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目研发与策划

节目研发与策划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望每一期广播电视节目呈现于声屏的都是精品,不希望任何一个节目制作环节薄弱,并出现纰漏。现从节目研发与策划、节目编制与播出、节目质量的监控等三大方面谈谈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此,节目及时推出了《减轻农民负担纵横谈》栏目,宣传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节目播出后,此类来信来访基本消除了。

第一节 节目研发与策划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个系统工程,任何一期节目的播出都需要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节目制作的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可能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希望每一期广播电视节目呈现于声屏的都是精品,不希望任何一个节目制作环节薄弱,并出现纰漏。现从节目研发与策划、节目编制与播出、节目质量的监控等三大方面谈谈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媒体实现战略性发展必须十分重视节目的创新与研发。准确的搜集境内外媒体的前沿资讯、超前而高起点地创意节目样态,有效地把控新形态节目的运行,才能切实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促进媒体品牌化建设。

一、农村节目的设置与运作

这里结合市场经济带来的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变化,以农业大省黑龙江省省广播电台《农村天地》节目为例,解析农村节目新样态的设计与新形态的运行。

当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时候,当着千百万农民从单纯的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的时候,农村节目受众群体产生的变化必然给传播媒介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农村节目的设置带来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如何办好市场经济下的农村节目。

近年来,农业、农村节目在内容、形式以及播出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已经大踏步地进入市场,并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角。农业、农村节目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节目的策划设计上,在节目的播出运行上仍需不断作以调整,并重视多方面拓展思路,研究问题、创新理念。

(一)宣传市场经济政策,做好政策引导工作

农村节目改革应以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为依据,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并坚定不移地宣传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这是农村节目的首要任务。

从联产承包到放开粮食市场、取消指令性种植计划,又到目前逐步建立、健全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村改革的大政方针指导着农村改革步步深入。

在农村改革宣传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民天地》节目着力宣传了土地承包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中心的各项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我们的政策宣传曾经为农民送去了定心丸,农民在谈到生活提高,日子好过时都说:“一靠政策,二靠天,三靠使用老二铵”。从中我们看到在促进农业丰产丰收诸多因素中,党的富民政策是首要的因素、决定性因素。

市场经济在农村确立后,农民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到经济市场中去实现价值。农民闯市场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但是,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体会仍然有局限性。比如,目前仍有农民对自己所承担的合理负担和不该交的不合理负担项目划不清界限,长途奔波拿着本不该交的收据单四处询问,最后找到《农村天地》节目来。为此,节目及时推出了《减轻农民负担纵横谈》栏目,宣传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有的农民种出了瓜、果、蔬菜,饲养大了猪、牛、羊,出卖时上级有关部门来收特产税。可很多农民连特产税是什么都不知道,没听说过,交了税以后,感到交了冤枉钱,找到《农村天地》节目来,节目请省农委的有关领导走进《农村天地》直播间详细讲解相关农村政策知识。节目播出后,此类来信来访基本消除了。

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农民在进入市场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农民朋友渴望尽可能多、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下党的富民政策。因此,对党的政策的宣传,应该理解为,一方面是政策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政策服务,做好政策服务更为重要。要想使这种政策服务有的放矢,就要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农民需要什么,《农村天地》节目就给他们提供什么。以往那种,节目说什么农民就得听什么的宣传教育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合不了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需要。于是,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宣传的同时,以多种节目形式,为农民受众提供政策服务。

为了加强政策服务针对性,对农民的来信来访涉及的政策问题,《农村天地》专门开设了一个《信箱与服务》专栏,设立专人开办这个栏目。除了在来信中发现问题,也利用主持人直播节目的优势,在每期《信箱与服务》专栏前都公布包括热线电话在内的多种联系方式,农民可以直接拨打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并记录在案,然后请有关领导、专家来解答,再做后续报道。

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所遇到的磕磕碰碰实在太多了,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却没有意识到需要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往往不清楚、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法律程序来行使公民权利。《农村天地》节目的《刑济民法律信箱》给那些闯市场跌了跤的农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拐杖”。这个专栏从一开始解答家庭琐事、邻里纠纷,到后来扩展到解答刑事、经济、民事等各类案件,为农民提供多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深受欢迎,在受众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二)提供农业科技,做好信息服务

