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课”与“微型授课”,是当今教学评优或教师招聘中常用的方法。本章中,将对说课与微型授课作一些实用性的阐述。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一个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必须了解小学语文说课的特点并掌握说课的流程。说课与授课有很多共同之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等都应该是说课的内容。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正确与否,是说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五章 说课与微型授课

“说课”与“微型授课”,是当今教学评优或教师招聘中常用的方法。无论是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预备役”,都应该对这两种方法有所了解,并能熟练地掌握它们;这样,自己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本章中,将对说课与微型授课作一些实用性的阐述。

第一节 说  课

说课,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行内人士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据教育和教学理论,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说”给有关人士听。上世纪末,“说课”这一个“新生事物”粉墨登场,迅速间“走遍全国”。从此,在评优过程与教师招聘过程中,“说课”几乎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一个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必须了解小学语文说课的特点并掌握说课的流程。

一、说课概说

通常所谓的“说课”有三种:一为“备课后说课”,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备课情况、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一一道出,供领导、专家、同行鉴定评价;二为“上课后说课”,在“备课后说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授课的感受进行说课,重点说明授课过程哪些方面体现了备课意图,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等,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学反思;三为“评课后说课”,主要针对专家们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必要的说明。本文讨论的是第一种说课,也就是为评优、应聘等而进行的说课。

(一)说课与授课相通

说课与授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基本教学能力。一般情况下,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情形,从其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

具体来说,说课与授课有以下几处相同:说课也必须精心备课写好教案,从本质上说,说课的教案与授课的教案没有区别;说课也主要站在讲台上进行,面对着台下的听众,与台下的听众作眼神交流;说课也必须兼顾到“教”与“学”双方,当然,说课的“学”不是坐在台下座位上的有关人士,而是想象中的学生;说课也要按进程逐步板书,并在说课结束前使自己的板书成为“凝固的一刹那”;当然,说课也要按教学目标布置作业。

(二)说课不等同于授课

说课与授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所用时间不同。按通常规定,授课一般花时40分钟左右,说课一般花时10分钟或15分钟。

其二,内容重点不同。授课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得学生“会”;而说课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得台下的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行内人士理解你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认同你的教学设计。

其三,具体对象不同。授课是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授课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学生,有具体的双边活动。说课则不同,说课教师面对特殊听众(领导、专家和其他内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而教学对象——学生只存在于设想之中。至于“双边活动”则有两重涵义:其一为说课人与听“说”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其四,运用方法不同。授课用的是启发式,偏重情感的交流;说课用的是汇报式,偏重理性的分析。

其五,评价标准不同。授课注重学生的活动,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学生实际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情况,即学生“所得”;说课重在评价教师应用教学理论、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的素养。

二、说课涉及的内容

说课是说课人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说课人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应该包括的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等等。

(一)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等都应该是说课的内容。具体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所以说,说课前必须对“最新课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育理论和名人名言也可作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无论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围绕所说的课题,说得简要、具体、令人信服。关于教学理论知识,一般在说课开始的时候涉及,有时候,在说到“教学过程”时也需要作一些理性的分析。

(二)教材

如同备课与教案设计,这里所谓的“教材”,指准备教会学生的内容。就识字写字教学而言,就是拟教会学生的那几个字以及他们的载体——课本的有关部分;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课文;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作文的题目等有关内容;就口语交际教学而言,就是有关场景等等。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说好课的最重要的前提,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材的分析,重在抓住教材的“个性”。宏观上说,就是抓住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或口语交际教学的不同特征;如阅读教学,就是抓住这篇课文区别于其他不同类或基本同类的课文的显著特点。

(三)学情

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正确与否,是说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年段的学生适合于不同的教学设计;即使同一年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对所任教的学生的情况作一些分析。有一点必须注意,应聘时,一般对学生没有丝毫的了解,但是,应该也必须作教学对象的假设;否则,说课只能“空对空”。

(四)教学设想

指应按照“最新课标”的要求,在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抓住教材的“个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所作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自己的教案,其中包括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的各个部分。(详见本书第二章)也就是说,说课也要“说”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尤其是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还要说出自己的作业布置。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同步板书。

三、说课的基本格局

与授课一样,说课之前必须写好教案。授课人走进课堂,轻轻掩上教室门,擦干净黑板,进行不卑不亢的问候,就开始说课。一般情况下,按照说课的内容将说课的过程安排为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说理论依据”,第二步骤是“分析教材”,第三步骤是“分析学情”,第四步骤是“介绍教学设计”。说课结束,道一声谢,然后擦掉黑板,悄悄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的门。

我们认为,可将说课的过程设计为一个演绎的过程。

首先说“大前提”。或可转述一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或可简介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以及语文教学的原则。这个部分一般教案中没有,所以,说课前应另作准备。

其次说“小前提”。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简介被“说”对象的属性,如果是阅读教学,就要分析课文所属的文体的教学要点,并分析该篇课文的“个性”特点;这个部分,对应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其二,预设学情,即估计学生情况,这个部分,对应教案中必须有的“学情分析”。

“演绎”过程的“结论”为说课的主体部分。可以用“因此,我将作如下设计……”之类的话语导入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介绍——基本上就是对自己教案的介绍。依次说出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方式方法、课时安排等。介绍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说课最主要的内容,层次必须清楚:“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等过渡性语言要鲜明突出,甚至最后还可重申一下“以上就是我教学设计中的第N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开头或结尾,应该说说自己这么做的理由,也就是说清楚设计这一环节的阶段目标(详见第二章);如果有能力,也可在某个环节就某一教学原理作一些理性分析。当然,“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学法”的指导,即应该把对学情的估计说出来,要多谈谈学生在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应对策略。在介绍自己教学设计的过程的同时,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要引用课堂内可能出现的师生的原话。说课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同步板书。(有关板书的要求见第二章)

