难养细菌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0),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86,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菌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18°~54°N, 90°~134°E,亚热带、暖温带之间,分布于从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县到南端三亚市,从西端西藏那曲县到东端黑龙江虎林市广袤区域之间,包括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江苏、安徽、海南和台湾少部分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木质部难养细菌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 14所示。最终木质部难养细菌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20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15)。
表4-14 木质部难养细菌(Xylellafastidiosa Wellsetal.)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4-15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1)在上海地区引进这两种槭树属植物的风险较低。两种槭树属植物在中国的引种栽植已有记录,且无逃散入侵的记录。因此在上海地区引入槭树属植物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重点关注其引种过程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2)槭树属植物苗木上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以下5种。
①栗黑水疫霉[Phytophthoracambivora(Petri)Buisman],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61分,属于极高风险等级。在我国暂无分布记录。
②梨带蓟马(Taeniothripsinconsequens),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1.8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无分布。
③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3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无分布。
④胡桃圆盾蚧(Quadraspidiotusjuglansregiae),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1.7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无分布。
⑤木质部难养细菌(Xylellafastidiosa Wellsetal.),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20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分布。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的。
备选方案1——禁止进口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
银白槭、自由人槭上发生中国关注的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由进口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栗黑水疫霉风险值达到极高水平。禁止进口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输华。
该备选方案可避免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从有效性而言,该备选方案最有效,但会严重影响贸易。
备选方案2——允许小批量进口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
由于银白槭、自由人槭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由进口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对于小批量引进的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通过进口过程的严格检查和隔离检疫等风险管控措施,基本上可以将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去,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小批量进口的苗木也同样可以将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来,达到改良我国绿化植物品种的目的。建议首先引入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输华的银白槭、自由人槭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引进苗木不得从上海以外的口岸入境。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检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入境后的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3年。由种植地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上海迪士尼建设第一期工程引进的蔷薇科植物包括苹果属、火棘属、石斑木属、栒子属、樱属等5属,共计1199株,涉及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等6个种类。
(1)欧洲火棘(图版17):拉丁学名:Pyracanthacoccinea。系蔷薇科火棘属常绿阔叶树种。欧洲火棘为灌木,株高可达3m,短侧枝常呈刺状;单叶对生,叶常倒卵状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两性,白色,呈复伞房花序。花期4~5月;梨果较大,近球形,熟时橙黄色,7月下旬盆栽苗果实已开始着色,8~9月份全部成熟。欧洲火棘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根系密集,为浅根系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15~35cm土层内。
欧洲火棘适应性较强,喜光,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在石灰岩地和钙质土壤,p H5~8,在极浅薄、贫瘠的河滩、石砾上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富含Ca、Mg、K等元素的黄壤土、黄棕壤土较好。
(2)海棠:拉丁学名:Malusspectabilis。隶属蔷薇科苹果属。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各地习见栽培。园艺变种有粉红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海棠类植物多为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观赏花木(虽然其中不乏果实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品种),其中许多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是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原产中国,在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都有栽培。
