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工作母机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工作母机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工作母机。只有复归家庭德育的主导地位,强化家庭德育的突出作用,启动家庭德育的工作母机,才可使德育工作扬帆举棹,破浪前行。家庭德育呈现明显的渐染特征。同时,家庭德育的施方与受方所获取的精神美感也是学校德育所不能比的。如果要求学校德育从零起步,除非家庭德育的值为零,而事实上家庭德育不可能产生零值。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工作母机

陈忠淼

笔者发现,现阶段,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德育之风盛行(甚至有些家庭,忽视或否定家庭德育,把德育责任全部施加给学校、社会),这种颠倒主次,人为地将家庭德育置于从属地位的做法,是完全违背客观规律的。它所带来的后患使德育工作步步陷入被动,使德育之光渐暗渐弱。小则误人一群,大则误掉一代。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工作母机。只有复归家庭德育的主导地位,强化家庭德育的突出作用,启动家庭德育的工作母机,才可使德育工作扬帆举棹,破浪前行。从而使德育工作适应甚至指导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家庭德育的特殊地位,当然是由其自身的诸多属性决定的。

家庭德育有着不可抗拒的支配力量。

第一,家庭德育有着铁定的先入性、初始性、导向性和发展性

德育工作是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步的。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表情、一声呼喊、一个亲吻都传递着情意,洋溢着憎爱。客观事实是从孩子从出生至入学的几年时光,正值孩子的德育启蒙阶段,而家庭是孩子唯一受教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德育启蒙老师。从这个意义讲,家庭德育相当与学校德育,它有着铁定的先入性。先入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初入的德化内容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换句话,道德的引线在家庭铺架之后,后入的道德的因子(指学校、社会对孩子施加的道德教育),只是在此基础上延伸、扩展、壮大而已。况且处在启蒙阶段,道德在孩子心中的注入、成型、固化是经历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由著而微,从眼睛到心理的变化过程的,同时初始性的道德内容很容易在孩子的灵魂里打上印记的,初始性的道德观雏形微露之后,它就发挥着驾驭、评价行为的作用,且引导着孩子朝着某一道德方向发展,而发展的引力是难以抑制的。

第二,家庭德育有着渐染性和长期性

渐染的物质,尽管发展的速度缓慢,但它一旦形成,却有着难以改变的坚韧性和不可逆转的韧性。家庭德育呈现明显的渐染特征。因为家庭德育中的无意识教育在整个家教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无意识教育,没有时限性、目的性及任务性。它是伴随家庭生活的流程而进行的。这种德育,消除了对抗情绪,寓教于生活之中,完全是纯净的无干扰的教育,很利于受教者接受。同时这种教育的方式不是照本宣科,约法三章,而是同居共处,润人无声,耳濡目染,渐生渐成。在道德观形成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循环,这种道德硕果必然质地坚硬,经久耐用。而家庭中的有意识教育,它又有着即时性、强制性和实效性,效果必然不好。有人计算过,孩子从出生到18岁,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时间分别是4745天和1825天[说明①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②学校教育每天按8小时计算;③按4岁入幼儿园计算],时间差为2920天,时间比为2.6∶1,如此悬殊的数据差,充分表明家庭教育在时间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家庭德育超常的亲和性和美感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德育的艺术性核心原因在于德育施教方与受教方与存在着机动的情感关系。事实证明。德育过程中,亲和性愈浓,德育效果愈好。家庭德育的亲和力是其他德育机构所不能比的。因为家庭德育的施方与受方存在着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和无比亲密的亲情关系。在这种关系的支配下,施教者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的愿望及由此衍生出的强烈责任感。他(她)会调动一切爱的能量,以最无私的牺牲精神,动用一切可能使用的手段,运用最为科学的方法,去追德育“值”的最大化。而受教者则面对赐予自己生命的本体,和年深日久的感天动地的爱的行为,欣然配合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校德育的配合。同时,家庭德育的施方与受方所获取的精神美感也是学校德育所不能比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家庭德育的施方,面对复制了自己生命的子女,其爱的情感又是生命本能赋予的,而他人是无法感受的,同时这种爱会与时俱增,当深爱的对象又打上了自己道德印记之后,美感的激流便更加汹涌。而受教方在这种加速发展的美感中更加容易得到激励感化,渐渐与施教者的“本质力量”相吻合,最终完成美的德育工程。

第四,家庭德育呈现出纵深性和广泛

中国历来就有“书香门第”之说。为什么会出现书香门第?这当然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将先的道德传统代代传统传递下来的结果。而家庭教育就是承传先人懿德的接力赛场。审视家庭德育,会发现各具特色,风格迥异。而个性化的家庭德育其实是根深蒂固,大有渊源的。成功的家庭德育一定是沉积了几代人修炼的正果,而成就功名的伟人,一定吸纳了前人的懿德高风。谁都知道“祖传秘方”的份量。就横向而言,家庭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纳,尤其是今天的信息时代,国事家事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无不入目入耳。家庭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五,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及方式手段的多样性

尽管封建家法已不再现风采,但家庭德育的权威性还是“硕果犹存”的。因为“子不教,父之过”的三字古训约束着父的责任,严父慈母的含义不仅妇孺皆知而且早以深入人心,在现在文明治家、视子如友的年代,家庭的权威又以另一种方式独立存在。即父母的高素质给子女带来的敬仰的权威;父母的血脉给子女留下血源上权威;国家健全的法律制度给家庭带来法律上的权威,家庭教育方式手段的多样性给父母带来权威。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充分利用人性的空间和法律留给的空地,游离其间,打擦边球,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下,复归古法赢得的权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这一效果的取得令学校德育望尘莫及。