一般情况下,说课都要求作一个课时的安排;那么,其依据就是“单课时教案”。有时候,会要求说课者作几个课时的安排,那么,其依据就是多课时教案。说课到上述的“结论”时,就应该依次说出每个课时的安排,当然,每个“课时”所花的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实际上,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也可以“虚实结合,虚晃一枪”,如“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今天主要向各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再如“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以后有机会再向各位请教”。

当今的评优活动中,也有要求就某个单元进行说课的,这种说课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掌握了单元目标,其可操作性也很强。就如多课时安排的说课一样,宏观介绍后,在“因此,我将作如下设计……”之后,再微观介绍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四、说课时还必须注意的几点

其一,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介绍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语文教学的原则,以及被“说”课文所属的文体的教学要点时,必须简而又简,不能超过总用时的十分之一,只要使有关评委、领导知道你懂得这些即可,千万不要给人以“掉书袋”的感觉。

其二,说课要有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居高临下”的说课,疏远了彼此的距离,更淡化了说课的效果。首先,千万不要把台下坐着的评委、领导当成学生而“启发”开来;其次,那种萎萎瑟瑟,眼睛不敢看台下的说课,最起码给人以“无能”的感觉。说课千万不能念稿子,应该和听者双向交流,这主要体现在眼神的交流上。说课时,有时不妨把“你们”改为“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走下讲台,与听说课者拉近距离。

其三,说课应遵循如下原则。一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课时,切忌架空议论,罗列各类教育教学理论泛泛而谈;同时,又切忌凭借自己的经验率意而行,应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二为科学性原则。在说课过程中,必须保证所说内容的科学性,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应当是科学的,所引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应该是科学的;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一时间难以把握,那就设法回避。三为实用性原则。说课不是最终目的,说课应该为上课做准备。所以,所设计的说课教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操作时应基本不受时空的限制。

其四,一般情况下,说课者进入教室后,首先要有一个问候的程序,为自己得到这个机会而向在座者表示感谢,然后擦干净黑板;结束说课后,应再度表示感谢,然后擦干净黑板缓缓走出教室。

第二节 说课案例分析

说课对分析教学设计或教学现象背后蕴含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求较高。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或提取出实践性知识。语文说课案例在不同学段,对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具体呈现,都应体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过程,并且根据教学安排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有所侧重。

一、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说课案例分析

【案例】

《丁丁冬冬学识字(带木字旁的字)(北师大版一下)》说课稿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 张家艳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谢谢给我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教学课文《丁丁冬冬学识字(带木字旁的字)》(板书:丁丁冬冬学识字 带木字旁的字)

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要求是“学习30个常用偏旁”,并明确指出学习偏旁要达到的目标:熟悉字形、名称;了解表达的意思;能举例说明。而“木”字旁的字,是这么多偏旁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所以要作为典型来讲解。

《丁丁冬冬学识字》是一个集中识字单元,“带木字旁的字”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教学。

第一部分,认识带木字旁的字词,初步发现“木”表意的特点。左边和右边分别有小图,中间是一组词语。

第二部分是自学由带木字旁的字组成的词语。

第三部分是读背两组诗句,认识带木字旁的字。

第四部分是识字和写字。

所以,我作如下设计。

我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反复训练,初步了解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学习和掌握木字旁的9个汉字”“感受汉字的造字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我认为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感悟出汉字的表意特点。

因为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枯燥的识字课我主要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

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我的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我先用丁丁冬冬的口吻导入新课,接着给学生创设一个“木”字王国的具体情景,假设学生在“木”字王国的国王的带领下参观“木”字王国。(板书象形字“木”,旁边用简笔画画出一棵树。)

我的第二环节是激趣识词,自主识字,探寻秘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一步,带领学生学习第一排词语:树木、森林、树枝、树根。

我先出示森林的图片,要求学生指认,指名让学生读词,强调“森”为平舌,全班齐读。接着相机板书“森”,告诉学生之所以“森”由三个“木”字组成,是因为古人以“三”表示很多的意思。估计学生对此一定很感兴趣,于是,再带领学生读词“森林”。

接着,我顺势引出词“树木”,让学生再读。

我再度创设情境,以“木”字国王的口吻要求学生认识树身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树枝 树根)这个步骤应该没有难度,学生一定会踊跃发言。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生字规律:这些字都是木字旁,并接着创设情境:“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一个“智慧果”。我用现代化媒体软件点击出“智慧果”。马上小结生字规律:和树木本身有关的字通常带上“木”字旁。这个步骤难度也不大,估计学生举起的小手就如一片森林。

第二步,带领学生学习第二排词语:杏树、枫树、柏树、松树。

我继续创设情景,要求孩子们指认杏树、枫树、柏树、松树四种形态比较特殊的树。我用现代化媒体课件出示这四种树的模样,并标上有关的词语,先让学生读准词语。结合图片使学生大体了解这四种树的基本特点。然后和学生一起通过游戏“我说你猜”,请学生猜树名,并找出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让学习认真的学生当小老师,指词卡,全班同学想图画再读词。这个步骤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有些从未到过大自然的孩子还有认识的困难,所以,我将耐心地引导学生指认,辨析树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又用“木”字王国国王的口吻再度引导学生发现造字规律,学生定能发现这些字也都是“木”字旁。我又点击现代化媒体课件,给学生“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的第二个“智慧果”,并小结生字规律:表示树木名字的字往往带上“木”字旁。这个步骤难度不大,一般学生都能掌握。