海棠,乔木,高可达8m;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cm,宽2~3cm,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2cm,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cm,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cm;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cm,宽1.5~2cm,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毛,比雄蕊稍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cm,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cm。花期4~5月,果期8~9月。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对严寒及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忌水湿。
(3)石斑木(图版17):拉丁学名:Rhaphiolepisindica。系蔷薇科石斑木属。别名春花、雷公树、白杏花、报春花、车轮梅,原产于中国及印度。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至西南地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石斑木,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4m;幼枝初被褐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于无毛。叶片集生于枝顶,卵形、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4~8cm,宽1.5~4cm,先端圆钝,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平滑无毛,网脉不显明或显明下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脉稍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5~18mm,近于无毛;托叶钻形,长3~4mm,脱落。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锈色绒毛,花梗长5~15mm;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长2~7mm,近无毛;花直径1~1.3cm;萼筒筒状,长4~5mm,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至线形,长4.5~6mm,先端急尖,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mm,宽4~5mm,先端圆钝,基部具柔毛;雄蕊1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果实球形,紫黑色,直径约5mm,果梗短粗,长5~10mm。花期4月,果期7~8月。
石斑木生性强健,喜光,耐水湿,耐盐碱土,耐热,抗风,耐寒。产于浙江省沿海岛屿,生于海拔不足100m的山坡、路边岩石上;日本也有天然分布。
(4)柳叶栒子:拉丁学名:Cotoneastersalicifolius,系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为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湖北、贵州、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m至3000m的地区,常生于山地及沟边杂木林中。
柳叶栒子,半常绿或常绿灌木,高达5m;枝条开张,小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红褐色,嫩时被绒毛,老时脱落。叶片椭圆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5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侧脉12~16对下陷,具浅皱纹,下面被灰白色绒毛及白霜,叶脉明显突起;叶柄粗壮,长4~5mm,具绒毛,通常红色。花多而密生成复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灰白色绒毛,长3~5cm;苞片细小,线形,微具柔毛,早落;花梗长2~4mm;花直径5~6mm;萼筒钟状,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短渐尖,外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内面无毛或仅先端有少许柔毛;花瓣平展,卵形或近圆形,直径3~4mm,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稍长于花瓣或与花瓣近等长,花药紫色;花柱2~3,离生,比雄蕊稍短;子房顶端具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5~7mm,深红色,小核2~3。花期6月,果期9~10月。
(5)西南栒子(图版18):拉丁学名:Cotoneasterfranchetii。别名佛氏栒子。为蔷薇科栒子属的植物。分布在泰国北部、缅甸北部以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生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海拔2000~2900m。秋季结实累累,甚为美观。
西南栒子,半常绿灌木,高1~3m;枝开张,呈弓形弯曲,暗灰褐色或灰黑色,嫩枝密被糙伏毛,老时逐渐脱落。叶片厚,椭圆形至卵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幼时具伏生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带黄色或白色绒毛;叶柄长2~3mm,具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有毛,成长时脱落。花5~11朵,成聚伞花序,生于短侧枝顶端,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短柔毛;苞片线形,具柔毛;花梗长2~4mm;花直径6~7m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内面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外面密生柔毛,内面先端微具柔毛;花瓣直立,宽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mm,宽3mm,先端圆钝,粉红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2~3,离生,短于雄蕊;子房先端有柔毛。果实卵球形,直径6~7mm,橘红色,初时微具柔毛,最后无毛,常具3小核,有时多至5核。花期6~7月,果期9~10月。
(6)山樱花(图版18):拉丁学名:Cerasusserrulata,为蔷薇科樱属植物。别名野生福岛樱、福岛樱、青肤樱、福建山樱花、草樱、樱花,原产我国台湾海拔300~2500m山区,我国华南地区及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喜光。喜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性土也能适应,不耐盐碱。耐寒,喜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根系较浅,忌积水与低湿。
山樱花,乔木,高3~8m,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冬芽卵圆形,无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5~9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有渐尖单锯齿及重锯齿,齿尖有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有侧脉6~8对;叶柄长1~1.5cm,无毛,先端有1~3圆形腺体;托叶线形,长5~8mm,边有腺齿,早落。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有花2~3朵;总苞片褐红色,倒卵长圆形,长约8mm,宽约4mm,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总梗长5~10mm,无毛;苞片褐色或淡绿褐色,长5~8mm,宽2.5~4mm,边有腺齿;花梗长1.5~2.5cm,无毛或被极稀疏柔毛;萼筒管状,长5~6mm,宽2~3mm,先端扩大;萼片三角披针形,长约5mm,先端渐尖或急尖,边全缘;花瓣白色,稀粉红色,倒卵形,先端下凹;雄蕊约38枚;花柱无毛。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直径8~10mm。花期4~5月,果期6~7月。
