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教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过程。不学习就将源头枯竭,无以为继,不实践就变成两脚书橱,空有理论,与实践脱离达不到应有效果,当然最后还得勤反思、勤动笔、勤记录,才能记载下自己的点滴进步。
一、善学习——坚持在生活中学
在教师的成长意识的第四个关键词:“行动”一节中,重点谈到了学习、实践、思考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怎样学习,怎样实践和反思的问题。
过重的工作负担,几乎使学习成了教师的奢侈品。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教师就要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一是会挤时间,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关键是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就会挤出来。关于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学什么,二是怎样学。一线教师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是捧着刊物学,这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跟上课改形势,接受他人的启迪大有助益。但教育教学专著一定要读,因为只有读专著才能系统地了解、吸收、借鉴作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喜欢学习别人的经验,而不太喜欢学习理论,因为理论比较抽象,这种倾向也有必要改变。听课(现场课、录像课)是一线教师常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直接而实用,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听课过程中思考、琢磨,课后讨论、评析,对于录像课还可以翻来覆去地多看几遍,这样既能看出其中值得学习之处,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想出改进的措施。总之,教师要成长,就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向书本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知识;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实践学习,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了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败了,“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各校都在进行“拜师学艺”活动,这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使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在教学业务上迅速地成长起来,能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素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校各级各类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提高其自身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为争取向更高一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拜师学艺,教学相长,师傅和徒弟在相互的听课、交流过程中,双方都能学到对方优秀的方面。作为师傅,教学经验丰富些,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较强,而徒弟的一些教学方法可能更新颖等,师徒应该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谁也不能指望一次职前的专业教育,就能满足一名教师几十年教学生涯的全部专业需要,因此,教师的在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大都以进修或是培训的形式展开,可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得到形式上的认可,不见得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更糟糕的是,这些学习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一种合理的做法是将教师视为学习者,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以“学习者的学习”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他们的研修与培训,让他们走向在教育教学行动中的自觉学习。
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知识能力的提升是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的,不能离开实践体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唯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同时,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基于教学现场的知觉、体验和领悟中,不断被“重塑”,才会成为一种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
与学生相比,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都是带着个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进入学习的。这些经验既是成人自己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和其他成人学习者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资源。因此,经验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然而,个人的经验愈丰富,往往就愈不容易改变既有的观念,也不容易吸收他人的经验与观念,不能保证产生越来越多的有效学习,亦不能保证工作都能够得到改善。
所以,专业发展需要的是自觉的经验性学习。这种自觉主要是教师的经验反思与重建,这一学习是通过行为跟进实现的。“行为跟进”指的是由集体讨论或个人反思形成设想、方案等,在自己的建构性思考基础上,再来实践一次,即再做一遍。这时的“做”绝非是前一次做的简单的重复,而是教师深思熟虑之后的有意识地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由此可以达到“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境界。
二、勇实践——在锻炼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多元的、主动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这种探索性实践有着丰富的内涵,关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体现着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当然这种创造不一定是前无古人的完全创新,而是对于教师个人来说的全新尝试;这种创造还意味着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超乎常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探索一定要指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直接目标是为了改进工作。但它带给教师的,却是清晰行为背后的理论,即不仅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可见,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一个不断地学习别人经验,接受理论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观察、分析、修正的反思过程。换言之,教师的这种探索性实践,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人际互动、积极吸取和借鉴他人经验,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实践共同体的相互交流,需要专业引领,需要经由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而成长起来。这个过程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增长和积累实践智慧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有意识、有重点地精心准备三到五节课,这精心准备的过程必会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当前学生学习辅助读物很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作业设计能力,否则既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又对课程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能力。总之,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有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就要勇于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三、常反思——查找完善的细节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考的能力,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写反思日记、写教育叙事、观摩教学、讨论教学、开展行动研究。
四、勤动笔——记下生活的点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写文章,还可以促进阅读、学习,为写而读的“读”与平时的读,用心程度不一样,效果也就大有悬殊。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持之以恒,几年以后,会大受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