农村已步入市场经济轨道,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农民们都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每个农户都是一个经营单位和经济实体,农民不可避免地要独立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他们在从事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生产活动中,渴求先进的生产新技术,在农产品的销售经营中又需要及时获取多方面的商品流通信息。在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获取信息、掌握技术的最主要渠道,仍然是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网络在偏远山区、农村还有所局限的今天,广播电视节目是他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而作为面向农村、农民的对象性节目——农村节目就更应该有足够数量的科技、信息提供给农民。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天地节目》的《科技之窗》栏目为热心在农业上进行科技投入的农民,提供了系统学习各类农业技术的阵地。这个栏目有相当多的热心农业科技学习的固定农民听众,并建立有各方面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讲座小组。农业专家在直播间坐台讲座,农民可以直接拨打热线电话,与专家对话,咨询探讨所讲的相关的农业科技问题。专家现场解答,效果极好。《科技之窗》已经成为农民必听的一个栏目。

启示一:

那一年的春天,记者下乡采访,遇到一位《科技之窗》栏目的热心听众,她叫高艳,家住双城市兰陵镇。她说,她最喜欢听《科技之窗》栏目,特别是有关发展庭院经济、大棚蔬菜生产等内容,并对《农村天地》节目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往都以为节目中的广告不受听众喜欢,但高艳希望增加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销售的广告信息内容,这令我们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分析发现,这位女青年姐妹几个承包了较多的土地,并从事棚菜等庭经济活动。头脑灵活,思想开放,而且正在寻求更广阔的致富门路。《农村天地》节目是她们这个经营型家庭成员每天必听的节目。那么,她们的这种需求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意愿的。

这提醒办节目的人:应以新的眼光看待眼下走进市场经济的农民们。基于这一点,我们觉得农村节目要为农村、为农民的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要使节目成为农民进行商品活动的中介、参谋。

启示二:

那一年十一月初,克山县马铃薯协会给《农村天地》节目组发来求援电报,有数百吨马铃薯积压在火车站站台运不出去,请求协助发运。我们播出这一信息的同时,也把情况反映给省里有关领导。在省领导的协调下,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农民免遭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

img19

图2-1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天地》节目“全家福”。二排左二为作者

这件事提醒我们: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于是,把传递各种信息作为节目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农村天地》节目与《价格信息报》、《黑龙江经济报》以及省粮油批发市场建立了联系,他们定期及时给我们提供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城乡经济桥》和《信箱与服务》专栏中播出。

(三)改进栏目设置,努力面向市场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天地》节目,栏目设置不下40个。每个时期的栏目都带有那个时期的特色,也就是跟那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农村工作相配合。除了《科技之窗》和《刑济民法律信箱》是比较老的栏目,因有相对固定的基本受众,并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大的调整,其余栏目都是交替更新,创意策划陆续推出的新设置的栏目。早期有注重播发农村中的好人好事的《乡村清风》、为农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郝医生服务台》等;中期有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项目、致富门路的《勤劳致富经验谈》、《致富导游》等;又有面向市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而设置的栏目。比如:《农用物资名优傍》、《城乡经济桥》等。为乡镇企业介绍具有开发前途的新项目,为农村听众介绍城镇的农副产品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还有介绍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用品的栏目等等。《省外农村采风》,报道对我省农民具有启示、引导作用的省外农村的经济动态、致富典型;《信箱与服务》,针对农民进入市场经济遇到的多种多样的疑难问题,栏目侧重于就农民来信提出的有关事宜,邀请各部门专家、领导答疑解难。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节目有很多节目形态和样式,也有许多的节目策划与开发方案。有强调专题性的,有主持综合性的,并且南北东西各地域的农村节目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把农村节目办出特色,办到农村人的心坎上,这是广播电视媒体共同的愿望。农村在不断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和社会在阔步发展。虽然在那里仍能见到篱笆墙的影子,但星星已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也不是那个月亮。改革大潮中的农民们盼望着在市场经济下,农村节目也有它新的面貌,新的天地。

二、交通频率的持续发展策略

当下,全国各交通频率已经成功地结束了媒体启动运营和快速发展期,开始进入平稳滑行期。要想补充后劲,继续获得媒体的上升发展的势头,在诸多频率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突破制约瓶颈,重新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空间,确立再度起步、再上台阶、再攀高峰的长期愿景,方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而有序、有效地实施信息经营战略,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经营战略和专业人才战略,才是全面完善媒体功能,激活运营机制,实现交通频率再度起步、发展的决定性的理论思维。

