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录与准确性

记录与准确性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记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准确性,因此,应务求准确,来不得半点疏忽。可见,仅仅做了录音并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万无一失,整理录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任何为《西雅图时报》生产内容的人员为内容的准确性负责。可以说,更正是构成新闻报道准确性的重要方面。报纸的声誉取决于其准确性。那意味着为报纸提供内容的每个人必须为其工作的准确性负责。

六、记录与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除非记者记忆力过人,只要允许,记者都应做记录,无论是做笔记,还是录音、录像或者二者兼之。由于记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准确性,因此,应务求准确,来不得半点疏忽。对此BBC有详细的规定:

我们必须准确、可靠、同步记录所有重要的调查谈话和其他相关信息。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同匿名消息来源和嘉宾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我们必须保存调查记录,包括书面和电子邮件,背景记录和文件。记录应适当保存以备再次核实,特别在写稿时,并且如果必要可供其他制作组人员使用。当我们播出匿名消息来源的重要指控时,必须保存提供报道基础的全部采访、谈话和信息记录。

根据BBC的规范以及相关案例,记者在记录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采访时尽可能做记录,尤其是调查性报道和采访匿名消息来源时。

·如果可能,最好能以录音的方式记录采访。

·不能完全依赖录音机,在录音的同时最好做笔记,至少应用笔记记录下重要内容。

·不要因为录音机的使用,在采访时心不在焉。

·整理记录时应谨慎避免出错。

·务必保存好记录。

·如果承诺为消息来源匿名,应防止记录泄漏其身份。

为什么记录务求准确呢?在这方面BBC有很深刻的教训。记者安德鲁·吉利根在采访伊拉克武器问题专家戴维·凯利时,做笔记只记要点,不够翔实。《赫顿报告》将这一点作为BBC的报道失之严谨的一个表现。事后,BBC吸取教训,对记者如何做记录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这个案例看,记录做得是否翔实准确并非一件小事。

为什么做录音更好呢?因为关键时刻,它可能会成为记者的救命草。《今日美国报》记者李·迈克尔·卡兹曾对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进行电话采访。当采访到80%的时候,报社的电脑出现故障,打出的文字突然消失,是录音机挽救了采访。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为什么不能完全依赖录音机?这样做的弊端是如果录音机失灵,记者的采访就很可能前功尽弃。美联社体育记者戴夫·安德森第一次做录音采访时就遭遇了录音机失灵的问题,是笔记和记忆挽救了采访。当时,他在一家餐厅里采访一名NBA球员,他把录音机放在两人之间的椅子上,后来发现录的都是噪音。所幸的是,他用笔记录下来的东西加上记忆也足够用了。可以设想,如果安德森如果完全不做记录,或者听的时候漫不经心,可能他的这次采访就要泡汤。深圳报业集团英文《深圳日报》总编辑辜晓进在美国采访《纽约时报》时任总编辑豪厄尔·雷恩斯时就发生了采访后录音没有声音的所谓“录音事件”,他不得不重新联系采访。这些案例说明,因为使用了录音机而忽视了采访中最为重要的倾听,放松了记笔记甚至干脆就不做笔记,是一种风险很高的做法。此外,有些情况下,比如马上就到截稿时间或突发事件报道,记者可能根本没有时间来听录音,这时笔记和记者的集中注意力倾听记忆就成为记者唯一可依靠的东西。

为什么要保存记录?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备再次查询或使用;二是应对可能产生的诉讼。一些西方传媒明确要求记者保存采访记录,尤其是指控性的记录,记者往往有较强的保存记录的意识,有的记者甚至将记录保存到退休为止。相比之下,国内传媒新闻记者保存记录的意识比较淡薄。

为什么在整理录音时不能疏忽大意?使用录音机的弊端之一,就是在整理录音时费时费力,比如声音不清楚、噪音太大等,整理时如果不慎重很容易出现错误。国内某报2006年6月刊登的报道《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涉及衡阳市商业银行的部分表述有误,引起了储户挤兑。该报在更正中承认,报道是根据录音整理成的,记者在整理录音时将“其他行”误听成了“衡阳城商行”。可见,仅仅做了录音并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万无一失,整理录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许多经验和教训都证明,记录是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一种十分关键的手段,记录的准确性往往决定着报道的准确性。尽管不同的记者会对某种记录方式有所偏爱,但实践证明,用录音机、用笔、用心三者兼顾的记录方式是最为可靠的方式。

