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法采集新闻
记者的采访活动必须合乎法律,这是一个不能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记者不能为了获取新闻而采取违法的手段。实际上,采用正当手段获取新闻是世界许多国家传媒界普遍遵循的道德原则。下面是《纽约时报》、路透社的相关规范:
《纽约时报》:合法地寻求新闻。职员在寻求新闻时必须遵守法律,他们不可以闯入建筑物、住宅、房间或办公室。他们不可以偷窃数据、文件或其他财产,包括电子财产,如数据资料、电子邮件或语音邮件信息等。他们不可以窃听电话、侵入计算机文件或其他的电子窃听作为消息来源。简而言之,他们不可以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未经谈话各方事先同意,职员不可以对谈话录音。即使在法律也是一种欺骗。
路透社:在采集新闻时,我们必须保证合法诚实地行事。偷窃数据和文件、违背承诺、电子窃听、窃听电话、电脑黑客、破解密码或者其他因特网的安全措施都是违法的,不应用于我们的工作过程。
由于路透社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全球性信息机构,所以它要求职员要努力确保了解并遵守所有国家适用于路透社的法律、规范和行为标准。路透社认为这是职员应努力做到的一个根本性的事情。
此外,BBC要求记者秘密拍摄犯罪行为时必须避免下述行为:
·宽恕、帮助或教唆犯罪行为;
·鼓励或煽动否则就不会发生的行为;
·以任何方式指引犯罪行为。
《纽约时报》、路透社和BBC上述规范都强调了一点,就是要采用合法手段获取新闻。具体来讲,应避免采用下列违法手段采集新闻:
·非法闯入;
·偷窃;
·窃听;
·偷录;
·帮助、教唆和指引犯罪;
·鼓励煽动犯罪。
当然,上面所列举的几种违法采集新闻的方式只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各不相同,对什么是违法采集新闻的界定也不同,在一个国家完全合法的采集方式,在另一个国家就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这也是路透社要求职员了解并遵守所在国法律的原因。
在我国,对合法采集新闻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2005年公布的《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规定:“通过合法和正当的途径获取新闻素材,不得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报道。不搞隐蔽拍摄、录音。”
那么,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使用非法手段或可能构成违法的手段获取新闻?对这个问题存有争议。路透社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根据路透社的规范,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路透社也可能考虑采用被认为是违法的手段获取新闻,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获取该信息具有压倒性的公众利益;
·所有合法获得信息的方式都已经被用尽。
从西方传媒的实践看,采用非法手段或不正当手段采集新闻的案例并不少见,一种常见的手段是隐瞒身份进入非公共场所偷拍偷录。下面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1992年11月5日,ABC《黄金时间现场直播》节目播出了狮子食品公司(Food Lion)连锁超市向顾客销售腐败的肉、变质的鱼和被老鼠咬过的乳酪的新闻。该新闻是ABC记者是通过伪造身份到狮子食品公司工作后偷拍偷录获得的。狮子食品公司以欺诈和非法侵入为由提起诉讼。ABC被判550万美元赔偿(后降到31.5万美元)。ABC提出上诉后,美国联邦法院判决ABC公司给予2美元的象征性赔偿。
从最终的判决看,ABC的败诉说明,法院显然不认可ABC采集新闻的方式。但是由于ABC是出于公众利益目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手段的,并且报道准确,所以法院给予了从轻处罚。这实际上是对传媒的一种保护。
从美英等一些案例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非法采集新闻往往引来诉讼。传媒无论胜败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也是传媒强调要合法采集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我国,近年来,以非法手段获取新闻的最典型案例可能要属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史镇康录影带造假案。2007年3月26日,TVBS电视台为抢独家新闻播出了“黑道小弟”周政保持枪向黑道老大叫板,并在镜头前展示各式武器的录像带,并称录像带是阿保主动寄出。但是后经TVBS调查发现,该录像带是该台记者史镇康所拍摄的。事后,该电视台被课以重罚,总经理李涛下台,相关责任人TVBS中部新闻中心特派员张裕坤及记者史镇康不仅丢了工作,还被依恐吓罪共犯起诉。该案例告诫记者不能为获得新闻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在我国内地,记者扮成毒品贩子、文物贩子、嫖客参与或引诱犯罪的事例也屡见不鲜。比如南方某报记者发现妻子贩毒后,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想利用妻子的关系深入虎穴暗访贩毒过程做一篇深度报道。在妻子的安排下,他先后两次赴中缅边境,其中一次就带回毒品两公斤。最后他不得不到公安机关自首。某电视台记者假冒盗墓者暗访盗墓活动的方式也受到不少批评。无论如何,记者也不能通过参与或引诱犯罪的方式来获取新闻,这是底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