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幼儿园心理环境

什么是幼儿园心理环境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因此,要统筹使用有限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重要部分。

模块四 环境创设

学习导读

本部分我们将学习幼儿环境创设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教室环境、活动区等方面的物理环境创设。我们还要学习和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也要对家长工作、社区资源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一些方法。

2.对幼儿活动区功能在划分、功能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了解。

3.就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学习和了解。

4.家庭、社区等各种力量对幼儿园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家长工作进行了解。

考纲聚焦

1.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了解常见活动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安全卫生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是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年龄小,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他们又活泼好动。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服从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提炼] 我们使用的自然材料或废旧材料都要清洗消毒,以确保无毒和卫生。玩具、操作材料、作业纸等物品棱角不要突出,防止幼儿碰伤;摆放物品的架子要放稳,高度适中,方便幼儿取用;一些易碎物品不可当挂饰或吊饰;低矮的墙饰不要有危险物品,如铁钉、铁丝、大头针等,以免发生危险。

2.教育一致性原则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要求,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提炼] 在环境创设时要依据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作系统规划。根据班级的学期、月、周、日计划,创设有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环境,同时,要注重对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3.幼儿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也存在着差异。

[关键提炼] 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小年龄环境以形象逼真、材质仿真、面积、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象特征明显等为特点。在游戏区,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即幼儿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戏相同),提供的玩具应该同品种的数量多一点。中大班的环境创设价值应多元化,体现孩子多种探索、表达与表现的过程和方式,在游戏时由于中大班孩子的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或可以替代性的。

4.参与互动性原则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所以,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关键提炼] 教师在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与环境互动学习的机会。如,可以发动孩子和教师一起收集各类图片、杂志、照片、绘画等多种材料,让孩子在剪剪、贴贴、画画、说说中自主地表达与表现自己的能力。

5.动态直观性原则

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追随教育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以丰富地刺激诱发幼儿快乐学习的情绪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提升。

[关键提炼] 环境创设应来自幼儿的生活,伴随着主题的生成而形成,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如,新生刚入园时,产生入园焦虑,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因此,可以请家长带一张幼儿的全家福照片来,创设一个“宝贝一家亲”的墙饰,让小朋友时常可以看见自己的家人,以及同伴间相互介绍。随着孩子情绪的稳定,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就可以进行调整,让孩子看看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的照片。

6.艺术实用性原则

幼儿美感的获得与提高,是在美的事物形象潜移默化、熏陶影响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环境的创设要富有美感。同时,环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为教学服务,因此,环境创设要体现它的实用价值。

[关键提炼] 在造型设计和色彩选择上要力求简洁、美观、协调、高度适合幼儿,让幼儿感到舒适、愉悦,便于操作。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如大班下学期,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提供小学课桌、书包、文具用品、小学一年级课程表等,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一)教室空间布局

教室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室空间的大小、区隔与利用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因此,要统筹使用有限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三维空间法

教室的环境是有限的,我们在充分利用墙面、地面、柜面、桌面的基础上,要有效地利用空间,提高环境的利用率,为幼儿创设一个合理有序的良好环境。

[关键提炼] 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全面发展。如,“四季大轮换”的环境布置可以在墙面上贴上孩子们画的秋天的树林;在玩具柜面上摆放夏天的沙盘,让孩子们用手指玩沙、布置美丽的沙滩;在天花板上从上往下悬挂孩子们剪的小雪花,营造冬天雪景。在桌面上可以摆放春天的花卉图片,让孩子们进行观察比较。

2.橱柜分割法

幼儿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每个活动区又有各自的特点和活动方式,要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而又不互相干扰,就需要把教室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关键提炼]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现有的橱柜将教室划分成“建构区”、“探索区”、“语言区”、“音乐区”、“美工区”等区域,方便幼儿自主、专注地学习。如果橱柜不够,可以利用大的纸板箱、塑料板、泡沫薄板等进行装饰加以临时隔断。

(二)主题墙面呈现方式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重要部分。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教育的需要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互动。因此,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1.作品展示法

在幼儿日常的活动中,经常会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形成一些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体现出教学主题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做一些作品的展示,可以直接将幼儿作品张贴,也可以将幼儿作品进行加工美化再张贴,如衬一块底板或者装饰一圈花边等。作品展示既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分享,也可以作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园学习与活动的展示窗口。

[关键提炼] 作品展示法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制作、绘画等,因此,应该反映幼儿真实的思考和创作,教师不要为了美化而美化,在幼儿充满童趣的画面上进行直接加工,使得孩子的作品失去原汁原味。由于作品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意图和进度,因此,在指导孩子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应该明确主题,提出要求,观察指导,从而使得孩子的作品能符合主题教学的成果和经验。

2.过程演示法

将主题墙面的创设与课程开展的进程相结合,展示幼儿在主题探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等。

[关键提炼] 过程演示法关键在于“过程”两个字,也就是在主题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不同活动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反映了孩子一个阶段或者活动与活动推进过程中的学习与探究的活动轨迹和收获,因此,将这些过程性的资料按照顺序进行展示就是在演示一个主题教学关键经验习得的过程。如,在大班“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根据主题的推进可以逐渐布置出孩子学习过程,创设初期可以贴贴自己的照片,说说自己,画画自己的特点。过了一周,又接着创设“我是怎么出生和长大的”的调查表。随着学习的推进,后几周又出现了“我的名字的由来”的记录表等。

