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新闻周刊》的教训

美国《新闻周刊》的教训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各方强大的压力下,5月15日,《新闻周刊》不得不收回该报道并道歉。出于谨慎,《新闻周刊》在刊发报道前曾要求两位官员对报道发表评论,其中一位拒绝答复,另一位也没有对亵渎《古兰经》的指控提出疑问。《新闻周刊》董事长兼总编辑理查德·史密斯事后承认,周刊错误地将政府的沉默当作肯定。此外,为抢新闻而不顾后果是导致报道失实的深层原因。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

案例2 美国《新闻周刊》的教训

事  件

2005年5月9日的美国《新闻周刊》“潜望镜”栏目刊登记者迈克尔·伊斯科夫(Michael Isikoff)和约翰·巴里(John Barry)的一则报道——美国军方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古巴关塔那摩拘留中心的美国看守为让恐怖嫌疑分子开口,已干下了犯法行为,包括把一本《古兰经》冲下马桶。这一消息来自一位了解情况的美国政府消息人士。该报道导致了始料未及的政治后果,伊斯兰国家掀起一股强烈的反美浪潮,并造成数十死伤。白宫和五角大楼官员都对该报道的出版和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做法提出强烈批评。在各方强大的压力下,5月15日,《新闻周刊》不得不收回该报道并道歉。

评  点

报道该新闻的主要记者伊斯科夫是经验丰富的调查记者,极其善于调查,并且他从2004年就关注关塔那摩的虐囚事件。此外,该报道的出台相当谨慎,在决定刊发这一报道前,《新闻周刊》要求两位不同的国防部官员对此发表评论。那么为什么报道会失实呢?主要原因如下:

(1)缺乏质疑,盲信所谓的可靠消息来源。

给伊斯科夫提供消息的消息来源是一位长期的可靠的消息来源,这可能使记者产生麻痹心理,以为该消息来源过去可靠,这一次自然不例外,盲信其可靠性,从而缺乏质疑或批评的态度。显然,无论记者与消息来源多么熟悉,以及有过多少次成功合作,都不能保证他提供的下一个消息就是可靠的,因为消息来源提供消息的可靠性受多种因素制约。比如动机、所处的位置、认知能力等等。即使消息来源并无故意提供错误消息的动机,但是由于其位置、能力和认知的不足和缺陷也可能提供不真实的消息。

(2)过于依赖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缺乏对其他来源的核实求证。

该报道的信息来源于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如此敏感的报道,仅依靠单一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就做报道显然不合适,最稳妥的做法是从其他消息来源去证实或证伪,但是记者没有这样做。这是导致报道失实的根本原因。

(3)误解评论者的意思。

出于谨慎,《新闻周刊》在刊发报道前曾要求两位官员对报道发表评论,其中一位拒绝答复,另一位也没有对亵渎《古兰经》的指控提出疑问。相关记者和编辑据此认为,两位官员默认报道的准确性。这实际是一种误解。《新闻周刊》董事长兼总编辑理查德·史密斯事后承认,周刊错误地将政府的沉默当作肯定。此外,为抢新闻而不顾后果是导致报道失实的深层原因。《新闻周刊》的案例说明,依赖单一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做报道而不加核实的危险性,这种做法犹如火中取栗。案例3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是中国留学生?

事  件

美国当地时间2007年4月16日上午7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多人受伤。枪击案发生的当晚,在警方没有确认凶手身份的情况下,《芝加哥太阳时报》专栏作家迈克尔·斯尼德(Michael Sneed),在该报网站抢先发表消息称:

官方正在调查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中杀害32人、制造美国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暴力行为的枪手是否是中国留学生。

这名24岁的学生是在上海取得的签证,并于2006年8月7日乘坐美联航的航班到达旧金山。消息来源称,调查人员并未将这名中国学生与任何恐怖组织联系起来。

随后不久,国内某知名新闻网站在国内率先报道说:

今天发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特大枪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

……

很多国内新闻网站转载了这一新闻,一时很多人都认为枪击案的凶手是中国人,并引起一定的恐慌,直到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确定枪击案犯罪嫌疑人为该校一名韩国籍学生。

评  点

迈克尔·斯尼德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失实的报道?国内某知名新闻网站为何“初步认定”凶手是中国留学生?

就专栏作家麦克尔·斯尼德的失误而言,从她的文章看可归结为两点:

第一,违背消息来源使用的多源证实原则。对如此敏感而重大的新闻斯尼德没有从多个消息来源去核实,尤其是负责调查此事的警方,就贸然出炉凶手可能是中国留学生的新闻,显然过于轻率。

第二,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角度来讲,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首要条件除了信息重要外,还要来源可靠、信息准确。但是从斯尼德的报道看,消息来源不可靠,信息也不准确,又没有其他可供核实的消息来源。可以说,斯尼德的错误在于违背或不懂新闻职业的基本操作规范,尤其是关于消息来源使用的准则。

国内某知名网站的失误的原因,在于为抢新闻,没有对消息来源《芝加哥太阳时报》网站的报道的可信度予以认真评估和核实,没有遵循使用其他传媒报道的一些基本操作规范,比如,该信息是否来自权威媒体?信息是可信度如何?是否有其他消息来源尤其是权威消息来源来证实?等等。实际上,《芝加哥太阳时报》是芝加哥当地发行的报纸并非美国权威报纸,尽管美联社等美国权威传媒也说凶手可能是中国人,但消息来源都是来自《芝加哥太阳时报》网站,也就是说没有其他消息来源的报道证实《芝加哥太阳时报》网站的报道。在没有认真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顾后果贸然宣称“初步认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案凶手是中国留学生实在有些心急。此外,从上述两篇稿件的内容看,二者大致相同,也就是国内某知名网站实际上是编译了《芝加哥太阳时报》网站的报道,但是没有准确反映原报道的意思,对原报道有所歪曲,比如略去了原稿凶手身份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