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庆铁人公仆

大庆铁人公仆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进喜听说这件事后,深深感到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王进喜责令这个钻井队的队长背着套管接箍,在全大队范围内,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做检查。那位管理员被王进喜一心为他人的精神所打动,及时赶到食堂,冻好了冰,帮王进喜包好。这是1963年3月的一天,在1260钻井队的食堂,面对着两位炊事员,身为大队长的王进喜在向他们道歉。检查了井场之后,王进喜又来到这个队的库房检查粮食储备情况,到食堂检查饭菜质量。

4.大庆铁人公仆——王进喜

王进喜——一个在大庆油田上放万丈光辉的名字,这块惊世宝地,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物质能源——石油,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精神能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铁面无私抓作风

1962年,王进喜担任钻井二大队大队长时,有一口井固井后试不住压,延误了交井时间。经检查是由于1284钻井队的部分干部、工人工作中粗心大意,清洗套管时,丝扣没有清洗干净,并且在下套管时大钳把接箍咬变形了。

王进喜听说这件事后,深深感到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针对1284钻井队这次出现的问题,他决定举一反三,以此来教育全大队所属的各钻井队。王进喜责令这个钻井队的队长背着套管接箍,在全大队范围内,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做检查。每到一个队检查过后,都要让那个队的队长签字,并写出评语。直到1284队的王队长背着近4公斤重的钢接箍,步行数百里,跑遍全大队15个钻井队,王进喜才让他回大队汇报。这个队长当时觉得有点委屈,一见到大队长王进喜,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想说什么,一时又说不出口。王进喜赶紧让他坐下,边倒水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党和人民把油井交给我们来打,我们要对油田建设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呀!”回味着大队长的话语,这位队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慢慢地,他抬起了头,望着王进喜充满真诚和期望的目光脱口而出:“严是爱,松是害。大队长,你的良苦用心我领了,你绝不是和我过不去,也不是对我个人狠,而是对像我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狠。这次教训,我一定终身吸取!”

事后,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兼大庆石油会战工委书记余秋里,说王进喜有点太过分了。余秋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笑着说:“王进喜是铁人,铁面无情,好同志!抓作风就是要这个铁石心肠的铁人精神!”

虚心求教认师傅

“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王进喜从小没有念过书,工作的需要,使他对文化的渴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当了大队长以后,他更加感到在文化方面力不从心。他暗下决心,要像搬山一样,搬掉学习上的拦路虎。平时,他也十分注意向身边的人请教。

1962年7月,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的卢泽州分配到王进喜担任大队长的钻井二大队,先是做地质实习员,不久又来到大队团总支工作。一天晚上,小卢正在宿舍里聊天,一抬头,见王大队长站在自己面前。“大队长,今天又不是你值班,怎么也来查铺啊!”小卢一边让座,一边惊奇地问道。(大庆石油会战一开始,就实行“干部夜间值班制度”,在值班期间,干部除了到生产岗位上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外,还要到职工宿舍为职工查铺盖被子。)王进喜从容地说:“我今个儿是专门向你来拜师的。”听着大队长这话,小卢更疑惑了。“我刚来参加工作,还没有转正,跟我拜哪辈子师呀!”小卢在心里嘀咕着。望着疑惑不解的卢泽州,王进喜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并示意他坐下,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卢同志,我虽然是个大队长,可文化程度太低啦,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工作中常常犯难哪!你是个中专生,在咱们大队就是秀才啦。从今以后,我想请你给我当个师傅,教我补习文化,一块儿学习《毛泽东选集》,你看怎么样?”听着这诚恳的话语,看着大队长那急切学文化、学毛选的神情,小卢被深深地打动了。当即表示,师傅我不敢当,但是只要大队长您信任,咱们可以经常在一起一块儿学习,一起研究。

从此以后,他们一有空就在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词,王进喜就及时发问,小卢也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有时,王大队长还约卢泽州一起上井队了解情况,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字、词,王进喜就地请教。同时,也向小卢讲述一些钻井生产当中的技术问题。他们就是这样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不少人看了都说:“铁人虽然是大队长,可学起文化来,比小学生还虚心呢!”