找到这个规律了,我乘机“反三”让学生运用规律,我用现代化媒体课件出示“柳树”“桃树”,让学生猜猜它们的偏旁。估计这个步骤难度不大,一般学生都能掌握。

第三步,带领学生学习第三排词语:木材、木棍、木板、木条。

我仍采用创设情景学词学字的方法,带领孩子们跟“木”字王国的国王到他们的木材加工厂去看看。我用现代化媒体课件出示木材图,并让学生读词:“木材”。

我继续追问下去,使孩子认知森林的木材再加工就成了木棍、木板、木条,并让学生自读、抽读、齐读。估计这个步骤难度不大,一般学生都能掌握。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我指你猜”,我指图,全班学生猜词,找词卡,再读。同样,引导学生发现生字规律:都是“木字旁”的字,并奖励学生第三个“智慧果”,小结生字规律:用木制作的东西写出来好多都带“木”字旁。估计这个步骤难度不大,一般学生都能掌握。

让学生运用规律识字,要求学生们辨认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再看看他们写出来会不会带“木”字旁。出示房间图,认词:桌椅 木床衣柜 书架。估计难度不大。

接着,要求孩子们回家看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木头做的,让爸妈教写写,看有哪些带“木”字旁。估计有些学生会偷懒,所以第二天要有重点地检查。

第四步,带领学生学习第四排词语:休息

我还是运用创设情景学词学字的方法。自然导出走累了就该——休息。并让学生读词。我用现代化媒体出示图片,了解“休”的演变,并问学生怎么记“休”字,就是一个人累了靠着树休息。对此,学生一定很有兴趣,掌握一定很快。

我的第三环节是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我从“休息”过渡,引导学生休息后走进“木”王国的迷宫,带着学生做“迷宫游戏”。我用现代化媒体课件出示一批“木”字旁的生字新词,要求学生指认,叫出它们的名字。然后巩固生字新词。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有了兴趣,收获一定很大。

我的第四环节是写字指导,深化巩固。

我仍用情境导入。和木字朋友分手了,假设有三个热情的朋友要给我们留下名片,我们赶快来写下他们的名字。我出示“材、休、床”三个字,先让学生观察“木”在字中所占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写字,全班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评比,最后展示漂亮的作业。估计这个环节有一定难度,会有少数学生一时解决不了,我以后会密切注意这些学生的情况。

我的第五环节是课外延展,结束新课。

继续在“木”字王国的情境中进行。要求学生给“木”字国王帮一个小忙,将藏在我们生活中、课外书中的“木”字王国的臣民找出来。

整个教学设计,我始终紧紧扣住“情境教学”,这非常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敬礼,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这是一份单课时的说课稿。先简单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语言简明,要求明确,为确立课时目标和教学重点,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学情,定位准确。在主体部位,有层次地讲述了教学的主要环节,重点运用创设情景学字学词,让学生运用规律识字的教学方法,具体阐释教学中紧扣住“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教学设计,阐释学生活动的特点。教学设计中环节清晰,有层次。尤其是通过游戏巩固识字环节,紧扣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显示出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写字指导环节说得较简略,但通过投影仪引导学生写好字的教学,朴实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给予了正确的写字方法指导。这份低段识字教学说课稿,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显示出授课者已经掌握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说课案例分析

【案例】

《儿童诗习作训练》说课稿

四川省教科所 刘晓军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习作教学课——儿童诗习作训练。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是①拓展写的思路;②能做到“我手写我心”;③练习落笔以及文章的结构。

三年级的课文组成,每册都有五六篇儿童诗,学生也非常喜爱学习儿童诗。这些儿童诗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语句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进入三年级,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和写作基础,课本中的很多儿童诗,课文后都要求学生仿写其中的段落。可见,儿童诗歌的训练,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这节写作课中,我将从课堂实际出发,注重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

所以,我制订的课堂教学目标为“通过仔细观察,找到描写的题材,愿意习作;发现题材的趣味,乐于习作;模仿诗歌的语言,善于习作”“通过仔细观察,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从生活中找到了“蝌蚪”这个触发点设计了本次习作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物面前引发一连串思索、议论与即兴口头表达。这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成功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我的第一环节是出示实物,激情导课。

上课铃一响,我把一大缸小蝌蚪摆在讲台上,几根水草飘飘悠悠,十几只黑脑袋正快活地摆着小尾巴。要求学生说出“这是什么”。这样的情境相信每个学生都会饶有趣味地去观察的。

我的第二环节是观察蝌蚪,即兴表达。

我顺势鼓励学生向蝌蚪提问,这有一些难度,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蝌蚪,思考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用“小蝌蚪,我问你……”这样的句式

提问。学生们这个时候提的问题可能较为浅薄,比如他们根据自己以前的生活经验,可能会问:“小蝌蚪,我问你,你的妈妈在哪里?”我先把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接着引导其他学生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如:“小蝌蚪,告诉你,你的妈妈是青蛙,她呀就在稻田里。”这就让学生们觉得:原来提问这么容易啊。收获初步的成功后,他们会更加有兴致,更加乐于表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往事物的本质来提问了,诸如“真是一群聪明的小蝌蚪!看着蝌蚪们的大脑袋,你有什么问题?”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就会去揣摩蝌蚪的心理,比如他们有可能会提出:“小蝌蚪,我问你,在你的大脑袋里,有没有伤心?你会不会生气?”等等这样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在感受诗歌语言的同时,拓宽他们的习作思路。

这时,我已板书出两三句学生们即兴表达的语言,接着我手指黑板,告诉他们:“这就是诗!小朋友们会写诗了,真厉害!”并继续引导他们用这样的句式提问,如:“请大家注意小蝌蚪们的尾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们的答案千变万化,我会在注意聆听的同时,帮助他们修改用得不恰当的语言,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不仅要有一定的句式,还要有优美的语言。但他们具有儿童化的语言特点,我一定会保留下来。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不会失去对习作的兴趣。