上海迪士尼建设一期工程向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引进蔷薇科植物1199株的申请。根据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植物检疫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对这些植物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由于引种植物原产于我国,因此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这些植物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植物上所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程序:
(1)确定蔷薇科植物苗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
(2)初步风险评估,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特性,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按照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重要性方面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其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蔷薇科植物有害生物名单:经文献资料采集、检索,确定蔷薇科植物上的有害生物名单(表4-16),共计10种。根据FAO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从该有害生物是否在中国发生以及是否进行官方治理,对蔷薇科植物上发生的10种有害生物进行筛选。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有局部分布而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并可随植物材料传入的均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此标准筛选出4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表4-16 进境蔷薇科植物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 苹 果 绵 蚜 ●
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图版16)属于同翅目瘿绵蚜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涉及的重要检疫害虫之一,原产于北美洲东部。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1.7~2.2mm,头部无额瘤,腹部膨大,黄褐色至赤褐色。复眼暗红色,眼瘤亦红黑色。口喙末端黑色,其余赤褐色,生有若干短毛,其长度达后胸足基节窝。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为第二节的3倍,稍短或等于末3节之和,第六节基部有一小圆初生感觉孔。腹部体侧有侧瘤,着生短毛;腹背有4条纵列的泌腊孔,分泌白色的蜡质和丝质物,群体在苹果树上严重危害时如挂棉绒。腹管环状,退化,仅留痕迹,呈半圆形裂口。尾片呈圆锥形,黑色。有翅孤雌蚜体椭圆形,长1.7~2.0mm,体色暗,较瘦。头胸黑色,腹部橄榄绿色,全身被白粉。复眼红黑色,有眼瘤,单眼3个,颜色较深。口喙黑色。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有环形感觉器24~28个,第四节有环形感觉器3~4个,第五节有环形感觉器1~5个,第六节基部约有感觉器2个。翅透明,翅脉和翅痣黑色。前翅中脉1分枝。腹部白色绵状物较无翅雌虫少。腹管退化为黑色环状孔。有性蚜体长0.6~1mm,淡黄褐色。触角5节,口器退化。头部、触角及足为淡黄绿色,腹部赤褐色。有性雄蚜体长0.7mm左右,体淡绿色。触角5节,末端透明,无喙。腹部各节中央隆起,有明显沟痕。若虫分有翅与无翅两型。幼龄若虫略呈圆筒状,绵毛很少,触角5节,喙长超过腹部。四龄若虫体形似成虫。卵椭圆形,中间稍细,由橙黄色渐变褐色。该虫最早发现于美国,后传入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现分布于世界六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虫在我国仅局限于辽宁、河北、山东、云南、西藏等个别地区局部发生。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苹果绵蚜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8)。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24,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苹果绵蚜中高级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辽宁部分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苹果绵蚜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17所示。最终苹果绵蚜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22分,属于高风险等级(表4-20)。
表4-17 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 草莓滑刃线虫 ●
草莓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fragariae)隶属于滑刃科滑刃线虫属,是一种叶和芽寄生线虫,可引起草莓春矮病,还可侵染蕨类、百合科等47个科250多种植物。体长0.4~1.2mm,头部通常略缢缩,口针长度10~12μm;食道前体部圆柱形,中食道球及中食道球瓣发达,后食道腺叶发达、覆盖肠的背面;雌虫阴门位于虫体的60%~70%;后阴子宫囊通常存在并含有精子;尾圆锥形,尾端及尾尖突形态多样。雄虫尾圆锥形,向腹面弯成钩状;交合刺玫瑰刺形,基顶及基喙通常发达;无交合伞。尾具1~2个尾尖突。在18℃下,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完成10~11代。在土壤中,线虫无法生存超过3个月,但 2℃在植物组织中却可以生存和繁殖。线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寄主苗木调运,近距离主要随水流或者土壤传播。目前世界上土耳其、智利、约旦以及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组织都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此线虫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在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分布。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草莓滑刃线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49),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81,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草莓滑刃线虫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华北、南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具体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草莓滑刃线虫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 18所示。最终草莓滑刃线虫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06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20)。
