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研究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教育界对感悟教学进行了研究,各种新的理念接踵而来。但是,感悟教学理论与各学科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进程相对缓慢,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层面的研究还不太多见,因此,将感悟教学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这必然会要求变革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历史感悟教学样式。只有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素养的真正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研究——以广东华侨中学为例

历史科 黄伟颖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笔者反思自身教学,尝试探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历史的本质,得到历史感悟。通过历史教学及评价的实例,探究历史感悟教学样式,旨在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感受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的历史学习乐趣,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感悟教学 样式 高中历史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人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经验和启迪性知识,如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应该说,一个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著作,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同时,只有从历史的认知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出自己的感悟,只有通过历史的学习拨动自己的心弦,中学生才能体验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当历史成为人对自己生命的领会和意义阐释时,历史的知识就会与现实的人生相结合,就会激发极高的学习热情。

一、高中历史教学样式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教师一上课,便用投影展示本节课的相关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甚至要求学生看着投影念一遍课程标准照,然后就一点一点分析解剖,落实考点。这使得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讲多少他们就记忆多少,即使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记牢,但考试时一遇到新情景、新观点,他们就一片茫然。

新课改以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聚焦于教学模式,其中不乏具有广泛影响的模式,推动了教学研究的深入。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些新的教学模式只是原有模式的一种非本质性变式,并不能真正解决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二是对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的盲目借鉴和僵化使用,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个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佳;三是有些教学模式并没有使教师从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只是一味追求模式化。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教育界对感悟教学进行了研究,各种新的理念接踵而来。但是,感悟教学理论与各学科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进程相对缓慢,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学层面的研究还不太多见,因此,将感悟教学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

(一)高中历史教学样式研究的必要性

1.中学历史教学观念转变的影响

21世纪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回归历史教学的本质,还原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重视生活实践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知识传授上,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探究,促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巩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评价上,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然会要求变革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历史感悟教学样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2001年的旧版本相比,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定位不单单是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还新增加了感悟学习的教学理念。例如,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有所感悟、理解和认同。具体的历史细节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感知历史情景,感悟历史问题,了解历史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理解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贡献,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因果关系。

2.广东高考命题方向变化及广东华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推动

从2007年开始的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来看,它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注重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描述和阐释事物(阐释历史)、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问题),这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2010年新课程高考改革,历史、政治、地理三科整合在一起,以文科综合科目进行考试,学生在两个半小时之内要进行三个学科转换答题,试题的难度与以前高考X科难度相差不远,因而增加了学生应试的难度。近三年来,历史学科在命题方面都倾向于以新情境、新角度来切入,使高三复习教学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把握、理解课本的知识点。

在历史教学方面,笔者对本校高三年级文科班230多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是感兴趣的,但对历史课讲解的评价并不高,如表1所示:

表1 高三年级文科班历史课调查统计表

img39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形式呆板,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隔太远,学生容易产生枯燥之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二)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的可行性

1.感悟是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

“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明白了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会意。人的感悟是高于感性认识的认识,但与感性认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表象性认识的升华。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认识的终结点,又是理性认识的发端。它既与感性认识交叉,也与理性认识互渗。它与感性认识有着相似的特点,与理性认识也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交汇点。

“感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就其实质来看,它是一种直觉思维。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感悟就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生对史料的积极反应,是联想和想象及理解得以展开、情感感悟得以加深、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升华的一种思维活动。

2.感悟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只有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素养的真正发展。进行感悟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认识、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或技能,或者唤起学生以往的记忆表象;可以寓情于知,丰富学生的情感感悟。它有利于促进情感的生成,有利于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构建感悟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感悟式学习,既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既是对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一种新探索,也是对传统的历史教学的重要变革。

二、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的建构

美国教育学者霍尔特和凯斯尔卡提出,要从样式的角度来考察教学过程。他们认为,有效的教学通常包括许多复杂的样式,样式存在于课堂的日常活动中,它是一种求知的方法、一种组织和信息分类的方法,也是一种思考和决策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学内容经常通过课本和教师建议的样式来组织,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组织内容和呈现内容的样式来组织课堂,学生也逐渐形成自己思考、组织和学习的样式。由此,笔者对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的建构进行了尝试。

(一)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的小切口、深挖掘

在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而是教师做好定向,以小切口、深挖掘引导学生对整个历史背景的再认知。教师改验证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以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归教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真正意识到:“应当学些什么?”“我想问什么问题?”“应当怎样来学这节课?”应该说,这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起点。

