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录: 面对错误的有效方法
有一次,爱迪生安排他的一个助手计算一个灯泡的容积。接到任务后,助手开始利用各类测量工具和学过的公式进行计算,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当爱迪生向他要结果时,他还在一个劲地测量、计算。看到这里,爱迪生笑了,拿过灯泡,往里面注满了水,然后倒在圆柱体烧杯里,指着量筒上的刻度说:“这不就是答案吗?”助手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喃喃地说:“原来就这样简单。”由这个小故事,我想到了课堂上我们常常要面对的学生的错误。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传递与执行教学预设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面对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善待错误,把课堂错误当作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态资源,利用错误资源引领学生开展更深入的课堂实践。
当前,在各种各样的报章杂志中,关于善待错误、巧妙利用错误资源的案例也可谓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紧跟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思考。不可否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把握错误的课堂价值,利用错误促进课堂精彩生成,确实让课堂在学生的错误面前展现出了别样的精彩。
然而,当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那就是:所有的错误都值得变成课堂资源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教师对某个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让其他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深入学习。最后,也许课堂确实出现了精彩的碰撞,但这种碰撞常常偏离了教学目标本身,游离于学习之外。
因此,笔者建议,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有时候可以采取最简单的方法,直接对学生说“你的想法是有问题的”,为何不行?“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又有何不可?其实,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启发思维,激发智慧,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简单地应对学生的错误,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是没有呵护学生的童心。对此观点,笔者有不同看法。课堂就是生活,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听到的永远都是赞扬、鼓励,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同样有害。面对课堂中的错误,我们除了保护、鼓励、引导、利用之外,别忘了还应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你是错的。因一个人的错误带动全班同学向正确迈进了一大步,或者继续启发这个学生向正确迈进,这不同样是错误的巨大价值吗?
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有行有止,行止有度。课堂中,只要从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所有的方式都是有价值的、值得鼓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