3.图文并茂法

图文并茂就是把幼儿收集的照片、图片、创作的作品等,根据需要附上一些相应的文字说明展示出来。

[关键提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主题墙上大量的文字不利于他们的理解,相反没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同样也不能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幼儿园主题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自己看懂环境,理解内容,并且对文字刺激产生兴趣。在便于孩子理解的同时,也能吸引家长和孩子交流,交流的内容就比较有环境的针对性。

4.资源整合法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家庭教师,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合作伙伴,家长的职业、学识、认知经验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要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提炼] 幼儿园的资源是很有限的,来自家长的支持很重要。在教育环境布置中可以向家长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选择和利用。如:“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可以让孩子收集孩子或家长旅游中的照片、旅游纪念品、当地土特产的包装等,便于孩子探索、发现,积累相关的经验。当然,教师在争取家长资源配合时,一定要与家长进行先期沟通,让家长明白收集什么,为什么要收集,何时完成等,这样家长的配合就是有目的的。

(三)材料投放

材料作为幼儿学习的互动支持,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幼儿借助对物质材料的直接操作、摆弄,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探究和对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

[关键提炼]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材料的投放不仅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本体价值和所蕴含的可能价值。如:小班幼儿可以提供安全卫生、柔和美观的玩具和活动材料,增加仿真性强的材料投放,材料的数量要多一些,满足孩子独自游戏的需要。材料应放置在较低处,成开放式货架摆放,方便幼儿取放。中、大班在材料投放上更强调多样性、选择性、探索性、组合性,从而使其探索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思考与练习二十

●材料分析题

大班的王老师这几天一直在加班,全部孩子接走之后她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忙碌着。走进她的教室,只见她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教室环境布置的图片,桌子上堆满了个别化学习、幼儿游戏等方面的书籍。她忙于布置教室的主题环境,忙于给孩子们创设游戏,忙于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和环境布置,忙于_______。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作为一名大班老师,她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请从参与互动性、教育适宜性原则来分析)

第二部分 活动区的分类、功能与设置

教室活动区环境主要是利用教室的玩具橱柜、围栏隔断等将教室进行若干区域的分割,形成不同的安全、独立、半开放式的活动区域。通过开展区域活动,提供幼儿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利用游戏的形式以满足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交往的需要,丰富其生活经验,培养积极态度,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一、活动区的功能

1.游戏功能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活动区中应充分体现游戏功能。主要体现在具有游戏情景的环境创设,趣味的活动内容设计、游戏化的材料提供等。教师的活动区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从而使幼儿情绪愉悦,兴趣高涨,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案例辅助] 一次,王老师在小班益智区中准备创设“1和许多”的游戏环境。王老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是单一的操作,孩子的持续性不高。因此王老师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兔来设计活动。

材料:

(1)许多的小瓶(酸奶瓶),每个瓶盖上贴有一个兔子头,瓶底贴有1个圆点或许多圆点。

(2)用纸盒做成了小拖车,可以放在地上拖拉,不同的拖车上贴有1个圆点或许多圆点,能够和瓶子匹配。

(3)地面布置成马路和直线,末端有小动物的家,家门口同样贴着1个圆点或许多圆点。

(4)准备了一些颗粒比较大的珠子等。

玩法:

(1)幼儿可以根据车上的圆点在小拖车上放置相应的小兔瓶。放完后幼儿可以拉动拖车,沿着马路或直线走走,走到小动物的家时将小兔放回相应匹配圆点数的家中。

(2)幼儿拧开瓶盖,可以根据瓶底的圆点提示放入相应的珠子,然后拧紧盖子,摇一摇听听不同的声音。

王老师的创设为活动增添了情节,幼儿不单单局限在桌面上机械的摆弄,而是赋予了情趣。幼儿可以在放一放、拉一拉、拧一拧、摇一摇中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2.学习功能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相应的宽松的自主环境,幼儿面对丰富的活动区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自由的选择,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学习,从而获得相关经验。同时,同伴之间的相互观察与模仿、借鉴、学习和启发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在活动区中,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通过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的独自学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使幼儿在多方的互动中,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积累学习经验。

[案例辅助]

王老师在大班益智区中创设了“纸人游泳”的活动内容。

材料:

(1)教师提供了不同质地的纸(铅画纸、书面纸、瓦楞纸、卡纸、餐巾纸、牛皮纸、打印纸等),为增加趣味性,教师将纸剪成一样大小的小人形状。

(2)教师将活动区域设置在盥洗室内,在洗手的水池内积满半池水,提供了记录纸、笔、时钟、毛巾等。

玩法:

(1)幼儿可选择不同质地的纸小人放入水中,了解纸有吸附水的功能。

(2)同时将几个纸人放入水中,观察哪个小人最先沉入水中,可以借助时钟进行时间上的判断。

(3)幼儿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梳理出不同纸质遇水的变化也不同。

(4)尝试探索如何可以使纸人持久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以上活动王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幼儿的自主尝试与探索,让幼儿感知纸张是有吸附能力的,不同的纸吸附水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3.生活功能

在活动区创设中可以有固定的生活区域创设,主要帮助幼儿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如使用筷子、穿脱衣裤、折叠衣裤、系鞋带、揉面团(橡皮泥代替)、包饺子等。一些生活习惯养成的环境也可以在生活区域中辅助创设,起到环境的指导作用。

[案例辅助] 王老师在规划好教室的各个活动区后,整理了各个活动区就近的玩具橱柜,在橱柜里摆放各种活动区所需要的玩具、材料框,便于幼儿自主取放。

随后,王老师又对玩具橱柜的每一格以及摆放各种幼儿活动的材料、玩具框的框上都分别做了匹配对应的标记。这些标记在帮助幼儿自主选取的同时,也便于幼儿自主整理物品,能够根据对应标记将玩具、材料框有序放回各个橱柜里,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