例如,讲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文化更是成就卓著影响世界。在科技方面,主要介绍了领先世界的天文学、算学、医药学、四大发明以及郭守敬、李时珍等著名科学家。在教学中,教师用两个题目来定位本节课的内容,分别是:(1)世界天文学会用中国古代科学家石申、郭守敬的姓名命名月亮背面环形山,但为什么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却从来没有提及与表彰他们?(2)宋代的中国活字印刷、指南针、天文历法、火药火箭、石油开采、法医侦破、二级火箭、算盘计算、高次方程组、发现地磁偏角、远洋级大海船等一系列科技发明远远早于几百年后的哥伦布及其他西方科学家,但为何在中国古代其影响还远远不如当时的高转筒车、稻麦轮作制?当时,有的学生看到第一个题目时就马上回答:“这些科学家得罪了封建统治者。”虽然这个答案是随口作答,没有史实依据,但也反映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当教师投影出第二道题目时,学生感到非常新奇,问题冲击了他们过去的认知,学生开始自发地讨论了。但高三的课堂毕竟还是要回归教材。看到学生动起来后,教师引导他们阅读教材并归纳出中国古代科技有哪些特点,学生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很强的实用性。此时,教师适当补充了两个小问题:农用工具的革新是否属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史书有没有重视?对火药的应用,政府与民间是否一致?随着对这两个小问题的思考,学生开始意识到教材的整合问题,把古代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封闭与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甚至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刚刚复习完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本节课开头的两个题目,这时他们已经不需要教师的点拨,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

(二)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的启发式导学

在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改变过去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教师出题、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启发式导学。也就是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某种情境中自主阅读思考,小组讨论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和进行反思,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也允许学生参与设计作业、设计测试命题,甚至评改作业和试卷等。“学会”的确切解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式引导下逐步了解、认识和掌握知识并成功地自主学习。

例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难点放在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上。作为高三复习,回归教材十分重要,启发式导学的运用应该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故让学生用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然后以竞赛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小组的合作水平,实现整个单元基础知识点的落实,达到在活动中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在学生动起来后,教师适时引出该单元的难点:为什么中国的外交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而且还有特定的时期限制?学生马上回答说:“这是由具体国情和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教师当时就说:请各位同学注意“论从史出”。到第二课时,教师发现学生自己做了表格,把新中国的外交史实结合不同时期国内和国外形势进行重点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得到了展现。因此,启发式导学既有利于把知识落实到位,又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要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教师的历史感悟教学引导来形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通过实践和思考以形成感悟教学,这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策略。

教师还利用设疑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历史感悟。针对中学生热衷探索和怀疑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打破常规设计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探求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感悟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必修一”《鸦片战争》时,就“道光帝将林则徐等人革职”这一史实,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串问题:“道光帝如果不革林则徐等人的职,鸦片战争的结局会不同吗?”“道光帝先支持林则徐后又将其革职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又适当补充了一些关于林则徐被革职后的命运。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因而既加深了对这一史实的记忆和理解,又促进了对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的理性感受。

又如,在讲授“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有些学生反映在记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时,感觉非常枯燥,失去历史的趣味,而且今天背下来,两三天后又忘记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当时学生就活跃了起来,甚至有些学生在座位上小声说出“三权分立”、“两党制”、“联邦制”等概念,因为西方的政治制度在第三单元已经学习过。于是,教师首先让学生把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何有这么多的不同。有的学生回答说:“这是由具体国情不同所决定的。”接着,教师马上让学生回顾中国的近代历史。这时,教师想达到的结果就呼之欲出了。

(三)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的激励策略

在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在激励学生方面下大功夫。过去的激励多数是由教师直接进行的,如:“说得对!”“应该表扬!”这样的“激励”当然不能少,但一味地“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为了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学习的倾向——“因为老师说好所以我学”,这种依赖性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提高抗挫折的意志力,要增强自我激励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必修一”《鸦片战争》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的理解,往往与“必修二”经济史部分的工业革命的内容密切联系。但是,当时史学界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多种说法,学生在遇到这些史实评价题时,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为了让学生能对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树立自信心,达成自我激励,教师创设一系列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新情境材料,尤其是把马克思的原话——“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提取出来,让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解读使之感悟历史,同时再进行解题技巧的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自身历史观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独立思考及运用所学知识质疑、理解材料的能力。班级所有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部分能力稍弱的同学更是郑重其事地告诉教师:“原来我也能更深入地看问题”。在之后的史实评价题演练中,学生有了较大的转变,从动动嘴或只听教师分析转变为拿到该类题目能主动用笔记积极回答。因此,激励策略不但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四)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的个人体验

在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体验进行历史感悟。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他们体会历史的广博与深刻的内涵。