我的第三环节是顺手点睛,升华主体。

学生们用这个句式提了很多问题,并且我也在黑板上板书了好的语句。小蝌蚪如此可爱,却还是遭到了人类的伤害,这点可能是学生们想不到的。若能让学生抓住这句作为文章的结尾,那么这篇习作就有更深的中心了。这时,我更要仔细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抓住教学的契机,进行点拨。

如学生说到“开不开心”等词汇时,我就追问:“蝌蚪到底开不开心呢?”学生就会用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小蝌蚪,我问你,变成青蛙后,为什么有人要吃你?”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将来在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一定会记得小时候与同学们共同创造过的这么一首儿童诗,本课的教学目标就真正达到了。

我的第四环节是学生自由习作。

一堂看似简单的习作课,却囊括了许多知识点。但作为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整堂课,我都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诗歌的特点,而是用我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愿意表达、乐于习作。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每一双眼睛都充满着好奇和渴望。我始终都坚信“每一片树叶都会跳舞,每一丝微风都会害羞,每一个露珠都是珍珠,每一个学生都是诗人”!

(敬礼,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这是一份一个课时安排的说课稿。说课者先简单介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要求,简要分析模仿儿童诗语言的要求,结合课文仿写的要求,阐述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的目的。在这些基础上,确定了恰当的课时目标和教学重点。在主体部位,有层次地讲述了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即重点分析本课引导学生观察、表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不会失去对习作的兴趣。值得赞赏的是,授课人既不是脱离实际做架空分析,也不是单凭经验率意而行,而是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习作教学从建模走向高效的积极探索和研究。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份较为成功的说课稿。

三、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说课案例分析

【案例】

《早(苏教版五下)》说课稿

苏州外国语学校 陆培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谢谢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吴伯箫先生的《早》(板书:早 吴伯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阅读)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因为《早》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箫先生访问三味

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借此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对三味书屋的细致描写、以梅花借喻鲁迅精神的写法颇值得学生仔细品读。

又因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成熟,对空间方位的把握甚为困难;理解腊梅的“早”和与鲁迅的“早”之间的联系估计也有些困难,对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我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个:“通过反复研读,较为深刻地理解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初步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反复研读,较为深刻地了解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环境”“通过比较阅读,较为深刻地感知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我的教学重点将放在③⑤⑦自然段,我认为教学的难点应是文中梅花精神与鲁迅精神之间的联系。

我主要用朗读法和置换法,准备安排两个课时。

先说第一课时。

我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反复阅读,较为深刻地理解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和“通过反复阅读,较为深刻地了解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环境”。

我的教学重点为第③自然段,教学难点预设为对三味书屋内部方位的确认。

教学环节如下:

我将如此导入:借助课本19页的“作家卡片”,帮助学生识记有关鲁迅的内容。花时约2分钟。

我的第一个环节是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屏幕显示或挂出小黑板,引导学生识记并会写“匾”“砚”“塾”“憩”“琥珀”“酿”“朴”“墨”“寿”“哪”“瓣”等几个生词,大致了解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环节的目标为“初步感知三味书屋里里外外的环境”。估计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板书或挂出小黑板:匾 砚 塾 憩 琥珀 酿 朴 墨 寿哪 瓣)以上是我的第一环节,花时约8分钟。

我的第二环节是带领学生重点研读第③自然段,了解三味书屋室内有些什么东西。这一环节的目标为“深刻了解三味书屋室内的布置”。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估计学生没有什么困难。以上是我的第二环节,花时约3分钟。

我的第三环节是首先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板书:┼、东、南、西、北),然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第③自然段,要求学生将有关

的物件填入相应部位。这一环节的目标为“初步理解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环节难度较大,第一轮能有三分之一学生全部画准确已属不易。所以我将不断地订正学生的作业。(板书:门 窗一 窗二 停云小憩 梅花鹿 先生座 鲁迅座)以上是我的第三环节,花时约15分钟。

我的第四环节是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描绘现在教室的情况。这一环节的目标为“较为深刻地理解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估计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以后,我会密切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有关此方面的情况。然后,带领同学们再度朗读第③自然段。以上是我的第四环节,花时约8分钟。

我的第五环节是拓展阅读,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有关段落推荐给学生。这一环节的目标为“较为深刻地了解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板书:鲁迅读书的环境)以上是我的第五个环节,花时约4分钟。

结束时,我将布置如下作业:用笔告诉老师自己房间的情况,方位必须清楚,200来字。

再说第二课时。

我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比较阅读,初步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和“通过反复阅读,较为深刻地了解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环境”。

教学重点为第⑤自然段中对梅花的描绘,难点为对梅花与鲁迅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环节如下:

我先讲评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紧接着带领学生看看三味书屋的里里外外还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东西,以此作为导入,花时约5分钟。

我的第一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第⑦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早”字的来历。这一环节的目标为“对鲁迅精神有初步的了解”。这个环节的内容难度不大,估计90%的学生都能解决。(板书:桌上刻字 鲁迅精神早)以上是我的第一环节,花时约10分钟。

我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赏析第⑤自然段中对梅花颜色、形态、开花时间、精神的描绘,这一环节的目标为“了解梅花的风骨”。这个环节的内容难度也不大,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解决。(板书:梅花精神 早)以上是我的第二环节,花时约8分钟。

我的第三环节是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开头,找找作者访三味书屋的时间。这一环节的目标为“加深对梅花开得早的了解”。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应该都能解决。(板书:冬日开放)以上是我的第三环节,花时约2分钟。

我的第四环节是指导学生比较阅读,假设抽掉第⑤然段,比较与现在

文本的异同。这一环节的目标为“初步理解梅花与鲁迅精神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如学生不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只要明白“借花喻人”也可以。(板书:借花喻人)以上是我的第四环节,花时约10分钟。

