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迁移而教

为迁移而教

时间:2023-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由奥苏伯尔提出的。“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产生式迁移理论中,因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要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在教材选编、教法选择和练习设计等方面应考虑这一原理。

第二节 为迁移而教

一、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对学习迁移的定义有多种,但最常见和最概括的是:将学习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学习钢琴有利于学弹手风琴,会跳舞的学生学习体操也更快。

(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效果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如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就能促进练习所需要次数的减少和单位时间内学习量的增加等等。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如导致的消极心理状态,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有的知识将有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逆向迁移是指后面学习对前面学习的影响。如对之前所学知识不够扎实稳固,后面所学使之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是把已有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容、难度相似的情境中,如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计算某给定三角形的面积。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水平、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影响。如,角概念掌握对学习锐角、直角有一定的影响。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根据迁移的适用范围,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将习得的一般概念、原理、方法或策略运用于其他情境。如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原理,有利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特殊迁移是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的学习产生影响。如学习心理统计知识,有助于掌握心理测量等知识。

二、传统学习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Formal psychology)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智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这些官能就是一个个的实体,它们互相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由于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各种官能。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心的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训练的关键在于形式而非内容,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二)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Identical elements)。他从实验总结出:“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的元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的刺激与反应都相似时,迁移才会发生,而且两个情境中的相同成分越多,迁移就越大。后来,伍德沃斯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三)概括化理论

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Generalization)。他以“水下打靶”的实验结果,指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后来又有人进一步证实了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同时还提出概括化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说(Relationship)强调“顿悟”对迁移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学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明确两个情境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发生。当然,他们认为并不是两个情境之间具有相同成分、原理等就可使迁移自动发生,而是必须由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情境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顿悟,将两个情境联结起来。

三、当代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由奥苏伯尔提出的。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认知结构是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他认为先前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他还认为过去经验对当前学习的迁移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三个影响学习迁移的变量,即可利用性、可辨性和稳定性。奥苏伯尔通过组织者来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以完成学习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是明显的。“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呈现方式两方面确保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

(二)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的。他们认为,前后两项程序性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原因是知识之间的产生方式有重叠的地方,且重叠得越多迁移量就越大。他们将这一理论看成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的现代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安德森等人得出:迁移量的多少取决于实验情景及两种材料之间的相关,知识编辑对产生式的获得与迁移有直接的影响。

产生式迁移理论中,因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要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在教材选编、教法选择和练习设计等方面应考虑这一原理。

(三)策略性知识的反省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学习者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要想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的迁移,必须提高学习者的反省认知水平。一种是关于学习者已知了什么的认识,另一种是关于如何调节学习者行为的认识。研究表明,清晰的教学对这种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有责任去传授策略性知识,并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反省能力,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之外,还要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传统的教材中没有把策略性知识作为教学的独立目标,根据策略性知识学习与迁移研究结果,教学中应把策略性知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应对教师进行策略性知识教学的训练,使之掌握策略性知识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四、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一)改革和精选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为了促进迁移,教材必须是由那些概括性高,解释性、包含性强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和产生新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所以必须精选教材。教材必须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二)合理呈现教材内容

教材的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人们对于不熟悉知识的学习,往往是从已知的、较为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即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以达到综合贯通,促进迁移。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教材内容的呈现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来实现的。无论是宏观的整体教学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都要把各学科中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内容的学习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安排这些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时,既要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又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可接受性。

(四)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的概念、原理的教学。因为基础知识中包含的一般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骨干和联系知识的核心,具有普遍性与概括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利于迁移的发生。

(五)教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迁移能力与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迁移、如何迁移所学知识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正确、良好学习方法的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