对于标记的设置,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也可以有个性化的区别,小班适宜实物与实物照片对应、简单的图形对应、圆点对应等;中班适宜数、形等的对应;大班可以使用物品文字、成语、数字组成等多种比较复杂的形式来标记。

4.社会性功能

活动区犹如一个小社会,由于活动环境较为宽松,因此更能够引发幼儿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互动。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会遇到对内容的选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与同伴的合作、协商、交往,对活动规则的遵守以及面对成功、失败时的态度与行为等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则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积极的个性形成,也关系到将来幼儿成人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或与幼儿建立一些常态化的活动规则(图片、图示或符号等),在过程中关注并支持幼儿的活动。

[案例辅助] 大班幼儿特别喜欢下棋,棋类的品种也日趋丰富,如象棋、五子棋、飞行棋等。王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了益智棋类区活动,投放了许多棋类。幼儿参与的人非常多,有下棋的,有看棋的。

一次,小明和小军在下象棋,周边围了一群幼儿观战。两个孩子每下一步棋,旁边的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出主意的,有起哄的,更有要帮忙摆子的,悔棋的,严重干扰了两个幼儿下棋。

王老师看到了,感觉到幼儿虽然兴趣盎然,但是这样的秩序一方面是对下棋幼儿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悔棋的行为也是幼儿缺乏诚信的一种表现,同时嘈杂的声音也影响了其他活动区的活动。于是,王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怎样文明下棋和观棋,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重新制定了活动规则。

王老师在棋类区的入口处贴上了4个小人头,表示棋类活动区可以容纳4个幼儿;在棋类区靠墙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图文并茂的“我们的约定”,主要内容有安静下棋、观棋不语、落子无悔,帮助幼儿建立下棋的规则;同时张贴了一个象棋棋子从大到小排列的示意图,一是帮助部分幼儿了解象棋子的大小,同时也起到一个“隐形裁判”的作用。

二、活动区的分类

教室的活动区可以按游戏性区角活动为主进行分类和设置,也可以以学习型区角活动为主进行分类,不可将两者混合进行分类,这会造成环境设置和理念上的混乱。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

小班:以角色游戏为主,可在角色游戏中附带增加2~3个学习型区角活动。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去选择、去探索。

中班:班级以学习型区角活动为主,游戏以年级组为单位,按幼儿园班级规模2~3个班级有一个专门的游戏室,每天轮流玩游戏。每个班级有一个百宝箱,可以将班级个性化的游戏放在其中,便于孩子组织游戏。

大班:班级以学习型区角活动为主,游戏也以年级组为单位,按幼儿园的规模3~4个班级有一个专门的游戏室,功能分得可以多一些,材料相对简单一些,孩子通过以物代物进行,提高游戏的自发性。同时,大班第二学期游戏次数相应的减少一些,更多的是倾向于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各类准备。

关于游戏方面我们将在模块五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我们将以学习型区角活动为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阐述。

根据《纲要》的理念和五大领域的要求,我们认为学习型区角活动可以分为音乐区、图书区、表演区、建构区、美术表现区、生活区、益智区(科常区)等。

1.音乐区

主要指以歌曲、舞蹈、节奏乐、音乐游戏为主的活动区域。

主要价值:

(1)培养幼儿音乐活动兴趣,获得粗浅的音乐素养。

(2)用音乐元素愉悦孩子身心,提高生活情趣。

(3)发现一些音乐方面有天赋、有优势的孩子。

[建议] 以中、大班为主,小班可以放一些敲打节奏的音乐活动。

2.图书区

主要指以图书阅读为主的活动区域。

主要价值:

(1)有助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主动阅读、喜欢阅读的态度,形成阅读好习惯。

(2)提高幼儿观察事物的特征、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乐趣和满足感。

(4)培养幼儿安静、耐心、专注的良好品质。

[建议] 以中、大班为主。

3.表演区

主要指以故事表演、戏剧表演、时装表演、音乐表演等为主的活动区域。

主要价值:

(1)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表演空间,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自信地展示自我。

(2)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审美和想象能力、模仿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培养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能力,遵守规则和解决问题。

[建议] 以中、大班为主。

4.建构区

主要指提供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搭建的不同种类的结构类玩具,如积木、插塑、胶粒、乐高等材料,让幼儿能够进行搭建活动的区域。

主要价值:

(1)学习各种材料的搭建方法,发展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性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初步形成空间关系。

(3)培养幼儿耐心、协作、互助、坚持、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品质。

[建议] 小、中、大班级都可以进行,小班提供的积木要较大一些,平行材料多一些。

5.美术表现区

主要指提供适宜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支持幼儿进行绘画、手工、泥塑等活动的区域。

主要价值:

(1)培养幼儿美术活动兴趣,获得粗浅的美术技能。

(2)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美术活动空间,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自信地创作。

(3)接触多元的美术材料与工具,学习使用,感受和体验不同材料和工具呈现的特质。

(4)发现一些音乐方面有天赋、有优势的孩子。

[建议] 小、中、大班级都可以进行,小班提供的积木要较大一些,平行材料多一些。

6.生活区

主要指提供适宜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练习与生活能力相关的内容与材料,培养幼儿生活能力为主的活动区域,如折叠及穿脱衣服、学扣纽扣、使用筷子、择菜、包饺子、剥豆子等。

主要价值:

(1)培养幼儿独立练习生活技能的自信心,学习方法,获得经验。

(2)增强劳动意识,感受劳动的收获与自豪。

(3)熟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用品、材料,增强感性经验。

[建议] 小、中、大都可以进行,根据年龄段内容和材料提供不一样,重点也不一样。

7.益智区

主要指以益智类游戏为主的活动区域,如科常探索、小实验、数学游戏、棋牌、拼图等。

主要价值:

(1)激发幼儿对数学、科学常识等活动的兴趣,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与经验。

(2)学习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索,促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能力发展。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规则意识、耐心、合作、问题解决等能力。

[建议] 以中、大班为主。

8.语言区

主要指利用图片、字卡、图书、录音机、自制语言练习等材料帮助幼儿获取语言信息,积累表达经验,发展语言能力的区域。

主要价值:

(1)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

(2)提供幼儿语言表达、交往、运用和学习语言的机会。

(3)促进幼儿情感、想象力、创编能力的发展。

[建议] 以中、大班为主,小班第二学期也可放一些进去。

三、活动区的设置

活动区的设置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和经验进行因教设置和因地制宜的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的是教师要了解空间环境、了解教育教学要求、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1.布局合理

活动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区域,在活动区的设置时要考虑教室的整体结构,要有整体感,要兼顾到每一个区域的特点,做到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动静分开避免相互干扰。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墙面、橱柜、地面、空间的格局进行活动区的设置。

[案例辅助] 王老师所带的中班班级教室三面环墙,一面为大面积的窗,呈长方形的格局,在预设图书区和音乐区时进行了以下思考:

图书区:在创设图书区的时候,王老师考虑到阅读的采光问题将图书区设置在一面靠窗和一面靠墙的角落位置,以做到光线适中。

在创设细节环境中,王老师考虑到阅读的舒适度,在图书区域中用图书架作为隔断,入口处放置了小鞋架,中间铺设了地毯,让幼儿能够脱鞋坐在地毯上阅读。同时在靠墙处放置了一些小靠垫,让幼儿能够靠着柔软的靠垫阅读,而不是硬硬的墙壁,提高了阅读的舒适度。在地毯中间,王老师又添置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幼儿也可以坐在桌子旁进行阅读。

音乐区:王老师在安排音乐区的时候,考虑到音乐区中声乐以及乐器等的干扰,因此将音乐区尽可能放置在某个角落,和图书区、探索区等相对需要安静的区域分开。

2.自主舒适

活动区的设置要考虑方便、安全,每一个区域都有充足的空间使幼儿能够自由出入,自主操作,不拥挤,拿取材料便捷。某些区域的创设能够做到便于拆并,即移动橱柜等隔断使小区域变成大区域,使教室可以预留更大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要。

同时自主舒适还体现在整体的色彩协调、美观,物品的摆放上,要做到材料丰富而不凌乱、色彩协调而不杂乱。

充足的空间应取决于教师对于活动区的要求,幼儿活动人数的多少。狭小的空间会让幼儿产生压抑感,情绪不稳定,从而限制其动作以及能力的发展。

3.兼顾平衡

(1)内容平衡。在活动区设置上内容要关注各个领域的平衡,既要兼顾好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大领域的内容,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当前进行的课程目标以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辅助] 王老师在小班“动物学本领”中创设了丰富的内容:

益智区:王老师创设了动物翻翻乐的拼板(认知各种小动物,成功后学学小动物的动作)、给小动物喂食(5以内点数物的匹配)。

生活区:给小动物喂食(纸盒或瓶质的动物材料,练习小勺使用)。

建构区:长颈鹿真高呀(利用纸盒、奶粉罐、易拉罐等垒高)。

整个一个主题,王老师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平衡,围绕着课程的主题目标,不同领域都有所涉及,满足不同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

“平衡”各个活动区内容是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时必须关注的问题,平衡地创设活动区是对幼儿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必须将《纲要》五大领域的内容全盘考虑,缺一不可。当然在设置的时候,教师也不可生搬硬凑,为了全部体现而变成大拼盘,应根据开展课程的目标要求、班级情况进行有效整合。

(2)动静平衡。活动区活动可以满足孩子自主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给予孩子更加充分、自主、愉悦的学习与游戏空间。教师在活动区设置上不应仅仅局限在桌面上的活动,应创设动静相适宜的活动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年龄越小,动态性内容就应该越多。

[案例辅助]

大班的王老师原先在创设活动区时,四周的格局设置基本是以桌面活动为主的阅读区、美术表现区、益智区等活动,因此整个设置显得比较静态。后来,王老师考虑到幼儿的好动天性,就利用教室中间的空地又创设了益智区恐龙棋的区域。这次的创设棋类不再是桌面上的游戏,王老师在地面上规划了幼儿可以行走的大棋盘,标上数字、起点与终点,孩子变成了棋子,根据筛子上的数字走格子,看谁先到终点。大棋盘改变了以往在桌面上小范围的下棋格局,空间更大、孩子的活动性更强,增加了活动的趣味。

思考与练习二十一

●材料分析

王老师发现中班的孩子们对美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她对现有的活动区进行了调整,美术活动区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其中投放的材料也比较丰富,既有手工制作的,也有绘画的,还有水彩印画的,那里每天有许多的孩子在自主的活动。同时,她也发现,探索区、阅读区等这些区域里没有几个孩子。面对这种情况,王老师应该怎么办?

请结合以上材料,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做哪些方面的调整?