我的第五环节是引入本册课本中其他托物言志的文本,作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目标为“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借花喻人)的手法”。相比上一环节,这个环节难度不大,一般学生都能解决。以上是我的第五环节,花时约5分钟。

结束时,我将布置如下作业:简答题:如果要写一位默默无闻地作出贡献的清洁工,可借用什么花草来表达?为什么?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希望今后再有机会向各位请教。

(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这是一份作两个课时安排的说课稿。就“稿”而言,从简单介绍“最新课标”的有关理念开始,三言两语,既起到领衔的作用,又没有“掉书袋”之嫌。紧接着,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文本和学情,甚为得体。在核心部位,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坚持了“一课一得,文道各一”的原则,教学设想中每个环节依次递进,不枝不蔓,且都能显示出阶段目标、关注想象中的学生的情况,层次颇为清晰。尤其是第一课时的第三环节,对教学的困难作了充分的设想,很有现实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甚为成功的说课稿。当然,“稿”毕竟是“稿”,无法看出说课人的神态,更何况具体说课时的情况千变万化,说课者必须随机应变。

第三节 微型授课

在教师招聘或教学评估过程中,有些时候,为了更多地了解被考察人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具体授课时的语气语调,也可以通过被考察人的授课情况以了解其对理论知识、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学生情况的灵活把握;但是,由于直接面对学生的正式授课到受时间、对象的限制,有时难以具体操作。于是,微型授课就应运而生。

一、微型授课概说

此处的“微型授课”,并不是师范教学中的“微格教学”,而是授课人面对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内行人士,在较短的规定时间内对假设的学生进行的授课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授课者的“自说自话”。

(一)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的异同

具体来说,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有以下几处相同:两者事先都必须精心备课写好教案;两者都要站在讲台上进行,面对着台下的“听众”,与之作眼神交流;两者都必须兼顾到“教”与“学”双方;两者都要按“授课”的进程逐步板书,并在“授课”结束前使自己的板书成为“凝固的一刹那”;当然,两者也都要按教学目标布置作业。

然而,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所用时间不同。按通常规定,前者一般花时10分钟或15分钟,后者一般花时40分钟左右。

其二,内容重点不同。正式授课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得学生“会”;而微型授课的目的是使得台下的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行内人士理解你,并确认你设想中的学生真正有所得。

其三,具体对象不同。正式授课时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期间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学生,有具体的双边活动。微型授课则不同,授课教师面对特殊听众(领导、专家和其他内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而教学对象——学生只存在于设想之中。至于“双边活动”则有两重涵义:其一为微型授课者与听“说”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其四,评价标准不同。正式授课注重学生的活动,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学生实际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情况,即学生“所得”;而微型授课重在评价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的素养,当然也要顾及想象中的学生之“得”。

(二)微型授课与说课的异同

两者都要预先写好教案,利用10分钟或15分钟,在讲台上展示教案,完成任务,都要同步板书并布置作业。两者的评价标准都是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认识程度,都是对学生所得与否的认同。至于“双边活动”,都有两重涵义:其一为说课人(微型授课者)与具体听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但是,微型授课不等同于说课。

就内容重点而言,说课除了展示自己的教案(说出教学设想)以外,还必须说理论、说教材、说学情;微型授课只要展示自己的教案即可。但是,并不是说微型授课不必顾及理论、教材和学情,而是要将这些渗透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使之“隐性化”,即间接展示自己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有人认为,相对于说课而言,微型授课更为务实,对试讲教师融会贯通的要求更高。此言颇为中肯。

就学生对象而言,说课直接说出,而微型授课却在“授课”的过程中“透露”,如故意说“你们都是某某年级的学生”等。

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展示而言,虽然说两者的学生对象都存在于设想之中,但说课只能说“估计学生会……”,而微型授课应该将学生的活动用假设法直接“说”出来,即自问自答,如“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很正确(或不够深入等)”。

二、微型授课的操作程序

和说课一样,微型授课也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操作程序。上文说过,说课运用的大致是演绎式,而微型授课运用的却是“水流式”。

(一)面向台下单刀直入

说课者进入教室后,首先要有一个问候的程序,为自己得到这个机会而向在座者表示感谢,然后擦干净黑板。微型授课也有问好的程序,但是,虽然眼睛看着台下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但被问候的却是假象中的学生,简单一点,一句“同学们好!”也可以。——当然,这种问候是没有学生答谢的。

(二)起承转合环环紧扣

问候以后,不一定特意说出教学目标,就可以直接开始“授课”,就像正式授课一样,准备的导入语可以一字不差地说向想象中的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原先准备的每个教学环节(包括拓展延伸等等)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直至最后的能够绕梁三日的结束语。当然,微型授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也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并能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明显感受到你的教学目标。如果有能力,可以搞一个小小的“生成”,即假设某一个学生作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故意扯出去,然后,迅速回到正题。其目的,就是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知道你懂得教学生成。

(三)省却等候自问自答

教学中必须有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就微型授课而言,应该扣除等候的时间。提出问题或要求时必须有规定的等候时间,但实际上却是立即将假设的学生的回答自己说出来,就如俗语所谓的“自言自语”。这种假设的学生回答,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如“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很正确”或“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不够深入”等等,然后,说出理由。

(四)板书作业必不可少

微型授课,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板书,板书当然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或结束前也必须布置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

总之,微型授课明明面对的是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但实际上却必须假设面对的是学生,一定意义上将那些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视作“无物”。