表4-18 草莓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fragariae)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 荷兰石竹卷蛾 ●
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图版9)隶属于鳞翅目卷蛾科卷蛾亚科卷蛾属,幼虫杂食性,可取食多种寄主植物,20个以上的国家将其列为检疫对象,是欧洲植保组织(EPPO)成员国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土著种,食性杂、危害重、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害虫。成虫借助自身飞行在当地进行传播扩散,可随国际贸易,如寄主植株、切花等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根据相关文献专著、数据库(如CNKI、EPPO、GBIF等)以及重要国际与国家组织官网资料,目前荷兰石竹卷蛾在世界上有52个分布记录,国内暂无记录。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荷兰石竹卷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32),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74,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荷兰石竹卷蛾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20°~35°N,101°~112°E之间,在27°~32°N,92°~100°E、29°~32°N,78°~84°E、36°~38°N,75°~81°E区域内有少量分布。具体在重庆、贵州、江西、湖南、福建、浙江、上海、广西、广东及港澳台地区有大片适生区域,在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江苏及安徽有部分适生区域,在西藏、新疆及云南等地有零星适生区域。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荷兰石竹卷蛾各项评判指标赋分,最终荷兰石竹卷蛾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3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20)。
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参见表4-12(说明:引种地区受害寄主引进数量为1199株)。
● 梨 火 疫 病 ●
梨火疫病(Erwiniaamylovora)(图版19)隶属于肠杆菌科欧文氏杆菌属。一株成年果树染病后,可在几周内死亡。1780年首次在美国Hodson河发现此病害;到1880年前后,就摧毁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爱达荷州、得克萨斯州的大部分梨园。梨火疫病是EPPO的A2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明令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梨火疫病最早发生于美国东北部,目前已分布世界40多个国家。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火疫病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50),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53,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梨火疫病的适生区域在河南、山东、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区,在新疆、西藏、青海、辽宁、吉林及内蒙古等地区有小片适生区分布。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梨火疫病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19所示。最终梨火疫病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2.0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20)。
表4-19 梨火疫病(Erwiniaamylovora)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4-20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1)在上海地区引进蔷薇科植物的风险较低。本次引进蔷薇科植物有些原产于中国,有些已经有引种栽植记录,且无逃散入侵记录。因此,在上海地区引入蔷薇科植物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重点关注其引种过程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2)蔷薇科植物苗木上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以下4种。
①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22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山东地区分布。
②草莓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fragariae),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06分,属于中度风险等级。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发生报道。
③荷兰石竹卷蛾(Cacoecimorphapronubana),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4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无分布。
④梨火疫病(Erwiniaamylovora),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05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发生报道。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我们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的。
备选方案1——禁止进口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子、西南子、山樱花苗木
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等植物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4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由进口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建议禁止进口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输华。
该备选方案可避免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从有效性而言,该备选方案最有效,但会严重影响贸易。
备选方案2——允许小批量进口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子、西南子及山樱花苗木