(请从活动区划分从内容平衡、布局合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 心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

一、什么是心理环境

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为“心理环境”。

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生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什么是幼儿园心理环境

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师幼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幼儿园的各种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氛围。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氛围与文化,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技巧、同伴相处的氛围和感受等,这些点点滴滴都能被幼儿感知。幼儿虽然不能像成人那样,用加工过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但是他们的内知觉和感知觉是敏锐的,是喜欢还是讨厌,是紧张还是放松,是害怕还是高兴,都是能切身体会到的。

因此,心理环境的影响作用有时是我们教育者、保教人员、家庭人员等不能即时直观地了解到的,但是对于幼儿而言,却是一种直接感知和敏锐觉察,并会留下记忆和印象,所以心理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影响幼儿心理环境的要素

蒙台梭利将幼儿比喻为“具有吸引力的心智”,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保护,第一个接触到的外面环境,这个环境是宽松的还是压抑的,是愉悦的还是紧张的,是安全的还是焦虑的,都会影响到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幼儿园里的心理环境主要来自保教人员、幼儿同伴对其的态度、语言、目光、肢体动作、评价等。其中,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建立和优化以及班级管理方式、师幼互动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心理环境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所有保教人员都应该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并要付诸行动,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如平等尊重、宽容信任、善良友好、支持鼓励、接纳肯定等。

四、幼儿园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

(一)小班

小班幼儿由于是第一次从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心里的紧张、不安、焦虑时时刻刻冲击着其幼小的心灵,一开始上幼儿园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以往的安全感被打破了,而新的依恋和安全感还没有建立起来,迫切需要建构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抚慰孩子的情绪,抱抱他,亲亲他,呼唤他,微笑着看他,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吸引他,并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情感,共同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难关,使得幼儿尽快地感知上幼儿园是一件高兴的事,建立向往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

[案例辅助] 开学第一周,早晨来园时,妈妈送小明来上幼儿园,之前小明还和妈妈说说笑笑,可是走到幼儿园门口,她站在门口不肯进来。双手紧紧地抱着妈妈的手臂,边哭边叫:“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回家!”这时,王老师走过去从妈妈手中抱过小明时,她就立刻哭得更厉害,双手乱甩,双脚乱蹬,试图要甩掉老师的怀抱。妈妈看着孩子哭,觉得心疼,又抱着孩子在门口说了一会悄悄话:“妈妈保证第一个接你回家,乖。”可是小明还是哭得很厉害,紧紧钩着妈妈不放。王老师见状便对小明妈妈说:“孩子情绪很激动,这样吧,你先陪孩子玩一会儿。”说着王老师带着妈妈、小明来到活动室玩玩具,活动室的墙面上贴着全班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妈妈抱着小明来到照片前,小明指着自家的照片喃喃地说着:“妈妈、爸爸、宝宝”;“是呀,爸爸妈妈一直看着小明,陪着你。”小明有了妈妈的陪伴,情绪似乎稳定了许多,哭声小了,继而慢慢地也不再抽泣,面对新玩具,小明的玩耍劲头也上来了,开始专注于手上会发声音、会发光的玩具。这时王老师温柔地将小明抱过来,和小明一起玩玩具,并示意小明妈妈尽快离开。

来园活动是幼儿从家里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个活动,是幼儿情绪变化较大的时刻。尤其是小班幼儿在与家长分手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依恋情绪,有的还哭闹不休不让家人离去。教师此时能微笑着迎上前去从家长手中接过每位幼儿,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与表现,用亲切的话语与之交流,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哄劝,让幼儿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语气、动作中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欢迎和接纳。接着,教师可以把那些鲜艳有趣、安全易操作的玩具材料投放到各个活动区,吸引幼儿摆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自主、自由的晨间活动氛围会使幼儿暂时忘却与亲人的分离,获得与玩具互动的快乐情感。

家长要对分离焦虑有正确的认识,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尽量设法使孩子感到分离不那么突然,比如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或在入园初期提前一些接幼儿回家,同时努力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家长可以耐心地告诉幼儿,幼儿园是多么有趣,不仅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带大家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爸爸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在这里玩得高兴,并学到更多的本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结交小伙伴,将幼儿的注意力从家长这里移开,转向更多的小朋友。当幼儿又要缠家长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玩耍。这一点不仅仅是家长的金蝉脱壳之计,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幼儿的社交面,发展了其社交能力。当幼儿通过观察和感觉,确定家长仍然爱自己,家人很安全,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很有意思的时候,“分离焦虑”就会逐渐消失。

帮助小班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环境,也是稳定他们情绪,培养他们向往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参观一下自己的教室、盥洗室、卧室;走出教室可以参观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大型运动器具、活动室;碰到老师可以说“某老师,你好!”还可以带孩子们去看哥哥姐姐的班级,了解哥哥姐姐的快乐活动等。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提供一些小班幼儿喜欢的玩具、材料供其摆弄、玩耍,设计一些情感类的游戏引导孩子等。每天还可以带着孩子唱唱熟悉的歌曲,念念“幼儿园像我家”的儿歌等。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幼儿在一段时间内逐渐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熟悉保育员,熟悉同伴,从而建立起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

(二)中班

中班时期的幼儿是初步形成个性的初始阶段,此时的幼儿对同伴、保教人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已经熟悉,也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心理逐步变得不像小班那样跟随性强,内心驱动力开始发挥作用。中班的幼儿最容易发生告状行为或者是非不分,容易产生矛盾。这个阶段如果教师通过多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友好相处,分辨是非的经验,学习谦让和分享,就能化解一些矛盾,进一步形成幼儿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对于其今后形成开朗乐观、积极主动、友好交往的个性有极大的帮助。