(一)优化资源配置,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

1.整合频率资源,扩大频率覆盖

扩展发射覆盖势力范围,为媒体积蓄后劲,仍旧是富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先前已有天津交通广播大功率覆盖周边省区;辽宁交通广播的省内重点城市覆盖,省内高速公路及路边城镇覆盖;黑龙江交通广播的多频率发射、覆盖全省的前瞻理性举措。目前,频率资源可再做挖掘与整合,实现多频发射、高密度覆盖,这对于交通频率有潜力可挖、有文章可做。应极力将覆盖范围向城区外的多条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及路边城镇做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城市电台交通频率可以实现民航、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汽车站点的转播覆盖,延伸频率触觉势力范围,孕育媒体新的生机活力。

2.开掘频率资源,打造黄金节目时段

精心制作收听率高、竞争力强的黄金时段节目,是一种战术;合理开发非黄金时段,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战略。原本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都是相对而言,非黄金时段得到开发,资源得到利用,收听率升高、广告投入加大,非黄金时段被开掘为黄金时段。一直都认为,十三点至十六点是非黄金时段,收听率调查显示:确实有调幅中波频率这一时段的收听率近似于零。但是,某些交通频率开设的《汽车地带》、《汽车服务区》却办得有声有色,有较高的收听率,有不菲的广告收入,也使这一时段的节目有相应的含金量。

未开发的交通频率时段资源的一般样态是,节目不紧不慢、不轻不重的几条交通路况信息;公益宣传多于效益广告;穿插几句漫不经心、可有可无、不冷不热的主持人话语;而大量充斥夹杂的是内容单一、不再流行的流行音乐和歌曲。

未开发的频段,往往有个方向不明,定位不准的“万斤油栏目”,在不温不火地运行播出。有时虽开设了栏目,却没有办“开”,没有办“热”,没有办“火”。

各频率有功率发射,就有了资源的配置,就形成了资源运营,运行中定会有赢有亏。资源被重视开发,频段得到充分利用,节目得到了精办,节目质量整体攀高,媒体运营效益就提升。

“纵听”南北交通频率,在节目内容品类,节目样态样式上,各有特色,差异鲜明。天津交通广播,上午新闻密集,下午文艺节目丰厚充实。下午至晚间娱乐与服务的内容:新歌、老歌搭配,笑话、相声、小品齐全,小说、长书连播,讲故事、分析案例,还提供汽车服务等。比较而言,交通频率虽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受众区别,但是,天津交通广播丰厚的节目内容,多样的节目形态还是值得参考借鉴。并且,在没精办的频率时段中,有空间、有潜力,完全可以倾情打造黄金节目时段。

交通频率有鲜明的城市广播的特点,特别是听众群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的交通广播相对蕴藏好的发展势头,交通频率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给交通广播发展带来活力和生机。而且,交通发达、机动车数量大的城市和地区,交通广播收听率高,经济效益好。并且人口稠密,交通拥挤,交通、路况信息生发频率高,交通、路况信息的及时传递,就更能显示交通广播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车辆拥堵将是个愈演愈烈的问题,在上下班高峰期,尽管多数城市采取高峰时段尾号限行,但是如果不能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根本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能力,车辆拥堵问题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解决。因为交通的拥堵,产生了一个上下班被滞留在道路上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人数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他们将成为交通频率新增的收听群体,应得到及时关注。早晚通勤高峰塞车的这么个特殊时段的这么个驾车的特殊群体,更加关注路况信息,甚至会锁定交通频率。这给交通频率带来极好的机遇,最该应天时、和地利考虑以“堵”为由、以被堵的人群为收听对象、创办独具特色的交通专题节目。某些交通频率也相应开设了如《晨风送我行》、《晚霞伴我归》、《上班路上》、《下班万岁》、《道听途说》等节目,但是,与原创栏目的初创时期相比,总觉得有些力度不足、功夫不到、效果欠佳。

