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
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要素大体上由六个方面构成:
一是结体。即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各种书体、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就像画家作画,错落而有序,丰富而不单一,结体本身有奇正、疏密等多种形式。既遵循平衡、对称原则,合乎一定法度,又不能僵板或粗制滥造。研读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帖,你就可以看出它的间架结构很美。如“達”字(繁体),并列五横,却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横;如繁体的“爲”下面四点,没有两点是相同的。正是这样,使得各种笔画互相映衬、互相弥补,既显得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又和谐别致。画家作画,绘千岩万壑,必先立主峰。主峰既立,则岩岫绝,峰峦秀起,旁见侧出,云烟变灭,千态万状,无不血脉流通。同样,书法大家是很注意主笔与次笔的安排的。譬如,赵孟兆页、欧阳询、柳公权写的“山”字,中间一竖居于字心,犹如山峰高耸,钢铸铁打,骨力非凡,而左右两笔则是次笔,旁见侧出,拱绕主笔,使整个字显得很美。试想,如果中间一竖苍白乏力,旁边两笔很拙,“山”字该有多难看。像这样美的例子在书法艺术中俯拾皆是,在这里只不过随便举一个例子罢了。
书法也像建造房屋一样,结体讲究空间美。还是以唐代柳公权的书法为例吧,你看他写的“百”、“门”、“月”、“见”四个字,半腹皆虚,四周开敞,犹如“门窗轩豁”,“楼阁虚邻”,内通外达,生气流转,空白富有性致。而他写的合体字外部空间分割,也颇耐人寻味。各组成部分安排得有高有低,有伸有缩,错落有致。如“街”字,左下方和右上方各出现一块空白,两高一低,参差互让;“雄”字,一竖挺然,耿介特立,下方就形成大小两块空白,显现出一种空间的美。仔细欣赏,确实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产生一种漫步在园林式建筑中的美感。
二是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上下左右互相照应,总体分布有法度秩序。章法美是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章法搞好了,即使个别字艺术性差些,亦可通过美的章法掩饰。章法美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王羲之的《兰亭序》了,全篇324字,共28行,书法遒媚劲健,全篇章法布白,前后管领,既有主体,又富于变化,首尾相应,可以称之为千古绝作。
三是用笔。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有方笔、圆笔、尖笔、轻重缓急等。要求有力度和质感,错落有致,富于曲线美和形象美。
中国书法是很讲究曲线美的,以多样流动的线条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用笔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比如吴让之的篆书,像一幅幅装饰图案,给人以婉曲流通的美;甘肃东部甘谷出土的隶书汉简,一波三折,给人以曲波微澜之美;赵孟兆页的楷书,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表现出一种柔性曲线美;而柳公权的楷书,化直为曲,似弯弓射月,透出一种刚性曲线美;张旭的狂草,曲线连着曲线,给人以急雨旋风式的美。
书法家在用笔时还十分重视笔画的形象美。唐欧阳询对书法八种基本笔画作了形象的概括和描绘:“点(丶)如高峰之坠石;钩()似长空之初日;横(一)如千里之阵云;竖(丨)如万岁之枯藤;横折斜钩(
)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弯折钩(
)如万钧之弩发;撇(丿)如利剑斩断犀象之角牙;捺(
)一波常常三过笔。”
四是用墨。用墨是指墨的着色程度,如浓淡、枯润等。要求苍拙苦涩和淋漓酣畅变化一致,墨色不能枯燥或平滑。
五是韵律。是笔画、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富有节奏,抑扬顿挫,声色相依。如苏轼的“鹤飞”像仙鹤羽翼伸展,翩然欲飞;韩愈的“鸢飞鱼跃”具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动律感;那汉代《华山碑》隶书的笔画真像一个个女子翩翩起舞……这些,无不透出一种动的韵律,诗的韵律。
六是风格。是由结体、章法、用笔、用墨、韵律等共同组成的总的艺术效果。风格有含蓄与豪放、古朴与秀丽、劲健与稚拙等。比如,李白的书法,狂放不羁,豪爽飘逸。北京博物院藏有他的一帧《上阳台帖》,全帖气势超迈,笔力雄健,书字大小错落,透出一种豪气仙风,才华横溢的神韵。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则又是一种风格。他的行草“三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稿》)被人称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字里行间,流动着浓郁的深情,时而奔腾激昂,时而低回吟唱,有惊心动魄之气,无娇揉造作之迹。郑板桥那翩翩多姿的书法中,往往含茹着兰竹一枝一叶的意象。黄庭坚那风格清劲的书法中,给人一种乱叶交枝,竹影婆婆的意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