第四节 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上文说过,由于微型授课面对的是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但却必须“装作”面对学生进行授课活动,似乎有些难度。所以,经常有被考察者因此而发愁,不知究竟该怎样操作,甚至以说课充当微型授课。因此,我们用同一案例分别用说课和微型授课方式的呈现,便于分辨和掌握。我们选取以下几个案例,供参考。当然,提供的案例仅仅是“案例”,并不是“模板”,评优课具体操作时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大致符合的前提下有所突破。

一、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案例】

《丁丁冬冬学识字(带木字旁的字)(北师大版一下)》微型授课稿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 张家艳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板书:丁丁冬冬学识字 带木字旁的字)

同学们好。嗯,大家回答的“老师好”很整齐,很响亮。

今天丁丁冬冬又来到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来“学识字”。看见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冬冬,同学们一定很高兴吧,老师也很高兴。

(板书象形字“木”,旁边用简笔画画出一棵树。)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大家说得很对。今天,我们就到“木”字王国去识字,去探秘。

(出示森林的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对了,这是“森林”。你来认读一下。要注意,“森”是平舌音,全班齐读。

森林里好多树呀,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是树。(板书:森)

同学们写三个“木”就够了,因为“三”就表示很多的意思。大家再一起读“森林”。这位同学,请你再读一下“森”的音。错了,“森”读“sēn”,是平舌音,不该读成翘舌音“shēn”。

森林里有什么呀?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有“树木”。再一起读。

孩子们,“木”字国王有一个问题想考考我们,他说:“你们知道我们树身上各部分的名称吗?”同学们举起的小手就像是一片森林,真壮观。大家回答得很好。(板书:树枝 树根)

“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一个“智慧果”。

同学们都很聪明,已经发现了一些生字的规律:和树木本身有关的字通常带上“木”字旁。

同学们,我们继续前进,参观“木”字王国。这里好多树呀!有你认识的吗?

同学们,大家仔细看看这些树有什么特点,猜猜看,这些树叫什么名字?

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举手,对了,你们生活在大都市中,没见过这些树。老师一定建议你们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森林里玩玩。高兴吗?很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找出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大家一起看着图画读准词语。

“木”字国王说,这里的字里又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大家说得很好,这些字都有“木”字旁。“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二个“智慧果”。我们小结一下:表示树木名字的字往往带上“木”字旁。

你能猜猜下面这几种树的名字可能会是什么旁?(柳树、桃树)对,“木”字旁,大家说得很好,“木”字王国的国王多高兴啊。

“木”字国王一说到他们王国的树,可得意了,因为他们树木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为我们产好多木材呢。我们跟“木”字国王到他们的木材加工厂去看看。

(出示木材图)大家一起读:“木材”。

森林的木材再加工成什么了?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出词:木棍、木板、木条)

同学们,大家自由读,记住这些词。好,你来读一下。这个小组的同学读一下。全班一起读。同学们读得都很好。

接下来,我们一起玩“我指你猜”的游戏,我指图,全班学生猜词。

同学们发现了吗?用木制作的东西写出来好多都带“木”字旁。“木”字国王奖励大家第三个“智慧果”。

让我们去小朋友家里看看,有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再看看它们写出来会不会带“木”字旁。(出示房间图)同学们真聪明,桌、椅、床、柜,这些

字都有“木”字旁。

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木头做的?回家让爸妈教着写,看有哪些带“木”字旁。同学们可不能偷懒,否则,“木”字国王会不高兴的,今后不带我们玩了。明天,“木”字国王定会检查大家的作业。

现在,我们都走累了,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该“休息”了。让我们看看“休”字怎么写。孩子们,我们怎么记住这个“休”字?对了,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就是一个人累了靠着树休息。没想到吧,“休”也和树有关。“木”字国王在夸我们能干呢,今天我们找到了木字王国的字藏着的最大秘密,我们获得了一把识字的金钥匙。

休息一下,精神也好了,我们该回去了。哎呀,不好,我们怎么走到迷宫里来啦。“木”字国王派了一群活泼的生字朋友给我们带路,看看都有谁,叫叫他们的名字。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们又认识了不少“木”字王国的新朋友。

要和“木”字王国的朋友分手了,有三个热情的朋友要给我们留下名片,我们赶快来写下他们的名字吧。(板书:材、休、床)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字的“木”字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大家别忙着举手,仔细想。这位同学回答得好吗?我们一起看看:“材”的“木”字在左边,“休”的“木”字在右边,“床”的“木”字在右下角。哈哈,这位同学力气很大,把“床”下的木头搬到了左边。记住,应该在右下角。大家认真把这三个字写一下,我们比比谁写得好。

现在,在我们即将离开木字王国的时候,“木”字国王想我们给他帮一个小小的忙,他说:“还有好多木字朋友藏在我们生活中、课外书中。希望我们以后一定去找找他,认认他。”你们会帮吗?好,和“木”字国王再见。

(敬礼,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这是一份安排一个课时的微型授课稿。授课人虽然没有特意介绍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分析教材特点和学情;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却时时处处兼顾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情,可谓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一开始,授课人面向台下作假设性问候后直奔主题,在起承转合诸环节中,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直至最后的作业布置。即使是我们旁观者,也能明显感受到授课人的教学目标。授课者很聪明,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生成”,假设学生一直生长在大都市中,未曾见过那些树木,并提出让爸爸妈妈带着去森林玩的建议,一方面帮助学生识字认字,一方面提起学生的兴趣。当然,授课需要有学生活动的时间,需要有学生的回答,但微型授课不同,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而且只有10—15分钟的时间,所以,授课人省却等候,自问自答,符合要求。实际上,授课人将假设的学生的回答自己说出来,就如“自言自语”。授课者故意设计了两处学生的错误回答,因为学生普通话平翘不分是常见病,因为低年段的学生中会有极少数“左”“右”不分者。与正式授课一样,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板书,在授课的过程中与结束前也布置了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

在这个案例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用了一些有关的媒体,但在应聘的微型授课中,根本来不及准备这些教具;所以,微型授课使用教具必须因地制宜。这些都要预先准备。

总之我们认为,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微型授课。

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案例】

《儿童诗习作训练》说课稿

四川省教科所 刘晓军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把一大缸小蝌蚪摆在讲台上)

请问,这是什么?

