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论语》七则。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亦称王文公。

第6讲 文学文化常识

知识精讲

一、文学常识

(一)古典文学

1.春秋时期。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伐檀》、《硕鼠》。

(2)《论语》,记载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论语》七则。

(3)《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相传是左丘明所作。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曹刿论战》、《崤之战》。

2.战国时期。

(1)《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庖丁解牛》。

(2)《孟子》,记录孟子的言行,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齐桓晋文之事》、《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3)《荀子》,作者荀况,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劝学》。

(4)《韩非子》,韩非及后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韩非,荀子的学生。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扁鹊见蔡桓公》。

(5)《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辑而成,是杂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吸收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察今》。

(6)《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作。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愚公移山》。

(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详,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

(8)《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共17篇。屈原,楚国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离骚》。

3.汉朝。

(1)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过秦论》。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3)《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苏武》。

(4)《孔雀东南飞》,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4.魏晋南北朝。

(1)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2)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出师表》。

(3)曹植,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七步诗》。

(4)《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干将莫邪》。

(5)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留存120多首诗,其中田园诗20多首,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6)《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水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记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三峡》。

(7)《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张衡传》。

(8)《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9)吴均,南朝人。主要作品《与朱元思书》。

5.唐朝。

(1)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王之涣,诗人,他写的边塞诗最著名。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凉州词》、《登鹳鹊楼》。

(3)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春晓》、《过故人庄》。

(4)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芙蓉楼送辛渐》。

(5)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点。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

(7)杜甫,字子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9)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马说》、《师说》、《原毁》。

(1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州人。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1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

(12)岑参,唐代边塞诗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刘禹锡,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陋室铭》。

(14)崔灏,著名诗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黄鹤楼》。

6.宋朝。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岳阳楼记》。

(2)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3)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著有《嘉祐集》。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六国论》。

(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浣溪沙》、《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5)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亦称王文公。提倡变法,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王临川集》等。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6)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花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训俭示康》、《赤壁之战》。

(7)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所著《梦溪笔谈》是综合性学术专著。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活板》、《采草药》、《雁荡山》。

(8)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约派词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雨霖铃》。

(9)周敦颐,字茂叔,著名哲学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爱莲说》。

(10)李清照,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后人辑有《漱玉集》。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武陵春》、《如梦令》。

(1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 300多首。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过小孤山大孤山》。

(1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人。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文,被俘不屈,壮烈殉难。著有《指南录》等。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

(14)姜夔,南宋词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扬州慢》。

7.元明。

(1)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写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窦娥冤》。

(2)施耐庵,著有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是在民间传说、说书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我们学过的篇目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杨修之死》、《群英会蒋干中计》。

(4)吴承恩,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美猴王》。

(5)冯梦龙,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最著名。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灌园叟晚逢仙女》。

(6)张溥,明末文学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五人墓碑记》。

8.清朝。

(1)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我们学过的篇目有《促织》。

(2)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3)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范进中举》。

(4)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我们学过的篇目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

(5)全祖望,文学家、史学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梅花岭记》。

(6)龚自珍,文学家、思想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病梅馆记》。

(7)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少年中国说》、《谭嗣同》。

(8)刘鹗,所著《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我们学过的篇目有《明湖居听书》。

(9)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民主革命烈士。有《秋瑾集》。我们学过的篇目有《对酒》。

(二)现代文学

(1)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小说有《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故乡》、《祝福》、《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杂文有《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呐喊〉自序》、《文学和出汗》、《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等。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诗集有《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卓文君》、《武则天》、《蔡文姬》等,历史论文有《甲申三百年祭》。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天上的街市》、《屈原》(节选)。

(3)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小说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与《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白杨礼赞》、《风景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4)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古代英雄的石像》、《景泰蓝的制作》、《苏州园林》。

(5)朱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春》、《荷塘月色》。

(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茶馆》(节选)。

(7)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8)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小说集有《南归》、《往事》等,散文集有《同情》、《冰心游记》等。语文课本里有《小橘灯》。

(9)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人。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语文课本里有《灯》。