[辅助案例] 那天,幼儿园午点是香蕉,每个孩子都有一根,后来盆子里还剩下两根,好几个吃完的孩子都在旁边转悠。老师确认盆子里的香蕉是多出来的,问道:“这么多人都想吃,可是只剩两根了,该给谁吃呢?”孩子们都争着说要给自己吃,王老师接着说:“你们都想吃,我给了你们其中的两个人,其他人会觉得不公平,怎么办?”这时小明说:“那就剪刀、石头、布决定吧?”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附和。就这样“香蕉事件”在猜拳游戏中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件事里老师没有谦让诱导,而是将问题决定权抛给孩子,最后遵从孩子们自己的意愿解决了问题。吃了那两根香蕉的孩子会庆幸自己的运气好,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没有吃到香蕉的孩子虽然有点遗憾,但却也在一场公平的竞争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或许还会期待自己下次能赢得比赛。

谦让活动是培养孩子友好相处美好品德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都与同伴进行交往,会有问题,会发生冲突,如何引导孩子友好相处,获得安全和安慰,依赖于教师的艺术性处理。因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教师非常注重孩子们之间的友好相处,而且培养孩子们大度谦让的风格。

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开朗,有的内向,有的大胆,有的怯懦,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每个孩子关注和关心,给孩子们提供支持,让孩子们感受集体的快乐,懂得一些是非判断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歌曲、儿歌、品德教育、日常随机指导、事件分析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友善、快乐、积极、努力、要求进步。

(三)大班

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各方面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具有班级荣誉感、竞争意识和一定的谦让精神。但同时,由于本领的日益增强,不少孩子开始骄傲起来,喜欢看同伴不足的地方,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如果保教人员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孩子之间产生不和谐,经常会有我跟你玩,我不跟你玩等小团体行为,或者总是说某个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引起孩子的不快乐。因此,教师对于班级每个孩子的正确评价是对营造同伴和谐氛围的示范。

大班幼儿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解决问题、规则意识也在增强。这个年龄段在良好心理环境创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如何合作,合作的好开心,合作的不好不开心,问题也没法解决。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获得合作的美好体验。

[辅助案例] 小舞台里非常热闹,演员、主持人纷纷到位,就连观众席也无一空位。担任小演员的是比较擅长表演的姐妹花小明和小花,精彩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平时不太善言辞的小张当起了主持人也一点不马虎:“下一个节目: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表演者:小明和小花,大家欢迎。”过了一会,小明提议说,“我上次出去跳舞的时候在后面换好看的衣服,你们几个帮忙到后面去准备准备。”小花忙说,“好的,我们做一些头饰,在衣服上贴一些粘纸,一定很好看。”于是,几个朋友开始忙碌起来。在游戏交流分享的环节,王老师特地请她们在集体面前重新把小舞台合作商量游戏的情景向大家作了介绍,组织孩子们讨论,表演区可以有几个人玩?怎么分配角色和任务?怎么互相帮助把节目表演好?表演区的孩子们根据老师的问题把自己的合作经验与大家分享,教师进行归纳提升。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大班孩子具有合作意识,并且在合作中共同协商完成任务,从而将活动进行得非常快乐。老师发现了,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的随机教育体现出教师帮助幼儿建构活动秩序、规则,促进幼儿合作情感的培养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要倡导的。

在这里,还有一点要值得提醒的是,上述案例只是反映了一部分创设幼儿良好心理环境的做法,事实上在幼儿园里还有许多创设的要素,如教师说话非常平等;愿意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支持孩子合理的想法;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不粗暴、不嘲笑、不挖苦,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亮点;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的宽容;对于顽皮孩子的关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恰当且关系融洽等。

(四)对教师在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中的建议

(1)优化教育观、儿童观。

(2)指导保育员协同创设。

(3)建构家园和睦的人际关系。

(4)自身健康积极情绪的影响。

(5)自身良好言行的示范。

(6)指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与幼儿共同进行合作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里的各个活动区中,让幼儿明确合作的要求。如以下做法:

图书区:不争抢,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同伴之间能讲简单的故事、念儿歌等。

手工区:能与同伴分用材料,油画棒、纸、剪刀、胶水等。

棋类区:能几个人安静地摆棋子,学会一起收棋和棋谱等。

游戏区:不独占玩具,与同伴友好地玩。

益智区:在拼图、测量、夹夹乐等操作活动中,能与同伴轮流着玩。

(五)教师和园方要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造就积极向上的幼儿,对形成幼儿的良好心理环境有益而无弊端。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和氛围是幼儿形成利他行为和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家庭成员间的相亲相爱,充满亲情、关怀和爱心的家庭,会让幼儿体会到幸福和温暖,产生快乐、满足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形成开朗、自信、合作的性格。相反,假如幼儿处在一个充满争吵、压抑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中,极易使其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性格上容易怯懦、自卑、封闭,这样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成长,势必导致他们心理的健康。

2.家长对孩子想法应多问为什么

家庭环境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当孩子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时,家长不宜一味地支持或反对,可以耐心地询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有自己的道理,父母就不应该以家长的绝对权威来强迫、压制幼儿,他们同样需要信任、平等和尊重,当他们从父母那里体验到别人对她的尊重时,就更懂得要尊重别人。

3.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

家庭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游戏的空间,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玩具。游戏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活动形式,往往家长不理解,正是这种做做玩玩、吵吵闹闹的游戏中幼儿学到了许多知识,积累了人生最初的经验。父母不仅不应该限制幼儿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而且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幼儿一起游戏。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在散步时东张西望,他们可以停下来摸摸树叶,抱抱大树,闻闻花香,或是饶有兴趣地绕着大树转几圈。所有这些都是他们在学习探索、体验表达的过程。家长应该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有益的背景,使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等在对生活一次次的模仿与创造中逐步形成与发展。

思考与练习二十二

●材料分析题

中班的文文家长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文文不想上幼儿园,而且有时会大声哭闹,骂脏话。这位家长感觉奇怪,作为父母他们从来情绪不那么激烈,不说脏话,家庭的成员也没有人说过脏话。在接送孩子期间,几位家长闲聊的时候,一位家长说:“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孩子现在说话非常响。”另一位家长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在洗澡,孩子要上厕所,我让他等等,可他很不耐烦,还说快出来,快出来。我非常恼火。”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一位家长说:“新来的一位保育员嗓门很大,脾气很急,有时还要说一些难听话。”听到这些,这位家长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

请结合以上材料,如果你是文文班级的老师,你该怎么办?