这可是咱们的新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很聪明,这是小蝌蚪。(板书:小蝌蚪)

跟小朋友们一样,小蝌蚪非常聪明,也非常热情,不管你有什么问题,小蝌蚪都会有问必答哟!仔细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呢?

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在开动小脑筋。好,给大家十分钟。想好了,同学们用“小蝌蚪,我问你……”这样的句式向小蝌蚪提问好吗?

有好多同学举手了,请这位同学回答。这位同学说:“小蝌蚪,我问你,你的妈妈在哪里?”(板书)同学们,我们能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吗?对

了,大家要用“小蝌蚪,告诉你……”这样的句式。这可不难吧。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小蝌蚪,告诉你,你的妈妈是青蛙,她呀就在稻田里。”哇,原来提问这么容易啊。

真是一群聪明的小蝌蚪!看着蝌蚪们的大脑袋,你有什么问题?

同学们好好想想,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这位同学说“小蝌蚪,我问你,在你的大脑袋里,有没有伤心?你会不会生气?”(板书)多好的问题啊,我们同学真聪明,真会思考。那么,哪位同学能用“小蝌蚪,告诉你……”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小蝌蚪,告诉你,脑袋里有快乐和智慧,也有悲伤。”

同学们,这就是诗!小朋友们会写诗了,真厉害!

请大家注意小蝌蚪们的尾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这位同学问得好:“小蝌蚪啊小蝌蚪,请你告诉我,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接着其他同学七嘴八舌说:蝌蚪尾巴这么细,会不会弄断呢?这么细的尾巴,能不能顶住风和雨?……

请同学们用“小蝌蚪,我问你……”来说一句。

这位同学说得好:“小蝌蚪,我问你,你的尾巴这么细,能不能顶住暴风雨?”那我们能不能把“顶住”改成“战胜”就更好了,再说一遍。刚才这位同学说:“小蝌蚪,我问你,你的尾巴这么细,能不能战胜暴风雨?”非常棒!

小朋友会游泳吗?小蝌蚪可是游泳健将噢,你有什么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得好,若把“隐身衣”换位“潜水衣”就准确了。

小蝌蚪会变魔术,它有进化的历史。请大家继续提问。嗯,都成了小诗人了。

小蝌蚪如此可爱,却还是遭到了人类的破坏,这点我们同学没想到吧。

这位同学问小蝌蚪“开不开心”,同学们想想,小蝌蚪到底开不开心呢?大家用“小蝌蚪,我问你……”这样的句式回答。这位同学说:“小蝌蚪,我问你,变成青蛙后,为什么有人要吃你?”(板书)是呀,小蝌蚪能高兴吗?

同学们看黑板,这不就是一首诗吗?我们都成了诗人了。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样子,自由写作诗歌。

下课时间到了,没有写完的同学回家继续写,下一节课,我们开一个赛诗会,好吗?

同学们再见。

(敬礼,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微型授课,教师的语言必须针对想象中的学生,这个案例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写作指导中注意保留学生表达的儿童化的语言特点;另外,正式授课时教师习惯运用的那些鼓励性的语言,在微型授课中也必须体现。这个案例颇有参考价值。微型授课,也必须要牵涉到学生的活动,这个案例中,授课人充分考虑到想象中的学生的反应,注重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在假设的授课情景中,师生共同习作,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搭建习作的阶梯,如此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渐渐培养对习作的兴趣。所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微型授课的案例。

三、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微型授课案例分析

【案例】

《早(苏教版五下)》微型授课稿(第一课时)

苏州外国语学校 陆 培

(听到呼唤走进教室,微笑环视四周,擦干净黑板)

同学们好。

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同学了,大家一定知道鲁迅吧,哪位同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先生?这位同学,就你吧。

他介绍得很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页。仔细看“作家卡片”,记住有关内容,并作一个比较,看看刚才介绍的鲁迅跟这上面的鲁迅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鲁迅的文章《早》。(板书:早 吴伯箫)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画出生词,记住他们。并告诉老师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规定一下时间,5分钟应该够了吧。

(挂出小黑板:匾 砚 塾 憩 琥珀 酿 朴 墨 寿 哪 瓣)

同学们一起读黑板上的生词。嗯,读得很好。请这位同学再读一遍。同学们努力记住这几个字的写法。现在老师把这几个字擦掉,请这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合上书本,在座位上听写。

写得很好,不过,这位同学的“塾”少了一点,这位同学将“花瓣”的“瓣”写成了“辩论”的“辩”了。

下面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第③自然段,然后自由读,告诉老师三味书屋室内有些什么东西。用3分钟时间。

我们的同学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了三味书屋里有哪些东西。

请大家再读一遍第③自然段。

同学们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是如何安排的吗?对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 东 南 西 北)现在大家再度自由读第③自然段,将三味书屋的有关物件填入相应部位。对了,“其他学生的书桌”就不要填了。这位同学,你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纸上做。有问题随时可以问老师。

这位同学问“门”应该放在哪儿,既然“书屋朝西”,就是说“门”朝西开,所以,“门”当然应该在左边;这位同学问“梅花鹿”与“先生座”该怎么安排,既然“画前面”是“先生座”,那么,当然应该将“梅花鹿”放在最右面,然后是“先生座”(订正板书:门 窗一 窗二 停云小憩 梅花鹿 先生座 鲁迅座)。