由于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这些有害生物由进口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对于小批量引进的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通过进口过程的严格检查和隔离检疫等风险管控措施,基本上可以将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去,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小批量进口的苗木也同样可以将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来,达到改良我国绿化植物品种的目的。建议首先引入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输华的欧洲火棘、海棠、石斑木、柳叶栒子、西南栒子、山樱花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引进苗木不得从上海以外的口岸入境。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查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入境后的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3年。由种植地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大西洋雪松(图版18),拉丁学名:Cedrusatlantica。系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原产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海拔1300~2300m林中。分布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中国南京等地引种栽培。
大西洋雪松是乔木,在原产地高达30m,胸径达1.5m;枝平展或斜展,具多数分枝,树冠幼时尖塔形;小枝不等长,排成二列,互生或对生,常不下垂;大枝顶部通常硬,向上伸展,一年生长枝淡黄褐色,被短柔毛,二三年生枝呈深灰色。冬芽球状圆锥形,长约6mm。叶在长枝上辐射伸展,短枝之叶成簇生状(每年生出新叶19~28枚),针形,具短尖头,深绿色,横切面常呈四方形,各面有2~5条气孔线,多少被白粉,长1.5~3.5cm,宽约1mm。雄球花生于5~7年生的短枝上,圆柱形,长2.5~4cm,基卵状披针形的苞片;雌球花阔卵圆状,受精前带紫色。球果次年成熟,淡褐色,卵状圆柱形或近圆柱形,长约7cm,径约4cm,种鳞近扇形或倒三角形,基部楔形,宽约3.5cm;种子近三角状,长约12mm,种翅宽大,楔形,连同种子长2.5~2.8cm。作园林树,材质优良,可作建筑、家具等用。
上海迪士尼一期工程向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提出引进大西洋雪松15株的申请。根据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和《植物检疫条例》等的有关规定进行大西洋雪松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由于大西洋雪松在我国已有成功引种栽植记录,无入侵扩散危害当地生态安全记录;且松科大型乔木自然繁殖能力弱,成为入侵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大西洋雪松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大西洋雪松所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程序:
(1)确定大西洋雪松植物苗木上的有害生物名单;
(2)初步风险评估,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特性,并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3)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按照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进入、定殖、扩散以及经济重要性方面对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风险评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其风险;
(4)风险管理措施,提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管理措施。
大西洋雪松有害生物名单:经文献资料采集、检索,确定大西洋雪松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共计4种,其中:昆虫3种,卵菌1种(表4-21)。根据FAO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从该有害生物是否在中国发生以及是否进行官方治理,对大西洋雪松上发生的4种有害生物进行筛选。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有局部分布而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并可随植物材料传入的均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此标准筛选出2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表4-21 进境大西洋雪松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
● 松 异 带 蛾 ●
松异带蛾(Thaumetopoeapityocampa)(图版19)隶属于鳞翅目带蛾科。它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北非、中东和欧洲南部的一些地区。目前在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希腊、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英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国有分布。松异带蛾幼虫有足,末龄幼虫长25~40mm,头壳黑色,腹部和胸部侧面的毛根据位置的不同有差异;背部毛的颜色黄色至橘黄色。成虫雌性,长36~49mm,触角梳状,胸部有浅灰色的毛;后翅白色,在肛区有一个深色的斑;腹部肥大,圆柱形,末端为黑色。雄性,长31~39mm,触角梳状,胸部有大量的毛;腹部细,似圆锥形,端部有大量的毛。主要危害雪松属,如北非雪松;落叶松属,如小干松;松属,如地中海松,欧洲山松,欧洲黑松,海岸松;橡属。一年一代。该虫成虫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卵和幼虫都有可能随苗木传播扩散。南非将其列为1类检疫性对象。同时,该虫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名录》中。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松异带蛾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51),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59,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松异带蛾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大部分地区。具体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和台湾等地区。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松异带蛾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22所示。最终松异带蛾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1.7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24)。
表4-22 松异带蛾(Thaumetopoeapityocampa)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 雪松疫霉根腐病菌 ●
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lateralis)隶属于霜霉科疫霉属,能引起雪松根部腐烂病。该病菌在世界广泛分布,2010年在我国台湾首次报道,大陆地区尚未发现,是一类危险性植物检疫性病害。