(请结合保教人员为幼儿创设良好心理环境以及从示范榜样作用等角度来分析)

第四部分 家庭、社区的资源与家长工作

一、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什么是社区:社区就是孩子成长和居住所在的区域,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居住区域。社区有街道政府、居委会、居民、邻居等组织和人,还有物质资源,如游乐场所、公园、医院、剧场、超市、小学、中学、公安局、派出所等,具有不同的人文、人口和区域特点。

1.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

(1)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幼儿第一个归属的群体,父母就是直接学习的对象,是孩子终生学习的老师。生活琐事就是教育内容,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受到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品格气质、伦理观念、价值倾向的影响,这一切的综合就形成这个家庭所特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2)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具有长期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孩子价值观、个性养成、生活和习惯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孩子在学校接受到的教育与家长所灌输的教育是相悖的,那么幼儿园教育成效就会收缩;如果家园一致的合力进行教育,那么教育效果就会放大,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会成为他个性组成的部分。

(3)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幼儿园教育如果在家庭中得到延伸,那么幼儿园教育的效果就会内化到家庭成员的行为实践之中,也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趋向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如果家长教育中某些积极因素被教师观察、捕捉并加以有效利用,可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一个补充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伙伴关系。

2.幼儿园与社区的配合

(1)利用社区的地域优势为幼儿园拓展活动场地。我们可以利用社区的地域资源,如公园、山丘、树林、河流等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学习、活动的场所,使孩子可以接触到更有生态意义的自然环境,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展生活的野趣,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

(2)利用社区的人文环境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社区的人文资源,如公安局、邮局、敬老院、超市等人文资源,为孩子们提供观察、学习、实践、体验的场所,利用这些场所让孩子接触社会、丰富游戏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社会性品质和情感。

(3)利用社区的文化环境为幼儿园陶冶幼儿情操提供帮助。现在的社区有电影院、文化馆、居民演出队、图书馆、老年大学等,利用这些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园文化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参观老年大学看爷爷奶奶的各类作品;到图书馆去看书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丰富的图书资源;观看居民表演队的演出可以让幼儿接触更多的表演形式;到电影院看动画片让孩子感受真善美等。

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基本方法

1.家访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教师走进幼儿家庭,与幼儿家长深入交流幼儿生活、沟通教育观念、共商教育策略的方式。

优势:家访更有利于与孩子、家长进行较长时间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家园情感的建立;有利于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深受孩子及其家长欢迎;有助于更为细致准确地了解家长和孩子。

建议:①家访密度要适宜;②家访时间要适度;③教师要有家访任务的准备;④开学前每个孩子必访一次;⑤特殊情况要家访,如生病几天未来园;孩子在园发生突发事件,要个别且详细的沟通等。

[辅助案例]

新学期开学前,王老师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入园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也为了消除孩子来园后对老师的陌生感,走访了每个孩子的家庭,当王老师了解到班上文文是个比较怯生的孩子,家访时王老师带了一个小布偶的礼物给了文文,文文可喜欢了,开学第一天文文还带着布偶来幼儿园,当她看见王老师时,主动地与王老师打招呼。

2.家长会

家长会是由幼儿园或班级教师专门面向幼儿家长发起的,以园长或班级教师讲述,介绍和传达为主,以家园互动为辅的常规沟通形式。

优势:家长会可以面向全体家长传达幼儿园各类信息;有助于体现班级教师、园长的专业指导能力;有利于建构与家长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议:每学期有1~2次家长会,开会前要有方案,重点要突出,形式多样,时间把握在1个小时之内为宜。也可有部分家长参与小型家长会。

[辅助案例]

幼儿园在8月底召开了一个新生家长会,由园长全面介绍了幼儿园的性质、级别、办园理念和保教、教研以及课程情况。半小时以后,家长来到幼儿所在的班级,由班主任老师介绍了本班的教师和保育员及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班级保教目标以及本学期的保教内容与方法,半个小时的介绍非常具体,重点明确。

3.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指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活动情况,了解孩子发展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家园沟通形式。家长开放日组织形式有半日活动型、能力展示型、游艺制作型、庆祝节日型、教学展示型、教研观摩型等。

优势:有利于满足家长的好奇心,为家长提供直观的了解机会;有利于家长观察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在园生活和发展情况;有利于保教活动中帮助家长理解保教结合的涵义,有利于增进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建议:每个月一次,每次内容不同,但要有重点。

[辅助案例]

幼儿园举行美育亲子活动,文文的妈妈说:“接到老师的通知,说幼儿园要举办美育活动,虽然工作很忙,我还是向单位请了假。”虽然平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该家长已经对孩子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她还是特别渴望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最真实、具体的表现。从幼儿园归来,该家长觉得果然不虚此行,一方面她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很快乐、有序和充实,另一方面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美术创意制作效果不佳,决定以后要多让孩子练习使用剪刀,开展家庭美工创意活动。很多家长都有与这位妈妈类似的感受。可见,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受益匪浅。