《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核实准确性的方针

1.职责陈述

任何为《西雅图时报》生产内容的人员为内容的准确性负责。为采集信息负主要责任的人(记者、摄影师、调查者、图形设计者或编辑)在提交出版前,必须采取每个合理的步骤核实信息的准确性。作为报道过程的一部分,核实信息的责任,是新闻业的基本原则。在网络时代,当报道直接来自西雅图时报网站而没有经过通常的编辑时,这一原则变得更加必要。编辑应有规律地复核信息,并询问新闻采集者他们为核实自己的报道做了什么。

2.“注意”政策

事实性信息对我们报道的可信性尤其至关重要,如果不准确,就可能给公众带来特别的混乱和麻烦或者伤害报道对象,因而事实性信息为准确性承担特殊的责任。

最初的报道者必须对下面的信息标注“注意”字样,作为核实的正式陈述。如果信息已被别人核实,“注意”应包括这个人的名字。

·电话号码(需对决定性的文本文件核实,而不是笔记、新闻稿或报道草稿)

·网址

·时间和日期

·不寻常的、不熟悉的名字拼写。不要假定你知道一个普通名字的拼写或仅仅问另一个职员,要查一查。

·数学结论或术语(如百分比、平均数等)

此外,新闻采集者应当复核下面的信息:

·数字

·头衔

·公共机构的名称和缩写

3.核实技巧

·保存一份消息灵通人士的名单以备有规律地复核;

·只要可能通过二手消息来源复核信息;

·不要假定官员、报道或新闻稿已提供准确的信息;

·拥有一手消息来源/采访对象,将他们的名字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来源:Seattle Times Accuracy Verification Guidelines)

此外,引语、更正也事关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引语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语使用不当也是导致新闻报道有失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许多西方主流传媒对引语的使用有明文规定。如美联社要求“引语必须准确和精确”。而虚构引语在西方传媒界可能导致记者被解雇。1998年6月,《波士顿环球报》专栏作者帕特莎·史密斯因编造人物和对话而被迫辞职,并被取消了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杰出写作奖。

要做到准确,传媒在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同时,还必须更正已发现的错误。可以说,更正是构成新闻报道准确性的重要方面。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指出的,“追求准确,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错误”。因为后面有专章讨论更正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准确性规范

报纸的声誉取决于其准确性。那意味着为报纸提供内容的每个人必须为其工作的准确性负责。只要可能,你为报纸撰写、处理或修改的每一信息至少要三读。

(1)一读内容。如果对你来说,内容不清楚或听起来不正确,那么别人听起来也会一样糟。

事实检查:如果你不确信是否某事是真实的,就应查明它。

报道中的数字:要检查三次。只要可能,打电话核实其准确性,还要复核街道路标中的地址。

(2)二读文体。文章或报道符合论坛报样书、词典和标准用法指南所列的语法、拼写、标点和惯用法的规范吗?主语和动词一致吗?地址和日期的写法符合论坛报文体吗?人名的拼写始终如一吗?所有的代名词的先行词清楚吗等?

(3)三读验证。缓慢地读每个单词,寻找重复或缺少的词等。使用拼写检查支持你的验证。在下列情况下编辑应与作者通话:当漏掉事实或意思不清楚时,当新的导语需要解释时,当报道必须要调整或者大的修改超过报道的5%或10%时。如果没有时间通话,只要可能,询问编辑部内了解这一主题或者以该主题为中心写作的人。

当你写东西时,如果你不能确定某个事实,就不要把它放进报道中。如果你不能注意到某事,就绝不要假定下一工序的人正好能发现、修正或核实它。努力不要留未经核实的事实在报道中,除非它们是披露性报道。

(来源:Chicago Tribune Accuracy Guidelin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