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绘画画科

中国古代绘画画科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人物画是中国画最薄弱的环节。人物画中的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古代仕女画中最流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狭窄的生活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华丽的外表及空虚的精神世界。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主要题材之一。

中国古代绘画画科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国画以取材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人 物 画

人物画成熟于先秦时代,东晋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人物画理论。当时提出的“以形写神”,长期指导着人物画创作和批评实践。

唐宋以后的人物画没有向写实方向发展,片面追求“神似”,不注重人体结构比例及其活动规律,主要是受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制约的结果。人物画是中国画最薄弱的环节。

本世纪,特别是近30年来,很多中国画家借鉴西方写实方法,并与中国画优良的笔墨传统相融会贯通,增强了中国画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并逐渐摆脱概念化、模式化倾向。

人物画中的仕女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仕女画内容大致内容为:游春、烹茶、凭栏、横笛、舞鹤、揽照、吹箫、弈棋等。

著名的仕女画家唐代有张萱和周日方。张萱画妇女形象,以朱色晕染耳根为特征。他特别长于画贵族的妇女,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武后行从图》等。周日方所绘仕女形象“以丰厚为体”,代表作有《调琴啜茗图》,此画表现两个妇女在安静等待着另一个妇女调弄琴弦准备演奏,图中啜茶的出神背影和调弄琴弦的细致动作,都被描绘得精确而富有表现力。他的《执扇仕女图》合卷凡13人,表现宫廷日常生活。他的作品还有《簪花仁女图》、《杨妃出浴图》等。

元代张渥的《湘君湘夫人图》借两名年轻妇女的优美形象表达出寂寞心情。中国古代仕女画中最流行的主题就是古代贵族妇女狭窄的生活中的寂寞、闲散和无聊,描写了她们华丽的外表及空虚的精神世界。

五代画家周文矩的作品最善于表达这一主题。他的仕女画表现妇女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更细致而具体。现存的《宫中图卷》是他的《唐宫春晓图卷》的摹本,内容是幽闭在深宫中妇女们的日常生活:画像、扑蝴蝶、奏乐、嬉婴、簪花、弄狗、浴罢、观画、梳妆等,真实表现了幽闭在深宫中妇女们的生活琐节、平凡的快乐小事和她们的神态。他的仕女画有纯熟的技巧,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动作联系表现出各种情节和一些情境中的人物的精神状态。

山 水 画

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历经展子虔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日益成熟。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这些画家笔下的峻岭、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竹篱、茅舍、断桥、幽溪成为后代欣赏借鉴的珍品。

北宋山水画流行小景山水宅,它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见长。多为卷册山幅,清丽可善。今存宋代小景山水作品尚有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及赵士雷《湘乡秋意图》。

南宋马远、夏王圭的山水画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

元代黄公望、吴镇、侨胞倪瓒、王蒙四家山水画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描绘富春桐庐山水,江水平静,峰峦起伏随势,山涧深处清泉飞泻。林木萧疏,浅水平滩一览无余。画面远近浓淡匀称,上下虚实相宜。此画是古代山水画的巨作。

明代院体与浙派山水画的代表是戴进与吴伟,二人山水虽皆渊源南宋,但风格有异,影响深远。

清初“四王”山水画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看重笔墨,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而同时代的“四僧”(八大、石涛、img13残、弘仁)的山水画,或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抒发亡国之恨;或“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于我”,把哲理渗透至山水之中。

花 鸟 画

花鸟画在唐宋开始繁荣。专攻花鸟的画家为数众多。花鸟画通过人对花鸟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及相互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社会生活的印记。以花卉为题材时,多画折枝,即只画物最美的部分。历代画家都喜爱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这在于它们各自的象征寓意早已为社会理解和接受,作者易于通过它们简练的形象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主要题材之一。唐代以后随着人物、山水画的发展,花鸟画也独立发展起来。唐代的薛稷创造了用鹤装绘六扇屏风的形式。晚唐的边鸾以画孔雀、折枝花、蜂蝶以及各种名贵的花卉禽鸟著名。刁光胤则善画花竹、猫兔鸟雀等。

五代时期画家黄筌、黄居img14父子亦是最有盛名的花鸟画高手。黄筌的作品《珍禽图》包括十只不同种类的鸟、两只乌龟和若干昆虫,表现对象的特征异常精确工致,但极简洁而富有生命力。描绘方法以墨色为主,运用少量色彩,效果生动。黄居img15的《山鹧棘雀图》表现了幽僻无人的自然环境中鸟雀的活动,动态自然。他们父子画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桃花鹰鹘、纯白雉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极有名气,为收藏家珍爱。

南唐花鸟画高手徐熙的作品也历来为人们喜爱。他的作品取材主要是江湖田野景物,如: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等,他画的雁、鹭鹚、蒲、藻、虾、鱼、丛艳、折技、园蔬、药苗之类独步一时。

宋代崔白的花鸟画作品自然而无雕琢痕迹,特别是画败荷、苇岸、寒塘中的野禽大有创造。他的《双喜图》描绘了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鹊和被惊扰的野兔;《寒雀图》再现了严寒中依宿枯枝的麻雀。明初花鸟画既有统一的风格又呈多种面貌。其共同之处在于:继承了宋代的传统又有变化,多取南宋画家的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又能弃其萎靡柔媚之处,擅作大幅,构图饱满完整,动物饶有生意,常常置花鸟于特定环境之中。明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一为陈淳,他的花鸟画造型精当,严于剪裁,代表作有《秋葵图》、《山茶水仙图》;二是徐渭,他笔画狂草,纵情挥洒,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境界,代表作有《杂花卷》与《墨葡萄图》。清初八大、石涛两僧的写意花鸟画在立意、为象、造型、布局、笔墨均有所突破,达到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八大的代表作有《安晚帖》、《河上花图》、《孔雀牡丹图》。石涛的代表作有《墨竹》、《芭蕉菊石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