(二)超前谋划运作,提早准备频率的功能转型

1.由交通指挥向交通信息服务的转变

交通频率的交通指挥和信息服务,目前仍是交通频率的主体功能,将来也不会完全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的实现,预示着交通广播职能的更新和升级。当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提升,复杂的道路拥堵状况不再频繁发生,路况信息有可能相对大量减少的时候,交通频率的服务功能将会有所改变,功能会有所外延拓展。交通广播的交通信息服务职能由目前的主要为行车服务,向着多项汽车服务功能转变和延伸。

2.由信息发布向汽车服务的转变

如果为这一功能转变做好准备,应首先考虑在交通频率普遍开设的汽车法律服务栏目基础上,再辟新的服务领域,增设其他汽车服务栏目、项目。

类似《汽车时代》、《汽车服务区》栏目,融合许多汽车服务内容。《二手车》、《我的爱车》、《汽车门诊》指向鲜明,服务对象准确。经过充分论证,精准定位,精心策划,倾力打造,倾情主持,节目即可站稳脚跟,打开一片天地,并可凭借交通频率的综合实力再“叫响”几档类似的汽车栏目,使交通广播的服务功能即专业个性鲜明,节目样式又齐全完备,迎接频率功能转型带来的挑战。

(三)强化品牌意识,开辟频率品牌经营渠道

部分交通频率正进行着大胆探索,拓展发展空间,跨媒体、跨行业作大品牌经营,努力完备“汽车时代”的“汽车电台”功能。面对“驾车一族”,开辟多种频率品牌经营项目。如,车险、救援、维修保养、美容装饰、汽车用品、二手车交易等。会员众多的北京交通广播车友俱乐部,即稳定巩固了收听群体,又另辟了新型经营模式和渠道。

1.打造交通特色节目和主持人金字品牌

品牌经营需要靠品牌意识和品牌节目助推。

目前,在各交通频率主推的品牌节目和当红主持人形象包装及公益宣传上,足以显露交通广播的强烈的品牌意识。

各交通广播都有自己的品牌节目、知名主持,但品牌不鲜亮,知名度不响亮,还不足以称作金字招牌。

锤炼金字品牌有必要实施专业人才战略。一是发现挖掘顶尖的节目策划人,创一流的金字品牌节目。二是,培养打造具备专业特长的名主持,各频率力求多几位金话筒得主,提升整体品牌效应,助推频率的品牌经营。

2.冲破行业束缚,开掘频率品牌经营渠道

已有黑龙江与海南的跨区域运营模式、有北京交通广播等跨媒体、跨行业的经营运作先例。靠智能化经营,高技术含量的科技化产品品牌的打造来寻求新的经营渠道,开辟广告运营之外的多种创收途径,充实能量,壮大自我,积攒后劲。

注重办好《的士节》一类的大型公益、联谊活动,追求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媒体与受众的最佳互动效果。

发展车友俱乐部形式的会员组织,获取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方言节目的出路

(一)方言节目的现状

传媒的大发展,带来广播电视激烈竞争,迫使频率、频道细分,节目窄播。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在各种媒体竞争的夹缝中占有一席安稳之地,求得生存。而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总体实力很难与中央和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相抗衡,为了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于是,迎合本地受众的视听心理,方言节目就成为竞争的法宝。用方言锁定特定受众,求得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也就成了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生存策略。应当说方言节目是地方台在当地赢得收听、收视率和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与某些泛情乏味,缺少新意的广播电视节目相比,一档使用方言土语的节目的出现,节目语言样式、主持样式都与众不同,并且再与那些屏幕上的打打闹闹、又哭又笑,蹦蹦跳跳、又喊又叫节目相比,无疑会让人们眼前一亮。只是从新闻节目到社教节目、再到娱乐节目,方言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急剧升温和全面扩张给人以措手不及之感。

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很好的发挥了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地域性、差异性、独占性和贴近性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节目样式,丰富了节目内容,吸引着广播电视受众,也同时影响着受众的收视习惯,分流着不同层面的收视群体。

应该说,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渗透和影响,它的积极作用是以现代传媒手段传播地域性文化,成为民间文化的展示平台。

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已经不仅仅在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吴、闽、湘、赣、粤方言区流行起来,即便在普通话使用率较高的北方方言区的各省、区,有方言色彩、疑似方言类型的节目也已经纷纷亮相,势不可挡。有大量的不使用规范普通话,而用“方言语调”、“土腔土调”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应时而生,粉饰出台,其来势汹汹,大有掀起风潮之势。