例如,讲授“必修三”《音乐与影视的发展》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而当今中学生非常喜爱音乐,尤其是我校具有音乐才华的学生非常多,所以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欣赏五段各具流派特色的近现代音乐,分辨近现代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并用心灵与音乐对话。由于是个人的直接感受,因此学生各抒己见。但教师并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感受音乐的层面,而是让他们分析出近代和现代音乐流派差异的历史原因。有的学生的回答只是个人的直观感受,如“年轻人因为充满活力,故更喜爱摇滚乐”。有的学生回答出背景原因,如“摇滚音乐出现是由于二战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当时的青少年在社会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下反叛精神也不断增长,故喜爱节奏强烈的摇滚乐”。接着,教师又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他们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思考。于是有学生罗列出近现代音乐流派背景的多方面原因。对此教师给予肯定,并提示学生回归课本知识。继而,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将近现代音乐流派背景原因与各历史时代的特色相联系,进行有序的、全面的阐述。这时,教师在给予赞赏的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学生基于社会现象和所学知识用史实深刻理解,在理论层面上概括分析近现代音乐流派背景原因,如“一定的文化现象是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之类的理性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社会生活经历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历史感悟。因为现今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身边的国事新闻关注度很高。

例如,讲授“必修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以荷兰和英国为例,既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又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及其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以近期的索马里海盗事件为依托进行历史情景的构建,这时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谴责海盗的掠夺性和残酷性。于是教师利用这个时机,让学生分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学生主动地将现实与历史相联系,进行历史的感悟分析。之后,教师逐渐深入分析,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以前课本所学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如西欧殖民国家在亚非拉美地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但同时它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殖民地。最后,学生得出了“发展经济应生财有道,掠夺他人的不义之举应谴责”之类的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回答,对此教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也表明了学生拥有依据史实得出结论和运用理论分析结论的能力。

(五)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的引导评价

在历史感悟教学样式下,教师应该多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同学和自己的发言,评价同学和自己的作业,评价同学和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方法,甚至评价教师的教学。

例如,在讲授“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理论性内容感到枯燥,凡是关于理论性的主观题,往往马马虎虎作答,甚至成为他们的弃题。为了让学生不放弃理论性题目,又同时兼顾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历史体验的材料,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以下这四段材料看起来比较难理解,但实际上是课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内容和意义的原文。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下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材料三]: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材料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引入以上材料后,教师马上说:“现在我们正与古人进行对话,但对话的前提首先是说得明白,听得懂。”当时全班哄堂大笑,学生有反应,教师的引导工作就正式开始,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出与材料意思最接近的语句。学生重新阅读教材后再对比材料,不久从他们看题时专注的眼神,教师感觉他们快要找出答案。于是进行了提问,但令教师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的答案并不是一味照读课本,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材料:

[材料一]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肯定了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同时指出它的局限性。

[材料三]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

课堂的气氛也活泼起来,有的学生在小组中侃侃而谈,而组员也相应地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这样,对理论性题目的探究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在教师的引导评价下学生提高了学习理论的兴趣,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自主调节,从而对课本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在之后的测验中,理论性主观题的考核通过率达到了95%。

三、实施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的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感悟教学样式能从整体上综合探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确实,历史感悟教学样式在学生发展和提高学业成绩方面产生了一些实效。

(一)学生发展的实效

感悟历史教学样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习能力

感悟历史教学样式的情境创设,遵循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教材的逻辑顺序,注意并准确揭示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及前后事件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点—线—面的归类、纵向和横向的归类,进而进行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知识纲目和知识网络,从而形成结构化知识,推进历史学科的学习。

2.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了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以多媒体影像创设历史意境的感悟教学样式比较新颖,能使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此外,通过以感悟创设情境,学生会发现和分析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

3.形成新的审美角度,培养了情感素质

感悟历史教学样式通过情境创设表述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生在感悟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感受美、欣赏美的素质,同时也感受着历史,情寓于史,情随史迁。学生在感悟历史教学中,形成新的审美角度,拥有新的情感体验,激发真善美情感。

(二)学业成绩的实效

通过高中重要考试的检验,证明感悟历史教学样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在高中水平测试方面:2009年广东省水平测试通过率达98%;2012年广东省水平测试更是全员通过。

就高考而言,2007年,笔者任教的高三×班,历史学科平均分达到重点班110分、普通班91分的优良成绩,全年级历史平均分超过市平均分。其中有三位学生历史单科成绩超过120分。2010年,由于高考改革,历史、地理、政治三科合为文科综合,笔者所任教的学生文科最高分258分,年级平均分超过省平均分。2013年,由于广东省报考文科的学生比理科多一万多人,故分数线较高,但仍取得较好的成绩,笔者所任教的学生本科上线率达83.5%。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霍尔特,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沈书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陈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7]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案例分析与点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