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冶铸和柔化术
与炼铜一样,中国冶铁技术的发明亦晚于其他一些古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埃及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爱琴海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印度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而中国则是在公元前600~500年左右开始炼铁的。但是,中国不似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块炼法冶铁时期,而是很快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和生铁柔化技术,因此后来居上,很快跃居世界冶铁事业的前列,并长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历史上中国的钢铁除输往邻近国家外,还曾远销古罗马和西南亚。
在历史上,炼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块炼法,一是生铁冶炼。块炼法是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它用烧红的木炭使铁矿石直接由固态还原成铁。用块炼法炼得的铁质地疏松,故有海绵铁之称。海绵铁含夹杂物较多,要把它制成铁器,必须经过反复加热锻打。生铁是在1100~1200℃的炉温下,由还原出的固固态铁吸收碳而炼成。由于其熔点低,冶炼时呈熔融状态,可直接用范浇铸成器,从而免除了块炼铁加工费工费时的缺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铁器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成为可能。中国在公元前6世纪即已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这项技术在世界领先约2000年。罗马人虽在公元前后也偶尔炼出过生铁,但却被当作废品而抛弃,直至14世纪时,欧洲人才认识到生铁的意义,开始生产生铁。
生铁的最大特点是其可铸性,故又称铸铁。但生铁含碳量高,一般都在2%以上,往往又含有硫、磷等杂质,因而性脆,韧度低,直接铸造出来的农具、工具和兵器,使用时容易断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的祖先在战国时期又发明了铸铁柔化术。
中国早期的铸铁柔化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脱碳热处理,使成白心韧性铸铁;一类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生铁进行石墨化热处理,使成黑心韧性铸铁。在西方,白心韧性铸铁的生产技术是1722年由法国人发明的,黑心韧性铸铁是1831年在美国问世的。到汉代时,铸铁柔化术又有新的突破,形成了铸铁脱碳钢的生产工艺,可以由生铁经热处理直接生产低、中、高碳的各种钢材。
铸铁柔化术的发明,在冶金史上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它大大加快了铁器取代铜器的历史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社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在明代时,出现了从生铁到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据《天工开物》记载,这项技术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急搅,使生铁液中的碳份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是冶铁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