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地理高考复习
杨振霆
高中文理科分科后,不少同学都觉得应该奋发努力,为高考作准备。但是有些学生“在学习方法、态度和思路”等方面存在问题,因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复习的误区,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停滞不前,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为了文科学生能够及早找到正确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少走弯路,在地理复习中,必须坚持“高度务实,抓纲靠本”的原则,理清“点”上的地理原理,分析“线”上的地理联系,解决“面”上的地理问题,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高二年级开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第一轮复习
(2)高三下学期开学—该年5月初:第二轮复习
(3)该年5月—该年5月底:第三轮复习
(4)该年6月1~6日—学生自由复习,老师及时答疑
2.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1)第一轮基础复习——以10本教材为核心、夯实基础为目的
进一步熟悉教材,以教材的章节为主要线索,合理利用参考书,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联系图。目的是解决知识性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获得读图能力,培养有效的思维过程,初步形成观点及知识结构,学会准确地表述。
老师应按照世界地理(地球、地图、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必修1—选修5、选修6—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2、必修3—选修3的课本顺序进行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同时在此阶段,学生应在老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做好以下事情:
①系统读书:把握概念,梳理基础,抓住主干,构建体系。
②反复用图:课本的插图,配套地图册的图。要做到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对于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主要城市等)和主要区域的空间定位(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主要地理事物的特征),还要反复记忆,将各种区域图迭加起来记忆,逐步作到“胸有成图”。
③认真总结:运用知识结构网络图,构建系统知识结构;巧用方框图,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整理笔记:老师的课堂讲述对教材的补充和扩展,解题方法、规律、思路的总结,参考书与参考书的交错,错题的纠正和反思。
⑤有效练习:有节奏地进行同步练习和穿插练习,如复习人文地理时,穿插自然地理的练习,复习中国区域时穿插世界地理的练习。透过练习记忆、巩固知识,透过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2)第二轮专题复习——以考试大纲为核心、专题(难点、重点、热点)突破、归纳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
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试题的覆盖率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和知识范围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深刻理解考试大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在复习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①重点知识重点复习;②常考常错的知识多次复习;③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等理解不够的知识要多下工夫;④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并多变化问题情境进行思维和解答训练,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避免知识在低层次上的重复,产生视觉、听觉疲劳,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目的是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分析地图的能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专题确定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1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地理区域与空间定位、地图与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城市交通区位与环境保护、区域发展和整治与可持续发展这5个地理的主干性内容,地理高考每年考点频出。因此以下几个专题是最应该注意的:地球运动与时间计算,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水体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区位分析与评价,(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经济区位);地理图表系统如地理示意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灾害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区域地理及空间定位的应用;热点专题分析。这些重点专题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化记忆。
每一个具体课题复习时,安排课时的多少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学生都应配合老师注意以下思路:
①图表引路,巩固基础,查漏补缺。学生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有关图表或知识网络图。
②典题剖析,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或编制综合性强、有一定代表性、有适当难度的例题,分析解答,落实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并从中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
③适当练习,训练方法,提高能力。
(3)第三轮复习——以综合训练为核心,精选精练精讲、查漏补缺强化训练答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复习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时,应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文科综合训练,进一步突破三科的重点难点,查补漏点疑点,关注热点焦点。强化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思路的培养、答题规范和速度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的“公式”和程序。
教师在这阶段应精选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选择试题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从知识点的角度看,所选习题力求紧密结合主干基础知识点,杜绝偏题、怪题;或试题中涉及平时没有练习过的知识点,以便查漏补缺。②从试题难度的角度看,应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为主,避免过难试题,正确引导和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从能力培训和训练的角度看,应选择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试题,即通过该试题的练习,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机械重复。实践证明,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各省区的部分模拟试题作为备考练习的主要试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时段的不同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必要的变形,较好地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做到在变化中求深化、细化,使这些试题成为自己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工具,而不是为做题而做题,即做到:做题必有目的。
同时老师精讲习题过程中,一方面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试题错误的原因,总结做题的经验和不足,提高做题的效率;另一方面,高考答题失分常见表现:审题不清、题意不明、看错题目、错解题意、不明要求、答非所问、已知条件不清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年的高考题,根据学生实际编制、落实做题“四部曲”,即①先读题,把有效的信息画一画;②再根据图例看图,从图中解读有效的信息,圈一圈;③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哪些;④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学生在做题出错后,一定要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解题思路,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总结经验,力求做到“同一类型的错误不能出现两次”,“每一次做题都有所收获”。
(4)学生自由复习阶段:在最后这段时间要注意三个字:想、看、练。想就是回想知识体系、知识框架;看就是注重看教材,看地图,看原来考过的题、练过的题,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以想促记,以看促想。还要注意适当的练习,练基础题,最后这十几天不要再做难题,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解题思路的整理,发现问题及时问老师,通过练保持状态,通过想、看、练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达到临考状态。
二、紧扣图表,加强读图识图能力训练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知识的信息载体。高考为什么钟情图象题呢?因为将新颖的图表材料设计成题,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观察、空间想象、对比、知识迁移、概括等能力。
当一幅地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我们不能毫无目的的去读图,而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严格按一定的步骤去读地图。教师让学生第一读出图名,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地图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是什么,自己要读什么;第二读图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读图例是要让学生了解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第三找出图中相关的知识关系,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如果不经过这“三读”去学此图,学生恐怕就会无从下手,像无头的苍蝇乱撞,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同样也不会解决。我们平时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学生强调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人的眼睛和工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仍然不会主动去重视地图。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教给学生以识图、读图的方法,教会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想到甚至主动利用地图来认识事物,感受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效率。
同时,在地图地理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图时,坚持做到“三问”,即: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怎么办。例如,学生学习等值线类图(等温线)时,我事先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第一此图是什么等值线?第二此时陆地等温线为什么向高纬突出?第三此时我国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会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能掌握有关等温线的知识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这一难点,同时,进一步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愉快,记得扎实,自然愿意深入思考,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是映射学生综合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学生书面表达的状况,可以看出其知识的丰富程度、思维的敏捷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对学科语言使用时所持的态度等。纵观学生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书面表达不过关的问题最为突出──要么词不达意,要么不着边际,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等。细究问题的原因,除了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及不能破解解题的关键环节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对书面语的组织使用尚在许多方面把握不住或把握不够。下面,就如何掌握书面表达的要领及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谈几点建议,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
1.地理答题要求运用学科语言,按顺序、完整回答问题,防止漏题、漏答,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
2.地理答题还要注意以下技巧
(1)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住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把抓,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关键、答得最到位的要点放前面。
(2)多与少的技巧:①对于试题答案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的书写,并且要全面。注意答案尽可能简洁准确,条理分明,把握答案的方向性、逻辑性与全面性。但书面表达一般而言,表述、描述、简答、说出等问题的回答,语言要用概括性的地理语言;阐释、论证、探讨类问题的回答,语言的使用要相对详尽,同时要辅以必要的过程分析。②高考评卷时一般多写不扣分,但少写绝对得不了高分。在某些时候答案不确定时,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高考评卷时,教师往往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教师把两点看成一点而造成失分;多用术语就是用地理语言答题,因为高考改卷时,阅卷老师多数只看关键词给分,而关键词多是某个地理术语,答不到关键词就得不到分。
(3)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为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
(4)段落与分点的技巧:一个问题答一段,一个问题的分点用序号,这样就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总之,一年一度的高考,带来高竞争性、高挑战性,预祝同学们在教师细心、耐心、精心的指导下,作好复习准备,轻轻松松迎高考,取得好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