(10)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著名戏剧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语文课本里有《雷雨》(节选)。

二、文体常识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类别。古代文体就语言形式而论,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大类。韵文讲究押韵,如各朝代的诗歌;骈文和散文不讲究押韵,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讲平仄、对仗,散文没有这些讲究。我们讲古代散文,是广义概念的,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称为散文。

(一)诗

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又称“古风”。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唐以前的文人诗和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古体诗的特点:每首诗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没有一定的限定。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如《古诗十九首》、《观沧海》、《长恨歌》。

2.近体诗。又称“近体诗”、“格律诗”,是唐以后形成的一种诗体。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均有严格的规定。按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可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1)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逢偶数句句末的字要押韵;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按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如《春夜喜雨》、《山居秋暝》。

(2)绝句,每首四句,押韵、平仄与律诗相同,对仗则比较自由。按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五绝、七绝。如王维的《鸟鸣涧》和杜甫的《绝句》。

(3)排律,每首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

(二)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按各词调字数的多少,又分别称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中的段称为“片”或“阕”,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起初,词被视为“小道”、“艳科”,不登大雅之堂,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歌女们的曼吟低唱传到文人中间的。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较浪漫,在对酒当歌之际,为了佐欢遣兴、消愁解闷,漫笔偶成,自然多为描写男女情爱、留连光景之作。

正式宣布词的独立地位的是宋代李清照的《词论》,她挂出词“别是一家”的招牌。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李清照生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尖锐,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姜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等等。

(三)散曲

散曲兴起于金元时期,最初主要在市井中间传唱,曾被称为“街市小令”,后来文人染指,大量创作,很快风靡流行,由北向南,成为元朝“一代之文学”。

散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又名“叶儿”,是一种短小的单支小曲,如张养浩《双调·折桂令》[中秋]。套数也称“联套”、“散套”、“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少则两三支,多则不限)连缀组合起来的,除第一支曲子的曲调名要标在标题宫调名之后外,其他各支依次在正文中标出。

散曲的标题一般包括三部分,即宫调、曲调、曲题。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乔吉的《越调·斗鹌鹑》[歌姬]等。

(四)赋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铺才逦文,体物写志”是赋之特征。前四字指赋的形式,后四字指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散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首先,赋体文学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讽谏,而且赋体文学一般都继承《诗经》传统,用序说明创作的目的;其次,赋体文学以对问为基本的结构形式。第三,赋体文学以铺陈排比为基本的描写手法。第四,赋体文学都追求宏丽温雅的审美风格。

赋成为一种文体,在汉代领一时风骚。至唐代韩愈、柳宗元发动“古文运动”,骈文逐渐失去正统地位。这对赋有一定冲击,但宋以后,赋依然是文人学士最喜欢的文体之一,主要是俳赋与文赋。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等,无一不是传世佳作。

(五)散文

古代散文大致可分为历史散文、议论散文、杂记散文、应用散文四大类。

1.历史散文。①编年体: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时间顺序通贯起来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等。②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③国别体:按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2.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散文。诸子散文大体上属于议论文范围。如儒家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法家的代表作有《韩非子》;道家的代表作有《庄子》、《老子》;墨家的代表作有《墨子》;兵家的代表作有《孙子兵法》等。

3.议论散文。议论散文的特点是分析和说明事理,常见的形式有:①论:这种体裁的文章侧重于析理。如《过秦论》、《六国论》等。②说: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如《师说》、《爱莲说》等。“论”和“说”的界限有时很难分得十分清楚,大体上说,内容较为庄重的,大多采用“论”;一些较接近文学性散文的,大多采用“说”。如《爱莲说》。③原:是推论事理的议论文,对某种理论、政治制度、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原君》等。④寓言:古代寓言大多富有哲理性,一些著名作家常用寓言来代替抽象的议论,把要说的道理在寓言中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这个含义上说,寓言属于议论散文。如《察今》中的“刻舟求剑”、《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等。⑤书信:从应用范围而言,自然属于应用文,但按内容来说,古代属议论性质的书信占很大比重,所以也将其归于议论散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说》等。⑥赠序:赠序时赠人以言,从应用范围而言,也属于应用文,但古文中不少赠序从内容看属于议论文。如《送东阳马生序》等。古文中还有不少序文也应归于议论文,如《伶官传序》等。⑦奏议:从应用范围说,也属于应用文,但从内容上看,它是臣子向君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应属于议论文。常见的形式有疏、表、对策等。如《谏太宗十思疏》、《出师表》等。

