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运用
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
炼丹家炼丹的目的是要得到长生不老的药。炼丹家认为烧炼丹砂(硫化汞)时,它的颜色和形态都要发生变化,可以和人的生老衰死相联系,因此服食还丹(即炼得的红色硫化汞),可以使人返老还童;又认为黄金无论火烧土埋,都不会败坏,因此常服金丹,就能够长生成仙。
无疑,炼丹家的理论是极其荒谬的,但他们在炼丹活动中,接触和研究的是物质变化的客观规律,从事的是改变物质属性的原始状态的化学实验工作。长期的炼丹实践使他们记录和总结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
在炼丹过程中,他们不但注重水银,而且很注重硫磺。硫磺可以和水银化合生成硫化汞,还可以与铜、铁等金属化合。它是能制服金属的奇异物质。硫磺性质活泼,容易着火。为了控制硫磺,炼丹家把硫磺和其他物质一起加热形成化合物,来改变它容易着火的性质,这种方法称做“伏火法”。在进行硫磺“伏火”的种种实验中发现,当硫磺、木炭和硝石在一起加热的时候,极容易发火或者爆炸。硝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硝酸钾,加热的时候能够放出氧,因此是一种强氧化剂。
古时候,炼丹家常常就是医学家,如葛洪、陶弘景等。因为硝石和硫磺在我国医书上都是可以治病的药物,所以把它们和木炭的混合物称做火药,意思就是会着火的药物。
公元7世纪,唐朝的炼丹家如孙思邈等已经掌握了火药的初步配方,但是它在当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更没有广泛应用和大量生产。后来,火药传到军事家手中,立刻身价百倍,引起惊天动地的大变化。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是在唐末,当时书中已有零星记载。宋元时期,火药的配方已经脱离了初始阶段,各种药物成分有了比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唐代火药硫、硝含量相同,是1∶1,宋代增加到1∶2,甚至近乎1∶3,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3/4的配方相接近。同时,又加进各种少量辅助性配料,以期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它说明了火药在制造使用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改进。
在公元904年的作战中,出现了使用火药的飞箭,即火箭。火箭在箭头部分缚上火药,加引线,作战时,把引线点上火,用弓射向敌方,烧杀敌人。火箭杀伤力很大。稍后,出现了火炮。火炮是把火药做成火药包装在一种机子(抛石器)上将火药包抛到敌群中去,落地便燃烧,相当厉害。宋元时期的许多史籍都有关于火炮的记载,其形状和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如有纸制、陶制、铁制等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震天雷”已是一种铁火炮,其威力很大。据《金史》记载:“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在欧洲,有关铁壳炸弹出现和使用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1467年,确切地说,比中国使用此种炸弹的记载要晚246年。大约10世纪末,战场上又出现了火?、火蒺藜。火?能使敌人烧伤中毒,火蒺藜还能直接把敌人刺死。
又过了些年,人们创制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适用于特殊目的的各种炸弹,有些装满被现代军事专家叫做杀伤物质的东西,以增加弹片的作用。还有多种炸弹、毒气弹和人粪弹。著名的炸弹和手榴弹是“烧骨火油神炮”,“钻风神火流星炮”、“天坠炮”、“群蜂炮”、“万人故”、“万火飞砂神炮”和“风尘炮”等。
到公元1277年,人们发明了地雷。到了公元14世纪中叶,有关书中已经出现了地雷的制造方法,这意味着地雷的制作已不再成为秘密了。在公元1412年出的《火龙经》中还介绍了叫做“地雷炸营”的地雷网、“自动拉发式触犯地雷”、“太极总炮”等地雷。在《火龙经》中还描述了人们发明的水雷。这种水雷比欧洲最早的水雷制作计划早2个世纪。在公元1856年,中国人在广州河上抗击英军时也使用过水雷。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管形火器的出现。用抛石机发射的火炮,由于木杆摇晃,准确度较差,而管形火器由于枪管对子弹的约束力,造就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管内弹道,这也就大大增加了管外弹道的稳定性,从而使射击的稳定性大为提高。所以管形火器的出现在兵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为近代枪炮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宋朝设有专门制作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工场,雇用40000多工人,军队一次领取武器几万件。火药用来作战的初期,主要着眼点在发火。随着火药配方的不断改进,火药爆炸力不断加强,到元朝,火药的应用已经主要侧重于爆炸力。随着爆炸力的加强,火雷、火炮、火铳等各种武器相继出现,其杀伤力大大增强。
公元13世纪初期和中期,我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到了公元1258年,元朝在和阿拉伯作战中大量使用火药武器,因此,火药武器也传入了阿拉伯。13世纪下半期,欧洲知识分子从阿拉伯书籍中得到火药方面的知识。14世纪上半期,欧洲在和阿拉伯作战后也有了火药武器。欧洲在我国发明的火药武器的基础上,首先研制和生产了发射子弹的步枪和威力强大的大炮。到近代还有人把火药进一步用于火箭和导弹,称为“火箭推进剂”。这说明,火药对世界上的军工科学的发展起了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还说火药把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它的隆隆爆炸声,确是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