百里寻冰映深情

60年代初一个炎热的夏天,钻井二大队基建队的一名瓦工住进医院病房久病不愈,在奄奄一息之际,人们听到他艰难地说:“我……要吃……块……冰。”当在场的人们分辨出这位老瓦工说的是“要吃块冰”的话后,都犯了难。要是在冬天,这地处北大荒的油田上,莫说找一块冰,就是找成千上万块冰也不费吹灰之力呀。而眼下这三伏天,可上哪儿去找哇。那时候,没听说过哪个单位或个人家有“冰箱”啊。这可急坏了众人。在无奈之际,有人说,算了吧。就在这时,王进喜赶来看望这位同志,听说后,一边安慰病人,一边转身对身边护理的人小声说:“他为了油田积劳成疾,现在是快要死的人了,这点要求我们应该能办到。”话音刚落,他就吩咐有关人员分头到油建、供应、采油等指挥部联系。当得知没有结果时,他又亲自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跑到会战总指挥部机关。当打听到机关食堂有个小冰柜后,又不顾午休时间,找到食堂管理员,向他说明情况。那位管理员被王进喜一心为他人的精神所打动,及时赶到食堂,冻好了冰,帮王进喜包好。连汗也顾不得擦一把的王进喜,空着肚子赶回医院。

当王进喜把一小块儿冰亲手喂进这位老瓦工的嘴里的时候,两颗泪珠从他的眼窝里滚落下来。

真情道歉显胸怀

“我代表一线钻工感谢你们,我错怪你们了,向你们赔礼道歉!”这是1963年3月的一天,在1260钻井队的食堂,面对着两位炊事员,身为大队长的王进喜在向他们道歉。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这天午后,王进喜来到1260队施工现场,发现该队钻具摆放不整齐,有的钻杆丝扣里还沾有泥土。他二话没说,拿起撬杠就整理钻具。队干部当即跑来夺他手中的撬杠,说:“大队长,你病体还没好,吩咐一下让我们干就是了。”王进喜说:“我不也是钻工出身嘛,哪能那么娇嫩。”边说边坚持用撬杠拨动钻杆。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干部、工人都赶来了,一根一根地检查钻杆并擦拭丝扣,一直到摆好擦净才住手。

检查了井场之后,王进喜又来到这个队的库房检查粮食储备情况,到食堂检查饭菜质量。锅台上,他发现一盆带有糊锅巴的剩饭,马上端起饭盆闻了闻,又用筷子夹起糊锅巴尝了尝,眉头立刻皱了起来。随即转过身来,当着队长的面,对两个炊事员提出批评:“钻工们在一线苦干,你们就做这样的饭给他们吃,嗯……”在场的两个炊事员望望正在气头上的大队长,又互相望了望,伸了伸舌头,欲言又止。当已经登车准备离去时,队长在车窗旁对王进喜说:“大队长,这两个炊事员都是好同志,他们把好饭送到第一线了,你刚才看到的剩饭是他们留给自己吃的。”“噢?是这样?唉!”王进喜睁大了眼睛惊奇地说道。随即下车,又重新跨进食堂,一手握住一个炊事员的手,道出了本文开头的那几句肺腑之言。

望着大队长那凝重的神情,听着他那诚挚的话语,两位炊事员连声说:“大队长的批评就是要我们更好地为一线服务,我们理解。”

慷慨解囊助遗孤

1963年的一天,钻进二大队的会议室里,支部书记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开会。突然,人们见大队长王进喜手里拿着一封信,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会议主持人请他入座,王进喜没有坐,而是当着大家的面,把这封信打开。这时,在场的人一下子把目光集中到信纸上,可上面却一个字也没有。大家都屏住呼吸,急切地注视着铁人。只见他左手拿着信封,右手从露出的信纸中捏出几根灰白色的头发来。头发的重量人们可想而知。然而,大家看到王进喜拿着这几根头发却很费力很费力似的,甚至手都在发抖。

正在人们疑惑不解之际,王进喜缓缓地说道:“这是张启刚老母亲的信,信里一个字也没有,只夹着这几根长长的白头发。”

这时,会场上更加宁静,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只听王进喜接着说道:“这是告诉我们,老太太日夜思儿,头发愁白了,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所以给组织来信。”

原来,1205钻井队的钻工张启刚,在半年前的5月8日这天下午在钻井施工中因一场意外的事故被砸成重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张启刚是独生子,留下远在西北老家的母亲孤身一人,生活艰难。