4.杂记散文。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山川景物人事记,如《岳阳楼记》。二是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广泛,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小品、文字考证等都可涉及,如《左忠毅公逸事》等。

5.应用散文。书信、赠序、奏议就应用范围而言,属于应用文。古文中的“墓志铭”、“祭文”也属于此类。如《柳子厚墓志铭》、《祭妹文》等。

(六)戏曲

包括杂剧、传奇。

1.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元杂剧也称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当时著名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其中以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最著名。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

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相当于现代戏中的“幕”。元杂剧中还有“楔子”,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的由来作简单的介绍,相当于“序幕”。

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男角称末行,分正末、副末;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分正净、副净;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人)、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末、正旦是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行。宾白就是说白,包括对白和独白。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明清传奇。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如汤显祖的《牡丹亭》。

(七)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当属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外还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它们都是章回体小说。

三、文化常识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①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③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范仲淹为文正,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清代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姓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中“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孤、寡、晚生、不才、不佞、不肖、老朽、妾、老衲、寡君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还有尊公、尊君、尊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①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②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名前面加一个表示职业的字,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师旷”,“师”,意为乐师;“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期任过军机大臣。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有:①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于是辞相印不拜”。②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③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④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⑤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⑥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⑦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⑧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大气中的光学现象,又叫“晕”。出现虹,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是星座名。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有:银钩、玉钩、玉弓、弓月、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望舒(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嫦娥、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传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由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测望占卜的人能够看出。

农历:我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一、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②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③干支纪年法。④年号干支兼用法。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中“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①序数纪月法。如《〈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②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③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①序数纪日法。②干支纪日法。③月相纪日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①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四)古代地理

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因此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多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以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又称广陵、维扬;杭州又称临安、武林,苏州又称姑苏;福州又称三山;成都又称锦官城。

(五)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清两代的地方科举考试,合格者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时代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持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我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16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的题目均出自《四书》、《五经》,应试的内容也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考生要模仿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不得自由发挥。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书院:我国古代的一种学校教育机构,由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睢阳书院(亦称应天书院)。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经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六)风俗礼仪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与春节有关的习俗有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吃元宵、猜灯谜等。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二日。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之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介之推却和母亲一起隐居山中。重耳为逼他出山受赏,让人放火烧山,介之推与母亲均被烧死。重耳闻之甚愧,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表示追念子推。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故名。与清明有关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来悼念他。与端午有关的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牛郎和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过去农村习俗,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在葡萄架下摆设香案,穿针引线,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即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通常在每年腊月初八举行,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即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此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伯(孟)仲叔季:兄弟之间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计算年龄的方法,以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

孝悌:孝,对父母孝顺、服从;悌,对兄长敬重、顺从。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太牢”。商代,“小牢”通常指羊牲。周代礼仪,祭祀宗庙用羊、豕,称“少牢”。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一为土揖,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之间;二为时揖,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之间;三为天揖,用于同姓宾客之间。另一说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不分尊卑,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臣子拜见君王时常施此礼。

九拜:我国古代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坐:古代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会见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北向南,其次是坐西面东,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举案于眉,表示夫妻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以表心意。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①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②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③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受人尊敬的人物之死。④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七)饮食器用

五谷:“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指稻、黍、稷、麦、菽;另一指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而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八)音乐文娱

五声: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也称“五音”。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音阶起点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指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徽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在文字书写的点画篇章之间,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到魏晋、唐宋的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法遗产。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常被看作刚直、谦逊、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的山谷,故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九)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统称。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历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宋神宗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①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②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③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④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⑤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⑥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⑦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⑧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祐集》(苏洵)。