毋庸讳言,学校德育则受制于家庭德育而呈现相对弱势性。

其一,学校德育先天性地居于后入地位,又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上短暂和间歇性(一年两假,一周双休),所以学校德育只能是加工性,修正性

学校德育只能在家庭德育基础上加工、修正、提升、完善而已。如果要求学校德育从零起步,除非家庭德育的值为零,而事实上家庭德育不可能产生零值。长期的家庭德育不给孩子灵魂着色,那是天方夜潭。只是产生的值有正负而已。对于已有“正值”的孩子,学校德育将会风行水土,而对于产生了“负值”的孩子,学校德育要作殊死的搏斗,先破后立,扭转乾坤,以无对有,以少胜多,以短抗长,多么难哪!虽说正义可以战胜邪恶,真理可以智杀恶魔,但学校德育对这场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学校毕竟是教育人的地方,而不是专政机构。

其二,学校德育面临复发性难题

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在有限地时间完成系统的宏大的德育教化,它就不可能不带有理论性、说教性,强制性、目的显露性和内容的严肃性及对象的大众性,而对于家庭道德参差不齐的全体同学,作千篇一律的道德要求,它的接受率巩固率可能不到50%,对于50%以上的同学学校德育可能失败的,面对失败,学校只重申、强化。而道德明显的目的性很容易使教对象产生戒备心理,重申又易使产生反感情绪。对于道德严重缺失的学生,尤其是处于道德盲区的学生,他们的常见性的“故态复萌”是让学校忧虑不已的。

其三,学校德育的回归性

学校德育工作,有其回归性。“回归”即回到家庭教育中。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由学校德育有着时限性,学生必须回到家庭生活中去。这时学生从学校获取的道德观念必须接受家庭德育的检验与考量。而“幼弱”的学校道德理念,在这场“实践”的斗争中很难取胜;而且学校道德教育在实践中过程中一旦出现“障碍”,必须回到家庭德育中去,请求家庭在德育上的支援,以求取得协同作战,从而占领学生的道德阵地。读者也许会不以为然。现实中学校德育不是享有美誉,有着家庭德育无与伦比的权威吗?这里有三点必须明确:A.就具体而言,学校德育的获胜,其实不是学校德育真实的胜利,而是个体道德尊崇的教师人格魅力的闪光;B.是具体事件上“点”的收获,即妥善地解决了某个具体事件,或是出于人情因素学生作出含怨的让步,而实质上并没有使孩子在道德观上有“面”的改善;C.也许是家庭德育让位于学校德育,或者根本就是推卸责任的托辞;或是家庭德育失败后,用委婉求请方式恳请学校德育所寄予的最后一线希望。

有鉴于学校德育的举步维难,笔者呼吁:

一要强化家庭德育的主导的地位,又充分发挥“母机”的带动作用

目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着对家庭德育认识不足的问题。他们重视家庭教育,说直接一点,就是片面重视智教育。一些人士甚至认为学校教育重心也只在培养学生的才智上。而一部分偏激的家长把德育的重担全推给学校,甚至全推给班主任。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在泥淖中左冲右突。道德工作的被动失利,是令人不安的!

家庭德育工作,要求家长有替己替人、为家为国负责的责任感,立足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以为国家作贡献的荣誉感,来展开家庭德育工作。要广泛吸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紧随时代潮流,着眼于未来世界,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于未来社会复合型人才。家庭要牢记自己职责,要明确父母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父母要有道德产品的质量意识,要始终把家庭德育工作作为德育的主战场。父母要有轮岗意识,将孩子交给老师,绝不能放手又放心。要密切与学校合作,做好学校德育参谋甚至是主帅。孩子入校,只是移“师”于校,更换战场而已,仍应属于家庭教育的延伸部分。只有当孩子立德立业之后,父母的道德教育职责才算完成。

二是学校德育加压挖潜,出色完成分战场的作战任务,充当好家庭德育的导航灯

学校德育工作的从属地位,决不意味着学校德育可有可无,更不可因此而玩忽职守,推卸责任。家庭把德育工作全教给学校是不正确,而学校把德育的工作全退还给家庭也是错误的。要明确德育工作是以家庭为主战场,学校社会是分战场的长期协调齐抓共管工作。尽管德育工作艰巨复杂,形势堪忧,但学校要自我加压,充分挖潜能,要与家庭德育在运作中互动。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实施一致、方法手段一致、布署一致。做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彼此呼应。出色的完成分战场的作战的任务。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的优势,全力支援主战场作战,以求得德育战场全面的胜利。为此,学校德育要充分发挥“导航灯”的作用。①为主战场提供有指导意义的“作战方案”;②源源不断地为主战场提供“武器弹药”;③必要时调兵遣将,亲历战场。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成为道德教育的驿站,成为家长与学生的精神文库和宁静和平的大后方。

三是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中的许多人扮演着双重角色,即家长又是老师,我们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德育工作的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性

要站在党和国家的前途、利益的高度,本着为党为国作贡献的责任感,拿出力挽狂澜的勇气和力量,去遏制道德滑坡现象。要杜绝消极工作态度,主动出击,讲求实效,以点带面,尽快改变德育工作的被动局面。要有忧患意识和长远眼光,凭借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敏锐性,为德育工作的体系化、常规化、高效化献计献策,为全社会重视德育工作呐喊摇旗,心甘情愿地做一名德育工作的先锋和楷模,真正为党为国,不辱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