请大家再读一遍第③自然段。

不知不觉,我们的半节课过去了,同学们能分清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吗?对了,我们的讲台在教室的最东面,是朝西的。也就是说,老师大部分脸朝西,而同学们脸朝东。大家能不能按方位描绘一下我们的教室?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给大家10分钟。

很好,大部分同学都做出来了,就是有些同学的方位感不强,慢慢来吧。

好,同学们再一起把课文的第③自然段朗读一遍。

同学们,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现在印发给大家的,就是有关“三味书屋”的一段,大家看看,仔细了解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板书:鲁迅读书的环境)5分钟解决问题。

时间差不多了,同学们,家里有自己的房间吗?请你们用笔告诉老师自己房间的情况,方位必须清楚,200来字就够了,不然老师来不及看。这就是今天的回家作业,明天早读交。

大家知道,三味书屋的室外还有一个小花园,那花园里有些什么呢?下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下课。同学们再见。

(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悄悄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早》(苏教版五下)微型授课稿(第二课时)

同学们好。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并且研究了鲁迅先生早年读书的环境,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程度。

先听写生词:匾、砚、塾、憩、琥珀、酿、朴、墨、寿、哪、瓣。

每组最后一位同学将本子收上来。

下面,我读一段我们同学写的他自己房间的情况,大家仔细听,看看能不能搞清他房间的布局。

好,有人回答了。你说搞不清他房间的布局,知道为什么吗?

对了,这位同学描述自己房间布局的时候用的方位词语是“前”“后”“左”“右”,所有的“前”“后”“左”“右”都是相对的,现在我的前面是你们,后面是黑板;转过身来,前面就是黑板,后面就是你们。所以说,交代布局一定要用“东”“南”“西”“北”。

下面我们进入新课。请大家打开书本,先自由读第⑦自然段,告诉老师这段中写了什么。给大家3分钟。

这位同学说这段文字写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是的,鲁迅的书桌上刻有“早”字,同时,作者也告诉了我们“早”产生的原因。(板书:桌上刻字 早)

那么,这个“早”对鲁迅先生的后来起到什么作用?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是“鲁迅精神”。(板书:鲁迅精神)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⑦自然段。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美妙的图片,看——(出示一幅梅花图)大家由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很好,美妙的东西总会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难怪面对梅花,诗人们能写出那么多的优美诗句。其实生活之中,我们也随处可以见到它美丽的身影。三味书屋的后院里,就种着梅花,我们一起来欣赏。

请大家自由读第⑤自然段,看看梅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读读,觉得特别好的词句也可以圈画一下。5分钟够了吧。

哪位同学能说说梅花的颜色、梅花的形态和开花时间?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梅花的色泽: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梅花的形态:像琥珀或玉石雕成;梅花的韵致:冰清玉洁;开花时间:早。

这段文字中说“二十四番花信风”,知道什么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吗?老师告诉你们。古人每五天为一候,自小寒至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依次为梅花、山茶、水仙、瑞香、兰花、山矾、迎春、樱桃、望春、菜花、杏花、李花、桃花、棠梨、蔷薇、海棠、梨花、木兰、桐花、麦花、柳花、牡丹、荼蘼、楝花。然后就是立夏,花事结束了。(同步屏幕显示)

以上我们分析了梅花的韵致,如果拿一个字概括梅花精神,哪个字最恰当?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早。(板书:梅花精神 早)

我们一起回顾文章的开头,齐读第①自然段。

作者去三味书屋是什么时间?

对,冬天。作者为什么加这一段呢?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强调冬天,就是强调梅花开得早。(板书:冬日开放)

同学们,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第⑤自然段,文章的中心意思能表达吗?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故意不读第⑤自然段,想象有何感觉。给大家5分钟。

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老师裁判一下: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梅花精神可以拿“早”概括,鲁迅精神也可以拿“早”概括,那么,作者写梅花精神就是为了写——

写梅花精神就是为了烘托鲁迅精神,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样的手法叫“托物言志”。简单点说,就是“借花喻人”有了梅花这一段,表达的中心意思更为突出。(板书:借花喻人)

老师看得出来,有些同学还不怎么理解,那我们来看看,以往学过的

课文中,有没有借一样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一些人或某一种精神的吗?

老师提醒一下:比如用花比喻儿童。

这几位同学很好,马上想起了不久前学过的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同学们散读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花与儿童之间有哪些共同点。3分钟解决问题。

大家明白了,花儿代表着美好的春天,儿童就是祖国最美的春光。

同学们,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可以借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精神。

现在布置作业:这是一道简答题:如果要写一位默默无闻地做出贡献的清洁工的精神,可借用什么花草来表达?为什么?

下课。同学们再见。

(擦干净黑板,走出教室,轻轻掩上教室门)

(附:板书设计)

【分析】

微型授课既不同于正式授课,也不同于说课,它有着特殊的要求。虽然上面这个案例设计成两个课时,实际上既可以合成一次微型授课,更可以分为两次微型授课;当然,合成一次时,两个课时的教学环节都不可少,但每个环节的内容必须压缩。上面这个案例中,两个课时都以师生相互问候开始,由于学生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假设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难点,还假设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前者围绕教学目标,作了读写能力的转化,后者围绕教学目标,向不久前学过的课文拓展延伸,都可以看作是较为成功的地方。

虽然说说课与微型授课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从以上分析得知,其本质还是一致的——都是在假设学生的情况下进行。一般认为说课水平、微型授课水平与正式授课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某些教师说课或微型授课表现极佳,但实际课堂教学却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授课比说课或微型授课多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象——学生,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听众,而是随时参与并作用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体。所以说,练习说课或微型授课仅仅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方面,练好了说课与微型授课并不等于练好了正式授课,不能以练说课或微型授课替代练习正式授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