4.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指教师通过书面语言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具有一定的介绍和指导功能。如介绍课程安排,指导家长怎样预防常见传染病等。主要形式有便条和书信、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家园小报、网络留言等。

优势:书面沟通满足家长多元化的需要,能为家长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持。

建议:每月一次或随需要而定。

[辅助案例]

幼儿园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本《幼儿成长手册》,手册主要记录孩子们在园生活的精彩片段,并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例如教师记录了这样一段孩子的游戏实录:一天,强强和文文在娃娃家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爸爸”对“妈妈”说:“我每天工作很辛苦,你在家里照顾娃娃也很辛苦,今天我休息,我们带娃娃出去旅游吧。”“妈妈”很高兴地说:“旅游就是要去很远的地方,我们要找一个导游,还要住宾馆,可是我们这里没有,今天还是去‘小舞台’看戏吧!”于是他们带着娃娃去小舞台了。这段话通过《幼儿成长手册》传递给家长看,使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游戏情景,非常高兴。

5.网络沟通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和教师、家长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网络沟通成为年轻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网络沟通的主要形式有家校互动网、博客、微博QQ群、E-mail等。

优势:网络沟通超越了时空限制,网络沟通能够实现多方互动,它能更好地满足家长对视频与音频信息的需要,也提高了互动的时效性。博客、QQ群等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话题交流的平台。

建议:面向全体幼儿;图文并茂;在传送某图片前须征得该幼儿家长签字同意。

[辅助案例]

班上有几位幼儿家长工作较忙,孩子由保姆带,还有位幼儿家长常年出国在外,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孩子,但是孩子的父母还是很不放心,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老师就在互联网上创建了微博,这样家长就能直接在网上与老师交流一些孩子的育儿经、表现与评价等。

6.环境沟通

幼儿园强调环境育人,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利用环境与家长进行无声的沟通。

优势:利用环境创设展现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客观地评价幼儿,丰富家长的教育方法。

建议:环境创设的内容要丰富全面,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观察环境,并给予解读和指导。

[辅助案例]

每周一,教室门口都会围着一些家长,他们用数码相机拍下教师写的一周活动安排。平时,这些家长也会及时拍下老师教的一些儿歌、歌曲或故事等。晚上接孩子回家前,有的家长会在班级逗留一会儿,拍下孩子的手工、建筑或者绘画作品。最初,这只是个别家长的行为,后来其他家长也跟着做,成为家长们了解教师工作和幼儿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环境与家长之间的无声的沟通”,使教师创设的环境得到了家长的关注与认可,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也吸引了孩子关注自己的作品与班级环境,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7.家长志愿者

家长志愿者是家长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愿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等资源,为幼儿园无偿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帮助与服务。

优势:家长志愿者有助于班级开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有助于带动家长群体。

建议:明确家长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对家长担任志愿者的意愿做到心中有数,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志愿者;志愿服务次数不要过多;不能集中于几位家长;善于发现不同职业、不同背景家长的资源,做到资源补充,合理服务。

[辅助案例]

班里正在进行“我在马路边”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了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多种交通工具,尤其对马路上的标志和交警最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正好瑶瑶的爸爸是警察,于是老师就邀请他来班上为小朋友答疑解惑,瑶瑶的爸爸非常愉快地应答,还示范给孩子们看各种指挥的手势,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孩子们了解了交通规则,懂得了自我保护的方法。

8.不同家长对象有针对性的沟通与指导

一个班级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户家庭,每户家庭都有不少家庭成员,因此,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时要注意有对象感,做到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建议将下面的内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论述,因为我觉得有些建议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做细致选择和斟酌。另外,我还比较担心这些内容是否借鉴网络资源,造成版权问题等。

(1)与孩子妈妈沟通的侧重点:①建立平等、开放、智慧的沟通交流关系;②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③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④提醒妈妈与祖辈家长平等地探讨教养观念与方法;⑤提醒妈妈与保姆建立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关系。

(2)与孩子爸爸沟通的侧重点:①对放任型爸爸宣传父亲参与早期教育的意义;②帮助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父亲形象;③帮助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④让伙伴型爸爸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与孩子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①向祖辈家长宣传“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②传授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操作方法;③为祖辈家长开设“隔代养育聊吧”拓展他们的教育视野。

(4)与外来打工家长的沟通:①不但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还要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②帮助家长改善自己的言行习惯,为孩子树立学习的好榜样;③发现和培养“家长老师”激发家长经验孩子的信心与潜力。

(5)与包办代替的家长沟通:①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宽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②经常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③家长做一半,为孩子留一半。

(6)与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沟通:①向家长阐述幼儿教师关注孩子的特点;②培养孩子乐于为他人喝彩、乐意助人的品质;③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哄劝孩子;④不助长孩子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心理。

(7)与单亲儿童的家长沟通:①开导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文明离婚;②提醒家长经常对孩子表达爱与关心;③指导家长离婚之后以平常心对待孩子;④提醒家长多带孩子与他人交往。

(8)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①采取沟通对象逐层推荐的方式;②阐述观念以案例为主,不要让家长感觉危言耸听;③从膳食平衡的角度指导家长学会科学养育孩子。

思考与练习二十三

●材料分析题

你所在的大班一位孩子父母离婚了,孩子这一段时间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闷闷不乐,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在哭,做什么事情孩子总是无精打采,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你作为老师你应该做些什么,让孩子逐渐回复到常态中来。

(结合与家长适宜的沟通方式和教师关爱的角度来分析)

●设计题

你幼儿园所在的社区正好有一家敬老院,请结合重阳节,设计一份大班孩子到敬老院的活动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