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浅谈
周晓平
新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材方面有重大改革和调整,其中,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无疑是其集中体现。综合探究课旨在通过教师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探究课”的结构、特点
(一)从综合探究设计的结构上看,四本教材,每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综合探究课,总共16个,在《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中分成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在《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首先是正文,即探究活动的基本内容,然后是辅助文,即提供探究的有关材料和基本思路,最后是活动建议,即探究成果的展示方式。
(二)综合探究课作为新教材的标志性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具有综合性:既是对每一单元零散知识的简要综合又涵盖了对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拓展性:对本单元的知识在综合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和延伸,与单元知识呼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探究内容为如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政治生活》中第一单元“怎样有序的政治参与”等,有的甚至增添了全新的内容,如《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开放性:综合探究课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和展示平台,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实践性: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感悟社会,实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互动性:探究性学习中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二、目前“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状况
尽管,教材对每单元后的综合探究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限制,学时课时的限制和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如实践调查难落实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综合探究往往成为一种摆设。从一些学校的实践情况来看其主要表现在:
(一)简单讲授知识,忽略探究活动的开展。很多老师把认为考试中有可能考着的内容抽取出来,引导学生学一学,掌握一下就算完事,其他内容就直接放弃,根本不理不睬。比如《有序的政治参与》就要求学生背熟其基本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只要求学生记住四点途径,而其他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的材料,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整理的资料置之不理等,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居多。
(二)完全放任自流,当成课外自学阅读材料。有些教师把“自主探究”误解为“放任自流”,实行“放羊式”教学,让学生自行其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程度,缺乏必要的设计和有效的督促落实,这种处理方式在缺乏实在内容的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部分表现较为普遍。
(三)追求探究形式,忽视知识建构和能力提高。有的教师也重视探究,但过分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在主题、问题设计、组别分工等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就违背了新课标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学生缺乏学科知识的支撑,对问题只停留在一些感性的判断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很难提高。
(四)实践活动太少,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社会、家长、学校多半更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学生自身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也丧失了应有的热情。加之老师同样倍受考试、安全的压力,缺乏相应的动力,很少开展走出校园的实践活动,这就造成我们的一些综合探究活动局限于校园之内,无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无法产生深刻的社会体验,预期的教学目标很难落实。
三、提高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学习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探究课是新课程理念下一个全新的课型,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重视程度,以积极地、负责任的态度准备好每一节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组织和设计。需要教师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需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教学,彻底打破封闭、单调、机械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模式,大胆实行互动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积极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通过拟定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要通过师生、生生平等、和谐、愉快地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饶有兴趣地去探究结论,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适时适度的评价激励学生形成持久的探究动力。有条件的还要及时整理探究成果,形成一些书面甚至是影像成果让学生共享,感受劳动探究的价值,积极地投入到新的探究课中去。比如在《正确对待金钱》这一课的探究设计上,设计一个分组主题故事会,让学生分组收集古今中外对金钱的名言警句和故事,分组讲述或诵读性展示,给予表现突出的同学以适度的物质奖励,同时用综合探究的成果出一期壁报或宣传橱窗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教学指导,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探究活动前,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每一单元综合活动课的探究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同时善于创建活动载体,巧设探究问题,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多种有效的活动措施,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采取活动措施的同时,要结合活动对象实际,巧设探究问题。比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探究设计上可以结合学校养成教育的实际,结合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实践经验,设计一个主题辩论会《中学生要不要穿校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不能过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只停留在对课本的概念、原理的巩固记忆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体验生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四)重视活动评价,实现教育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情感、觉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不是仅靠灌输和所谓的价值引导能够实现的,更要通过他们的意识活动与亲身经历共同作用而内化生成,而这种内化的效果需要教师的评价来引导和强化。综合探究课的评价要注意科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把教师的外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多元,即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总之,综合探究课的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导向。
(五)争取多方支持,创设良好探究环境。如前所述,综合探究课的落实受制于多方因素,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争取一个有利的教学环境,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总之,综合探究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和试验田,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让综合探究课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