正待人们欲听王进喜的下文时,却见他收住了话头儿,把拿在手里的白发放回了信封,从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掏出50元人民币(当时,王进喜的月工资100元左右)交给在场的1205队党支部书记,嘱咐他尽快寄给老人家。钱虽然不多,可在当时的确不算少了。1205队的支部书记将这钱拿在手上,觉着沉甸甸的,这不是仅仅50元钱,而是铁人大队长一颗体恤下情的滚烫的心哪!他深知:王大队长当时家里生活也很紧张,上有年近7旬的老母,下有5个子女,老伴也体弱多病。年迈的母亲需要营养,孩子大的在念书,小的还处于幼儿时期,老伴儿看病吃药哪儿不用钱呢?想到这儿,这位书记真不忍心接下这份钱。可看着大队长诚恳和坚决的神情,他只好收起来。同时坚决表示,请大队长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会后,王进喜又与工会组织协商,及时为张启刚母亲解决了生活补助问题。以后,每逢年节,王进喜都要捐钱寄给张老太太,直到他身患癌症住进首都医院,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还提起这件事。

铁人,满心窝子装的都是职工、家属的事,惟独没有他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群众冷暖挂心头

大庆会战后的第五个年头,钻井工人的交通条件才有了比较大的改善——油田有关部门专门为钻井工人开一趟交通车,这就是第8路交通车。

尽管这路线只有一台帆布篷解放牌大卡车,尽管每次车都像挤豆包一样,塞得满满的,人都透不过气来,尽管车一跑起来,尘土飞扬,颠得要命,但是对于一向安步当车的钻井工人来说,总比“11路”强多了。他们很满足,戏称这趟车为“土八路”。

工人们满足,说明工人们自觉为国家分忧,不计较困难,并以苦为荣。可是,对于当了钻井副指挥的王进喜来说,他不能不体谅工人的辛苦。吃苦,不等于说不去奋斗,不去改变条件,不等于说不去建设一个好的环境。

北方的夏季是短的,冬季是漫长的。露天候车,夏日的白天好说,可是雨天就难了。冬季更是困难,数九寒天,零下几十度,“大烟泡”一刮起来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时间长了,鞋冻透了,手脚就像被猫咬似地钻心的疼。有一次,王进喜见一位石油工人家属领着个小孩,孩子的手冻得像小馒头似的,又是哭,又是叫。别看铁人不怕苦,不怕累,钢肩铁骨不怕困难压,可是,此时的王进喜见到孩子冻成这个样,他的心里酸楚楚的,不是个滋味。他想,钻井工人在野外打井,泥一把油一把的,没黑没白地磨爬滚打,已经够辛苦了,上班等车还受这个难,那怎么行。“我就不信,买得起马备不起鞍!”他下决心,要在这人群集中的“张铁匠”地区盖一栋候车室。

铁人的脾气是说干就干,决不含糊。天气刚一转暖,他就组织起一群棒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赶到施工现场。他们填土打夯,挑灯夜战,上大梁,装门窗,搭炉子……没几天,一栋新的“干打垒”候车室出现了。从此,这儿的钻井工人和家属等车时,再也不怕夏天日晒雨淋、冬天风吹雪打了。

如今,每当人们在北风呼叫的冬天,围着火炉子等车、心情舒畅地说笑时,无不念叨那为他们造福的好领导——王铁人。

痛骂声中见真情

“文化大革命”中,被污蔑为“铁杆保皇派”的王进喜遭到了批斗。

一天,当游斗王进喜的卡车行至“八百垧”(当时钻井职工、家属的生活基地)西头的一栋“干打垒”住宅前时,突然,一个拄着拐杖的中年残疾人,愤怒地拦住了行进中的车。只见他一手用拐杖不停地捣着地面,一手指着押解王进喜的红卫兵,大骂他们“瞎了眼”、“黑了心”、“不该把好人当成坏人斗”,并哭喊着向围观的人们倾诉:“王铁人是好人哪!他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恩人哪!”

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这个人不是王进喜的亲属,也一定是他的同乡,不然怎能冒险拦车,而且还敢骂红卫兵呢。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人是钻井二大队的一个普通工人,叫陈国安。

1962年,陈师傅在1161队当司钻。有一天,正在钻台上打钻的他,突然感到下肢瘫软无力,就赶紧上了医院,几经检查未查出病因。当时,有人认为他是装病。这事让身为大队长的王进喜知道了,他决定让陈国安到省城去检查。那时,上省城医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王进喜跑上跑下亲自帮助联系才住进了省医院。住院治疗了近一年,王进喜见效果不大,就利用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机会,千方百计联系让陈国安住进了首都官武医院。

对于一个有5口之家的单职工家庭来说,原本就比较困难,又赶上陈国安一连住了4年院,生活愈加困难。王大队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与工会协商给予救济。同时,又把老陈的妻子从大田队转到服务队工作。还安排把他的家从距大队较远的陈家大院搬到大队机关所在地——解放村,让他住进了当时堪称一流的红砖房。

在陈国安住院期间,王进喜除派人去看望外,还利用去北京开会的机会亲自去看过两次。老陈出院后,虽然腿能走路了,但行动仍然不便,王进喜又与人事部门联系,将他安排到服务队钉鞋组工作。

想到这些历历在目的往事,看着被侮辱和摧残的恩人,这个虽然身有残疾,然而头脑却异常清醒的老同志怎么能不动容呢?