(二)方言节目带来的问题

方言节目充斥声屏,必将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猝不及防的社会问题。

1.独具地域性,显露局限性

方言节目是新时期,地方特有文化的存在和展现形式,具有很狭窄而单一的地域性,作为新闻媒介的传播元素,传播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在方言所在的区域进行传播,受众面也比较狭窄,并且是离开方言所在的地域就失去了认同。

在改革开放、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人口大流动、大迁移的环境中,方言区的概念在逐渐淡化,所谓的方言区已经基本不存在纯粹的、单一使用方言的人群,而使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当然就排除了许多不使用本地方言的受众。仅以方言节目的形式服务于特定的人群,这种窄播化的节目,暴露了大众传媒也会存在局限性的致命缺陷。

2.凸显边缘性,缺少法理性

某些社教类节目,如,生活服务,娱乐游艺节目等,使用方言播出,甚至夹杂些油腔滑调、贫嘴调侃,会增加情趣,多些亲和,少些刻板,可以拉近受众距离。但不见得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都适宜使用方言,为使用方言而制作方言节目,为追求新、奇、特,为追求另类,猎奇而使用方言,将得不偿失。特别是方言类新闻节目,在播报非地方、非地域新闻时,显得不准确、不规范、不严肃、不庄重、不大气、不权威。少了一点新闻的真实、可信,滑向新闻失真的边缘,这是新闻之大忌。

方言广播电视新闻的另一弊端就是对大民生的关注的缺失,对宏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的不足,对公众媒介素养的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新闻媒介所肩负的教育大众的功能也因此而削弱。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作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签署第三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施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三条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另在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有使用方言情形的需“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广播电台、电视台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的新闻播音按规定应严格“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新闻之外的专题与文艺类节目“可以使用方言”,需“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使用何种语言,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广播电视媒体不可以用地方认同来抗拒国家认同,用族群认同来拒绝民族认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方言类节目和使用不规范普通话播出的节目,都是未经审查批准,打出的擦边球。

方言广播电视节目的风起云涌,波及了社会生活,媒体语言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社会主流用语,方言不规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对大众特别是对语言学习阶段的青少年的用语习惯会有很大的误导。

3.张扬本土性,缺少包容性

总感觉方言节目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实际上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方言类节目是一把“双刃剑”。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风俗、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习俗。

新闻媒体利用区域语言播报新闻的方式又大大强化了一部分人的地域优势感。同样,也让使用另外语言(包括使用普通话)的人群会感受到强烈的语言上的歧视,进而产生对该地区的整个的排斥感。这将影响外来人员的归属感的形成,不利于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沟通,也阻碍了来自不同区域的组群的交流与融合,更不利于各类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同时,也就阻碍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此看来,以语言的障碍人为地设置起一道文化交流的屏障,它的实质决不是在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而是阻挡了外来文化的进入,阻碍了这个区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使区域文化变得单一,而不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4.显现狭隘性,丢失民族性

人们对方言节目的追捧,实质上是对家乡和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在大开放、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自我封闭、自我欣赏、故步自封都会带来经济、文化发展的停滞不前。想通过方言的形式对地域文化加以保护与强化,最后的结果将事与愿违。这种方言语境下形成的狭隘的地域文化观最终会排拒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也就意味着会给这一地区,甚至国家带来不稳定、不安全社会因素。这绝非耸人听闻,由于文字、由于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团体性、地域性,甚至民族性、宗教性冲突还少吗?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今天的普通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汉语。它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共同语。公民共同语应该具有法律约束力。每位公民都应该无条件地,尽职尽责,尽义务地学习和使用。

普通话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今日的中华民族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民族。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是大众传媒,在传播的语言样式的选择上,应该考虑,民族性重于地域性,地域性服从民族性。

中国开放的大环境,使得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区域,都不该固守特定的地方性和区域性了,因而适度控制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是对广大受众群体的尊重,体现了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开放心态。开放、共享、通用,走向国际化是大趋势。