根据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雪松疫霉根腐病菌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图版52),将其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四级: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非适生区。模型运行所得的AUC参数为0.993,说明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雪松疫霉根腐病菌的适生区域(高适生区及中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广大地区,具体在山东、河南、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和台湾地区等有较大范围适生区域,在新疆、西藏、甘肃、山西、河北有小范围适生区域。
根据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雪松疫霉根腐病菌各项评判指标赋分,如表4-23所示。最终雪松疫霉根腐病菌在该体系中的得分为1.99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表4-24)。
表4-23 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lateralis)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4-24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1)在上海地区引进大西洋雪松的风险较低。大西洋雪松在我国已有成功引种栽植记录,无入侵扩散危害当地生态安全记录。且松科大型乔木自然繁殖能力弱,成为入侵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单就引种植物自身而言,在上海地区引入大西洋雪松的风险较低,建议定期监控和记录即可。而引种大西洋雪松所可能携带的外来生物则需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
(2)大西洋雪松苗木上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以下2种。
①松异带蛾(Thaumetopoeapityocampa),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1.78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暂无分布记录。
②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lateralis),属于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华东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1.99分,属于高度风险等级。在我国台湾早期有过发生报道。
根据SPS协议5.4条款的规定,在制定达到适当的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的检疫要求时,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使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对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取舍,我们主要是从备选方案的有效性、对贸易的影响和可行性三方面来考虑。
备选方案1——禁止进口大西洋雪松苗木
大西洋雪松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由进口大西洋雪松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禁止进口大西洋雪松苗木输华。
该备选方案可避免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从有效性而言,该备选方案最有效,但会严重影响贸易。
备选方案2——允许小批量进口大西洋雪松苗木
由于大西洋雪松上发生着中国关注的2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且这些有害生物由进口大西洋雪松苗木携带并传入中国的风险较高。对于小批量引进的大西洋雪松苗木,通过进口过程的严格检查和隔离检疫等风险管控措施,基本上可以将中方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除去,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这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中国的风险;同时,小批量进口的苗木也同样可以将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来,达到改良我国绿化植物品种的目的。建议首先引入少量苗木进行试种,并需满足下列要求:
(1)进口的大西洋雪松苗木不得带有土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禁止土壤进境,因此输华的大西洋雪松苗木不得带有土壤。
(2)由原产地植物检疫部门提供不携带风险级别为中、高级检疫性有害生物,不带有土壤的检疫证书。
(3)由引种企业提供:引种原因、数量、规格、用途,引种区域该种苗木有害生物历年发生情况,引种苗木前期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情况,供植物检疫部门审核。
(4)指定入境口岸为上海,引进苗木不得从上海以外的口岸入境。建议设立用于进口苗木查验的专用隔离场站。进境苗木必须由检验检疫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一旦发现植物病症和病状,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①发现病毒类病害病状,如花叶、斑驳、皱缩等,应立即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②发现真菌或细菌类病害病征或病状,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③发现非钻蛀型的昆虫类有害生物或相关病征、病状,应立即对虫体或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经杀虫剂处理后,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④发现钻蛀型昆虫,应立即对苗木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杀虫剂处理;
⑤发现线虫类病状,如根结、病瘤等,应立即对染病部位进行采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测,苗木可暂时存放于隔离区域,经检疫结果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后续隔离种植;若经检测发现检疫性及风险分析中关注的有害生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⑥发现进境苗木携带有泥土等禁止进境物,应立即做退运或销毁处理,并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5)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苗木,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相关情况通知单,由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入境后的隔离试种监管工作。进境苗木隔离试种地点限定为上海,并需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核实该种植地具备有效的隔离措施、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有害生物监测手段。
(6)引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至少3年。由种植地林业植物检疫部门负责监管,实时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隔离期内,发现引进种苗感染病虫害,进行检测鉴定,若为检疫性或风险分析中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应对该苗木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期满,必须经林业植物检疫部门确认不带有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进行分散种植。禁止引进企业未经许可,私自对进境苗木进行移植、扦插、售卖等行为。
该备选方案易于操作,可行性佳,建议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