中央委员捡废料

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进喜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从北京一回到大庆,王进喜一不回家,二不进办公室,一头扎到工人中去,和工人一起劳动。在王进喜心中,不管职务、头衔有什么变化,自己永远是工人。

王进喜1961年当钻井大队队长,1965年当钻井指挥部的副指挥。在那时,铁人也很少坐办公室,成天从这个井队跑到那个井队,有问题就解决,没问题就和工人一起干活。工人们说:“我们身上有多少泥,铁人身上就有多少泥;我们身上有多少汗,铁人身上就有多少汗。”

铁人当上了中央委员,还和过去一样。他见油田建设中废弃物资较多,就亲自组织了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他和工人们一起,到各施工现场回收旧器材,连一颗螺丝钉、一块废钢铁都不放过。有些人不大理解当中央委员的王进喜何必去关心这样一些琐碎的事情,也有的人觉得搞回收旧物,没出息,不光彩。铁人把回收队带到当年会战打的第一口井边,对大家说:“这井,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出来的。现在条件好些了,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把散失的废旧材料拣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意义大得很。”

在“铁人回收队”的带动下,大庆油田许多单位都相继建立起回收队,开展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活动,给国家节省了大量资材。仅“铁人回收队”,10年就回收上缴钢铁1.73万吨、管材19万多米,用回收来的旧材料装配大型钻井机井架5部,还修复了大量零部件。

后来,“铁人回收队”的精神,被大庆油田列为艰苦创业的“传家宝”之一。

胸怀全局一盘棋

1970年春,王进喜率大庆油田代表团到新开发的湖北江汉油田学习慰问。

新油田丰富的资源和沸腾的景象使王进喜非常激动,他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沸腾起来的热血,抱病带领慰问团的同志深入到各个井队、车间、工地,开座谈会,找老工人谈心,每天都在紧张和兴奋之中度过。一天,他到一个井队,遇到过去的老战友,他把大衣一撂,大步走上钻台,接过刹把就干起来。王进喜兴奋地对老战友说:“我要想办法争取用大钻机一个月在地球上钻它5个窟窿。我会有那么一天,打着打着,钻头咕咚一声掉下去,掉到地下大油库里……”铁人的话说得老战友和工人们心里乐开了花,井场上一片欢笑。

慰问结束后,王进喜带领慰问团的同志立即赶回大庆。有的同志抱怨说:“‘老铁’太不理解我的心情了,路过北京,也没叫看一看。”王进喜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怎么不理解我的心情,快快拿下新油田是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咱们可是一分钟也不应该耽误呀!”

回到大庆后,在讨论支援新油田建设的会议上,他激动地说:“我们要选精兵强将,把最优秀的队伍开上去。我主张:给人,要给思想觉悟高的;给物,要给优质的;给设备,要给成套的。保证调出的队伍,开上去就能打硬仗,打胜仗。”大家一致赞成铁人的意见,很快便组织一支优秀的队伍,配备成套设备开到江汉油田。连被誉为“永不卷刃的尖刀”的1202钻井队都派了上去。可是不久,上级又在北京召开第二批支援新油田会战的会议。这一次,大庆油田担负的支援任务比第一次更繁重。有的同志扳起指头一算,大庆油田的人员设备大量减少,油田建设还要迅速扩大,担心将来完不成任务。铁人毫不犹豫地说,担子越重越光荣,困难越大越有闯头,有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就是千斤重担也敢挑。我们要把建设大庆、开发新油田的任务都承担下来。

王铁人文化不高,他自己说“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但他仍以诗抒发了当代石油工人特有的粗犷和豪迈: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当风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当新中国迎着高天滚滚的寒流,战胜重重困难走向初步繁荣富强时,涌现出了有“铁”之称的英模王进喜。他不仅是大庆精神的象征,更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骨气和志气的象征。他去世虽然已有许多年,但“铁人精神”却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他是人们心中永远的铁人公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