5.顾及既得性,忽略前瞻性

广播电视节目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无可厚非,节目播出后关注既得利益也并不错。方言节目给媒体带来较好的市场份额。比如,浙江省内的某一电视台的方言说新闻节目,其收视率是其他新闻栏目平均收视率的3倍以上;温州电视台的一档说新闻节目,其收视率也一直高居温州电视台各节目榜首。收视率是什么?是经济效益,是金钱。

在今天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如何处理好方言节目与普通话节目的关系?这很让节目的决策者们纠结。因为这里有现实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制约,也有长远利益和岗位职责的约束。早在1956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就明确要求:“推广普通话,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各方面的进一步的统一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全国广播工作者应该把推广普通话作为自己的光荣的、重大的责任,积极地认真地去进行这一工作”。40多年前,国家就已经把推广普通话提高到关系我国各方面的进一步的统一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的高度来重视。并且还同时指出:“在听众一般都能听懂普通话的时候,就不用方言播音。”可见,国家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所使用的方言或普通话等语言样式是早有长远考虑的。对广播电视媒体在推广普通话中所担当的职责是早有明晰阐释的。

普通话推广是一件极具战略意义的民族工程,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想当年,秦始皇统一汉字。统一了文字的深远意义不知将来会作怎样的评说?我们今天能够体会的是,有了统一的文字,如今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才有统编教材。统一了文字,中央的政策法令(红头文件),下达到哪里,都不会有第二种领会和解读。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华民族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该得益于我们有统一的汉字,还得益于汉字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汉字的统一,以不同的文字、不同的方言条块分割了的这块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又将是怎样的情形?在广播电视大众传媒中直接使用方言,最终将破坏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使中华民族文化版图产生裂痕。

封建帝王可以解决“书同文”,我们还需要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尽早解决“语同音”?有民族良心的国人、有责任心的媒体决策者都该为此作出一份努力吧?台湾地区多年前基本普及了国语,大陆的目标是到2050年普及普通话。我们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方言节目制造了普通话对公民约束力的下降。方言节目的出现,会不会使推普的道路又有所延长?会不会增加推普的努力成本?进而,方言节目的出现会不会画地为牢?强化区域差异?加大民族文化裂痕?应该去质问谁?谁来为此负责?

(三)方言节目的管控

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失控。按照以往的要求,“确定普通话播音节目在全部播音时间中所占的比重”。

1.要求地方台适当、适量设置方言栏目、节目,避免盲目推广,也不得过分炒作。

2.力争做到普通话节目和方言节目设置的比例合理,达到需求平衡。

3.要求电视方言栏目、节目播出时,使用同步电视滚动字幕,满足使用不同语言的受众的需求,起到说明、解释和配语功用。

4.要求使用方言播报的新闻节目内容,同时采用普通话的播报方式在不同的时段,面对普通话受众叉开时间播出,来满足普通话受众群的需要。

5.要求方言类新闻节目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节目内容的编排上,不得过分制造悬念、刻意追踪真相、揭露谜底。也不得猎取奇闻逸事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猎奇心态。不可游戏新闻事实,更不能利用新闻节目娱乐受众。

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放开眼量,把目光盯在节目质量上。广播电视节目真正长久地赢得受众,不能只靠节目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只有辅助作用。取胜的关键是节目内容和节目的质量。

(四)方言节目的未来

广播电视方言节目是时代的特殊产物。方言节目的出现是以其新颖的而又亲切自然的语言和节目样式得到受众好评的。但是,方言这一语言形式只是节目的一种辅助,想使方言节目长期受欢迎,就要练内功,重视节目内涵的挖掘和节目整体质量的锤炼。

努力做好当下。认真做好每一期节目,即便是方言节目,也让它能体现中华民族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宽广博大的气度风范。

方言节目不是新生事物,它不时髦、不时尚、更形不成势不可挡的潮流。方言节目如同一辆古老的牛车,即便进行修理改进,也难以驶入当今大众传媒的现代化高速公路。方言节目有它特定的受众群体,而当着这一群体逐渐萎缩并消失的时候,方言节目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负起社会责任,把各类各种广播电视节目节目办成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和睦相处的平台。

希望方言节目能存在的时间长一点,希望它能作为一种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样式存在,希望它作为丰富节目的内容与形式而存在,不希望它被当做新、奇、特的节目形式,并作为节目竞争的手段被利用,更不希望被当做换取市场份额的砝码和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