例题精选

(一)(2000年上海春考卷)从文学作品的体裁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B.《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

 C.《故乡》《社戏》《一件小事》《藤野先生》

 D.《战争与和平》《高老头》《双城记》《简·爱》

【分析】 答案应为C项,《一件小事》是小说,其他三篇则是散文。

(二)(2002年上海卷)文中的“少陵”是指_______。

(2003年上海卷)“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 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2004年上海卷)《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体史书。

(2005年上海卷)白居易的代表作是_______。

(2005年上海春考卷)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_______角色之外,还有生、净和_______。

【分析】 答案:杜甫;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编年;《琵琶行》;青衣,丑。

(三)以下四部作品按产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B.《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游记》

 D.《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

【分析】 《西游记》是明朝的作品,其他都是清朝的作品,选项中只有A是《西游记》放在最前面,故答案是A。

(四)(1995年全国高考卷)“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昭、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分析】 曹操是沛国谯人,与峨眉没有什么关系,否定A。班固、班超、班昭是兄弟姐妹,否定C。杜甫、杜牧根本不是父子,否定D。苏洵、苏轼、苏辙是四川人,诗里有“峨眉”一词,B是正确答案。

(五)(1996年全国高考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分析】A中《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佳作。B的《左传》确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可是它记载的是春秋的史实,而不是“战国”的事情。D的《悲惨世界》,作者是雨果,不是莫泊桑。所以,正确答案是C。

迁移训练

1.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B.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C.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影响最大。

 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五经”是《诗经》、《尚书》、《仪礼》、《易经》、《春秋》的合称,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传》。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府”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所采集的诗歌都来自民间,所以我们又称之为“乐府民歌”。

 B.唐代出现的仿造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C.歌、行、吟、曲都是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都是乐府诗。题目中的“歌、行、吟”都是乐府诗题。

 D.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收录的全都是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3.下列文学流派及文人并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B.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C.桐城派:方苞、姚鼐

 D.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贾长沙集》《王子安集》《嘉祐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

 B.《樊川文集》《刘梦得集》《王临川集》《白石道人诗集》《易安集》

 C.《欧阳文忠集》《周元公集》《范文正公集》《林和靖诗集》《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D.《七录斋集》《饮冰室合集》《惜抱轩文集》《震川文集》《明夷待访录》

5.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1)《稼轩长短句》 (2)《樊川文集》 (3)《范文正公文集》 (4)《嘉祐集》 (5)《新书》

 A.辛弃疾 王维 范仲淹 苏轼 欧阳修

 B.李清照 杜牧 范仲淹 苏洵 贾谊

 C.辛弃疾 杜牧 范仲淹 苏洵 贾谊

 D.李清照 王维 范仲淹 苏洵 欧阳修

6.下列作家、作品、作品中提到的人物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蒲松龄——《促织》——成名莎士比亚——《人间喜剧》——克罗旭

 B.罗贯中——《三国演义》——蒋干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奥楚蔑洛夫

 C.都德——《最后一课》——韩麦尔司马迁——《荆轲刺秦王》——樊於期

 D.司马迁——《崤之战》——先轸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

7.下列成语典故与其有关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游刃有余 完璧归赵 厉兵秣马 美芹之献 白虹贯日

 A.庄周 廉颇 秦穆公 辛弃疾 要离

 B.庖丁 蔺相如 杨孙 白居易 聂政

 C.庄周 廉颇 杨孙 白居易 要离

 D.庖丁 蔺相如 杨孙 辛弃疾 聂政

8.将下列诗歌依次分类。

(1)《钱塘湖春行》 (2)《凉州词》 (3)《忆江南》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孔雀东南飞》 (6)《琵琶行》 (7)《如梦令》 (8)《卖炭翁》 (9)《送元二使安西》 (10)《步出夏门行》 (11)《雨霖铃》 (12)《过故人庄》 (13)《杜少府之任蜀州》 (14)《春夜喜雨》 (15)《鸟鸣涧》

古体诗_______近体诗_______词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